2004年全球HIV感染/艾滋病疫情報告(摘譯)
·力 刀·
2004年,11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艾滋病防治委員會(UNAIDS)聯合於日內瓦發布了2004年全球HIV感染/艾滋病疫情報告,要點摘譯如下:
--全球各地區HIV感染和艾滋病流行僅程度不一,但無例外者;
--到目前為止,全球估計約三千九百四十萬感染攜帶HIV(2002年為三千六百六十萬人)--其中成人約三千七百二十萬,婦女約一千七百六十萬,15歲以下兒童為二百二十萬;近2年來世界各地最為突出的變化趨勢是婦女感染HIV有極為顯著的增高,尤其是東亞(增長56%),隨後的為東歐和中亞(增長48%)。婦女感染率占成人感染者15-49歲組的一半人口;
--2004年新增HIV感染病例四百九十萬(成人四百三十萬,兒童64萬);2004年死於艾滋病總計三百一十萬人(成人約二百六十萬人,15歲以下兒童51萬人);
--在全球疫情最重的非洲西屬撒哈啦地區,HIV陽性達二千五百四十萬(其中新增三百一十萬),感染率達25%,而其中婦女感染者為60%,已達一千三百三十萬人;在博茲瓦納,萊索托等國,30%孕婦感染HIV,壽命低於40歲;死於艾滋病者達二百三十萬;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仍為全球第二位疫情嚴重地區,感染者2百20萬以上,新增29萬3千人,死亡13萬。異性間感染為更主要流行因素;艾滋病已是15-44歲組人群死亡原因之首;
--在北美,感染者為1百40萬,新增4萬4千人,死於艾滋1萬6千人;大多感染者源於無保護的異性間性行為;在美國,艾滋不成比例地高發於黑人和西班牙裔婦女,並為35-44歲組婦女人群死亡原因中占第3位;報告指出大多婦女感染HIV的最主要危險因素是對男性伴侶感染HIV完全不知曉;在西歐,異性間傳播感染HIV從1997-2002年間已翻倍增長;尤其令人憂鬱的是,很多感染者對自身狀況無知;
--在南亞和東南亞,自2002-2004期間,感染人數為7百10萬,新增89萬,死亡49萬人;在東亞,增長的HIV感染病例達一百一十萬,50%來自中國,印尼和越南三國,2004年新增29萬,死亡人數5萬1千;在中亞和東歐,一百四十萬HIV陽性者,40%感染者是來自烏克蘭和俄國及其聯邦國家;至2003年底,俄國有86萬HIV陽性者,為歐洲流行最嚴重的國家;
--報告指出:婦女較男性從生理上更易於感染HIV,男性HIV導致女性感染2倍於女性傳染給男性;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婦女多未能實行預防HIV/艾滋的 “ABC”措施(A--節製性行為,B--誠實並減少性伴侶,C--使用避孕套);大多數性行為活躍的青年人缺乏預防措施服務,如在非洲西屬撒哈啦地區,15-24歲組感染人群中,婦女占3/4;婦女3倍於男性更易感染HIV和罹患艾滋病;
--除生理因素外,貧窮導致婦女利用性交易已生存或改善生活條件是導致感染HIV增加的主要社會因素;
--在許多地區,靜脈注射毒品藥物及公用汙染針頭和注射器也是導致HIV感染增長因素之一,尤其在東歐,中亞和亞洲某些地區;在這些地區,同性戀和靜脈注射毒品藥物傳染HIV仍被忽視;
--全球用於防止HIV/艾滋病經費於2004年為61億美元--三倍於2002年的21億美元;提供預防和治療服務設施已有極顯著改善;但疫情仍在發展擴散,表明投入的資金仍待更有效使用;在低和中等收入的73個國家(人口占全球HIV感染者的90%以上),能夠得到防治服務的人群僅達五分之一。5-6百萬人群需要得到治療;至2004年6月,估計發展中國家僅44萬人得到抗HIV治療,僅為需要治療人口的10%,這一問題在非洲西屬撒哈啦地區尤其嚴重;
--報告強調:預防和治療緊密結合是製止HIV傳播艾滋流行的關鍵,否則,不能控製這場瘟疫;2005年一月,WHO將公布各國執行其倡導的“3X5”計劃(至2005年底,3百萬人得到治療)進展情況。
□ 寄自美國
刊登在 2004
華夏快遞 kd0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