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癡史迷

挖紅樓,侃文史,走天下
個人資料
史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加邊境上的趣事----中國人的貢獻

(2011-11-24 20:44:29) 下一個

上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崛發展;去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實體。生活在加拿大的中國人,就是不看電視,不聽廣播,光看自己生活周圍日益增多的國內來客,包括探親、公差和移民的各類民眾,也會知道中國經濟的今非昔比。我這有個例子,雖然與美加邊界無直接關連,至少能說明“中國流”的發展趨勢。

十幾年前,從溫哥華飛往北京,每天有一班中國國航班機,和一班加拿大航空的班機。而同時飛往日本的,除了日航去東京,更有加航飛東京,大阪和京都,合起來四個航班。而且飛東京大阪的都是波音747的巨無霸,400人上下的乘員。慢慢地,京都不飛了,大阪不飛了;到現在,隻剩下兩家公司各飛東京。與此同時,加航增加了飛上海的新航線;中國東方也開辟了上海的直航。今年夏天,南航出現在溫哥華機場,是從廣州的直飛。前不久,隨著BC省長對中國的訪問,四川航空公司將要開辟從四川到溫哥華的空中走廊。這樣,在中國各城市和溫哥華之間,就有了四條航線6個航班,還不算溫哥華飛香港的航班。要是再加上多倫多飛北京、上海和香港的三個航班,那在中加之間就有10個飛來飛去的大型飛機,單程載客量超過三千。這樣的變化和發展,是人們意想不到的。華人在大溫地區的迅速增長,必然影響到美加邊境的過往狀況,因為從總體而言,華人是不會對美國的低價、少稅和加元的增值無動於衷的。

再來回到邊界上再看看。溫哥華附近的四個邊界關口,兩邊都設有免稅商店。相對比較起來,加拿大這一側的商店比美國一側,規模更大些,生意也顯得更紅火。這不光得益於過境的加拿大遊客;從東亞來的國際遊客,也是這些免稅店的主顧。

也是在近二十年前,和機場的旅客來源相似,造訪這些邊界免稅店的,多是日本客人。他們從溫哥華乘大巴士,經由陸路,去美國旅遊。這些日本人出手大方,高檔商品,最受他們的青睞。後來,台灣客取代了日本人,同樣是出手闊綽,口氣不凡。像是風水輪轉,這幾年,中國大陸的過境客,以令人驚訝的富有,不僅在購物的檔次上,也在人數的眾多上,迅速取代了日台商人的地位,開創了新局麵。在免稅店裏,經常能聽到,“這麽便宜,買吧!”“多便宜啊,比國內便宜多了”的普通話,發自國人的口中。於是,過千元的手表,幾百元的皮包、水晶,上百元的護膚化妝品,輕而易舉地賣到了中國客人的手裏。他們不僅是常住這個地區的居民,還有出訪的幹部精英;甚至在這裏留學讀書的80、90後,也常有一擲千金的“豪舉”。盡管對這種奢華的背後,人們有理由抱有隱隱的憂慮;同時也應該看到,他們的行為,確實促進了這個地區的興旺,和邊界的繁忙。

過邊界往南行車一百公裏,有一個大型的商場,叫Seattle Premium Outlets,是各類名牌商品的專銷店,以所謂的“出廠價”招徠顧客。這是溫哥華地區居民到美國采購的又一個必去之處,也是我們中國人集中辦貨的地方。我所認識的朋友中,大概沒有人沒去過那裏采購,更有人一年能去多回。我對逛街買東西有天生的抗拒,每次太座去那裏采購,我都是坐在食品區休息。一次,看著周圍有這麽多的華人,突然想做個實地調查,數數算算食品區裏華人的比例,從結果上大概能推導到全商場的比例。於是就走來走去,在桌子中間穿插,數人數,聽說話(純粹是閑出的毛病)。等我數完算好,告訴自己一個結論:以前說加拿大人不來,邊界附近這樣的商場會關張;現在再加一句:沒有中國顧客,這個商場大概也得關門!

華人購物的特色,是兼收並蓄:不光著眼於昂貴的高檔貨,也不錯過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他們雖然不會像有些國家的人那樣,搶購幾十加侖的牛奶;但隻要是便宜,也是要滿載而歸的,去過離邊境30公裏的Costco的,就知道了。還有一件可笑和讓人擔憂的事:Costco加油站的汽油價格,大概是最低的。我看見過很多次,有人在加滿自己的汽車後,再從後車廂裏取出一個5加侖的塑料油箱,加滿後放回。我一直覺得為省一點錢,這樣做是不值得的,因為車裏放一個裝滿汽油的容器,非常危險;特別是如果有車從後麵撞擊,後果不堪設想。那些自帶油箱的人中,華人不在少數。最讓我驚歎的,是一次看到華人一家從自己的Minivan 後麵,拿出了四個5加侖的塑料油箱!

有人會問,美加之間,是要收關稅的。買那麽多的商品,要交多少關稅啊。其實,就我所知,加拿大官員,很少過問加了多少錢的油和買了多少Groceries,所以這兩個過境購買的項目,很少有人交稅。而根據美加自由貿易協定,很多產地是美國和加拿大的商品,還有諸如電子之類的產品,並不相互課稅;所以當過客攜帶物品超出了免稅的允許額度,很多物品隻需交納省銷售稅和GST。總體上講,就是補交了銷售稅和GST, 還是比在加拿大購買要便宜。還是我那句話:何樂不為呢?我自己有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幾年前,兒子大學一年級暑假,我們開車到加州玩。回來的時候,在俄勒岡州,給他買了一個手提電腦。因為俄勒岡州沒有銷售稅,我們就隻付了一千二百元的價錢。同樣的東西,在BC是一千八百,加上稅,兩千多了。我們知道每個人可得四百元的免稅額度,全家人一千六,足夠包住所購物品,不用交稅的。

到加拿大海關時,太座向官員陳述我們的賬目。可能是太自信了,告訴人家我們隻有一件手提電腦,一千二,沒超允許額度。其實如果不說這句,人家看我們一家四人,就帶一個大件,說不定就放行了。大概為這句話,人家認為有必要給我們上一堂關稅101的課。官員小姐說,個人的額度,是不允許合在一起用的,一家人也不可以。所以,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報這台電腦;但隻能報400元的免稅額,多餘的800元,補稅! 好在不課關稅,隻要補交800元所對應的銷售稅和GST,一百多元而已。加到一起,還是比在BC買便宜多了。便宜歸便宜,我心裏可還是不平。要早知道不能合著用,就該拿其他人的額度多買東西才是。不管有沒有用,拿回來倒賣,也能把交的稅補回來不是?都是不懂關稅吃的虧!

BC的人,懂關稅的成千上萬,合法地靠山吃山,利用差價和政策,使自己受益。所以呢,邊界的車隊越排越長。今晚是“黑色星期五”,像趕廟會似的;從下午開始,廣播裏就不停地播報美國海關前車流的長短了。我相信,中國人絕不在少數,為什麽呢?因為太座和她的朋友們,已經出動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史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紫萸香慢的評論:

對不起,沒看清你寫的“有沒有”,看成“沒有”了,我的錯。:)

還真沒聽到過廣播,那更神了:))
紫萸香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史迷的評論:
的確有中文廣播,不是開玩笑。我9月份去的那次就有,字正腔圓的大陸播音員腔,不是香港調,也不是台灣調。

在廣大中國人民和北美中產階級人民最喜聞樂見的Coach店裏一半以上顧客是華人。我就聽見一家三口拿了幾個包,媽媽和兒子在討論給大姑買什麽包好。
史迷 回複 悄悄話 我說了在那個商場有中文廣播嗎?:)我是聽人家說話的語言,來判斷是什麽人。

謝謝來玩:)
紫萸香慢 回複 悄悄話 在Seattle Premium Outlets,有沒有聽見標準的中國播音員腔廣播;"親愛的顧客朋友們,你們好!,現在有..."? 真是不要太誇張啊!我隻去過一次,還是太遠了,過境太長時間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