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我寫過一篇關於
培育同情心的文章,並提到查看是否你屬於這類願意教孩子富有同情心的父母。那篇文章是受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理查德.魏斯波的想法的啟發而寫的。魏教授在進行一項“普及愛心”的研究項目,目標是教育孩子成為富有愛心的人。
我知道,你會認為大家已經在那麽教育孩子了--父母們已經在教育孩子有愛心了,對嗎?可是根據魏教授和同事公布的一項新的研究,事實並非如此。
該項研究發現,約80%的青少年表示,他們的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取得好的成績和感覺幸福更為關心,而對孩子是否關愛他人持無所謂態度。研究顯示受訪的青少年成三倍的幾率更有可能同意“我父母會因為我是一個在學校和班級關心他人的社區成員而感到驕傲,但是如果我在班上取得好的學習成績,那麽我父母會因此為我更加感到驕傲”這個說法。
魏教授及其同事為如何將孩子培養成富有愛心,懂得尊重他人,負責任的成年人提出了5條建議。為什麽這個“愛心,尊重,負責”很重要呢?因為愛心,尊重,負責是德育的關鍵。你若是想要孩子成為有道德的人,就需要從愛心-尊重-負責的培養入手。
“兒童不是簡單的天生性善或者天生性惡,我們決不能以任何理由放棄他們。孩子需要成年人的指引和幫助,在童年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需要大人的指點,引導,幫助,使他們成為有愛心,尊重他人,勇於為社區負責的人。
根據”普及愛心“項目,培養有愛心有道德的孩子有5個德育方法:
1。重視培養“關心他人”,把“關愛他人”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優先考慮培養愛心。
--為什麽?因為現在的父母常常傾向於把孩子的幸福感受和取得成就放在首位,而輕視孩子是否關愛他人。但是孩子需要學會兼顧自己的需求和他人的需求,在自己的需求和別人的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比如說,把球傳給隊友,或者在看到朋友受到欺負時決定挺身而出救助朋友。
--我們應當怎樣做呢?孩子需要聽到父母說,關心他人是一件需要我們優先考慮去做的重要事情。很大一部分是取決於我們對孩子抱有道德高尚的期待。比如履行自己的承諾,即使這會讓他們不高興。舉例來說,在孩子提出想要離開運動隊,樂隊,或者友誼(與朋友分手),我們應該請他們考慮自己對於團隊和朋友的義務和責任,並鼓勵他們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簡單地遇難而退。
試一試:
--通常你會說:“最重要的是你感到快樂”,現在你試著說:“最重要的是你很善良。”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比較懂事的孩子)你要確保他們對他人總是尊重有禮,即使當他們累了,心煩意亂,或者正在生氣。
--當你與孩子生活中的其他關鍵人物互動時,強調關愛。比如,詢問老師,孩子在學校是否合群,是否是個好的團隊成員和社區成員。
2。提供機會讓孩子練習關心他人,練習表達謝意
--為什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有道德的人)任何時候都不嫌晚,可是這事不會自動發生。孩子需要練習關心他人,練習向照顧他們的人表示感謝,練習向那些對社區對他人作出了貢獻的人表達謝意。研究表明,那些習慣於向他人表達感謝的人,更有可能樂於助人,慷慨,富於同情心,寬容體諒,而且也更健康更快樂。
--我們應當
怎樣做呢?學習關愛他人就像學習一項運動,學習一門樂器,需要天天練習,天天重複。無論是幫同學做
家庭作業,在家裏做家務勞動,還是擔任班級裏的職務,學而時習之將把關愛他人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關愛他人的能力就漸漸磨練成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同樣的,學習感恩也需要時常練習。
試一試:
--不必獎勵孩子助人為樂的每一個舉動,比如飯後清理餐桌,因為我們期待他們助人為樂,我們期待他們幫助自己的兄弟姐妹,幫助鄰居。對於不常見的善舉我們才給予鼓勵獎賞。
--與孩子討論他們在電視中看到的關懷他人和漠不關心的行為,討論新聞裏看到和聽到的正義與非正義的現象。
--把表達感激變為每天都做的儀式,餐前,睡前,汽車上,地鐵裏,向所有為我們及他人做過大大小小各種貢獻的人表示感謝。
3。擴展你的孩子關心的圈子範圍
--為什麽?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他們在意和關心的一個小圈子,那就是他們的家人和朋友。我們的挑戰就是幫助孩子學會擴大這個小圈子,幫助孩子學會關心他們自己的小圈子以外的人,比如那個插班的新同學,那個說著不同語言的人(或說話帶外地口音的人),那位學校的清潔工,或者一位生活在遙遠國度的人。
--我們應當怎樣做呢?我們需要讓孩子學會注意細節,也需要教導孩子了解大局。通過引導孩子細心傾聽和關愛身邊的親友而學會注意細節,也通過引導孩子考慮每日與其交流互動的各種各樣的人(包括弱勢者和少數派)的不同觀點和不同角度從而學會擴大視野,關注全局。我們還應該引導孩子意識到他們所做出的每一項決定對其他人會造成什麽影響。比如想停止去運動隊或者樂隊的時候,應該首先想想是否對其他隊友會造成什麽負麵影響,對社區其他成員是否造成損失。尤其是在我們日益全球化的世界裏,孩子們需要學會關心那些生活在與自己不同文化和不同社區的人。
試一試:
--確保你的孩子對他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每一個人都友好,都心存感激,比如公共汽車司機和餐廳女服務員。
--鼓勵孩子關心弱勢群眾。用簡單的語言推動孩子步入“愛心區”或“勇氣區”,比如主動安慰遭受欺負的同學。
--利用報紙和電視報道的故事,鼓勵孩子思考生活在另一國家的兒童每日需要麵對的艱辛。
4。以身作則為孩子做一個強有力的道德楷模和導師
--為什麽?兒童學習道德價值觀的途徑是親眼看到自己所尊敬的成年人比如父母師長對道德行為的身體力行。另外一個方法是與成年人就道德兩難話題作討論和思考。舉例來說,討論這樣的問題:“我的好朋友不喜歡我的新鄰居,那麽我是不是應該邀請新鄰居來參加我的生日聚會呢?”
--我們應當怎樣做呢?我們作為孩子的道德楷模和導師意味著我們自己需要實踐誠實,公平,和關心他人。但這並不意味我們必須時刻完美。我們隻有認識並承認自己的失誤和缺陷,才能得到孩子對我們的尊敬和信任。我們還需要尊重孩子的思考和想法,需要傾聽孩子的觀點,向他們展示我們期望他們如何與人交往。
試一試:以身作則關愛他人,至少每月一次服務社區。最好是與孩子一道去社區作義工,為他人服務。
在吃飯時與孩子討論道德兩難問題,或者詢問孩子在一天中遇到過什麽道德兩難問題而加以討論。
5。引導孩子控製自己的負麵情緒。
--為什麽?孩子關心他人的能力經常會被一些負麵情緒比如憤怒,羞愧,嫉妒所掩蓋,所以他們需要成年人的正確引導。
--怎樣做?我們需要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全都有存在的理由,但是某些處理情緒的方法並不是總是有益處的。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從而學會采用積極的方式處理一些負麵情緒。
試一試:
這裏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讓孩子從憤怒的情緒中平靜下來:讓孩子停下來,用鼻子深深吸入一口氣,然後用口將氣呼出,數數,從一數到五。趁著孩子心情平靜時做這項練習。一當你意識到孩子變得心煩意亂時,就適時地提醒她平息憤怒情緒的這幾個步驟,與孩子一同使用這幾個步驟。不久之後,孩子將不用你的提醒也可以自己這樣做,這樣才能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
謝謝分享真知灼見:吃苦的經曆有助於萌發同情心。
謝謝指教!中華文化重視德育,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