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淺說懺悔業障

(2010-02-01 07:43:45) 下一個
淺說懺悔業障



果益


性本真空,纖毫無染,然一切眾生,無始來今,隻因一念妄動,遂起十界業緣。由惑造業,因業感報。是以心生則種種法生,法生複種種心生。其心不起則已,起則有業。所造之業,無量無邊。牽引含識,流轉六道。誠如經中雲:“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是個無法更改的定律真理,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果報,如影隨形。我們隻能接受,卻無法投機取巧,更無法逃避。經雲“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起心動念就是業。假設所造惡業有體可見、有相可睹,則廣大的虛空也顯得狹小,而無法容納如此眾多的業障。
末法時代眾生的共同特點就是不信因果,不怕造惡業。對許多人來說,依佛法教導行十善業並且不造惡業的人,非常稀少。因此懺悔業障就成了修行的一個很重要的法門。一切眾生本來具有圓滿無缺的如來德相,隻因為無明的遮蔽,無法顯出本來麵目。在修行的道路上,過去世與現在世所作的一切惡業,如此諸多惡業罪障一旦成熟,會牽引我們墮入三惡趣中受大苦惱,縱使我們也精勤修行,卻難有結果,近則障礙得到人天善趣的果報,遠則障礙成就聲聞、獨覺、菩薩、佛的解脫果。如果不能追悔厭離並陳白發露往昔所造惡業,則不能脫離三惡道。隻能親赴三惡趣中,品嚐自己釀造的杯杯苦酒。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最後參至普賢,已是等覺之位,普賢菩薩尚令其修懺悔之願,以達圓滿佛果。由此可知懺悔的重要性,為了掃清修行上的障礙,一定要先懺悔,有句話說得好:“惡業的唯一功德是可以懺悔清除。”故此一定要追悔厭離並陳白發露往昔所造惡業。
我等愚凡學人,都希望能除業障而求懺悔,卻又不明業障之義,是以不得懺悔之法,若欲真心懺悔業障的人,則一定要先見業障,然後始可以言懺悔,若是不見業障,不知何為業障,則拿什麽來懺悔呢?所以必須先明白何為業障。所為業者,是心數數起之法。此法不論善與惡,或是無記,凡是足以障我成佛之路者,概名業障。然此全是自性所起之幻影,所以稱幻心,幻心即是業,能不住於相,照見為空,則歸於寂滅之本相,即不成障,否則就流入於惡,都是無明煩惱,都是罪惡業,乃至是無般若智慧之善業,亦終必流入於惡而成障,所以心地未明以前,舉心動念,無不是惡,無不是障,明心而後,則知一切是幻心所化。心既無有體相,則諸業亦無體相,一念頓空,此便是至淨至捷的懺悔法。懺對過去,過去如夢,一覺便醒,並無別法,此對於果地而言。悔指未來,言未來諸惡,皆能預覺,苟一不慎,必致後悔不已,故曰悔,此則是對於因地而言。但愚人認此罪惡為實有,以為雖經懺悔而轉念又至,即數數懺悔,亦難清除,皆因不知舊時之業,因數數而成,成之於習,今亦必數數而化,化除其習,由大而小,由小而空,使之無力,但用一悔字足矣。我等愚凡之人,以見理未徹,遂有此病,若能明白此根本不可得,我此數數之幻習,既無形而幻生,亦必無形而化除之,倘能於一念未起前薦起,則頓見空寂,是名真懺悔,觀普賢行願品中,於悔過法則特示辦法,曰後不複造,獨於懺法則不提一字,僅雲惡業而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雲雲,由此可見懺法,全在覺知,不認其為實有,此便是無上懺法也,全在我之一念。此理至淺,一般人極容易忽略,此皆是我等由於平日用功不痛切,未明畢竟無生妙理的原故。經雲: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若更詳細點,古德依事理作法取三種懺悔:一作法懺,謂擇地建壇,請戒德師,依律作法,自陳所造眾罪毫不覆藏。當爾之時眼觀壇儀,耳聽羯磨,心無除緣,即有無作戒體表於心田。由此持則體增,犯則體壞,故懺悔後更莫造新,眾罪遂可消滅。二取相懺。謂百裏千裏無戒德師,自於晝夜六時,以清淨三業,向佛菩薩像前,五體投地,如大山崩,畢露過罪,運心觀想,三年五載,乃至一生,必期親見光華瑞相,而諸眾罪遂即消滅。三無生懺。謂業從念起,但觀現前一念,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三處即空,罪福無主,所謂心亡罪亦亡。是名真懺悔。而前二為事懺,後一理懺。事則別懺身口七支之罪,屬小乘。理則總懺意中三毒之罪,屬大乘。而利根人三俱大乘,若以一心三智照一境三諦,諦理如如,智照曆曆。懺一罪則圓懺,而眾罪當體解脫,是為法性妙懺,即最上上根懺也。普賢觀經雲:“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此之謂也。
佛在經中說他的弟子中有兩種勇士:一者即善護身口意,嚴持諸律儀,戒珠潔淨無瑕。二者,雖偶然失去正念,致使犯戒造惡,但馬上追悔勇於發露懺悔,如法還淨。犯錯造惡雖然不好,但能因造小惡業而生大恐怖,勇猛懺悔、洗心革麵、改往修來的人如火中蓮花,確實讓人佩服。懺悔能培植很大的福報,經中雲:“然諸福中,懺悔為最,除大障故,生大善故。” 所謂“彌天大罪,擋不住一個懺字,”確實此言不虛。
《高僧傳》中記載曇策大師嚴淨道場,專修懺悔,見到七佛現身對他授記說:“汝罪已滅,於賢劫中成佛號普明如來。”南嶽慧思禪師修“方等懺”,夢見四十九位聖僧給他重新受戒,之後更加精進苦修,徹見三生之事,身倚牆時頓然開悟。智者大師在大蘇山修“法華懺儀”,證得旋陀羅尼,辯才無礙,成就無量功德。
總之,懺悔可以消除煩惱、洗淨業障罪垢、鏟除惡報、開發心性光明自性、現前禪定智慧、獲得清淨律儀等,其力用無法一一言宣,隻有自己切身實踐,才能真實體會到。懺悔的儀軌有《禮佛大懺悔文》、《梁皇寶懺》、《大悲懺》、《法華懺》等等,對一般的修行人來說,念誦《禮佛大懺悔文》是最相應、最有力的懺悔方法。在未懺悔前,應先了解其義理,懺悔時,亦應先熟讀其偈文,大凡百千力量,都從一熟字上得來,熟能生巧而已。
懺悔要懺至罪障消除,有嚴格的標誌,稱“見罪淨相”。依佛經中說,見罪淨相有看見和夢見佛菩薩、光明等,或夢見聽聞佛法,吐汙物或黑水,喝清淨的甘露等等。
古人還有五種增上勝心前行方便法,若欲懺悔業障應當先發這五種增上勝心前行方便。
一慚愧心:諸佛菩薩三業清淨皎如日月,我等無惡不造,又被一切賢聖所嗬責,諸多鬼神天仙所指責厭棄,真是又羞又愧。
  二恐怖心:既是凡夫,自然三門恒與惡業相應,這樣命終之後應墮地獄餓鬼畜生,受無量苦,這怎麽不讓人感到驚慌恐怖呢?
  三厭離心:往昔無知愚昧造作惡業,現在罪垢纏身,當生厭煩追悔之心。又觀生死之中,常被無常大火所焚,眾苦連綿,不淨充滿,虛假無實,隻如一場戲而已,如水泡速起速滅,生老病死如車輪滾動一刻不息,八苦交煎無有暫停,內觀自身種種不淨,九孔長流汙穢。內外諸法醜惡虛假,當生厭離。
  四發菩提心:菩提心能療一切生死重病,能燒一切障礙,能成就一切善法,能度化眾生,嚴淨佛國,能圓滿成就如來一切功德,所以當發菩提心。
五怨親平等: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無人我相,若不如此則妄分怨親,以邪分別護親伏敵,滋生貪嗔煩惱,造惡受苦。
具此五種殊勝方便,然後觀想十方諸佛菩薩,或僅觀一佛一菩薩。《佛名經》所雲:“緣想十方諸佛賢聖,擎拳合掌,披陳至禱,慚愧改革,舒曆心肝,洗蕩腸胃,如此懺者,亦何罪而不滅,何障而不除。”否則悠悠緩緩,心浮氣躁,身心散漫,罪業不消,一息不來,三途苦報親身感受,求脫無期,無代受者,諸有智者當捫心深思。
《華嚴經》雲:“複次,善男子!言懺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刹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複造,恒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故此我等當誌誠懇切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忘,心忘罪滅二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