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癡史迷

挖紅樓,侃文史,走天下
個人資料
史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車軲轆話兒話紅樓 (32)-----再看曹雪芹(一)

(2006-09-25 12:07:25) 下一個


著名紅學家劉夢溪在他的專著《紅樓夢與百年中國》中,很形像地把近百年來紅學
研究懸而未決的幾個重要問題,概括為紅學的三大“死結”。即:一、脂硯何人;
二、芹係誰子;三、何人續書。

這三大死結,其實是全部紅學的探究所在。從上世紀二十年代新紅學派把紅樓夢研
究上升為一“學”以來,這三個最關鍵的問題,就一直是紅學的中心。近一百年的
研究,成果顯著,收益甚多,使人們在更深更廣的範圍內,理解了《紅樓夢》。但
在這三個紅學考證的根本問題上,盡管諸說紛紜,卻無法得到徹底的答案。

紅學泰鬥周汝昌老先生, 窮畢生精力於紅樓,更把紅學分為了曹學,脂學,版本學
和探佚學四大分科。對比一下周劉二先生的不同提法,我們就會明白紅學研究的現
狀是:曹學---尚未解決曹雪芹的身世問題;脂學----也沒弄明白究竟誰是脂硯齋,
版本學和探佚學在一起,也說不清究竟是曹雪芹寫的後四十回,還是出自程偉元高
鶚之手。

父親的遺稿,標題是《脂評臆解》,目的是想論證脂硯齋的身份。和所有的紅學研
究者一樣,也隻是一家之言。他要論證脂硯齋是曹雪芹父輩的一員,這和許多專業
紅學家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隻是研究的路徑不同。而我對脂硯何人/脂學的看法是,
脂硯齋的問題是依附在曹雪芹研究上的一個偏門,不可能從研究脂硯齋解決誰是曹
雪芹的疑問。但反過來,如果我們徹底解決了有關曹雪芹身世的疑問,如:生年和
卒年,父母是誰,什麽時候撰寫的《紅樓夢》,死前《紅樓夢》寫完了沒有,等等。
那麽,脂硯齋是誰的問題就不再是很重要的了。所以,我的觀點是,紅學的中心應
是對曹雪芹的研究,三大死結實為一個死結,曹雪芹是誰。紅學“四學”中的其他
三學,也隻是一學,即曹學,的不同側麵而已。

既然紅學研究的中心應是對曹雪芹的研究,那麽,讓我們再把車軲轆轉一遍,看看
到目前為止,如不采用脂硯齋有關曹雪芹的評語,我們了解到多少曹雪芹的信息。
我準備以短篇的形式,逐一簡略介紹有關曹雪芹考證,網友也有機會慢慢消化,以
達到推廣紅學研究的實效。

(1) 自相矛盾的權威文獻

曹雪芹的生前好友,清皇室宗親敦敏敦誠倆兄弟,寫過對曹雪芹的悼亡詩。敦誠寫
到“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昨日拂銘旌”和“四十年華付渺茫”,是甲申年(1764年
)的第一首詩。因提到“昨日拂銘旌”,也就是曹雪芹應死於甲申年的早期,或甲申
年的前一年(癸未年)的晚期,但從公曆上看,都是1764年,區別不大。又因為敦誠
的兩首詩都講曹雪芹是死於四十年華,所以,由1764年上推四十年,即1724年,曹
雪芹應生於這一年。考慮到古人喜歡用虛歲,曹雪芹也可能生於1725年。

1724年是雍正二年,處處提攜照顧曹家的老皇帝康熙已經死了。

在敦誠的另一首懷念曹雪芹的詩裏,他寫了一個注:“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
這個注給出了兩個重要的信息:一。曹雪芹的祖父是曹寅;二。曹寅任織造時,曹
雪芹曾在曹寅身邊。清史上,曹寅確有其人,家庭是皇室的奴婢;小時候,母親做
過康熙的奶媽,他自己做過康熙皇帝的伴讀,後被康熙皇帝任命接替他的父親繼任
江南織造。所以敦誠話的一部分,是有史為證的,是可信的。

但問題出在了“曾隨”兩個字上。曹寅死在江寧織造的任上,康熙皇帝又指定了曹
寅唯一的兒子曹(禺頁,音YONG,第二聲)繼任織造,時間是康熙五十一年八月,
公1712年。
如果曹雪芹真的“曾隨”曹寅在江寧織造任上,哪怕就一天,他也必須生於1712年,
而不是上述的1724年。

再假設“四十年華”是虛指,可以放寬到四十九歲,這樣曹雪芹的生年也隨之延展
到1715年,還是湊不到1712年。換句話說,隻要曹雪芹死於四十多歲的年紀,他就
不可能隨他的祖父在任,敦誠的文獻是相互矛盾的。

這樣,人們或者是懷疑敦誠有關曹雪芹年紀的記錄不準,或者是懷疑對曹雪芹生平
事件追訴有誤。但敦氏兄弟是現有資料中,與曹雪芹交往最多、最親近的兩個人,
也是對曹雪芹敘述最多的人。該去怎樣判斷這自相矛盾的權威記錄呢?

(2)相互矛盾的兩個權威文獻

敦敏在另一首詩前題道:“芹圃曹君口(上雨下沾,音沾,下用沾代替。),別來一
載餘矣”,使我們得知曹雪芹姓曹,名沾,字雪芹,號芹圃。

同一時期,一名叫張宜泉的人,也寫過幾首和曹雪芹的唱和詩。其一是《題芹溪居
士》,詩前有一小注:“姓曹,名口(上雨下沽,音沽GU),字夢阮,號芹溪居士,
其人工詩善畫”。如果他講的和敦氏兄弟為同一人,人們又知道了曹雪芹還有芹溪、
夢阮兩個字號。

通過詩的內容,專家判斷他的曹芹溪,應該和敦氏兄弟的曹芹圃同為一人。即曹雪
芹,曹沾。這就為張宜泉進入紅學權威資料奠定了基石。

但在另一首詩的前注上,他的話就同敦氏兄弟的話出現了矛盾。而這個矛盾使紅學
家為曹雪芹的生年分成了勢不兩立的兩大派。

那首詩叫《傷芹溪居士》,是悼亡詩。前注寫道:“其人素性放達,好飲,又善詩
畫,年未五旬而卒”。這裏的“年未五旬”與敦氏兄弟的“四十年華”是兩個截然
不同的表達方式,所對應的年齡前者在四十八、九,快五十的樣子;而後者,最多
不該超過四十二、三。

若以曹雪芹的卒年為準點, 敦氏說曹雪芹的生年應在1724年前後;而張氏說曹雪芹
的生年在1714年前後,紅學家為此分為兩個陣營,我們又該相信哪個?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