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阿彌陀佛◥_____在家和出家修行的區別

(2010-07-27 08:39:56) 下一個
◣阿彌陀佛◥_____在家和出家修行的區別淨心專念
娑婆苦
84位粉絲
1樓


2010-7-27 09:19 回複
淨心專念
娑婆苦
84位粉絲
2樓

什麽時間出家最好?在家修行和出家有無分別?

出家與否,完全要看各人的因緣,不能肯定的說什麽時間好,什麽時間不好,隻要道心堅固,因緣成熟,什麽時間都好。

一般人的習慣,把出家分為童年、中年和老年三個時期。現在客觀的分別說明一下:童年出家,俗習未染,學佛易成,可說是最大的優點,如果要找缺點,那就是見識不廣,缺乏處理事務的經驗。若事修行來說,還是大優點。中年出家的,對世間的五花八門都很熟悉,狂心一息,易於看破,至於能不能放下,那又是另一個問題。談到劣點,除了諸根較鈍以外,所知障也比較重,不易收到教化的效果。但古今來有成就的亦大有人在。老年人出家的優點,在‘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自然情況威脅之下,妄想比較少,倘能一門深入,容易成功。談到缺點,那就是諸根暗鈍,且不能擔任利他工作。其實那也不能算劣點,假使大家都能自利,就用不著利他。

嚴格的說起來,修行還是越早越好,早日修行,就會少造些惡業,少生些煩惱。如說現在忙,沒有時間修,老了加倍精進,不就行了!當然隻要能老,老了能修,還是比不修的好。不過到了‘是不能也,非不為也’的時候修,比現在‘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所修的功德,大有區別,因為修就是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好比有人說:‘某某人自從眼睛瞎了以後就變成了好人,你看現在和任何人都處得很好。’像這種讚美是沒有價值的。

學佛重在信、解、行、證,不分僧、俗、貴、賤,時間也不是主要的問題。至於在家與出家修行,有無分別,以修淨土來說是沒有優劣的。因為阿彌陀佛的政策是大慈大悲,怨親平等,隻要修行的功夫到家,檢驗合格(一心不亂),絕對不留難,那像一般人找工作,要驗證件,查資料,送紅包,賣人情!那裏沒有這一套,盡管放心好了。可能你認為戒牒很重要,其實那隻是一張受戒的證明書,並不是西方的入境證。隻要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且資糧(信、願、行)具足,沒有也沒有關係,否則給你一百張也去不了。(知義法師著《初機學佛決疑》)



2010-7-27 09:20 回複
淨心專念
娑婆苦
84位粉絲
3樓

在家修行與出家修行有何差異?

佛佛道同,法法平等,法門無量,歸元無二。修行究竟目標都是為了成就佛道,這是沒有什麽異議的,但是在在家份與崗位上與出家身份崗位上的確有因人而異;往往在家修行者,因為有家庭累贅,要經理事業,籌謀人際,應酬交際,鞏固家計,維持家庭大大小小情感,照顧兒女妻子眷屬等等,如此的牽絆、壓力、執著、煩惱(梵語Klesa)、痛苦,已經難以喘氣翻身之下,處處又難以分身,在家眾欲於在家修行,實在雪上加霜,火上加油,憑以如此環境之下,焉能自在自由修行上道乎!難怪社會人士諸多善根深厚者,欲勤令他學佛,十之八九皆以宛轉拒絕抗推,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之感,無奈業力所牽,但業力又是自己所作所為,足見在家修行也是修行,僅能學習蓮花出汙泥而不染之大乘精神,修證多少算多少,但是薄地凡夫之福慧有限,禪定(梵語dhyana)功夫如空中羽毛而隨風飄動,無根不定,處處染境生心,隨境所轉,內心起伏動蕩不安,進進退退,時喜時憂,情緒不穩定,如是道業欲得成就,實有如空中樓閣之美夢,難以實現;在家修行畢竟是與社會打成一片的有欲法門,眾生之所以眾生(梵語bohu-jana),就是多生累劫皆與塵欲周旋至今尚未出離,如此有欲修行法門,欲跳脫淨化欲行實在要付出數倍功力,勇氣、毅力、耐力、精進、代價方得有稍少之道業成果。

的確有極少數在家修行者,由於自己的福報因緣相當好,譬如婚姻美滿,事業順利昌旺,人際周圓,兒女上進成就,出人頭地,社會上拚出一片天,無有後顧之憂,這種條件是不錯的,也能以在家修行而立足。佛弟子應扮演先知先覺,應正覺世間是無常的、生滅的、夢幻的、可壞性的、再多好條件環境也抵擋不了無常生滅的洗禮,茲當逢值年老之際,或事業、人際、兒女、婚姻起了無常變化之時,又是一波令人足以堪憂的悲劇。

所以佛陀慈父言諭有情眾生雲:逆境是無常(梵語anitya),順境亦當無常,無常變化不可抗拒,諸法生滅不已,畢竟此乃娑婆五濁惡世也。

出家修行是無欲行之法門,是斷欲修行,所以佛陀說明若要出家行道,理應割愛辭親,識心達本,解無為法,方得稱為沙門(梵語sramana),既然發大勇猛心欲出離生死,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就要行無欲行,不得婚嫁,經營事業,交際應酬,與人拚名望地位,為財為利,為妻子家庭,這一切皆與正法不相應,普令頓斷,專注一心參禪悟道,念佛三昧,克期取證,成就菩提涅槃,如是從假入空則成大智,從空出假則成大悲,悲智圓滿,佛道不求自得,這就是出家修行殊勝不可思議之處。

開悟聖僧雲:“出離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不滅名涅槃,無明頓斷名智慧(梵語jnana)。佛上實無一物,虛通寂靜,明妙安樂,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圓滿具足,更無所欠。”

開悟聖僧雲:“出塵離俗非易,拋棄恩愛甚難;如無衝天大誌,焉能入聖超凡。”

開悟聖僧雲:“海闊天空渺無涯,三衣一缽飯千家;自性自在塵不染,菩提種子自開花。”(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



2010-7-27 09:21 回複
淨心專念
娑婆苦
84位粉絲
4樓

出家有那十二種功德?

樂出家(梵語pravrajya)者,割愛辭親,識心達本,解無為法,為證悟菩提,廣度諸含識而精進,則能攝取十種功德:

一、不著諸欲。二、樂阿蘭若(梵語aranya)。三、行佛所行。四、離凡夫行。五、不著妻子,及以財產。六、離惡道因。七、修善法趣。八、宿世善根,皆不損滅。九、恒為諸天之歎羨。十、一切鬼神,恭敬守護。十一、同證無生法忍(梵語anutpattika-dharma-ksanti)。十二、速成佛道。(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

問:出家學佛與在家學佛其成就有無高低大小之分?孰優孰劣?假如出家者日漸多,則多數出家人之衣食住行等問題,由少數未出家者來解決,豈非求自己超生增他人負擔?每個人受國家父母師長朋友等恩惠良多,出家人斷了祖宗血食絕了後代,父母在生時又不能承歡膝下,徒增悲傷,豈非負恩?(劉定熾)

答:出家修持,自比在家高超,然其發心,必須上求佛道,下度眾生,作人天之師,俾九有皆蒙利益,四恩總賴濟拔,此乃報恩最徹底之方法。既出家要作人天之師,喻如學校教員,眾生喻如學生,學師範業的雖多,決無師滿為患之慮。若責其增人負擔,不能承歡父母,斷了祖宗血食,試問當官吏的獻身國家,當軍人的拚命疆場,皆不家居,均可責其負恩乎?倘出家圖享清閑,或為自了,上不求佛,下不度眾,責之固無不可,此處尚須分別立論。(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網址(http://www.dizang.org/wd/cj/023.htm)



2010-7-27 09:22 回複

玉本無塵
18位粉絲
5樓

都是文言文,看不懂呀!大致看了一下好想沒說出家後父母子女怎麽辦呀!現在這個世界,自己不養父母孩子誰給養呀!子女不孝餓死父母的是有的。俺村就有…父母自己不養誰來養?孩子自己不養誰來養?師兄不要總怕背負因果責任什麽都不感說吧!隻引用大師們的開示,要是錯的誤人怎麽辦?俺村就有幾個把臥病在床的父母活活惡死的。自己在跟前尚切如此,請問如果都拋棄父母子女這樣造的惡業誰來承擔?就拚這點想出六道也沒那麽容易吧!說這些不是反對誰,師兄不要見怪。淨空老法師好想有關這方麵的開示,說的易懂。南無阿彌陀佛!

這條留言是通過手機發表的,我也要用手機發表留言! 2010-7-27 10:17 回複
淨心專念
娑婆苦
84位粉絲
6樓

出家修行要具足什麽條件 ---淨空老法師

首先,要明了出家的真實意義。一般人隻懂得出世俗之家,以為到寺廟剃頭、染衣,就是出家了。其實這隻是一種形象的出家,而佛法著重的是實質的出家。何謂實質的家?煩惱是家,生死是家,輪回是家。佛教導我們,斷煩惱就出煩惱之家;了生死就出生死之家;脫離六道輪回,就出輪回之家。形式上無關緊要,實質非常重要。在家居士如果明白這個道理,能夠斷煩惱、了生死、出輪回,就是真正出家。

形式上發心出家,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正如北京師大所標榜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是形式出家必須具足的條件。念念要為一切眾生做表率、做模範,使一切眾生看到你的行宜,聽到你的言說,能夠覺悟,也能夠發出家之心,發出離煩惱、出離生死的意念。

因此,出家人必須要「遠離貪瞋癡,勤修戒定慧」,這是最低的標準。戒學裏麵,基本的要求是「淨業三福」和「六和敬」。如何能夠達到?《無量壽經》教導我們,要善護三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是總綱領,一定要認真去做。處事待人接物,念念之中要想到佛的教誨。我根據佛陀的教誨,編了一本《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同修們要念熟,要記得住、做得到,就是受持。

然後要讀誦經典。凡是功夫不得力,原因都是聽經太少,境界、念頭轉不過來,所以決定要多聽。我這一生學佛能得一點受用,實在講就是四十年在講台上沒有中斷,天天勸別人,也就是勸自己,這樣才把念頭轉過來,這是為人演說。一定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才能得到效果。這樣,出家條件就具足了。
http://bbs.foyuan.net/thread-63736-1-1.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