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魯都】佛教雙手合十的意義- 學佛的好處

(2010-06-16 08:33:02) 下一個
魯都】佛教雙手合十的意義- 學佛的好處
似水柔情1
1樓


2010-6-10 14:22 回複

似水柔情1
2樓

人類生存的需要,除了物質食糧以外,還要精神食糧;在許多精神食糧之中,佛法是最好的精神食糧;一個學佛的人,可以得到很多的好處;現在我想提出學佛的很多好處中,比較淺顯的三點好處來談談:

一、認識人生:人從出生到老死,忙碌了幾十年、到底是為什麽忙?如果說是為了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要有了錢,才能解決生活的問題,那麽衣食住行的生活問題解決了以後,應該是不必忙了,但他仍然要忙,甚至有些人會更加忙,因為這個時候,他的生活又有進一步的要求了。為了滿足更高的欲望,所以又要拚命地去追求。但是“人生恰似采花峰,飛南飛北飛西東,采得百花成蜜後,一場辛苦一場空”,正在忙碌中的人,終日忙著向外追求,從來沒有想到去研究這些問題的。
佛法,是茫茫人海中的慈航,它教人認識生死究竟是怎麽一回事,指示人生的真諦,使人獲得內心的滿足與安樂,把人生從煩惱的此岸,運載到安樂的彼岸。
中國清朝第一代的順治皇帝,對佛法很有研究,他羨慕出家人的生活,很想出家修行,他曾經作了一首耐人尋味的偈子:“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這首偈子,提出了人生的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問題,懂得佛法的人,雖然做了皇帝,也會在尋求研究人生的問題;不懂佛法的人,活了一輩子都是在糊塗中過生活,糊裏糊塗的來,糊裏糊塗的去,從來不會去想這個問題,這首偈子,提出了人的一生整個過程的問題,但是最重要的是生與死的二個問題:“未曾生我誰是我、是生的問題——生從何來?“合眼朦朧又是誰”,是死的問題——死往何處去?要解答這兩個問題,先要明白一個佛教的名詞“業力”。
“業力”,印度的梵語叫羯磨,巴利語叫迦馬,意思是行為或造作。原來我們的一切行為、動作之後,都會留下一種力量,潛存於心中,這種力量,佛教把它稱為業力,業力留存於心中,緊跟著我們不放,好像我們的影子,跟隨著身體一般。這業力從它性質來說,分為善業和惡業。善業可以決定人的生命,走向良好的去處,得到舒適的享受,惡業可以決定人的生命,走向惡劣的去處,得到坎坷的遭遇。
佛法說明善惡果報,有六道輪回,六道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生道,天道、人道和阿修羅道,叫三善道,是造作善業者的去處: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生道,叫三惡道,是造作惡業者的去處。
我們了解了這些道理,也就可以認識到人生是多麽可貴的,因為人為三善道之一。人生到底生從何來呢?毫無疑義的,人生是由善的業力而來的,那麽死往何去呢?這就要看你現在的行為動作如何而定了,如果你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但可以得升人道,而且可以上升天道;要是你能夠進一步依佛法的指示,去修行解脫道,還可以超出六道輪回,解脫生死,成為大自由的聖者。假如你現在的行為動作,大都是為非作歹,損人利己,那麽三惡道當然就有份了,所以,明白了這些道理後,你要選哪一條路子走,自己就有把握了,你的人生前途如何,可以由你自己做主了。

二、淨化人生:因為現代的科學昌明,工藝發達,工廠到處設立,造成了空氣汙染,影響到人類身體的健康,這是稍有科學知識的人都知道;但是,人類內心的煩惱汙染,實在是時時刻刻都在嚴重地影響人類心靈的安寧,可是沒有研究佛法的人,卻很少知道的。明朝有個理學家王明陽先生,因為他的理學是從佛理中摸索出來的,所以他就知道,煩惱是很嚴重地影響到人類的心靈,控製著人類的思想,於是他說:“山中之賊易治,心中之賊難防,”煩惱被形容為賊,這正說明煩惱的厲害;其實,我們的心靈所以不能安寧,就是煩惱在擾亂,在作祟;我們的行為所以違背真理,也是煩惱在驅使,在鞭策。

充滿著惱煩的人生,是染汙的、缺陷的、痛苦的、不理想的,所以必需要改造。但是要怎麽樣去改造呢?就是要把它淨化。我們學佛,就是沐浴佛化,用佛陀的法水,來洗滌我們內心的垢穢,等到我們內心的煩惱垢穢清除了,那麽,我們那染汙的、缺陷的、痛苦的、不理想的人生,便可改變成為清淨的、圓滿的、快樂的、理想的人生了。


2010-6-10 14:23 回複

似水柔情1
3樓

從前,印度憍薩羅國有一國王,叫做波斯匿王,有一天,波斯匿王出巡,在路上遇見一個老公公,頭發蒼白,這顯示他的年紀已經很老了,國王問他道:“老公公,你今年幾多歲?”老公公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四歲。”波斯匿王覺得驚奇起來,他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再伸出自己的右手,豎起四隻手指向老公公問道:“你才四歲!?”老公公點點頭,很肯定地證實道:“不錯,我今年的確才四歲。”老公公知道國王一定感到疑惑,就再向他解釋道:“以前我不懂佛法,活了幾十年,思想、行為都被內心的煩惱控製著,做了很多自己以為對而實在是不對的事;四年前有個機會,我聽到了佛法,才認識了人生,皈依了佛教,實行佛陀所指示的道理,依佛法去生活,去淨化人生,最近這四年來,才算是真正的做人,所以我今年才四歲。”國王聽了老公公這一番話,非常感動!點頭稱讚道,“老公公你說得對,一個人要能夠學習佛法,照著佛法去做人,才算是真正的做人。”

三、莊嚴人生----莊嚴是佛教用來形容美好的詞,莊嚴人生,也可以說就是美化人生。一般來說,美可分為形相美和內在美,形相美屬於外表,內在美則指人的德性。單有外表的形相美,而沒有內在的德性,這還是有缺陷,不算完全的美。所以,人生除了有外表的形相美之外,必須充實內在的德性美;內外俱美,才可以稱為莊嚴的人生;而莊嚴的人生,才是快樂、幸福、完美的人生。

佛教是一種道德的、實踐的宗教,學佛的人,必須實踐佛陀所指示的五戒、十善、四攝、六度等的道德行為,來培養與充實內心的德性,以莊嚴人生。
一天,慈善家請佛陀到家裏來想教導媳婦。媳婦卻故意避開,後來,為了好奇,從門縫裏偷看佛陀。她看到佛的莊嚴德相,實在比她更美!於是自動出來,向佛陀行禮。
佛陀說:“玉耶,你有著佼美的容貌,如果配上端正的心行,那就更好了。要知道,佼美的容貌,隻是外表美,而端正的心行,才是內在美。真正的美人,必須內外俱美!”
玉耶聽了佛的開示,心中驕傲清除了。皈依了佛,佛陀教她實行五戒、十善等的好行為,以充實她內心的德性美,她依教奉行,立誌做一個內外俱美的真正美人。
佛法是指導人生、激勵人生、鼓舞人生的;學佛除了可以認識人生、淨化人生和莊嚴人生以外,還可以把缺陷的人生,改造為美滿的人生;從迷夢的人生,演變為覺悟的人生,由生死的人生,進化為解脫的人生;由凡情的人生、升華為聖智的人生。總而言之,學佛的好處,是說不盡的。


2010-6-10 14:23 回複

似水柔情1
4樓


合掌的禮儀,我們幾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聖像前要合掌示敬,與人見麵也合掌示禮。合掌看似簡單,實表深廣的佛法。正如佛經之語深,一句話乃至一個字,可能有無量的含義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體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縮影,一切佛菩薩皆從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宇宙萬法。我們不能淺看合掌之禮。

一、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團結合作。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爭鬥。雙手抬起,示赤手空掌,即無爭鬥之意。又因一隻手也可傷人,現兩掌相合,則全無傷他之意。十指合於一處。表示十方力量的凝聚、團結。又,十指合於心口,表示誠心誠意,所謂“十指連心”。再者,平時十指散亂,代表散亂的妄心,現合於一處,代表一心。佛說:“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又說:“一心不亂”、“一心皈依”。

二、合掌時,要掌背微躬,掌心略彎,這樣,兩掌之間形成空隙,表示真空之理,意即我們要悟入空性。合掌也是法印的一種,若緊閉掌心而不留空隙,則淪為外道,來生則生於無佛之地,不聞三寶之名。

三、合掌於心口處,兩掌豎直,表示豎窮三際,指時間;而掌背略鼓,向橫向發展,表示橫遍十方,指空間。這樣,宇宙融為一體,萬法歸於一心。佛菩薩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又能於一念頃遊步三界及遍遊一切佛土,正說明佛菩薩於時空能運用自如,隨心所欲。

四、凡夫不遇佛法,被假象所惑,心時時向外攀緣,不能反歸自性。手有向外抓握器物的功用,代表“攀緣”。殺生、偷盜、邪淫、嗜酒皆賴於手。凡夫什麽都想抓,抓名抓利抓權,越多越好,這是“貪”。又,手要傷人壞物,這是“嗔”。還有,手會胡亂地傷人壞物,這是“癡”。現在,雙手相合,而且是掌心相合,非掌背相合(抓東西用掌心),代表止住雙手的妄動,收斂放逸的身心,就是息滅“貪、嗔、癡”也。又掌背為外,代表外境六塵;掌心為內,代表覺心菩提,合掌則代表背塵合覺,為修行解脫之路。而成就佛果,則改合為開,所以佛像掌心向前時,表示放光接引,普渡眾生。

五、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即是分別,以左右手代表。執著即是堅持分別,有我執與法執,也用左右手代表。左右之相是假名,是虛妄。合而為一,無有左右,卻亦左亦右,於相離相,平等一如。妄想執著既除,如來德相便顯現。

六、合掌又稱合十。十指相合,手心相對,且合於心,表示十法界歸於一心,下至地獄法界,上至佛法界,皆唯心所造,從心而顯。

七、十指代表十方,合十於心,既表眾生平等,又表攝取十方眾生歸於佛道,施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普渡,又十方也代表十方佛國,合十於心,表示以恭敬心供養十方佛菩薩,並攝取十方佛國的功德,莊嚴自心,成就善根。

八、佛子見麵,合掌稱一聲“阿彌陀佛”,即是歸於彌陀一乘願海(合二為一),不退成佛。又表十方佛國,同讚阿彌陀佛,同宣淨土法門(合十方為一)。

九、合十於心,表示我們的心要修十波羅蜜才可成佛,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願、力、智波羅蜜等十種。又華嚴十玄門、普賢十願王,都表圓滿之義。所以,雙手合十,即表示能圓成佛果。

十、本師釋尊,左麵有目鍵連,神通第一。神通顯示智慧善巧,通達無礙。隻有解了世出世法,才能自在,故表“解”。右邊有舍利弗,智慧第一,智慧由戒、定而生,有智慧又能擇善而行,故表“行”。左右相合,即表“解行合一”。又,文殊、普賢是釋迎如來之二脅士,文殊是諸佛之師,表“信、解”,居左;普賢是一切如來長子,以十大願王表“行”,居右。此亦表示解行合一,福慧雙修。同樣,阿彌陀佛左脅持為觀音,三十二應,普門示現,表智慧善巧、通達無礙,屬“解”;右為大勢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屬“行”。左右相合,還是“解行合一”。左手多靜,主“解”,右手多動,主“行”。所以,合掌即表示解行合一。這樣,才能成就無上菩提。行而不解,易盲修瞎練,增長邪見。解而不行,增長無明,如紙上畫餅。《金剛經》謂:“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相”是解,“修一切善法”是行,證“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佛果。

十一、左手多靜,代表“自覺”。右手多動,代表“覺他”。自覺而不覺他,隻證小乘極果。要覺他而不自覺,恐無能為力,引人入邪路。合二為一,方是菩薩行者,才能趣於覺行圓滿,成就無上菩提。

十二、左右手分別代表願和行。有大願而無大行,便成空願、虛願。無大願而行,則行恐不真而盲目,不得大果。二者相合,以願啟行,以行證願,才能圓成大願。

十三、合二為一,代表“法法平等,無有高下”。所以,禪淨不二,淨密不二,方法不同,本質相同,目的相同。貴在一門深入,一修一切修。

十四、左右合為一體,代表不二之理。煩惱與菩提不二,自行與化他不二,自佛與他佛不二,性與相不二。

十五,左右相合位於中位(胸口),代表從容中道,不落兩邊,不住斷常,不著空有。

十六、一切物品供養佛像,主要都是用來啟示我們如何修持的。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普賢菩薩在十大願王中,說了七種真正的法供養。在聖像前誠心地合掌,仰慕佛德,依佛知見而行,才是上等供養。所謂“合掌以為華,身為供養具。善心真實香,讚歎香雲布”。身體就像一個盤子,而雙手合掌就是盤子裏的一朵花。由此而知,合掌又代表“含苞待放”,指因地修行。花開結果,即是菩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