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癡史迷

挖紅樓,侃文史,走天下
個人資料
史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車軲轆話話紅樓 (47)----重讀芳華(3)

(2009-12-22 15:23:53) 下一個

我曾寫過<重讀芳華,(一),(二)>,分別介紹了新紅學派的創始人胡適和俞平伯。這次介紹王國維和他的紅學著作《紅樓夢評論》,在我看來,《紅樓夢評論》也是百年來紅學研究的芳華之作。

王國維,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海寧人。生於清光緒三年,卒於1927年,年僅五十。王國維為近代通學大儒,治學範圍甚廣,對清末民初學術界影響極大;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四大導師。其生平著作甚多,涉獵文學、美學、哲學、考古諸領域。我隻粗讀過他的《人間詞話》和《紅樓夢評論》。

《人間詞話》是在西方美學思想基礎上,以嶄新眼光對中國舊文學,特別是詞學,所作的評論;既通俗易懂,又具備很高的學術價值,一直倍受讀者和學者稱道。我是在文革後期時從朋友那借到,像讀黑書一樣偷偷閱讀和抄寫的,至今還記得當時的喜悅心情。很多古詞,都是從這本書中學到的,也是至今可以背誦下來的。他的評語警句,更是令我耳目一新,如: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和當時的年青工友們背誦這段妙文,得意得搖頭晃腦,口水四濺!

對紅學感興趣後,得知王國維寫有《紅樓夢評論》一書,找來拜讀的時候,已經是打倒四人幫之後的年月了。因為隻對紅樓考證感興趣,對它的美學和藝術研究一直是站在大門外遠遠的地方,而《紅樓夢評論》更多是在藝術美學層麵上對紅樓的研討,所以,沒能深入領會《紅樓夢評論》的旨意,就淺嚐輒止了,遠沒有像讀《人間詞話》那樣的細密。

四年前,在北京逛西單書城時,看到了裝璜精美的《紅樓夢評論》和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的合訂本,才合兩個US刀。於是,毫不猶豫地買了。這幾年,閑下來的時候,就抓起來讀一讀,不知不覺,竟逐頁地讀完了這本書。雖然仍舊是浮光掠影地粗讀,雖然仍舊是對美學藝術一竅不通,但畢竟是第二次讀,讀出了芳香精華;可以無愧地說是“重讀芳華”。

王國維以前的紅樓愛好者和研究者,多是以隨筆的方式記聞和評注,沒有文學和美學意義上的研究和評論。嚴格講,王國維是曆史上第一位《紅樓夢》的文學評論家;《紅樓夢評論》也是第一部紅學專著。他從西方文學評論的理論層麵,研討了《紅樓夢》的“精神”(以往還不曾有人這麽看待過這本巨著),以及在美學,倫理學上的價值。從這部書的目錄上,就可以看出王國維方向和水準。別忘了,這本書出版在100年前的清朝,科舉製依然占據著統治地位;大眾和文人對《紅樓夢》的認識,還停留在《紅樓夢》到底是寫誰家故事的水平。

第一章 人生及美術之概觀
第二章 《紅樓夢》之精神
第三章 《紅樓夢》之美學上之價值
第四章 《紅樓夢》之倫理學上之價值
第五章 餘論

第一章是緒論,講述人類的認識與實踐的關係,進而引導到“美術”(既今天的藝術)觀的產生。在這種新藝術觀下檢驗當時的文學作品,他發現:“吾人且持此標準以觀我國之美術,而美術中以詩歌戲曲小說為其頂點,以其目的在描寫人生,故吾人於是得一絕大著作曰《紅樓夢》”。

他進而闡述“《紅樓夢》之精神”____解脫。他說,“美術之務在於描寫人生之苦痛於其解脫之道。。。。。此一切美術之目的也。”今天我們理解文藝作品的悲劇結構和結局,是感人至深的精神所在,正是王國維“苦痛/解脫”的翻新。他說紅樓結局中,賈寶玉“其解脫之行程,精進之曆史,明了精切何如哉!寶玉之苦痛,人人所有之苦痛也。其存於人之根柢者為獨深,而其希救濟也為尤切。作者一一掇拾而發揮之,我輩之讀此書者,宜如何表感謝之意哉!”對紅樓的悲劇結局極為讚賞。

至於《紅樓夢》在美學和倫理學上的價值,王國維認為是表現和維護了“悲劇中之悲劇”的這個主線。他引述叔本華有關悲劇的三種形式,指出紅樓的悲劇,正是三種悲劇中的最高形式,既:“非必有蛇蠍之性質與意外之變故”,卻屬於“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之故”,因而“可謂天下之至慘”。寶黛的愛情,就是對這“天下之至慘”的抗爭;因而具有崇高的美學和倫理學的價值!

最後一章“餘論”裏,王國維對索隱和自傳都作了批判。他舉索隱派認為《紅樓夢》是隱納蘭性德故事的例子,說盡管納蘭性德的“《飲水集》與《紅樓夢》之間稍有文字之關係”,“然詩人與小說家之用語其偶合者固不少,苟執此例以求《紅樓夢》之主人公,吾恐其可以傅合者斷不止容若一人而已。”可謂至理名言。對於考證,他還說了下麵的話:

“謂《紅摟夢》中所有種種之人物,種種之境遇,必本於作者之經驗。則雕刻與繪畫家之寫人之美也,必此取一膝、彼取一臂而後可,其是與非不待知者而決矣。讀者苟玩前數章之說,而知《紅摟夢》之精神與其美學倫理學上之價值,則此種議論自可不生。苟知美術之大有造於人生,而《紅樓夢》自足為我國美術上之唯一大著述,則其作者之姓名與其著書之年月,固當為唯一考證之題目,而我國人之所聚訟者,乃不在此而在彼,此足以見吾國人之對此書之興味之所在,自在彼而不在此也,故為破其惑如此。”當代紅學研究的正本清源,仍當以先生此言為戒。

從《紅樓夢評論》這本書上,可以看出身處清朝末年的王國維,是積極認真地接受西方人文科學知識的,是長於與時共進的。我一直迷惑不解的是,這樣一位善於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學者,怎麽會在清帝退位後還保留了長達16年的辮子,並於1927年6月2日,為不再目睹清皇室的“受辱”,留下“五十之年,隻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的遺言,竟投水昆明湖身亡呢?




《重讀芳華》(一)(二)在“紅癡史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anyi 回複 悄悄話 他未必真的覺得王朝統治沒有什麽不好吧。。。蠻喜歡王國維的,特別覺得他很逗,搞了些哲學的東西後才覺得他不適合思考那些事情。
夾心 回複 悄悄話 不想當漢奸,以死忠於自己的國家清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