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住在北方的南方人,酒釀總是難得吃到的好東西。小的時候,生爐子沒有暖氣,隻有夏天到了非常熱的時候,姥姥才能做一回。後來,家裏通了暖氣,冬天變得溫暖了很多,做酒釀也就方便起來,包在小被子裏,放在暖氣上烤著。過年的時候就都能吃上了。
可惜姥姥的本事俺總是沒有學到家,按說很簡單的把米蒸熟,拌上酒藥,放置N久就好的酒釀,俺卻總是屢戰屢敗。
俺的努力大概動靜比較大,讓俺婆婆知道了。俺婆婆的寶貝兒子最喜歡吃酒釀,俺要這樣折騰下去,他兒子吃不上怎麽成?於是,俺婚後第一次回國時,一下飛機回到婆家,婆婆就端出了一罐兒剛做好的酒釀,”好吃吧“? 嗯,俺一邊猛吃,一邊點頭。“教給你吧”, 好啊,俺隨嘴應了。第一次住婆婆家,自然態度要好。沒想到,婆婆直接把俺帶到廚房,“我米都泡好了,今天我做給你看”。俺態度端正,畢恭畢敬的學習,就差拿個小本本記筆記了。
嘿嘿,過了兩天,酒釀好了。 俺又在低頭吃的時候,婆婆又問“不難吧”,嗯,俺繼續吃。“那今天咱們再作一回,我看著你做”。俺又被帶到廚房,米又是已經泡好了。俺後悔上回沒有拿個小本本記筆記。
嘿嘿,過了兩天,酒釀又好了。那天俺禮貌性的吃的時候,婆婆又說了,“做的不錯啊,再鞏固一下吧,這回你自己做,我就不看著了”。俺又被帶到廚房,米已經泡好了,婆婆非常人性化的把廚房的門關上,由著俺在裏麵叮叮咣咣的折騰。。。。。
終於在3個星期假期結束,俺肚子裏裝了4罐兒酒釀,箱子裏捆了10包酒藥,總算華麗麗的出師了。下了飛機,進了家門兒,俺笑嘻嘻的對LG說,“想吃酒釀麽?俺給你做”,LG愁眉苦臉的說“你歇會兒吧,都吃傷了。。。”
要說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經過這樣超強化訓練,俺在酒釀上,就基本沒有失過手了。現在兩個女兒都很喜歡吃,管酒釀叫做“sweat 飯飯”,嗬嗬。
好了,閑話少說,咱來圖解的SOP。
首先是泡糯米。這一步地球人都會。基本就是泡一個晚上以上,俺經常泡一天,以沒有泡餿為準。
泡好的米瀝出,用屜布墊了,放蒸鍋裏,大火蒸熟。時間25分鍾左右。如果米泡的時間足夠,一般會比較難給蒸夾生。
蒸好的糯米會變的透明,顆粒比較散,吃著偏幹,但沒有硬心。如果用碗來蒸可能會偏軟爛,俺喜歡這樣直接用屜布墊著的,不會積水。這一步也很普通。
下麵開始野蠻操作。
把鍋端到水池裏衝涼水降溫。這時要注意的唯一一點是別把米都衝跑了,嗬嗬。
到溫度降到可以上手的時候,就拎起屜布的四角,放涼水下徹底衝涼衝透。俺經常還要上爪子到米裏麵把米攪散,目的是把米粒之間的粘粘的成分衝掉,這樣的米粒顆顆分散,不結團兒,後麵拌酒藥的時候容易拌的勻,這樣酒釀作出來口味才均勻。俺婆婆會用一個鍋子在下麵,可以把屜布包的米團整個沉浸在水裏洗散。俺比較浪費水,多衝些時候。
把米放進盒子裏,撒上3/4包的酒藥。酒藥如果不是粉的,就給壓成粉。 然後上家夥充分拌勻。俺的家夥是俺非常靈動的五指叉。至於酒藥的量,俺一般不太看,真菌基本幾十分鍾就翻長一倍,多加少加也就差那麽一個鍾頭,實在沒有必要準確。俺就偷懶的一次放一包,省的剩個半包不好處理。
俺的酒藥是國內帶來的,放冷藏保存,都是經受住考驗的牌子。這些是俺目前有的牌子,個人比較喜歡安琪的,因為安琪的本身就是粉狀,其他的都是塊兒狀,壓碎還需要一把力氣。
拌好酒藥的米用蘸水的手壓實,伸出最長的手指頭,在中間戳個洞,做這一步的時候背著人哈,影響淑女形象。然後把剩下的1/4酒藥用半杯水調開,倒在麵上。水會很快滲入縫隙,看不到的。俺因為比較喜歡喝湯,所以還會再加一杯水下去。
米都衝涼了,怎樣把溫度提上來是個關鍵問題。婆婆當然是用被子包了坐暖氣上,俺是用水浴。燜燒鍋裏放上熱水,把放了糯米的盒子坐水裏。燜燒鍋的保溫性能沒話說,我早晚各換一回熱水,溫度很容易控製。一般一到兩天就好了。甜度夠了就放冰箱,因為時間太長了就會太甜,齁的慌。
俺沒有燜燒鍋的時候也用過慢鍋,砂鍋,電飯鍋。其他東西保溫性能差一些的時候,就換熱水勤快些,一天換4次水。或者整個水浴鍋放烤箱裏,反正就是為了保溫,怎麽散熱慢怎麽來。溫度一時低下來也沒事,再提回去就好。
做好的酒釀有水滲出,米粒不再鬆散。能聞到酒味兒。不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俺們家基本靠嚐。因為有時相差半天,口味能有很大不同。
好啦,真佩服私房的大拿們,上個詳細的SOP還是很辛苦的。下麵顯擺一下俺新敗的高級鍋,這下以後萬一砸鍋了咱還可以賣鐵,嗬嗬。這個是俺最貴的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