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迎春
(2007-02-17 11:09:52)
下一個
狗年隻剩下最後一天了。要再不寫點什麽,真的是過了這村,就沒這個店了。
昨天,黃楊兄發表了他節日係列的另一大作----春節篇。對黃楊兄認真敬業的美德,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年輕時吃過大苦,受過大罪,所以能“苦其心誌,勞其筋骨”,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現在憶苦思甜被人罵為幾斤老太,不時興了。不然,真該請黃兄給我們講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通過讀黃兄的文章,才明白春節的一些說道。我喜歡春節這個名字,取新春佳節之意也!
今年的“春節”,是名副其實的春節。按曆書和舊時的習俗,陰曆正月初一,如果出現在立春節氣之後,新的一年就從立春時開始。今年春節晚,比二月五日的立春晚了十幾天,馬上就要交到雨水的節氣了。春雨將至,春意盎然,這個時節慶賀一年之始,不正是春天的節日嗎?
日子過得真快。從去年年三十晚上看趙本山,到今晚可能還會再看到他,一晃就是一年。小時候過年,記住的是吃好的,穿新衣;放炮竹,逛廠甸。大了以後,對過不過年和怎麽過年都不當個事,也就沒記住過年的興頭,糊塗了幾十年。這兩年好了,看得見國內的電視節目,三十晚上湊熱鬧看“春晚”。所以,過年能記住的事,就是趙本山。兩個趙本山中間,就是農曆的一年。說不定真可以申請個“本山記年法” ,專利什麽的。
幾周前,文學城有一條新聞。中央電視台說對“春晚”的節目要保密,並說誰走露了消息,誰要負擔法律責任。上星期,去嶽父老泰山家祝壽,正好趕上中央台的新聞,介紹“春晚”。第一個提到的,也是唯一點了名的大明星,就是趙本山和他的小品。你說本山大叔的影響力有多大啊,連老子天下第一的中央台,都得放下架子,用他來做廣告,招攬觀眾。 “遙望本山又一年”,可能還真是現在想過年的“民意”。
說到這民意,過年時老百姓間相互問候的一句話,大概最有代表性:恭喜發財。人類的共同特性就是都想發財。新年伊始,祝願親朋好友都發個大財,親切又實惠。這個風氣也傳給了外國人。外國人之間不敢互相問候發財,可能是怕有窺探別人隱私之嫌。但對咱們中國人,他們可認定是最好的新年問候。兒子小的時候,我沒太注意對他的中國文化教育,也沒教他說過恭喜發財。上學的第一個春節前,他回家用洋文的音調對我說,Gung Hay Fat Choy,我聽了幾遍,愣是沒聽明白這小子要說什麽。.後來才知道是白人老師教的中文過年話。你說是這老師誤人子弟呢,還是我自誤誤兒呢?
我不大喜歡說恭喜發財,覺得不如簡單說個過年好,春節好。可能是年輕時被洗腦造成的,總覺得發財是剝削階級的腐朽思想,不是光榮的事。盡管現在風水輪回,“誰發家,誰光榮”,但這根筋還是轉不過來。我的一個同事,新近找了一個讀研究生的中國女孩子做女朋友,每天過來和我講幾句從她那學來的中文套近乎。兩天前,對我說,Gung Hay Fat Choy。我幫他糾正了一下發音,並告訴他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用這句話,並教他說新年好。昨天,他很高興地對我說,他的女朋友很同意我的看法,說“新年好”更好。然後,他又補充了一句:“我的女朋友說你好象是 well educated !”您 這是誇我嗎?立馬暈倒。
其實隻是個簡單的問候而已。問候過了,就進入了新的一年了。除了過春節,中秋節這幾個節日外,現在很少有人還用陰曆紀年了。所以,認真地講新的一年,都開始了一個多月了,也就用不著再表達新年決心了。前年年底,為辭舊迎新,還寫了篇歲末閑話之類的短文;去年年底甚忙,寫什麽的時間都沒有。就借著這個陰曆年關,別讓班主像黃世仁似的,大年三十還得頂風冒雪辛苦討債,咱主動把還債的義務明確下來,也算是用實際行動建設和諧社會,是吧?
有個朋友說我是靠兩個熱門話題在文學城混,實為中肯。我別無所長,就看過幾本紅學研究的古董;又從懂事時經曆過文革的全過程,所以隻好繼續瞎編亂侃這兩個話題:文革紀事和車軲轆話話紅樓。我的菲薄努力,不會把話題創成熱門;但在熱門中混個熱身,自己受益,網友消遣,又何樂不為?套一句現成的諧後語,我這是“娶媳婦打幡,瞎起哄”。
哄歸哄,真要寫出來,還得要時間和精力。不然,寫出的東西對不起觀眾。這段時間還是亂忙,無閑暇塗筆墨。還請黃世仁大善人寬現兩個月,到時連本帶利,一並償還。空口無憑,此文為證。
自古就有新桃換舊幅之說,就是寫春聯,這是過中國年的特色。我特別喜歡“中國年”這種叫法,因為她確實是我們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這兩年,南韓申請文化遺產,硬要把這傳統的中國年改為什麽“農曆年”,恨得我牙根直疼。它想侵吞中國傳統文化,又明白它自己的抬不上桌麵,就想搞個偷梁換柱,其實是“數典忘祖”,真鄙視他們。再加上一句北京人看不起人時的話:“小樣”!
對了,剛才說到寫春聯,這幾天走廊的玄宗先開了個頭,野狼也出了一個,別人也有,我就不一一提及了,我也胡謅了一個,湊個雅興:
天狗逍遙,刷熒屏灌砸讀寫,過眼風雲皆遊戲
金豬激奮,敲鍵盤喜笑怒罵,再戰江湖盡英豪
橫批嘛,就是這篇短文的題目:
上網迎春
丙戌年除夕於風雨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