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癡史迷

挖紅樓,侃文史,走天下
個人資料
史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至死不渝 (Immortal Beloved)

(2011-04-04 19:50:38) 下一個

昨晚看了一個電影,《Immortal Beloved》, 講大音樂家貝多芬生平的故事。

電影以貝多芬死後,在清理他生前手稿時,發現了他藏於書桌夾板中的情書為開頭。這封情書的標題就是“Immortal Beloved”,表達貝多芬對收信人的真情實愛。可奇怪的是這封信上沒有收信人的名字,隻有幾個簡單的大寫字母,可能是收信人名字的縮寫,也可能不是。貝多芬生前的助手、死後遺囑的執行人,安東菲利克堅持要查出誰是收信人,並將信送到。整個電影就用這個尋人的過程,連接了貝多芬中年以後的愛情生活和重大的藝術創作。

離開電影,回到貝多芬的真實曆史。他確實寫過這樣一封信,也確實用的是同樣的標題。近二百年來,曆史學家通過大量的考證,基本定論在一個女人身上,就是有信頭上大寫字母“A”的安冬妮布蘭坦諾,她的銀行家丈夫法蘭茲布蘭坦諾是貝多芬的朋友。在寫這封信的年代(1812年),貝多芬和她的戀情,實際是和有夫之婦的偷情。也大概是這個原因,這封信才遲遲發不出去,到15年後貝多芬死去,還深藏在他的書桌中。

可是電影《Immortal Beloved》卻完全擺脫開已有的立論,另起爐灶,甚至連安冬妮布蘭坦諾這個線索和可能性都不置一提。電影中安東菲利克尋訪了貝多芬中年以後有感情瓜葛的幾個女性,有他的學生,有爵士的夫人;更有他的弟妹。在對這些女人傾注愛戀同時,又描寫了他失去聽力的痛苦,對弟弟婚姻的嫉妒,與弟媳爭奪侄子撫養權的無情,以及希望侄子成名而近似虐待的狂躁,形成了多個有聲有色的故事。

貝多芬生命的最後15年,是他一生音樂創作的最輝煌時期。他的從第三交響樂《英雄》到第九交響樂《歡樂頌》的七個交響樂章,還有數不清的鋼琴奏鳴曲,都是在這個時期內寫出來的。影片在每個故事的過程中,配置的就是那個年代貝多芬最成名的樂曲。所以,像《英雄》《命運》《田園》《歡樂頌》等交響樂片段和《致愛麗絲》《月光曲》《帝王》等鋼琴曲,作為音樂背景,從始至終地伴隨著故事情節。兩個小時的電影,其實是兩個小時貝多芬作品的精品欣賞。

至於安東菲利克最後查尋出,誰是“Immortal Beloved” 的接受者,他和她之間有過什麽樣的感情波瀾,他們的愛以什麽形式了結,我在這裏先賣個關子。因為我現在講出來,大家再看就沒探秘的興趣了,除非你不想看,悄悄問我也行。其實,電影還有更驚人的結論,連曆史學家也不曾考證過。有點像現代人對紅樓夢的考證,故事不驚人是沒有市場的;對曹雪芹,對貝多芬都一樣。不過,去了解了解貝多芬的生平,去欣賞一下那些華美的音樂,是不會浪費你寶貴時間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秦伯 回複 悄悄話 電影裏的戀情,是有過曆史學家的推測。不過隻是一家之言,並不作數。主演是Gary Oldman,以演殘暴,奸惡之反角出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