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邊界美國海關的幾個主要關口外,總能看到蔚為壯觀 的汽車長龍。這時候,盡管他們把全部的通道都打開,等待過關的加方車主們,依然要等一到兩個小時。這還不是最壞的:到星期 天或節日假期的最後一天晚上,由於出去了幾天或當天的過境客都會集中在這節日的最後幾個小時回來,所以在加拿大海關外,會排起比去美 國時更長的車隊,延綿兩三公裏。兩年前夏日的一個周末,開創了曆史記錄:到周一清晨兩點,回程的車隊,依然停滯在高速公路上的。你 可能會問,這麽多的加拿大人過境幹什麽?血拚。對!對絕大多數的人,就是血拚。
加拿大的主要城市,都在離美國邊界不很遠的地方,從幾十公裏,到二三 百公裏不等。這些城市中,溫哥華和周邊的城市,是離美國最近的。從溫哥華的最南邊,到邊界,不到四十公裏;而大溫哥華的一些其它城 市,邊界就是它們的城界,如蘭裏(Langley),素裏(Surrey),阿伯斯福德(Abbotsford)等。這種地理位置上的接近,給居民過境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但是,近,不見得一定要過;過,也不一定就必須購物。造成這種大規模 “出國”Shopping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兩國間物價的差異,加拿大的高稅和近些年加元對美元的升值。上個星期加拿大 主流新聞講,美加之間的物價差,從去年的18%降到今年的11%(我和我身邊的同事,都懷疑今年會這麽低)。這是平均值,其實很多日常生活的必須開銷,差值大於上麵的數據。如 汽油:美國一側一加侖,現在的價格是3.85 刀(1.05美元一升);而大溫哥華地區平均油價是$1.37 加元一升。按美元加元一比一的換算率,對加拿大人而言,差價是23%。加50升油,節約15元。很多人不會隻是加油,會買更多的物品,加油是“摟草打兔子,捎帶 的”。在家電,計算機,衣服等商品上,節省的就不知是多少個15元了。
第二個因素,是加拿大的高稅收。原本,BC省的居民,分別要付7%省銷售稅(PST)和5%聯邦的物品和服務稅(GST),已經是很大負擔了。但從去年起,省政府裏執政黨,借著 自己黨的絕對多數,強行合並這兩種稅,推出新稅HST(Harmonized Sales Tax ),高達12%。盡管從數值上看,12%等於5%加7%; 實質上,由於很多商品和服務,以前隻征收一種稅,如在餐館吃飯,隻交GST, 不交PST;如學習用品,孩子的衣服,也隻交GST;所以,HST的實行,其實就是變相的加稅。而邊界那邊,隻收8%的稅。一家人買上幾百元的東西,省下的稅錢,也夠加一箱的汽油了。對大部分老百姓,居家過日子的帳,就是 這麽算的,對吧?
最後,是加元的升值。我剛到加拿大的時候,一加元大約可換0.9美元,這是保持了近百年的正常比價,盡管有時加元甚至高過美元。後來,加元開始貶值,每況愈下。到2002年,降到了曆史的最低值,隻值62美分!那時候,過邊界的人明顯少,美國這邊很多為做加拿 大人生意而開的店鋪和加油站,紛紛倒閉。我每年要去加州幾次,看望老母親。02年前後的那幾年,真怕去美 國:就算物價低些,但10個加元當6、7美元花,還是吃不消。有道是,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 誰知幾年後,風水輪轉,加元狂飆。2007年比價過了一比一的大關;這幾年,一直在“一”上下徘徊。經濟學家擔 憂加元的高值,會影響到加拿大對美國的出口,從而影響到加拿大的經濟;但作為生活在邊界附近的加國居民,為國擔憂,遠遠比不上“少 花錢,多買貨”來的實惠。於是,不到美國非好漢:加元高,美國便宜,還少交稅,何樂不為啊!
過了和平門,是美國華盛頓州最北麵的小城,布林(Blaine)。布林隻有四千多人,居民多和政府工作有關,因為它含有兩個美國海關和邊檢關口。這個城市隻有一個超 市,不像Safeway 那樣,跨州連鎖,隻是一個本地的商店。但是,如果僅僅依靠本地的居民,它可能早就破產關門了。證 據是2002年以前,它叫International Market, 這可不是為了像那些皮包公司那樣,可著 勁地吹自己是環球、宇宙公司。它確實是國際的,因為一半以上的客人,來自加拿大。任何時候,你到它的停車場,數數有多少美國和加拿大 的車,就會發現, 這裏的車和美加貨幣比值大致相同,一比一。
02年加元太低了後,這家老板做不下去了,關了門。後來,換了家老板從新開張,還是本地人。不叫國際了,叫Cost Cutter,方便本地居民和找便宜的加拿大客人。加拿大客人中,有很大的比例是某個國度的人(這裏沒有任何種族歧視 的意思),因為邊界另一邊的加拿大城市,就是這些人的新家鄉。他們食品中牛奶的用量很大,加之多是大家庭,十幾人一家,是常有的事, 所以是多多益善。美國這邊一加侖牛奶,大概便宜2元,買多了,也是一項節省。很常見停車場中,他們把十 幾,甚至二十幾個一加侖的牛奶桶往車裏放。到晚上去這家超市買東西時,會發現冷箱裏的牛奶有時竟脫銷了。大概是下了班的本 地人,買不到基本生活食品牛奶,很生氣,提了意見。終於有一天,商店貼出了一張告示:從今以後,凡是在本店購買超過10加侖牛奶的顧客,請預先與我們聯係,以便我們準備庫存。。。。
對商家,這實在是無可奈何了。其實大多數的美國商店,是盡力讓加拿大客人滿足的,有些甚至到了“討好”的程度。加拿大感恩節時,Fred Meyer專門在加拿大沿邊界城市的小報上放廣告,火雞$0.60美元一磅;Shell加油站在冬天淡季時,你加10加侖汽油,給你一張Whistler滑雪場“買一送一”的coupon,價值達到百元;“黑色星期五”前,邊界的加拿大人,能和美國人一樣,收到各個商家大甩賣的廣告,讓人思忖:我是住在美國呢,還是在加拿大?所以,邊界上就形成了浩浩蕩蕩的“血拚”大軍。在這些人裏麵,有很大 數目的中國人;很多年,我也是其中的一員。那下次,就談談我們中國人的故事吧。
過邊界的車隊。這是在和平門新建的關口,有十條通道。但高峰時,仍是供不應求;等待的車輛,還是排到了遠遠的小丘上。這是周一的早晨,應該是一周最淡的時段。我是在隊的中間照的。下麵一張是排在後麵的後續部隊。
照的有點虛,但確實都是車。繁忙一天的開始,無論是對過境客,商家,還是海關的官員。
謝謝史迷兄分享的美加邊界上的趣事係列!!悄悄地說一句,這個係列比紅學係列容易懂多了:)))。
祝史兄和全家感恩節愉快!
謝謝房兄。:)國內的雜誌,還看得上這點小玩意?:)
溫哥華來回100公裏。百公裏10升油,按加拿大油價,少於15元。
當然不能是光加油了。我說了,那是“捎帶”的:))
我們是老鄉啊。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