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64)
2010 (59)
2011 (90)
2013 (45)
2017 (1)
“行萬裏路,讀萬卷書”是人們的誌向,用黃楊兄的話講是“人生目標”,所以應該是人一生積累的總和,因為“萬裏路”、“萬卷書”不是一次就可望可及的。古時候交通落後,靠馬車、牛車旅行,兼有乘船和徒步,每天行個五、六十裏路,就算是多的了。上千裏的路程,怎麽也要走上半個月以上,這確實提供了很長的讀書時間。書呢,從漢朝以前的,卷成大卷的烤青竹簡,到唐代的單一卷軸,再到唐以後的線裝分冊,一卷書的確不是很長。以
<<史記>>五十六卷<陳平世家>為例,(為什麽以此為例?嗬嗬,希望 Bater 兄看到),全文僅四千字上下。寫一個叱吒風雲的開國功勳,可以列入“世家”行列的,也不過是短短的四千字而已。所以行個千裏路,讀它百卷書,應該是毫無問題的。一生積累下來,雖萬卷難求,但幾千卷,怕是綽綽有餘矣。現代社會就不同了。用最簡單的兩句話概括,“信息爆炸,交通發達”。特別是這個“交通發達”,實實在在使我們這些有心仿效古賢的人,深感“心有餘而‘時’不足”。同是千裏路,現代旅行,開車最多用一天!哪有讀書的時間呢?坐飛機就更壞了,從西海岸到中國,上萬公裏,也就是兩萬裏,古人一生兩倍的行路“目標”,十幾個小時就實現了。要讀書呢?在飛機上要吃飯,看電影,睡覺,再加上向台灣同胞恐嚇“懲治台獨”
(司令的實踐),哪還有時間嘛!所以行路讀書,尚有希望;但目標定於“成千上萬”,隻能是流於空談。好在這“千”“萬”,也隻是老祖宗用來表示眾多的形容詞,當不得認真去數和算。不然,真無顏去見先賢們了。我自己呢?學的聰明一點,就把目標縮水到“行千裏路,讀幾本書”的範圍了。在這“信息爆炸”,出版物泛濫的時代,要從動不動就是四、五百頁,幾十萬字的一本書中,尋獲到少得可憐的有價值信息,也得花一番功夫。所以,一定要堅信開卷總是有益。花費幾十個小時的時間,假設為自己在地上天空行了幾千裏的路程,讀上一本或幾本書。然後,嘴上再哼哼幾句什麽行了多少路,讀了多少書。即便不是真有收獲,至少也可陶醉於已擠身在文人學者行列中,沾沾自喜了。
讀了幾本書不清楚,但我喜歡旅遊,卻是事實,有時近於偏狂。從年輕到現在,始終沒變。年輕時,心懷天下,身無分文;沒事淨想到外邊瞎跑,那叫一個瀟灑。在工廠做工的那幾年,和幾個要好的小哥們,把北京周圍玩了個遍。騎自行車去過八達嶺,十三陵,鷲峰,上方山雲水洞,百花山石花洞;搭車去過清東、西陵
(當時還都沒開放);坐火車去承德,秦皇島,還有天津、保定、石家莊。最偉大的一次是76年從河北靈丘徒步一百多公裏,穿過太行山脈,到達山西渾源。途徑千年寶刹懸空寺,聽老實和尚說今論古;翻北嶽恒山,與落難道士抵足而眠。那次遠足才使我看到了什麽是真正的中國---在“鶯歌燕舞”的大好形勢下,整個渾源縣城,所有的飯館竟沒有白麵饅頭。而在恒山山頂,臨行時留下五塊錢作為哥四個的食宿費和香火錢,可憐的道士竟感動得老淚縱橫!渡過了出國後讀書打工的艱難歲月。這些年來,隻有有休假,一定要出遊。漸漸地,旅遊的腳印,“衝出‘美洲’,走向世界”了。更可貴的是旅遊成為了同兒子們交流情感,共享天倫之樂的美好時光。所以,好久沒有再把讀書作為旅行的陪伴,代之而來的是孩子們的歡笑和成長。
寫到這兒,才想起本文想寫的是這個假期所讀的書。問題是,飛行上萬,驅車四千,到底讀了幾本書?目標定得低,“行千裏路,讀幾本書”;實際做到的更低,隻一本!不過,倒是一本不錯的書,
<<達芬奇密碼>>。以前曾多次聽到介紹,就是沒下決心去讀,因為嫌費時間,好久不讀小說了。是兒子回家後,在一起聊宗教時,他向我推薦,並到 Costco 買了一本帶插圖的。書寫的很直白,不羅嗦,我很快就被書中一個套一個的迷吸引住了。這種以宗教和曆史為主題的偵探推理,要想寫得深透,就必須有深厚的知識;而若僅僅以知識為內容,又不免失於枯燥。我感覺作者很好地顧全了故事性和知識性的統一。接下來的日子裏,每天偷閑,讀上幾章;然後和兒子交流,頗有收獲。待全書看罷,迷底揭穿,我亦心中踏實,感慨良多。但也略生懊悔之情,歎又一次機不逢時。不由得暗罵:
“哼,要早知道兩年,上次在羅浮宮參觀那個倒金字塔時,還不順手就把它拿走了?那不就發大了?
TN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