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來自佛家的養生智慧(zt)
(2010-09-02 06:10:39)
下一個
來自佛家的養生智慧(zt)
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就養生而言,可以概括為“五福”,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現代人類社會,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們對自身的生存狀態也重視起來,尤其是健康狀況。而來自社會的、家庭的、單位的、情感的等等方麵壓力,使我們的情緒時好時壞,疲於奔命,它帶給我們煩躁、急功近利、感官刺激、憂鬱壓抑,自我封閉乃至生命的夭折。而通過對佛教文化的了解,又可以使我們獲得快樂、安逸、坦然、安詳和健康。
世事的紛擾,內心的掙紮,總使人覺得人生是多麽的寂寞無助,總是不由自主地陷入無可名狀的憂傷中。很多無奈苦惱的事,我們很難擺脫;世上有太多的忙碌緊張,我們無法逃避。名利是生存的需要,我們必須去孜孜以求,欲望卻是人性的膨脹,為了達到目的所付出的心計勞力,比起單純的物質需求還要讓人疲憊憔悴。內心那股壓迫人心的力量,使我們一天到晚就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因而時時感到焦躁不安,此時理想與愛情成為多餘,成為夢中美麗的幻象,心靈的安寧被物質被欲望所奴役,心態的失衡使人生走向悲哀無助,若到極處,甚至可能鋌而走險。
因此,擁有一顆平常心就愈加顯得珍貴了。
平常心是對生命透徹的領悟,古人曰:生命薄如蟬翼,存在就該滿足,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此氣象之下,一切煩惱困頓,均可棄之流水,領悟生命的真諦,知曉彌足珍貴,就會以一顆寧靜的心善待一切。
日本學者鈴木大拙說:“井邊的牽牛花纏住我的木桶,我借水喝。”這是多麽博大恢宏的心境,又是多麽蕩人心魄的情懷,為了珍惜一個弱小的生命,寧願去借水喝,如果沒有一顆悲憫的平常心,是難以做到的。
平常心是一種境界,在達到這種境界之前,心路常常有極為坎坷的曆程,曆了險峰,經了幽穀,才發現世事滄桑,如夢、如幻。
一切從生命出發,我們便可以做出最合理的選擇,一麵對生命盡心嗬護,一麵又悉心體驗,東湧西沒,毫無蔽障,對人寬容平和,隨方就圓。
因此,平常心不僅使人具有大海一樣的氣度,還使人穩重如山。狂風暴雨之中,驚濤駭浪,鬆林翻滾,可大海深處平靜如昨,山巋然不動,以如此胸懷去實踐人生,就無所畏懼。對困難也絕不能退避,諸葛亮曰: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淡然麵對人間是是非非,保持心靈寧靜的同時,不忘對理想的追求,對寶貴生命的敬畏,長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