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2010-09-02 06:09:02) 下一個
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推薦慚愧居士《古今觀音感應選編》序
2006年8月21日後學海玉沐序於閑心閣

  觀音菩薩慈悲無量,其感應可以說已經遍周了世界,她在每時每刻,無分別的、無間斷的救度著一切眾生。也可以說沒有哪個國家不了解觀音菩薩名號的。就是因為她多不勝舉的慈悲和感應事跡,贏得了全世界人的稱讚和信仰。如果一個人能夠至誠的念誦觀世音菩薩名號,任何的難事都可以得到解決。所以……

  就拿我本人來說,隨便揀擇一則故事都很感恩觀世音菩薩。在九六年的秋天,我和妙新法師還有瑞藏法師,從北京到吉林去,就乘坐了北京到圖們的那輛列車。因為我有病,兩位法師給我買了臥鋪,他們自己卻是硬座。到了撫順一帶,上去三個喝醉酒的大哥,大概有三十五六的樣子,來到了我乘坐的臥鋪車廂,手裏拿著刀,在車廂內要錢,當時沒有人敢惹他們。

  我想,要是妙新法師在就好了,他會短打功夫,可是我不知道他們在哪個車廂,想去找也來不及了。何況我頭暈的很,走路直打晃怎麽辦?這個時候其中有一位非常凶悍的大哥,走到我的麵前就問我:“大師你會武功嗎?”我說:“不會。”“哈哈!不會?到底會不會?”我回答說:“真的不會。”然後我掙紮著坐起來,摒住呼吸盤膝坐好。就聽他說:“你不會也要給老子比試比試!否則老子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快、快、快 …… 1 …… 2 …… 3 …… 你還不出手,看招……”這個滿臉露著凶光的男子,一把手把我領口給抓住,右手拿刀向我肚子猛紮,我立刻意識到不妙,急忙念誦觀音菩薩《大悲咒》:“南無喝啦怛那多羅夜耶……”剛念到“耶”字上,“啊……”肚子猛然劇烈的疼痛,我驚叫起來,原來刀子已經紮到了我的肚皮上。

  這個時候我念的《大悲咒》一句也想不起來了,怎麽辦?我急中生智,改念觀音菩薩聖號,心裏默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我不停的在念。“啊……”我聽到他大喊一聲栽倒在地,我不敢睜眼看他,因為不知道這個醉鬼又出什麽花樣,繼續念我的觀音聖號。旁邊的那兩位男子在推動我的身體,“大師……大師……求您了,不要念了,你看看他快死了……”我睜開眼睛,看到躺在地下的那個男子,就是用刀捅我肚子的那位,兩眼上翻,口吐白沫,渾身抽搐。看來不是裝的,連我都感到奇怪,他為什麽會躺下去了呢?管他呢,我不念了,先看看這是怎麽回事。那兩位男子把他扶起來,他好像清醒了,然後立刻跪在地上說:“大師啊,小的狗眼不識泰山,惹惱了你,求你放了我們吧,我再也不敢了……”說完就不住的磕頭,那兩個男子也隨著磕頭。滿車人都哄堂大笑,還有人說:“活該!你惹我們可以,惹到和尚頭上還有好嗎?”他們聽到這裏,好像也無法忍受,站起來從窗口跳出去了,我呆呆的發愣,還沒有明白過來剛才那種突然的襲擊,究竟怎麽發生的。這時候我低頭看看肚皮,衣服已經被刀子捅破了,肚皮還好端端的,沒有破。

  這時候一個小女孩有20多歲,跑到我跟前說:“剛才你嘴裏念的是什麽啊?是不是唐僧念的那個緊箍咒啊,教給我吧,我要遇到了壞人我就咒他。”我誠實的告訴她說:“我念的是觀音菩薩。”她懷疑的目光說:“師父小氣,我才不信呢。”是啊!有誰會相信呢?我當時真是念的觀音菩薩,而且這是我從出家到這次,已經是第六次的感應了。後來還有很多真實的感應,這對久學佛的人來說當然不稀奇,所以也不必一一提到。我本人沒有文化,不會寫字,所以一直沒有把這些經曆寫下來,直到現在還不怎麽喜歡寫字,更不知道寫序怎麽寫。不過我對孫居士寫的觀音菩薩感應選編很感興趣,所以硬著頭皮來寫,完全是對菩薩的至誠恭敬而寫,所以不怕寫不好。

  孫居士發心至誠,花了好幾年的時間來搜集觀音菩薩的感應故事,要我寫序,我看了之後,發覺他編寫的內容很好,尤其是前邊的《開示篇》,義理精髓,句句真實。可惜現在的人都處於忙碌,必然心浮氣躁,可能會直接看故事,往往會感到這些開示跟我無關,豈不知道這是教你怎麽至誠感應的捷徑。我也曾經想建議孫居士把《開示篇》放到最後,一想居士的辛苦必然有他的道理。因為《開示篇》裏是祖師大德的語錄,放在前邊對於這位虔誠的居士來說,必然有他的特殊用意,我們猶當注意。所以我就用我的親身經曆的故事作為序文,來引導初次喜歡看故事的人,漸次深入。提醒您,如果您看完了故事的內容,要反複的看《開示篇》就會對你有所幫助,然後參照《普門品》和《持誦篇》作為小補。這樣你就會理解孫居士的一番苦心。我們感恩他給我們這些忙忙碌碌的人,找到了真正解除煩惱的一個絕妙好辦法。

  當你們看到了我真實的故事,或許會提高對觀音菩薩的誠信度。要知道這個故事,這不是在宣揚我如何誠信,而是讓讀者知道觀音菩薩有著無比靈驗的傳奇色彩,無論你有什麽難事,例如疑難雜症,牢獄諍訟,貧窮聾啞,劫持險難,求男求女,升學考試,難產孤苦,等等等等大小諸事,但能恭敬合掌,一心至誠的念誦:“南無觀世音菩薩”,自然無不效應。譬如金鍾,小敲則聲小,大敲則聲大,無敲則無聲。念誦觀世音菩薩也一樣,小誠則小應,大誠則大應,不誠則無應。或者有人會問:我念的時候,為什麽開始靈驗後來就不靈了呢?答:“開始都有好奇心,所以就算是試驗,也必然會試驗著用至誠心來念,由於至誠的念誦必然靈驗。隨著時間一長,心裏恭敬心較少,或者所求之事不合常理,所以就沒有感應了。菩薩救世真實平等,決不會救此傷彼。如果求傷害別人,或者有損害到別人利益的時候,自己還不知道,當然就沒有應驗了。所以古人說:唯除不信誹謗和喜歡做惡的人必然失驗。

  好了,我不囉嗦了,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困擾的時候,不妨多看看這本書。當你看這本書的時候,一定要找找看,有沒有適合自己所相類似的煩惱故事,看看觀音菩薩是怎麽樣來幫助他們解決煩惱的,同時你也就會找到解決自己困擾的好辦法了;當你找到解決自己煩惱的時候,可不要忘記至誠的念誦觀音菩薩的名號噢!還有啊,就是不要忘記我們這本書的作者也對我們有幫助噢!就像我——不會寫序,怎麽辦呢?就笨笨的、至誠的念幾聲“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是以為序!...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此殊勝功德,回向法界有情.盡除一切罪障,共成無上菩提!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回複 | 引用 作者: 219.234.172.* 發帖時間:2008-02-23 06:03
219.234.172.*
2008-02-23 06:03
【1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南無觀世音菩薩
回複 | 引用 作者: 您吉祥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3級 發帖時間:2008-02-23 11:52
您吉祥
2008-02-23 11:52
【2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卷首像讚
  猗歟大士,誓願難宣,悲運同體,慈起無緣。
  尋聲救苦,隨類逐形,普現色身,遍情無情。
  若有眾生,遇諸苦難,一稱其名,立見救援。
  富壽兒女,凡有所求,禮拜供養,隨願悉酬。
  何以稱名,便獲感通,由菩薩心,久證真空。
  無心之心,合生佛心,眾生迷背,無從受恩。
  因遇災難,並所懇叨,一發誠心,感應道交。
  如清涼月,麗彼中天,影現群水,一無所偏。
  若或無信,莫由相感,如水昏動,月影不顯。
  咎在於水,非月不照,若得澄靜,即現光耀。
  亦如陽春,普生諸芽,遇根枯者,朽腐更加。
  甘霖普澍,草木同榮,唯無根者,不荷生成。
  入道之要,信為第一,欲蒙慈濟,非信莫得。
  緬維菩薩,何能如此,為有遠本,故致爾爾。
  遠本維何,圓證三覺,名正法明,福慧兩足。
  雖住寂光,悲願無央,複現菩薩,輔弼法王。
  十法界身,無身不現,三際豎窮,十方橫遍。
  菩薩功德,難盡讚揚,垂示梗概,作長夜光。
  特祈江西,居士止淨,遍閱藏典,撰為讚頌。
  恭摹聖像,遍界流布,普令含識,同蒙覆護。

此帖最後由 紫羅蘭的花語 於 2008-02-24 00:00 編輯
回複 | 引用 作者: 紫羅蘭的花語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5級 發帖時間:2008-02-23 23:59
紫羅蘭的花語
2008-02-23 23:59
【3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觀世音菩薩,誓願弘深,慈悲廣大,隨類現身,尋聲救苦。世人凡遇疾病患難,若能以改過遷善恭敬至誠之心,常念菩薩名號,莫不隨彼誠之大小,而垂加被。小之則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大之則業消智朗,障盡福崇,以迄超凡入聖,了脫生死也。可惜世多不知,故特遍閱藏典,及諸載籍,撰為頌文,詳加注釋。俾舉世鹹知菩薩實為痼疾之醫藥,凶年之稻糧,險道之導師,迷津之寶筏。伏願見聞此書者,同皆各隨己力,輾轉勸導,印施流通。俾一切同倫,悉沐慈恩,共沾法化。庶可慰菩薩度生之悲心,滿當人感聖之素誌也已。
回複 | 引用 作者: 紫羅蘭的花語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5級 發帖時間:2008-02-24 00:00
紫羅蘭的花語
2008-02-24 00:00
【4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吾人一念心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迷染緣,則背覺合塵,輪回六道,極之則永墮阿鼻地獄,而心性無減。隨悟淨緣,則返妄歸真,趣證三乘,極之則圓成無上覺道,而心性無增。然在凡夫地,若得聞佛名號,及甚深經義,斯時菩提法潤,已納八識田中。其始雖漠然不自覺知,果能不自暴棄,極力擴充。繼則由涓滴而濫觴,漸至泛舟,以及滔天。終必直趨薩婆若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徹證即心本具常住不變之妙真如性。從茲又複由本垂跡,帶果行因,俾得燈燈相傳,明明無盡,豈不偉然大丈夫哉。法華經雲,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緣之時義大矣哉。予自弱冠,即讀佛經,彼時但欲剽竊文義,作詞料用。於民國二年,始歸心淨土,以期出此火宅,入彼珍池。固知 觀音大士,為蓮邦導首,而複現身塵刹,隨機利生,又與娑婆因緣最深。其應化之跡,在浙江普陀,於是遂動朝禮之念,然尚未有行期也。後於報讀印老法師文數篇,提倡念佛,勖勵敬心,不覺深洽予懷,而正中吾病,(病在全不知敬,今自發露,用作懺悔。)乃一心願見。於十一年促裝就道,造山拜謁,以禮觀音疏呈師,深蒙許可。且不待請求,而以心仰之文鈔持贈,倘非夙緣所追,何至契合如是耶。隔日下山,師更以大士頌相委,予亦自忘固陋,瞀然應承。夫山誌加修大士頌一篇,師蓋懷之數年矣,以度生心切,問道者多,未遑秉筆。而吾邑佛學同人,數年前曾囑頌普門感應,予畏用心,托故謝之。乃今竟承師付囑,終以文章報答大士,而慰同人之望,其因緣又寧可思議耶。初輯經文,暨感應事跡,歎其浩如煙海,不知從何處下筆。數得師訓,曰期遍界流通,同沐慈化。曰令法界眾生,同種善根,同生西方而後已。曰令閱者由歡喜,而得生善,破惡,入理之益。不覺恍然悟吾師之語,即大士之心。夫大士功德,普賢菩薩不能測其一毛,何能頌。窮鄉僻壤,愚夫愚婦,莫不耳大士名,奉為慈母,何庸頌。此之頌者,不過借大士本跡,以訓世化俗耳。頌首契經,次感應,先本後跡也。經中修證,本中之本。應化,本中之跡也。感應中示現類,由本垂跡。救苦與樂,跡中之權。弘法攝生,跡中之實也。
回複 | 引用 作者: 紫羅蘭的花語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5級 發帖時間:2008-02-24 00:01
紫羅蘭的花語
2008-02-24 00:01
【5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結後十心,勸進行者,由跡返本也。複次,感應類首示現者,我輩背覺合塵,以心性為耳目之奴隸久矣。凡見聞所不及者,每視為子虛烏有。不信法身常住,有佛菩薩,亦不信法身流轉,有因果報應。死後斷滅之見,其禍不可勝言,故以大士示現警之,欲人毋辜佛恩,毋負己靈也。次救苦與樂者,我輩曆劫迷妄,縱知心為主人,身如傳舍,而我見必不能頓空。然向外馳求,業複造業,如抱薪救火,隻益自焚。一念回光,將心轉業,形端影直,所謂自求多福也。次弘法者,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犧牲文繡,庸足自豪。以佛法而祈福報,明珠彈雀,智者惜焉。故退世間法,進出世法。而修行莫簡於持名,成佛莫易於生淨,故以攝生終焉。此循循誘人之微意,亦即宗楞嚴圓通章,先示現,繼救苦滿求,而以得大涅槃為歸之旨也。正文並注,共三卷,後附經證一卷,脫稿即呈印師鑒定,蒙許可後,乃敢作為定本。辭雖譾陋,然於欲究大士本跡感應者,不無小補。願三寶加被,俾讀者悉能信而行之,則直達樂邦,不遊三界,徹證自性,常住寂光矣。夫大藏經教,如標月指,世俗秕糠,詎足當明眼人一顧。而聲論宣明,如來懸記,景仰大士者,固不得以凡庸之文,遂置之不觀也。故予以此初則寓緣於大士,既乃結緣於印師,終或以大士之緣,普遍流通於天下後世。則燈燈相傳,明明無盡,庶可滿大士度生之願,而區區纂述之功,亦不唐捐矣。此固晨夕馨香所祝禱者。民國十三年甲子孟夏彭澤許止淨述

回複 | 引用 作者: 紫羅蘭的花語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5級 發帖時間:2008-02-24 00:01
紫羅蘭的花語
2008-02-24 00:01
【6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眾生,耳根最利。維我 觀音大士,慈悲心切,故與此世界,因緣最深。以其隨類逐形,尋聲救苦,故令眾生聞名見形,戀慕讚歎。由此因緣,令其近種人天之福,遠證菩提之果。昔於楞嚴會上,顯示本所修因,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反聞聞性,證真圓通。所證本妙覺心,上合十方諸佛究竟所證,下合十方眾生即心本具。故與諸佛同一慈力,與諸眾生同一悲仰。從茲現十界身,以三十二應,十四無畏,四不思議無作妙力,度脫眾生,令其悉皆親證即心本具妙覺真心而已。佛敕文殊,選擇契機法門,以利現未。文殊因茲揀去二十四聖,獨推觀音。盲摸之徒,不詳所以,遂謂觀音登科,勢至下第。由此一言,令諸無識,藐視念佛法門,不肯修持。不知耳根圓通,乃逗當時阿難畜聞成過,與後世利根專參向上之機。念佛圓通,則普逗十方三世一切眾生之機。所以證齊諸佛者,尚須回向往生。將墮阿鼻者,十念遂登末品。觀音勢至,同為彌陀上首,同於十方世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但以所示修法,微有不同。以一則注重在念他佛,而非自何由顯他。一則注重在念自佛,而非他何由了自。念他佛,似屬事相,而理由事顯。念自佛,似屬理性,而事由理成。了此,則自他不二,理事一如,同歸薩婆若海,共趣菩提覺道,有何同異之可論哉。又大士於大悲經,令誦咒者,至心稱念我之名字,亦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然後誦咒。又於佛前,自說誓言,誦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是正勢至所謂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者也。須知大士應化,始終皆以念佛而為宗本。普門一品,佛令一切凡聖念觀世音者,究與念佛有何殊異。浙東普陀山,為大士應化道場,即當年為善財說法處也。印光法師,卓錫是山三十餘年。以普陀舊誌,皆於大士本跡感應,未曾發揮,誠所謂舍本逐末,買櫝還珠,甚可痛惜。擬將大藏大士本跡,及此方感應,撰為頌詞,並一一注其義意。又輯諸經大士本跡諸事,以為證據。庶可令一切有情,同知大士曆劫深恩,而悉皆常念恭敬,各滿所願矣。以力不暇及,乃托摯友許止淨居士撰之。幸已脫稿,將欲排印數萬,遍布中外。爰誌所以,用告閱者。民國十三年甲子仲夏上海黃慶瀾序於會稽道署
回複 | 引用 作者: 紫羅蘭的花語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5級 發帖時間:2008-02-24 00:02
紫羅蘭的花語
2008-02-24 00:02
【7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皆由時節因緣而為發起。故古德雲,時節若至,其理自彰。誠然誠然。光以庸劣,百無一能,寄食普陀山法雨寺三十二年。昔閱普陀誌,見其所載,皆屬道場廢興,以及種種尋常等事。至於 觀音大士往劫本跡事理,以及此方感應因緣,悉皆闕略,不禁令人長歎。民國六年,王采臣,周孝懷,陳錫周三居士來山見訪。王周謂普陀為觀音大士聖道場地,中外景仰,何可久撤講筵,忍令法道寂寞乎。祈師發心講經,我等當為籌備道糧。光以固陋力辭。錫周則曰,山誌久未修,板已模糊,師若肯修,我當刊刻。光曰,此事頗不容易,若照舊例,則文人皆能為之。若將大士往劫本跡修證,及此方感應事跡,一一略敘大端。令閱者鹹知大士恩周沙界,慈濟無疆。從茲發起正信,身心歸依,近獲人天之福,遠證菩提之果者,非遍閱大藏,備考群籍不可。若不發揮大士本跡感應諸事理,則成遺主誌賓,舍本逐末,與尋常山經水誌何異。何以顯普陀為大士應化道場,又何以顯大士為法界眾生之大慈悲父母,而與娑婆眾生因緣最深也。然光以宿業,致令心無知識,目等盲瞽,尚須懺悔一二年,待其業消智朗,障盡目明時,當不惜身命,勉令成就。如其業重,不能感格,當往江西,求黎端甫居士,代為了此公案。此公學貫儒釋,筆超儕伍,必能發揮大士之慈悲心跡也。次年,徐蔚如居士,以文鈔印行,致不加詳察者,謬謂之為知識,從茲信劄來往,日不暇給。八年春間,端甫歸西,先所發心,竟成空談。十一年春,定海知事陶在東公來山,謂山誌流通,令人由信向而改惡遷善,返妄歸真,實為挽回世道人心之根本要務,急宜重修。光以陶公護法心切,救世情殷,即令普濟法雨兩寺主人,懇請陶公親任其事。陶公以公事無暇,乃托邑紳王雅三君任之。一切事宜,外有陶公,山有開如退居,商酌料理。光以無暇,絕不過問。次年,陶公升於杭縣,猶複魚雁往還,商酌其事,若非宿受大士付囑,其能如是也耶。初於修誌議成之後,未及一月,江西彭澤許止淨居士來訪,一見即成莫逆。光敘昔衷曲,遂以大士頌見托,彼即允許,若非大士冥垂加被,何有如此之際遇乎。許君乃備搜藏典,及諸群籍,時經二載,稿方告竣。述成頌文,近二萬言,而複逐聯注其義意,俾閱者悉知所以。
回複 | 引用 作者: 紫羅蘭的花語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5級 發帖時間:2008-02-24 00:02
紫羅蘭的花語
2008-02-24 00:02
【8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又節錄各經以為明證。頌文三卷,經證一卷,共三百七十餘頁,於夏初寄來。頌中義意,許序已陳,茲不複贅。光昔本欲冠於山誌之首,今以卷帙繁多,特為別行。兼欲遍布天下後世,倘與誌合行,則不易廣播矣。然大士從無量劫來,分身塵刹,其本跡感應,非佛莫知。此數卷頌,不過大地一塵,大海一滴,令不知大士之深慈大悲者,略知梗概。從茲赧然愧怍,勃然奮發曰,吾人之心,與大士之心,無二無別。而大士圓成佛道,久經長劫。又以悲心無盡,不離寂光,垂形九界,普現色身,度脫眾生。我輩從無量劫來,輪回六道,其親蒙拔苦與樂之恩者,不知凡幾,直至今日,尚為凡夫。上負大士拯拔深恩,下負自己本具佛性,靜言思之,能不愧死。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由是翻轉凡情,追隨聖跡,克己複禮,閑邪存誠,敦行世善,兼修淨業,久而久之,與之俱化。上焉者,即於現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下焉者,迨至臨終,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能如是,則人人敦禮義,各各識因果,自然幹戈息而人禍永滅,雨暘時而天眷常臨矣。陶公所謂挽回世道人心之根本要務者,其在斯乎。所願見者聞者,同發景仰大士之心,而勉力修習,則幸甚幸甚。民國十三年甲子中秋日古莘常慚愧僧印光釋聖量謹撰
回複 | 引用 作者: 紫羅蘭的花語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5級 發帖時間:2008-02-24 00:02
紫羅蘭的花語
2008-02-24 00:02
【9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久成佛道,號正法明。但以度生念切,救苦心殷,不離寂光,垂形六道,遍於十方微塵佛國,普現色身,度脫眾生。非獨止現菩薩之身,而二乘六道,無身不現。法華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雖則遍入十方佛國,而於娑婆因緣,甚深甚深。雖則普現十法界身,而世人據跡而論,止雲菩薩而已。以其徹證唯心,圓彰自性,故得悲運同體,慈起無緣。由本高而體大,故跡廣而用宏。其隨類逐形,尋聲救苦,有感即應,無願不從之跡,喻如月麗中天,影現眾水。不但江湖河海,各現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無不各各皆現全月。又江湖河海中月,一人觀之,則其月與己相對。即百千萬人,於百千萬處觀之,亦皆各各與己相對。人若東行,月則隨之而東。人若西行,月則隨之而西。人若安住不動,月則不離當處。一人乃至百千萬人,悉皆如是。菩薩於一念中,遍法界感,遍法界應,感應道交,無少差殊,與此一月普現眾水,隨人隨地各見全月,了無有異。良由菩薩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以眾生之心為心,以眾生之境為境。故得不謀而合,無緣而應。豈世智凡情,所能測度者哉。至若水昏而目盲,則不能見,非月不現,是昏盲咎。其感應之跡,有顯感顯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顯感冥應,亦冥亦顯感而顯應,亦冥亦顯感而冥應之不同。(顯感顯應者,現生竭誠盡敬,禮念供養,即蒙加被,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及業消障盡,福增慧朗等。冥感冥應者,過去生中,曾修竭誠禮念等行,今生雖未修習,由宿善根,得蒙加被,不知不覺,禍滅福臻,業消障盡等。冥感顯應者,宿生曾種善根,今生得蒙加被。顯感冥應者,現生竭誠禮念,不見加被之跡,冥冥之中,承其慈力,凶退吉臨,業消障盡等。亦冥亦顯感而顯應者,宿世曾種善根,今生竭誠禮念,顯蒙加被,轉禍為福等。亦冥亦顯感而冥應者,宿世曾種善根,今生竭誠禮念,冥冥之中,承其慈力,獲種種益也。了此則知功不虛棄,果無浪得,縱令畢生不見加被之跡,亦不至心生怨望,半途而廢。感應之道,微妙難思。略書梗概,以勖來哲。)其應之大小優劣,在其誠之至與未至而已。
回複 | 引用 作者: 紫羅蘭的花語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5級 發帖時間:2008-02-24 00:03
紫羅蘭的花語
2008-02-24 00:03
【10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縱令心不諦信,致誠未極,但能一念投誠,亦必皆蒙利益。但隨己一念之誠,而分優劣。不能如竭誠盡敬者,蒙益之殊勝超絕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顯。盲人雖不能親見月光,又何嚐不蒙其照燭也。菩薩大慈大悲,普為法界眾生恃怙,由茲舉國人民,各皆信奉,故有家家觀世音之常談。其應化道場,固非一處,如陝西南五台山,大香山,浙江天竺山等。其感應昭著,香火肸蠁,唯南海普陀山,最為第一。以其名載華嚴,昔年善財親參。恩周庶類,曆代皇帝敕建,故致舉世欽崇,各國景仰。緬維菩薩應化三乘天仙一類大機,固於此山經劫常住,何止天長地久。至於凡夫所見之跡,乃於五代朱梁貞明二年,慧鍔大師,由五台請銅觀音像,欲歸日本,至此舟膠不動,方始開山。迄今千有餘年,其事跡詩文,錄之成帙,名曰普陀山誌。餘嚐病其於菩薩不思議感應事理,殊欠發揮。擬欲遍閱大藏,博覽群書,凡屬菩薩隨機赴感之跡,悉備錄之,刊板流通。一以闡菩薩度生之妙道,一以啟眾生出苦之良緣。但以目疾未愈,未能如願。會稽何廉臣居士者,儒得聖心,醫稱國手,誌行高潔,信心純真,曾邀同人,結桑榆社,以其暮景無多,擬作歸計,同修淨業,企生安養。又以一切眾生,久沉苦海,不仗法力,莫由得出。擬將菩薩應化事跡,為救生船,泛於其中,振臂疾呼,俾諸溺者,相引登舟。庶可同登彼岸,直達家鄉,永離眾苦,但受諸樂矣。因石印山誌,以廣其傳,用酬大士度生之恩,用開眾生投誠之路,令餘作序。遂不勝歡喜,頓忘固陋,乃將菩薩感應之妙,略為發揮。其餘事跡,固有全書在也,何須多贅。民國八年己未春古莘常慚愧僧印光釋聖量謹撰
回複 | 引用 作者: 紫羅蘭的花語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5級 發帖時間:2008-02-24 00:03
紫羅蘭的花語
2008-02-24 00:03
【11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南五台山觀音菩薩示跡之記(並讚 附錄  山去陝西省城七十裏)
   示跡之記,文詞典雅,敘事精詳,惜於菩薩不思議無作妙力,殊欠發揮。光不揣固陋,勉述一讚,以冠於首,俾事理交融,體用鹹彰,生之所以能感,聖之所以能應,俱在斯焉。以企後之覽者,發菩提心,見賢思齊。以觀音之心為心,以觀音之事為事,庶可亦為未來世之觀世音耳。雖文不雅馴,而其意義有可取焉。讚曰, 觀音大士,於無量劫,久成佛道。為度眾生,不離寂光,現菩薩身。又複普應群機,垂形六道,以三十二應,十四無畏,四不思議無作妙力,尋聲救苦,度脫群萌。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萬卉,雖則了無計慮,而複毫不差殊。良由徹證唯心,圓彰自性,悲運同體,慈起無緣,即眾生之念以為心,盡法界之境以為量。是知無盡法界,無量眾生,鹹在菩薩寂照心中。故得雲布慈門,波騰悲海,有感即赴,無願不從也。民國三年甲寅印光釋聖量謹述(以下乃示跡之記)
  大山岩穴,龍蛇所居,歲久成祅,肆其凶孽。吞齧不已,禍及生民。變怪升騰,非人所製。若非應身大士,孰能救濟。巍巍乎妙智神力,其容思議。然於不思議境,強以文字紀述事跡者,冀千載之下,方來君子,啟深信耳。昔隋時仁壽中,此山有毒龍焉。以業通力,變形為羽人,攜丹藥貨於長安,詐稱仙術,以欺愚俗。謂此藥之靈,服者立升於天。嗚呼,無知之民,輕信此語,凡服此藥而升天者,不知其幾何,又安知墮彼羽人之穴,以充口腹耳。而一方之民,尚迷而不悟。唯我大士,以悲願力,現比丘身,結草為庵,止於峰頂。以妙智力,伏彼祅通。以清淨風,除其熱惱,慈念所及,毒氣潛消,龍獲清涼,安居岩穴。民被其德,各保其生,昔之怪異,不複見矣。由此靈貺達於朝廷,以其於國有功,於民有惠,建寺峰頂,而酬酢之。大士以慈風法雨,普濟含靈,慧日淨輝,破諸冥暗。於是縉紳向慕,素俗欽風,割愛網以歸真,棄簪纓而入道。大士嚐居盤石,山猿野獸,馴繞座隅,百鳥聚林,寂然而止,如聽法音,久而方散。嗚呼,建寺之明年,六月十九日,大士忽示無常,恬然入滅。異香滿室,愁霧蔽空,鳥獸哀鳴,山林變色。於是寺眾聞於朝廷,中使降香,奉敕賻贈,以崇冥福。茶毗之際,天地晦冥,斯須之間,化為銀界。忽聞空中簫鼓響,山嶽搖,瑞雲奔飛,異香馥鬱。忽於東峰之上,現金橋,橋上列諸天眾,各豎幢幡,及雨金華,紛紛而不至於地。
回複 | 引用 作者: 紫羅蘭的花語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5級 發帖時間:2008-02-24 00:03
紫羅蘭的花語
2008-02-24 00:03
【12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最後於南台上,百寶燦爛,廣莫能知,衝天無際,影中隱隱現自在端嚴之相。慈容偉麗,纓絡銖衣,天風飄飄,煥然對目。爾時緇白之眾,千百餘人,鹹睹真儀,悲喜交集。莫不涕泣瞻依,稱名致敬,始知觀音大士示跡也。清氣異香,經於累月。左仆射高公,具奏其事,皇上覽表,嘉歎久之。收骨起塔,禦書牌額,錫號為觀音台寺,撥賜山林田土,方廣百裏。每歲時降禦香,度僧設供,大崇法化。至唐大曆六年,改號為南五台山聖壽寺焉。五代之世,兵火連綿。諸台殿宇,並遭焚毀,雖有殘僧壞屋,尚與木石共處矣。至宋太平興國三年夏,前後六次,現五色圓相祥雲等瑞。主僧懷偉,具申府尹,被奏天廷,敕賜金額,為五台山圓光之寺。由是增修寶殿,繪塑真儀,煙霞與金碧爭輝,鐸韻共鬆風演妙。諸台屋宇,上下一新,嗣續住持,香燈不絕,慈輝所燭,石孕祥雲,法雨所沾,水成甘露。台南數百步,有石泉焉,注之方池,色味甘潔,能除熱惱,能潤焦枯,舒之則沙界滂沱,卷之則石池澄湛。或時亢旱,迎請者相繼於道途,感應如期,州郡已彰於簡牘。懷生蒙祐,草木沾恩,自昔迄今,聲華不泯。噫,大聖以悲願力,福被一方,而一方之民,亦不忘於慈祐。每遇清明之月,及夏季忌辰,不遠百裏,陟嶮登危,皆以淨心踵足而至者,何啻百千萬耶。扶老攜幼,闐溢道路,相繼月餘,各以香花音樂,繒蓋幢幡,資生之具,持以供養。於是頭麵頂禮,致敬致恭,睹相瞻儀,旋繞讚歎,莫不洗罪蒙福,弭障沾恩,豈徒為奔走跋涉而已哉。寺僧法忍,慮其歲月經久,靈跡湮沒。持諸殘碑,囑為斯記。普明固辭弗獲,甚愧非文,倘遇賢士,改而正諸,不亦宜乎。太白山釋普明謹撰(元至元七年正月立石)
   石印普陀誌序,發揮感應理致頗詳。南五台示跡之記,乃大士現比丘身,救苦實跡,亦六月十九香會之根原。故附錄之,冀閱者生正信焉。釋印光謹識
回複 | 引用 作者: 紫羅蘭的花語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5級 發帖時間:2008-02-24 00:04
紫羅蘭的花語
2008-02-24 00:04
【13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禮觀世音菩薩疏(附錄  此係作頌之原因,故並錄之。)
  蓋聞諸佛如來,以大悲為體。菩提薩埵,依般若觀心。寂滅現前,故得上同下合。真空無相,乃能救苦尋聲。然入俗度生,七行方始。同事愛語,六地猶慚。苟非早成正覺,現劣應以行慈。度盡眾生,始明相而成佛者。孰有威神之力,巍巍如是乎。伏維我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居補怛洛迦之山。得大悲解脫之法。師承靜住,標正法明之稱。補處彌陀,授功德山之記。寶藏住世,回向菩提。威德園觀,宏深誓願。從聞思修,頓入摩提。得圓通常,舉皆真實。熏修金剛三昧。清淨寶覺圓融。十四無畏,福備眾生。卅二應身,度該等覺。具大自在之功,妙容頓現。有不思議之德,極果能施。故六十二億之名號,一念等齊。二十四聖之法門,都歸揀別。涅槃一路,三世佛學尚聞聞。示現普門,八萬眾發無等等。加以左輔雖居安養。攝生現處娑婆。金城熊耳,競說化身。五台泗洲,並彰聖跡。甚至蛤蜊蚌殼,現妙像之莊嚴。雞卵圓魚,睹金容之赫奕。故知慈父恩深,縱焚身難報。而老婆心切,實垂涕相招也。弟子止淨,舍父逃逝,久窮露於他鄉。隨業飄流,更蹉跎乎半世。八年供奉,擔糞遺金。二豎魔纏,認漚忘海。自愧怖頭。發心禮足。(在家禮三聖像)手珠念佛,日三百回。頂禮誦經,(指彌陀經)月百八卷。讀金剛之文,惟求作佛。禮普賢之偈,發願度生。念往生陀羅,我佛常住其頂。持大悲神咒,浴水亦得度人。凡茲大善因緣。藉作往生公據。更以今生根鈍,魔障難消。夙世孽深,正信易退。特叩白華。虔參寶像。如慈湣之西渡,冀睹真容。學善財之南詢,願逢聖友。尚乞慈哀。隱為加被。示張使於雲裏,瓔珞端嚴。指史相於崖頭,金光照耀。甘露灌頂,增智覺之辯才。寶手破腸,療法義之氣疾。倘寄此旅亭,不遑安處。則賜與華屋,願得門開。數李母之珠,預知時至。食廷璋之芋,克日西行。印泥而印壞文成。念佛而佛隨心現。垂紅蓮之臂,接以金台。放白毫之光,導歸寶閣。同登安樂,生佛本無差分。回入娑婆,母子不相違遠。布茲心願。伏乞證盟。此日金剛石上,歸依智海之導師。他年摩尼華中,隨侍天冠之勝友。民國十一年壬戌春彭澤許止淨謹撰(卅,音薩,三十也。)

回複 | 引用 作者: 紫羅蘭的花語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5級 發帖時間:2008-02-24 00:04
紫羅蘭的花語
2008-02-24 00:04
【14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凡例
  一是書共四卷。前三卷為頌文,頌觀音菩薩往劫本跡因緣,及此方感應事跡,後一卷為經證,略引十餘經,俾閱者知觀音一大事之所以,並為前頌往劫本跡之具足注證。(前頌往劫本跡,隨文略注,辭意未能具足。故須參考此經證,乃可貫通其原委。)又附金剛經頌一卷。以是經受持者多,故亦作頌發揮,以企閱者同得實益。雖與前頌非是一書,欲廣傳布,謹附於後。
  一觀音菩薩頌四卷,為普陀山誌之卷首。以卷帙繁多,故別刊為單行本,冀廣流通。
  一是書科文,至為簡略,不拘常例,唯示大綱。又中縫之文,亦隨宜標寫,與科稍有出入。其普陀現相諸章,特標一二等字,俾便檢查。
  一凡引經論及外典等,皆刪節原文。又其題名,亦依略稱。(如注釋中所引之書,有曠園獪園右台仙館等,皆是筆記之名。)
  一頌文之注釋繁瑣,未易對檢者,皆於頌文每聯起處,標誌一二三等數目字,並於其注釋之上,亦冠以一二三等數目字。俾閱者依頌文所標之數目字,而對檢注釋,即可一目了然。若頌文之注釋不甚繁瑣,易於對檢者,或其注釋為大段之經文,總釋數聯之頌義,未能割分者,則悉不標誌數目之字。
  一圈點句讀之法。凡頌文每聯,分作二句,以便初學讀誦。至注釋序文等,則不拘此例,每以一大段為一句,俾免瑣碎散漫。
  一是書脫稿後,亟付手民,排版流布。其有未能允當之處,他日少暇,當重修治,以期完善焉。


回複 | 引用 作者: 紫羅蘭的花語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5級 發帖時間:2008-02-24 00:04
紫羅蘭的花語
2008-02-24 00:04
【15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卷第一
   彭澤菩薩戒弟子許止淨和南述

  △頌文分三。初敘意。二正頌。三結勸回向。
  △今初敘意。明作頌之緣起,為全篇總冒。分四段。初頌大士悲智雙修。次頌大士以古佛應世,故名震十方。三頌大悲救苦為急,故娑婆緣重。四據經正訛,令起正信,為作頌之緣起。
  (一)嚐聞諸佛無身,而般若實為其母。菩提非樹,而大悲自發其芽。(二)故法身解脫,非智慧不得圓融。本智萬行,惟慈悲始能和會。(三)是以自他不二,明極即是如來。因果交參,行深實惟菩薩。(李長者注華嚴,謂觀音表悲,自在表智。且悲智二字,總該一切佛法理事各門,故以冠首。)
   [一]華嚴經光明覺品。我性未曾有,我所亦空寂,雲何諸如來,而得有其身。又彌勒告善財雲,菩薩以般若波羅蜜為母。 六祖偈。菩提本無樹。 普賢行願品。因於大悲,生菩提心。 [二]法身,解脫,般若,如圓△三點,謂之三德圓融。(△,梵字,音伊,表三德圓融。) 華嚴以文殊表根本智,普賢表差別行,觀音表慈悲心。寄位第七回向。此十向乃從十住十行,而和融慈悲願力,遍興大利故也。 [三]自覺覺他覺滿,故名佛。 入法界品。離自他見,知從緣起故。 合論。無邊刹境,自他不隔於毫端。楞嚴經。明極即如來。又觀世音如來,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明因果相成,體用相徹也。 心經。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一)然而地入現前,猶慚四攝。位居不動,尚待三加。(二)豈非出纏之智障易生。入俗之願王難見乎。(三)惟大士尋聲救苦,寄號觀音。斷惑證真,得名自在。(四)稱為拈索,實遇無空過之辭。號作應聲,有感而遂通之義。(五)本正法明而作佛,原為釋迦之師。具千光眼而度生,又作彌陀之輔。(此因出悲智二名,順點出其他各名,俾世俗得知其遠本。)(六)願深無量,與毗盧同稱丈夫。德舉一毛,雖普賢莫知邊際。(七)故刹那稱念,等百千億兆之如來。偶爾受持,勝六二河沙之菩薩。(八)信乎名號尊貴,難可得聞。梵釋天人,皆應生敬也。(此從大悲經,言菩薩以至天龍,皆應恭敬,引起娑婆緣重。)
   
回複 | 引用 作者: 紫羅蘭的花語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5級 發帖時間:2008-02-24 00:05
紫羅蘭的花語
2008-02-24 00:05
【16樓】回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令你生起無比的信心
[一]華嚴六地,名現前地。 合論。六地已前,於四攝中,未得自在。 八地名不動地,有三加七勸文。三加者,一諸佛現身,二與智,三讚歎摩頂。又經雲,若諸佛不與此菩薩起智門者,彼即入究竟涅槃,棄舍一切利眾生業。[二]智障,謂淨障。六地菩薩,有染淨二業未亡,故入纏不能自在。 普賢行願品。有十大願王。 十定品。諸菩薩於普賢所,心生尊重,渴仰欲見。悉於眾會,周遍觀察,而竟不睹,亦不見其所坐之座。 [三]華嚴合論。觀世音,梵雲光世音。以慈悲光照世間,聞苦便救。觀自在者,明觀照成出世般若義。 [四]大悲咒經。觀世音,亦名拈索。拈索,即了髦?濉A勻艘源巳∈蓿?薏壞猛選R雜鞔笫課琶?凹?恚?哪畈豢展?病S滯??邸9鄯鴇駒噶Γ?鑫蘅展?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