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活在當下

(2010-03-11 07:32:24) 下一個
活在當下
vxz1112
3位粉絲
1樓

曾看到一位無名氏所寫的一段文字:‘起初,我想進大學,想得要死;隨後,我巴不得趕快大學畢業,好開始工作;接著,我想結婚,想有小孩又想得要命;再來,我又巴望小孩快點長大去上學,好讓我回去上班;之後,我每天想退休,想得要死;現在,我真的快死了......,忽然間,我明白了,我一直忘了真正去活。’由上述文字可知,我們大多數的人,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常常期待或盼望下一個美好時光的來臨,而真正引頸企盼的美好事物實現時,卻又不知珍惜感恩,而讓他迷迷糊糊地過去了,好像我們每一天是在為未來而活,而無法享受眼前的時光。

禪家告訴我們:‘要活在當下’,就是要我們將全副心神貫注在眼前手邊的事物,讓心靈毫無雜念地去體驗當下,享受當下的時刻(Enjoy the Real Moments)!我們大多數人大都無法全然專注於‘當下’所做的事,我們把大部份的時間、精力,浪費在胡思亂想、心不在焉上,以至於很難擁有真實的刹那。當我們的生命耗費在後悔過去或為未來做準備,而非享受眼前時光時,我們便失去了欣賞生命過程每一分喜怒哀樂的心情;我們如果相信在擁有某種經驗、或某種財富、或某種地位之後,我們就會快樂,那像是活在虛無飄渺當中,同時事實證明,一旦我們達到目標之後,我們往往再一次把快樂順延到下一個目標上,這種無法‘活在當下’的習慣,將使我們無法過得快樂自在!

總之,‘活在當下’就是要專注目前所做的工作,不懷念過去,也不寄望未來,而隻是全心全力地去體會及品嚐當下的每一個經曆,而非結果,如此將隨時充滿喜悅安樂,‘當下就是永恒’,生命的意義就在其中。

【本篇文章之內容,主要係參考安吉麗絲(Angelis)所著之‘活在當下’一書(黎雅麗譯),天下文化出版,民國85年】

九、學做菩薩

一般人如果每天做相同而且辛苦的工作,一定會覺得很厭煩。尤其是公務人員,好像永遠沒有解脫的一天,很多人常因此而苦惱。假如能將觀念轉變過來,就會做得非常快樂而自在。凡夫觀念中常常執著有‘我’—如我在做,我好辛苦,我為什麽替他們做,我為什麽不能得到應有的升遷......,愈想愈煩惱,愈想愈不快樂。若學菩薩道,發大誓願要幫助、服務眾生,他的想法和看法就不一樣了。因為所謂‘菩薩’,就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也就是 ‘覺有情’的意思,因此菩薩就是‘覺悟的眾生’,也要以自己所覺悟的真理,去幫助其他未覺悟的凡夫,使其也能夠覺悟,因唯有真正的覺悟,才有快樂幸福可言。反之,若吾人不能覺悟,並且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理不了解,將可能由於一時的迷惑顛倒或錯誤的觀念,導致錯誤的說法與做法,如此勢必要承擔其所造成的不堪設想的苦果了。

菩薩道之‘六度’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與智慧六個科目。吾人行菩薩道,第一要修‘布施’。布施以財施為主。財施又分‘內財’與‘外財’,外財是指在外麵賺錢,供養一家人,內財是用自己體力、時間與智慧為民眾服務。‘持戒’就是奉公守法,不取非分之財。若能每天有耐心的從事自己本身的工作,不疲不厭,就是‘忍辱’。對自己的業務,每天要求改進,希望明天做得更好,就是‘精進’。雖然每天做很多的事,心地能夠隨時保持清淨,一塵不染,就是‘禪定’。清淨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滿,即是‘智慧’。

由此可知,隻要我們覺悟了,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可以學菩薩行,修菩薩道。舉例而言,如果我們盡心盡力將工作做好了,即是公務人員的榜樣,推展開來就能直接或間接影響整個社會、國家、世界,乃至於盡虛空遍法界,所謂‘公門裏好修行’,就是這個道理。吾人若能經常以‘學做菩薩’、‘力行菩薩道’的精神,多付出,少計較,漸漸將我執去掉,並且把‘別人當成另一個自己’,以服務社會,利益一切眾生為前提,並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如此將隨時法喜充滿,歡喜自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