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學誠大和尚開示精選(發帖人:發菩提心)

(2010-02-01 07:38:27) 下一個
學誠大和尚開示精選(發帖人:發菩提心)

學誠大和尚開示精選(一)

學習佛法的下手處

——學誠和尚在供燈法會的開示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宗大師一百多部著作裏麵最典型的一部論,是指導大家修行,特別是指導出家人修行的重要論著。諸位能夠遇到這麽好的法門、學到這麽純正的佛法,非常難得。可是,要讀懂這部論不容易,依論去實踐就更加難了。學不了,就隻能把文字搞一搞,注解看一看,這是比較常見的現象。那麽,應該怎樣下手才能把〈廣論〉學好,把佛法學好呢?以下略舉三點,供大家參考。

一、觀功念恩,學說好話

我們一開始就修六度萬行,恐怕不太容易。所以,應該先從學說好話開始。有一本著名的書叫〈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是一個日本科學家寫的。書中介紹了這位科學家關於水的實驗:如果唱歌給水聽,水的晶體就變得很漂亮,若罵水的話,水結晶後的圖案就很難看。可見,不僅人喜歡聽好話,連水也喜歡聽好話。用佛法的觀點來看,這就是業的力量。業決定一切,而造業的關鍵在於我們的內心。所以,學說好話不是口頭上隨便講講,要真正從內心下功夫,從觀功念恩做起,培養良好的心態。如果動不動就對人對事對物發脾氣,這看不慣那也看不慣,就是自己的心態有毛病,內心的煩惱在作祟。因此,學習佛法先要學習對所有眾生都看得習慣,學習存好心,學習說好話。

二、遵循倫理,多結善緣

儒家講究倫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都有一定的倫理關係。比如,兄弟之間要“兄友弟恭”——當哥哥的對弟弟友愛,當弟弟的對哥哥恭順、聽話。佛教的倫理觀比儒家更高尚。〈梵網經.菩薩戒本〉講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們也常常講“如母有情”,把所有眾生都當成自己的父母看待。如果我們象孝順自己父母一樣孝順所有眾生,慈悲心就很容易生起,也就容易和別人結善緣。所以,修行修得好的人跟什麽人都能夠接觸,所有人都會喜歡他!日常老和尚來廣化寺三次,大家都很喜歡聽他講法,為什麽呢?因為他很慈悲,和大家的緣很好。如果換成我們,因為思想上還有很多的成見,不能把眾生當成父母,內心裏還有很多的障礙,沒有廣結善緣,所以口才再好,講得再多,大家也不一定會喜歡聽。“未成道業,先結人緣”,我們要學會孝順眾生,多結善緣。

三、明確宗旨,融入團體

一個團體有沒有力量,關鍵不在於人數有多少,而是有沒有團隊精神;一個人是否會有很好的成就,關鍵不在於個人能力有多強,而是有沒有團體意識。沒有團隊精神,團體就容易垮掉;缺乏團體意識,個人就容易懶惰。同樣的道理,要建設清淨和合的僧團,就要確立弘法利生的團體宗旨;要成為一個好的修行人,個人的人生宗旨要和僧團的團體宗旨相一致,融入團體的生活,依靠團體的力量破除煩惱、修改習氣。古來的祖師大德都非常重視上殿、過堂、出坡、聽經等集體的學修生活,從中陶煉出無我的精神,培養成堅韌的意誌和自律的習慣。隻有這樣,才能行人天師表、勇猛丈夫。否則的話,不隨大眾共修,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忙些什麽,為什麽而忙,過著沒有宗旨、沒有紀律、散亂放逸的生活,純粹是在浪費生命!所以,常住的清眾也好,執事、法師也好,都要多多警惕,多多努力。

  以上三點,作為學習佛法的下手處,希望大家共同策勵!

收藏 分享

回複 引用



行願無盡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行願無盡 (藥師佛大光明論壇歡迎您)當前離線

千萬真言功德,融入藥師佛專修 . ...

UID3 帖子6162 主題2925 精華36 積分13759 威望13759 在線時間689 小時 注冊時間2009-10-3 最後登錄2010-2-1
服務人員



帖子6162 主題2925 精華36 積分13759 威望13759 注冊時間2009-10-3 2#
發表於 15 小時前 | 隻看該作者
學誠和尚開示(二)

在團體裏鍛煉,從境界中成長

—— 學誠和尚在執事會上的開示

大家在這裏學修共事,怎樣把握現前的因緣,更好的提升、更快地進步?以下就談談這方麵的內容。

首先,要認識到自己是團體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常講某人手腳很利索,眼睛很好使,但手、腳和眼睛如果離開身體的就起不了作用了。在叢林當中,打鍾、打板、煮飯、掃地等,樣樣事情都有人做,衣食住行都不犯愁,大家彼此分工,相互協作,病了有人照顧,累了可以休息,如果單獨一個人住就不同了。可見,一個人的生命隻有和團體的命運連結在一起,才更有意義;一個人的價值隻有通過承擔團體的事業,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一個人的力量隻有融入團體當中,才不容易衰竭。同時,如果團體中某一個人的某一部分工作沒有做好,也會影響到整個團體的運作。所以,無論是學院裏的法師、學僧,還是寺院的執事、清眾,每一個人都是團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家相互幫助、彼此策勵、共同上進,整個團體就會不斷進步。

第二、應視團體的事業為莊嚴,莫覺為負擔。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有時候好不容易做好一件事,卻遭到別人的誤解,自己就會覺得很麻煩,感到很辛苦,甚至產生畏縮的心理。為什麽呢?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慣就是時時刻刻緣著自己的感受和見解,沒辦法擴大心量、拓寬格局,牢牢堅守著自我的執著。可是,刀要在石頭上磨才能越來越鋒利,棉花裏是磨不出刀刃來的。人也是一樣,要在艱難的境界裏才容易成長。因此,最好的對治辦法就是勇於承擔團體的事業,透過境界的磨礪,將自我消融於團體當中,把負擔轉化為成佛的資糧。

第三,培養善巧做事的能力。有問題的時候,要想辦法解決,問題隻有一個,而解決問題的辦法卻可以有許多種。要善巧處理問題,就必須針對問題的核心,從許多辦法中找出最好的辦法。這就需要運用所學的佛法來抉擇取舍,從中培養善巧做事的能力。問題的呈現是苦果,苦因則是惑、業。世間上大部分的人往往隻看到問題的表象,所用的辦法自然不能真正根除苦果。而佛所講的每一種法門,都是從苦因上下手,徹底解決我們的問題。比如,今天生病了,病是一種結果,隻有找到先前的病因,對症下藥,才能夠遏製病情的發展,甚至拔除病根。同樣,今天出現了問題,我們要練習運用業果的理則來分析形成問題的種種因緣,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如此,學修和做事就容易結合在一起,互相輾轉,彼此增上。

在座各位都很年輕,好好珍惜在團體裏學修做事的因緣,一定會有很好的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