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佛法僧---皈依的意義
(2010-07-23 08:17:40)
下一個
佛法僧---皈依的意義
(重慶寶輪寺,2009年3月8日)
一.何謂三寶
在皈依三寶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麽是三寶。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和僧寶,寶代表了稀有珍貴,因為佛,法,僧在世間的出現非常稀有難得,所以稱之為寶。
佛寶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佛代表著覺悟,覺悟宇宙人生真理,能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同時,在智慧,道德和行為上,都已經達到徹底的圓滿。
法寶是指佛陀所說的教法,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三藏十二部。人生因迷茫所困,無始以來在生死中輪轉,不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處?皈依法之後,通過對佛法的學習,可以了解到離苦得樂的方法,解脫生命中存在的種種痛苦,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僧寶是指嚴持戒律的出家人,包括聖賢僧和凡夫僧二類。僧寶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三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9-8-23 20:42 回複
覺悟有情
霽月光風1994
6位粉絲
2樓
二.皈依的意義
那麽,皈依意義究竟何在?所謂皈依,也就是尋找我們生命的依賴。
我們生存在這個世間,從出生到成長乃至死亡,每一階段都需要不同的依賴。在小時候,我們依賴父母的嗬護養育;進入學校後,依賴教師的傳道授業;步入社會後,依賴同事的指導教育;成立家庭後,依賴對方的體貼協助,正是因為大家的幫助,我們才能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之材。除了生活周圍的這些人,我們還會依賴各種不同的對象,有人認為金錢萬能,將金錢的增長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有人認為權力至上,將權力的獲得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人信奉鬼神,遇到挫折就祈求鬼神的保佑;有人信奉上帝,希望通過對上帝的信仰得到永生。這種種現象,都是出於依賴。
但是,我們所依賴的那些對象是不是那麽可靠呢?我們依賴父母,但父母終會撒手西歸,不可能永遠為我們提供庇護。我們依賴家庭,但家庭也有聚散離合,正如佛經中所說的比喻:夫妻好比同籠棲宿的鳥,一旦大限來臨,免不了各奔東西。我們依賴財富,但佛經告訴我們:財富為五家所有,大水能將財產衝走;大火能將財產燒毀;大風會將財產刮跑;盜賊和黑勢力會將財產掠為已有,即使僥幸躲過這五種災難,不肖子孫也會將財產盡情揮霍。“崇高必墮落”,無論多麽珍貴的東西都有失去的一天。當權力,地位,財產,親人都失去的時候,我們還能依賴什麽呢?信奉鬼神嗎?其實,鬼神也和我們凡夫一樣,有喜怒哀樂,我們去供養他,遇上他高興的時候確實能保佑你,萬一遇上他動嗔心的時候,就可能適得其反,孔子要我們敬鬼神而遠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那麽,上帝是不是可靠呢?上帝雖然能力和福報都比我們大,但福報享盡時,也要和凡夫一樣流轉六道。所以說,唯有三寶才是最究竟,最值得信賴的歸投之處。
三寶又可以分為三類,即住持三寶,化象三寶,自性三寶。
首先是住持三寶,我們現前供養的這些泥塑木雕為佛寶;三藏十二部經典為法寶;住持僧團的僧眾為僧寶。佛法要流傳世間,必須依賴於這三寶的住持。
其次是化象三寶,以釋迦牟尼為佛寶;以佛當時所說的“四諦”,“十二因緣”為法寶;以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如舍利弗,目犍蓮等為僧寶。
第三種是自性三寶,也就是說每個眾生都具有如來的一切智慧德相,隻是被無明妄想及貪嗔癡煩惱所覆蓋,清淨本性無法顯現。
那麽,怎樣才能使清淨的本性顯現呢?就要通過皈依外在的三寶,學習佛法,逐漸開發我們原有的自性三寶。所以,皈依三寶從究竟的意義上來講,就是皈依我們本自具足的清淨自性。
2009-8-23 20:43 回複
覺悟有情
霽月光風1994
6位粉絲
3樓
三.皈依三寶的事項
1.皈依三寶非皈依某人
皈依時應注意有事項有哪些呢?
第一,我們所皈依的僧寶,不是指某個人,而是整個僧團及所有出家僧人。今天,雖然是由我在這裏為大家授皈依,但我僅僅作為大家接觸佛法的介紹人而已,並不意味著大家就是皈依我。從今以後,我們要以至誠恭敬的態度去對待僧團中的所有出家師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2.皈依時要觀想
第二,皈依的內容包括了懺悔及發願,但最重要的是我要帶領大家念的“盡壽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幾句話。大家在正式稱念這幾句話時,要特別注意。因為皈依不僅是一種儀式,關鍵是通過這一儀式得到三皈的戒體。
大家應當以虔誠的,清靜無染的心來接受這一戒體,戒體有上,中,下三品,根據不同的發心麵而得。如果我們皈依的目的並非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將來廣度一切眾生,就可得上品戒體;如果我們皈依是希望通過學佛修行,能夠斷除煩惱,了脫生死,就可得中品戒體;如果我們皈依隻是為了求得一些人天福報,保佑家庭平安,生意興隆,那所就是下品戒體。大家希望得到什麽樣的戒體,就要發什麽樣的心,這也叫皈依時應注意的。
2009-8-23 20:43 回複
覺悟有情
霽月光風1994
6位粉絲
4樓
四.皈依後要注意的事項
1.持五戒
那麽,皈依後我們又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在座的人,有的僅僅是為了皈依三寶;有的還希望求授五戒。但不管想不想受戒,作為一個佛弟子,持五戒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嚴持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儒家提倡仁,義,禮,智,信五常,仁是博愛;義是遵循道德規範;禮是不做不合法的事;智是要有智慧,保持清醒的頭腦;信是要有信用,這和五戒所說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極其相似,所以說,五戒是我們所應遵循的基本道德規範。
五戒的第一條為不殺生,包括一切有情藏,思想,記憶,知道冷熱苦樂的生命體。當然,殺生有重罪和輕罪之分。重罪生要是指殺人,而殺牛馬豬羊乃至螞蟻蚊子屬於輕罪。重罪是不可懺悔的,犯下之後就搶劫了優婆塞或優婆夷戒;輕罪可以通過懺悔來消除業障。受戒之後若有違犯,就會有戒罪和業罪兩重罪過,能懺悔是戒罪,但業罪依然還是存在。可能大家比較關心受戒後是不是必須吃素的問題,能吃素當然最好,如果一時還做不到,吃些三淨肉也不算犯戒,尤其是家庭主婦,要操持全家的飲食,免不了要接觸一些葷食,隻要不違背殺生的原則也是沒什麽妨礙的。
2009-8-23 20:44 回複
覺悟有情
霽月光風1994
6位粉絲
5樓
第二是不偷盜,在佛教裏,偷盜也叫做“不與取”,隻要是懶於他人的東西,沒有經過主人同意就據為已有的行為都屬於偷盜。
第三是不淫邪,所謂淫邪,是指正當夫妻關係以外的,不為社會道德所承認的男女關係。
2009-8-23 20:44 回複
覺悟有情
霽月光風1994
6位粉絲
6樓
第五是不飲酒。五戒的前四條屬於性戒的範疇,就是本體是違理的,不僅戒律所不容許,和社會道德也是相違背的。而不飲酒是屬於遮戒,為什麽佛陀要製定這一條戒律呢?因為一個人飲酒後,會在失去理智的狀態下犯戒。
2009-8-23 20:45 回複
覺悟有情
霽月光風1994
6位粉絲
7樓
2.持六念
在家居士除了受戒而外,還要常存六念。
(1)念佛:時時憶念佛的功德,以佛作為學習的榜樣,以成佛作為人生的目標。
(2)念法:時時憶念法的殊勝,以此激勵自己不斷探求真理。
(3)念僧:時時憶念賢聖僧的清淨梵行,以此培養出世的心態。
(4)念戒:時時憶念佛所製定的戒律,以此對照自身的行為,檢查自己的行為舉止及起心動念是否符合戒律的規範。
(5)念施:在生活中隨時幫助他人,無論是財富還是我們所學到的佛法,隻要別人需要,都要設法予以滿足。
(6)念天:天人的福報由他們的善行而來,我們想有美好的未來,就要多積福德。
3.護持佛法
皈依之後,就是佛的弟子了。既為佛子,當作佛事,我們都應以護持三寶為已任,使佛法在世間得到廣泛的流傳,使更多的眾生能夠獲益。
2009-8-23 20:45 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