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佛門清淨地】_____ 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淨心專念

(2010-08-20 08:01:06) 下一個
佛門清淨地】_____ 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淨心專念
娑婆苦
103位粉絲
1樓


2010-8-8 10:44 回複
淨心專念
娑婆苦
103位粉絲
2樓

摘自淨空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佛在此地告訴我們,菩薩有一個辦法,有一個方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諸惡道”不僅是指三途六道,把十法界都包括在其中。三途之苦,佛在經典裏麵說得很多,諸位縱然讀經不多,《地藏菩薩本願經》我相信大家都念過,《地藏菩薩本願經》裏麵講三途的苦就講得不少,常常念、常常警覺自己,我們要不真正好好的幹,要不求覺悟,《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講的那些果報,就是我們將來必定要受的。我們怕不怕?決定不能夠避免的,因為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它都相應。人間之苦,我們現在是親身感受到的。天上雖然樂,有壞苦、有行苦。四聖法界有不能夠破無明、證法身的苦。十法界統苦。菩薩有什麽方法能斷十法界的苦難?隻要是苦就是惡道,我們稱四聖法界還是惡道,四聖法界跟一真法界比它就是惡道,它跟六道比它是善道,跟一真法界比它是惡道。這一部經是大乘經,不是小乘經。

‘何等為一’,菩薩到底用哪一個法?佛在此地給我們指出來,‘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這個“善法”是一直貫到上麵去的,我們要不怕麻煩,那就是“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我們這樣念,大家就很容易懂得。善法是什麽?後麵給我們指出來,‘此法即是十善業道’。在這一麵倒數第三行最後兩個字看起,“此法即是十善業道”。這是我們修行的基礎,修行的根本,連這個都沒有,不用談念佛了,就不必再談修行了。‘晝夜’是不間斷,今天講的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常念’是心裏頭真有,心善。‘思惟’是念頭,起心動念,念頭善。‘觀察’是行為,言語造作,“身語意”無有不善,這個才行。心裏麵還有自私自利,心不善,這是根本不善。你為什麽會造罪業?你為什麽會造十惡?無非是為了自私自利,隻有自己,沒有別人,這個錯是根本的錯誤。菩薩覺悟了。由此可知,我們凡夫迷,迷就是念念自私自利,這是迷。

佛在《金剛經》上講了幾句話,可以跟這個拿來對照。《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不是菩薩;後半部說得尤其好,“若菩薩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見”是什麽?見是起心動念,見解,我們今天講,你還有這個想法、這個看法,你就不是菩薩,你就是迷,你就不悟了。真正覺悟的人“無我”,這個人就覺悟了。“無我”,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比較容易懂的,沒有自私自利,這個人覺悟;還有自私自利,這個人迷惑,沒有覺悟。凡夫有的時候聽經聞法,興起一念光明,這一下覺悟了,可是第二個念頭又迷了,這個覺悟不能保持,不能延續。我們在講堂聽經,好像是明白了,出去之後就迷惑了,禁不起外麵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的誘惑,立刻就退轉了。所以晝夜不能間斷,你才是菩薩。偶爾放個光,像個閃電一樣,不起作用。雖不起作用,相當可貴,為什麽?無始劫來從來沒有放過光的,雖然放光很短暫,一刹那也挺可貴。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心善,要學念頭善,要學行為善。從哪裏學起?從十善業道學起,決定不能有傷害眾生的念頭,這是殺生。不但不能殺,令眾生生煩惱也等於是殺生。人的生命,有物質的身體,有精神的法身慧命,所以諸佛菩薩,經上常講諸佛菩薩是令一切眾生常生歡喜心,那是諸佛菩薩,絕對不會令一切眾生生煩惱。令一切眾生生煩惱的,這個人是魔,不是佛,佛不會幹這個事情。也許這是佛菩薩來考驗你的,來折磨你、來考驗你的,有沒有這個事情?有。魔也學會這個本事,魔是真的折磨你,不是考驗你。佛菩薩考驗你,你通過這個考驗,你決定成就。像宗門禪宗裏麵的棒喝,這是禪宗教學的方法,人家真有本事、真有智慧,一棒打下去這個人開悟了,那真的叫方便。打死都不開悟,那是魔,那決定不是佛。佛知道,一板子打下來他就開悟了,明心見性了,一聲喝斥的時候他開悟了,他明白了。如果說是打他不會開悟,喝斥不會開悟,決不用這個方法。魔學菩薩這個方式,害一切眾生還美其名說“我成就你的”。所以我們對於佛跟魔要有能力辨別,不能上當。這是提出這個綱領,晝夜都要思惟善法,要心善、行善。……


2010-8-8 10:44 回複
淨心專念
娑婆苦
103位粉絲
3樓

今天我們接著看底下這一段經文,‘晝夜常念善法’,心善。我們淨宗同學,淨宗學會成立,我寫了個緣起,提出日常生活當中,修學的五個科目,第一個科目是《觀經》裏麵的三福,第二個科目是六和,第三個科目是戒定慧三學,第四個科目是菩薩的六度,第五個科目是普賢十願,大家好記,這是善法,比此地講的善法高。此地講的善法是基礎,沒有基礎,那高的就不必談,再高的善法都要從基礎上紮根。如果這五個科目,我們常常放在心上,常念,這個不難。

“思惟善法”是念頭善,起心動念我們就思惟這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是淨宗學會的根本依。“觀察善法”是行為善。昨天巴哈伊教也講,他舉的比喻很好,人有十個好的地方,有一個缺點,我們看他十個好處,不看他一個缺點。如果人有十個缺點,有一個好處,我們看他一個好處,不看他十個缺點,這就是觀察善法,巴哈伊教也講。可是我們多聽多接觸,還是佛法講得圓滿,當然佛教經典多,在經典分量上來說,是任何宗教都不能跟佛教相比,講得詳細,講得透徹。這三千年當中,祖師大德批注、造論,發揮佛陀的教誨,給我們後人留下真實的寶藏,幫助我們開發自性的珍寶,這樣才‘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下麵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毫分不善都不可以夾雜,那要是大量的不善夾雜,這就不能成就了。我們每一個學佛的同修,哪一個不想成就自己的圓滿善法?為什麽成就不了?修善法裏麵夾雜不善。這個“不善”,在本經具體而言,是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癡。這個東西在我們修善裏頭,夾雜在裏頭,於是把我們的善行全部毀掉了,所以我們不能成功。記住,毫分都不可以夾雜,那夾雜多還得了嗎?不善的根,我說過很多很多遍,不善的根是自私自利,凡是起心動念——“我”,我總比別人強一點,我總有優越,我要站在前麵,這就夾雜了,這不是少分的夾雜,是多分的夾雜,所以你不能成就。

這一段文裏麵,從“晝夜常念思惟”到“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一段講的是善因;“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這一句是講善果;末後,“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這是善緣,因、緣、果。……

我們果然能夠做到,心地善良,念頭善良,行為善良,我們將來決定能夠生至善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至善的世界,華藏世界是至善的世界,那個地方,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壽命長遠,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是無量壽,人人都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無量壽命,我們為什麽不去?往生的條件決定在善心、善念、善行。如果我們心行不善,念佛也不能往生,“信願”都具足,“行”不具足。這個行裏頭不但是要念佛,還要修善,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特別記住佛在這裏教導我們,‘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一句話比什麽都重要。我們修行不能成功,就是夾雜不善,而且夾雜得太多了,夾雜得非常嚴重,所以雖具足三資糧都不能夠往生,這一句話比什麽都重要。這個不善的根就是“我執”,一切眾生起心動念執著一個“我”,我是第一,一切都為我。這個念頭就是六道輪回第一個因素,這個因素要不拔除,決定脫離不了六道輪回。所以六道是這麽來的,我們要曉得。我們如果要出離六道,必須把自己這個病根拔除,念念想眾生。我們隻要看到、聽到,如果有能力我們立刻就要伸出援手。……

這一段,到“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都是講善因,種善因一定得善果。底下一句講的是善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善法圓滿”就是止於至善,這個果報殊勝。後麵這一句,尤其是殊勝到極處了,‘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也就是說你能這樣修善,你將來的果報一定是在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到這個世界你就跟諸佛菩薩在一起了。這是從果報上講,這兩句都是講果報。從我們現前生活環境裏麵講,有因必須有緣,緣是什麽?緣是要親近善知識,常聽善知識教誨,善知識時時刻刻提醒我們,這個很重要。沒有人提醒,我們會忘記。六道凡夫非常健忘,特別是我們生活在現代環境裏麵,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都是在誘惑我們邁向歧途,不是正道。所以這一點就非常重要,一定要親近善知識。

善知識我們找不到,到哪裏去找?諸佛菩薩是善知識,諸佛菩薩不在我們麵前,我們供養諸佛菩薩的形像,天天瞻仰佛菩薩形像,恭敬禮拜佛菩薩形像,每天讀誦經論,這就是親近諸佛菩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