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拿大有漫長的邊界線,它隨著兩國的領土,從大西洋延展到太平 洋。不算和阿拉斯加交界的部分,這條世界上最長的國界,長達6400公裏。在這6400公裏上,美國一側,12個州與加拿大接壤;加拿大這邊,全國10個省中的7個,麵向美國。世界上大概沒有任何一條邊界,能像這條邊界一樣,緊密地關聯著兩國人民的生活。
從五大湖往西,開始了美加邊界的中段和西段。這段邊界,創造了世界邊界的又一個之“最”:最長的直線邊界,一點彎不打;直直的沿著北緯四十九度線,3600多公裏,延伸到北美大陸的最西端。
這條邊界是在1846定下來的,那時邊界兩邊還沒有形成加拿大的省和美國的州;北邊是英國人控製的英屬北美(British North American);南邊是俄勒岡地區(Oregon Country)。由於美西戰爭的勝利,美國政府已經認定太平洋沿岸的西部地區是美國的領土,所以談判是美英之間進行的。這不是根據傳統和曆史的邊界劃分,因為當時西部尚未開發,生活在這裏的居民,不是土著印第安人, 就是外來的拓荒者,邊界兩邊沒區別,用不著費時費力去一點點的勘測鎖定,畫一條線區分出你我就是了。所以,就出現了這麽一條筆直的界線:簡單,直觀。
但簡單直觀的邊界並不是對所有的地段都是方便的。在這條線的最西邊,大陸海岸線的西麵,隔著大海灣,有一個伸進海峽的半島,正好被邊界從中間穿過。半島的北部連著大陸,所以這個半島也被包括在這條直線邊界的條約中。半島的北部自然是加拿大的領土,叫個印第安民族的名字,Tsawwassen。而半島的南部:東西長,不到5公裏,南北短,3公裏;總麵積不到15平方公裏,三麵環海;在1846年的協定上劃歸美國,叫Point Roberts。估計當時也隻是個不毛的荒地,一塊深入海灣的地角。當時若是網開一麵,不把它劃進條約,也就省了後世人的許多麻煩。
快兩百年過去了,盡管世界上發生了劇烈變化,美加兩國卻保持了這條邊 界的狀況不變,Point Roberts的地位也未改變,一直是美國的“神聖”領土。2010年,Point Roberts 的人口已經達到1千3百人。由於它周圍的海域是河流入海的地方,河流帶來的大量泥沙,使這個海域的海床平坦,海水很淺:退大潮 的時候,可見一望無邊的泥沙海灘。大船是無法停靠在陸地上的;一千多人的社區,大概也養活不了一個商用飛機場;就是有飛機場,飛機還沒飛起來,就得降落,太近了。所以,這個半島的居民與美國本土的聯係,隻有經由陸地,穿過比鄰的加拿大領土。從Point Roberts去美國(聽著有點別扭吧, 因為它本身就是美國),要先經過半島國界線上的加拿大海關,進入加拿大;穿過溫哥華南邊的城市三角洲和素裏,在加拿大的省級公路和高速公路上行車40多公裏,繞個大彎,再到達在大陸國界線上的美國海關,重新進入美國。在周末美加邊界車流高峰時段,這個海關的等待時 間,有時長達兩個小時之多。回程,若正好與加拿大人回家時段相同,又是幾個小時的等待。。。盡管如此,他們還不是最受這條 國界連累的人:比他們更遭罪的是在校的中小學生。
Point Roberts隻有一所能上到三年級的小學。從四年級到十二年級,學生都要到地處美國本土、華盛頓州最西北的小城Blaine去上課。上麵所說的路程,孩子們每天要經曆一個來回!過四次海關,費時近兩個小時(最好的狀態),年複一年,天天如此。真不能想象這種事是會發生在交通和教育最現代化的美國。如果當年不是一刀切地畫出一條邊界;或把這個小小的半島做個特例,不算在大陸邊界劃分的協議中---因為畢竟它和大陸中間有一個海灣,而且美加間沿海島嶼的劃分,另有條約---今天Point Roberts的居民就不會有這種尷尬。不知多少次,在高速公路上看到載著Point Roberts孩子上學下學的校車,心裏就為這些孩子們的辛苦感到不平。但又一想,這純粹是不關自己的瞎操心。那麽多的家長,那麽多的地方政治家,都沒有解決這個困難,說不定對他們來說,還真不是要操心的事呢。既然如此,我就把它當成是美加邊界的一段曆史和一個趣聞吧。
設在Point Roberts的美國海關 (來自網絡)
Point Roberts 的國界線 (來自網絡)。 別以為一腳就可以跨過去。有人不從關口過去,幾分鍾內,就被邊界警察抓個正著。下次我講講這個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