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癡史迷

挖紅樓,侃文史,走天下
個人資料
史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言碎語說三國 (七) 生子當如孫仲謀

(2009-03-12 20:32:57) 下一個

《三國演義》裏曹操讚美孫權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是三國諸多名言中,非常中肯的一句。三分天下的局麵和吳國的興旺,確實要歸功到孫權對吳國的治理,和在曹操劉備之間的折樽衝俎。曹操敬佩孫權,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和孫權一樣,在爭霸天下、一統江山的大業中,功成名就。

孫權的爸爸孫堅和哥哥孫策,趁漢末的天下大亂,在長江下遊的吳楚之地,草創了江東的割據地盤。還沒等大局底定,二人先後而亡,把個建朝立國的重擔,都撂給了年方十九的孫權。待曹操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征討孫權時,事業的興廢,吳地的存亡,個人的榮辱,都在等待著這位年青統治的決斷。是降,是戰?可勝,可敗?眾說紛紜;而唯一能決定前途和命運的人,孫權,卻從未參與過如此重大軍事和政治的博弈。三國演義就此展開了孫權作為英雄的一生。

孫策死的時候,對孫權說:“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這位長兄,對弟弟的特長,看來深有了解。孫權本人,既無父兄精湛的軍事才能,又少曹操劉備嫻熟的政治手段。他之所以能統帥東吳將帥政要,在三分天下中爭得一席之地,很重要的一個方麵,靠的是他舉賢任能,善於用人的特長;靠的是他信任部屬,精誠團結的良心。這對於政治家,特別是懷有改朝換代大誌向的大政治家,是難能可貴的。

從赤壁大戰到劉備兵敗彝陵,他任用了四位統帥: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四個人為東吳鞏固長江防守要塞,爭奪荊州戰略要地,取得抗魏抗蜀的戰略勝利,立了大功。孫權對他們不僅是知人善任,更是信任有加。像他在提拔陸遜為大都督時說的:“閫以內,孤主之;閫以外,將軍製之”。把統轄天下的大權,統統給了名不見經傳的白麵書生!

看看這四位軍事統帥為孫權,為吳國的貢獻,就知道作為最高統帥的孫權,對人才的駕馭是多麽的出色了。

周瑜,孫權哥哥的知心朋友。孫策臨死前,告誡過孫權,要他內事不決時問張昭;外事不決時問周瑜。曹操大軍當前,聽了周瑜對敵我雙方力量的分析,和誓與曹軍血戰到底的決心,他決計任命周瑜為大都督,率軍抗敵。對周瑜的任用,超越了老將程普,算是破格提拔。從火燒赤壁的結果看,任用周瑜,無疑是知人善用的傑作。

魯肅,無帶兵打仗的直接經驗。但在荊州被劉備搶占、孫劉聯盟麵臨危機時,是實現吳國戰略設想的最佳人選。魯肅具備和諸葛亮一樣的政治眼光,不同處是一個要興漢, 一個認為漢無可救藥。“肅竊料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祖之業也”,這是魯肅,第一個為孫權謀劃帝王大業的謀臣,的主張。孫權對此深感快樂:“魯子敬初見孤時,便及帝王大略,此一快也;曹操東下,諸人皆勸孤降,子敬獨勸孤召公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有這兩快的人臣為他統帥軍馬,何愁有之?

呂蒙,一個極具軍事才幹的將軍。當關羽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連曹操都考慮要遷都避其鋒芒時,卻看出這是擊敗關羽,重得荊州的大好戰機所在。<忽報呂蒙:“乘小舟自陸口來,有事麵稟。”權召入問之,蒙曰:“今雲長提兵圍樊城,可乘其遠出,襲取荊州。”>,他用無名氣的將領陸遜替代自己以麻痹關羽,自己卻帶軍白衣渡江,搶占荊州,端了關羽的老窩。一戰奪回赤壁大戰時被諸葛亮占領的荊州六郡,消除了劉備集團對自己西線的壓力。荊州是孫權夢寐以求的戰略要地,對呂蒙的這個勝利,他說:“今子明設計定謀,立取荊州,勝子敬、周郎多矣!”

陸遜,無名小將,白麵書生。劉備七十五萬大軍入侵,其威聲大震,江南之人“盡皆膽裂,日夜號哭之時”,放著老將韓當,周泰不用,卻起用了年輕將軍陸遜。陸遜曾是白衣渡江的策劃人,被認知為“名雖儒生,實有雄才大略”。孫權在關鍵時刻總能想起下屬的才幹:“孤亦素知陸伯言乃奇才也!”為提高陸遜的威望,專門為他築壇點將,賜白旄黃鉞、印綬兵符。要是孫權沒有知人之明,沒有用人勿疑,他能說出:“閫以內,孤主之;閫以外,將軍製之”這樣的話來?當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裏,把劉備主力全殲在彝陵山道中時,誰能不敬佩孫權的明斷和膽識?正像書中讚語所說:“一旦威名驚蜀魏,吳王寧不敬書生!”

其實不光是對將帥,而且對文職、謀士,孫權也傾誠相待。讓我感動的是他對諸葛瑾的信任。諸葛瑾是諸葛亮的長兄,是孫權的高級謀士。兄弟倆人各為其主,在孫劉聯盟緊密時,孫權周瑜想通過諸葛瑾拉近和諸葛亮的關係,也想策反諸葛亮為孫權效力。同樣,孫劉關係緊張時,有人也會懷疑諸葛瑾的忠誠。當劉備為報孫權殺害關羽之仇,盡起蜀漢大軍進犯吳境時,吳國連吃敗仗,形勢緊張。諸葛瑾自報去劉備處勸說,“某食君侯之祿久矣,無可報效,願舍殘生,去見蜀主,以利害說之,使兩國相和,共討曹丕之罪”。

對諸葛瑾的作為,老臣張昭很不以為然,認為這是諸葛瑾借機逃離吳國,投奔劉備諸葛亮。於是,有了如下的對話:

昭曰:“諸葛子瑜知蜀兵勢大,故假以請和為辭,欲背吳入蜀。此去必不回矣。”權曰:“孤與子瑜,有生死不易之盟;孤不負子瑜,子瑜亦不負孤。昔子瑜在柴桑時,孔明來吳,孤欲使子瑜留之。子瑜曰:‘弟已事玄德,義無二心;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其言足貫神明。今日豈肯降蜀乎?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得間也。”

“可謂神交”,令人向往。所以,當曹操與孫權對壘,“遙望戰船,各分隊伍,依次擺列。旗分五色,兵器鮮明。當中大船上青羅傘下,坐著孫權。左右文武,侍立兩邊”,一派王者氣度時,不由地說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讚賞有加、流譽千年的話。在我看來,當不是《三國演義》的忽悠。





更多“閑言碎語說三國”在“紅癡史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