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我看第2代亞裔男的ID問題
(2007-12-07 20:28:58)
下一個
還是很佩服網友wine對亞裔少男的自尊心,自我意識,及異性交往這個問題的鑽研精神. (而且, 沒再說誰誰誰”隻配睡睡”這樣的話了,好.)
關於ID即identity, 自我意識,自我認同,其實,在青少年時代有困惑出現是滿正常的.按照提這個identity crisis理論的Erikson說法是,人人都會經過的. 但作為少數族裔這種對自身身份的困惑又會更加複雜一些.. 這些在HUA Ren kids看過有李瑾博士的發言,談到華人青少年對自我認識和 "他我認識”的現象, 很有意思. CND上對這個問題也有過討論, 不過, 由dating 引起的對自我意識的思考和討論, 在這裏才看到. 這種討論是很有意義的.
其實,男生女生都有困惑.講女孩的有 “Yell-Oh Girls”等書籍, 講男孩子的有“The Rice Room: Growing up Chinese American”. 這些是前一輩或前些年的遭遇, 看了是讓人心緊的. 現在由於社會改善, 情況應該一代更比一代好, 但種族歧視肯定還會存在, 一時半會是不會消逝的, 讓孩子們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是很有必要的. 父母們能做的是與孩子溝通, 交流, 給他們鼓勵. 鼓勵, 再鼓勵. 讓孩子知道, 不論發生天大的事情, 父母總是可以依靠的. 孩子應該能同父母談學業, 也能談自己與朋友的事情, 男的也好女的也好, 做到話題無忌諱, 無避諱. 家長們對孩子有與同伴hang out 的需求應有認識和認可. 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朋友, 認識他們的朋友, 與孩子朋友的父母也做朋友, 教孩子怎樣接人待物, 尊敬他人, “敬人者,人恒敬之”, 如果別人再歧視你, 那不是你的錯, 而是他的問題.
對於受挫折, 抗挫性或稱堅韌性 (resilience)的因素中有社會支持係統, 有父母的堅強後盾, 有朋友的真誠友誼, 就算在dating scene 中遇到不如意, 孩子應該可以挺過來而進一步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