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癡史迷

挖紅樓,侃文史,走天下
個人資料
史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去倫敦,看兒子 (二)

(2010-04-13 21:27:41) 下一個

在我們離家之前,太座記起我們有一位大學同學,現在可能在倫敦工作。找到他的電話和電郵地址後,一聯係,他果真在那。這位同學知道我們要去,很是興奮,要我們一到倫敦就和他聯係。算起來,我們有近三十年沒見過麵了。

那天上午到倫敦,和大兒子吃過中飯後,下午他還要繼續培訓。得知老同學家在倫敦郊外,坐火車要一個多小時;而他工作的地方就在城裏,離我們下榻的酒店很近,我們便商定立刻去他的辦公室見麵。細致周到的老同學詳細介紹了換乘地鐵的到站和出口,但我們到達時,他已經在出口處守候多時。見麵時的激動熱情自不必說,幾分鍾後,就回到了當年同學間的親切熟識。等他把我們引進一所辦公大樓時,我們才知道,他工作的地點是英國勞氏船級社(Lloyd’s Register)。

但凡在航海界幹過的,大概沒人不知道英國勞氏船級社。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個船級社,成立於1760年,到今年整整250年。它在世界航海界享有盛名,是國際公認的船舶認證機構。同時,它在軍工、石化等方麵,也具有權威名氣。與各國政府屬下的航海航空監管機構不同的是,它是一個私人事業,沒有任何來自官方的權力。但它製定的建築和驗收標準,卻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公認。尤其是在銀行和保險機構,一條船按勞氏規範打造並或勞氏認證的船,意味著船東可得到最好的銀行貸款和低價位的保險。

英國是老牌殖民國家,又是海上強國;勞氏占天時地利,成為業界大老,實屬必然。但250年來,尤其是近百年來,在世界航海工業新秀不斷崛起的衝擊中,在各國獨立的船級社紛紛成立的影響下,還能一直處於執牛耳的地位,說明了它的規範和標準的先進性和經濟性。中國沿海大城市,多有它的分支機構,現在已經發展 14家之多。

老同學在這裏任職高級驗船師,說起本行來繪聲繪色,如數家珍。他興致勃勃地帶我們參觀了勞氏董事會的會議大廳,這可是一般遊客享受不到的殊榮:因為這個具有百年曆史的大廳,並不對外開放。在寬闊的大廳裏,不僅地毯,掛毯是當年的古董;就連椅子的座墊,還都保持著原裝。我說,沒看出這個大廳有多豪華;老同學說“是嗎?”,然後指指大壁爐的瓷磚裝飾問我,“猜猜這兒每一塊瓷磚投保的價值是多少?”我搖頭說猜不出來,看看大概都是10吋乘10吋的大小,“一千,兩千?”,我盡自己最大的想象給它們加碼。“8萬英磅!”老天!我知道這位老友是老實人,不會信口開河,算是給我這個鄉下佬在老牌帝國的首都開一回眼。

談到我們的旅遊計劃時,我說準備去河對岸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看看。他建議一定要去航海博物館,就在格林威治,離天文台很近。“大英帝國靠航海起家。來英國,不看它的航海展覽,少了重點;何況我們還是海運畢業的,更得去了,是吧。”聽了他的話,沒有再不去的理由,於是,我們去了。

從我們住的地方,乘DLR(地鐵的新線),向南坐幾站,過了泰晤士河,就是格林威治。城鎮不大,卻包容了豐厚的曆史遺跡。有近四百年曆史的安娜王後的行宮,有海軍傷殘官兵治病養老的海軍醫院;最著名的,當然是建在鎮外小山上的天文台。那個海軍醫院,後來改為皇家海軍學院,現在是格林威治大學的一部;而國家航海博物館,就坐落在與大學相連的一組現代風格與古典風格融合的建築中。這個航海博物館,據稱是世界上同類博物館中最大的一個。向人們展示了從羅馬帝國時代到大英帝國強盛時,上千年航海事業的發展;以及由此帶動的天文,鍾表,造船,軍工等科學技術的創新。

穿過王後行宮後邊寬闊的綠地,沿小路走到最南端的小丘。山丘頂上,就是格林威治天文台,也叫皇家天文台,始建於1675年。這個天文台之所以聞名於世,首先在於它的首席天文學家John Flamsteed對經度的測定和不同經線上時差的確定;由此,他的後繼人哈裏森創造了人類第一台“航海鍾”,能使船舶在世界各地航行時與格林威治的時間同步。其次,1884年,位於格林威治的經線,被定義為全球時間係統的基線,稱為“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格林威治時間(GMT)成為世界標準時間。在天文台裏,有一段金屬條鑲嵌在地麵,它就是0度經線,雙腳站在線的兩側,猶如置身在地球的東西兩邊。

這一組古建築群和曆史遺跡, 被統稱為“Maritime Greenwich”, 199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選定為“世界文化遺址”。遺址西側,是遊人如織的格林威治城。為接待成千上萬的遊客,縱橫交錯的兩條街上,毗鄰相連的是數不清的餐館,酒吧和紀念品商店,非常熱鬧。從倫敦市區去格林威治很方便,乘遊輪,輪渡,地鐵,公交巴士都可到。有機會到倫敦旅遊的朋友,可不要錯過這個景觀哦。



格林威治的中心建築。正中是王後行宮。兩側的拱頂建築,當年都是海軍醫院,一個是壁畫大堂,另一個是大教堂。






大壁畫大廳內的頂部和正麵。油畫家James Thornhill 從1708年用了五年的時間完成。據說,他畫頂部是每平方英米(Yard)收3英鎊,牆收1英鎊。頂有多大呢?108呎X50呎,5400平方呎或600 平方英米(Yard). 從屋頂的壁畫上,收入1,800鎊。300年錢,這是多少錢,不知道。今天看,多乎哉?不多也。




國家航海博物館的正門。看看那兩個大鐵錨,真家夥。




格林威治天文台遠景。沒調好,有點虛了。






鑲嵌在地上的本初子午線和它的標誌。




古老的觀天台。右邊是暗室,能看外界的成象(白天); 左邊是研究室,存有測試儀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HCC 回複 悄悄話 Very impressive. Thanks for shar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