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妄念與念佛

(2010-01-04 08:39:22) 下一個
妄念與念佛

有妄念的困擾,這不隻是念佛人才會有,所有修行人,心隻要一寂靜,就會發現妄念的幹擾。我們從二方麵來看待妄念的困擾:

一. 妄念的根源:妄念就是妄想習氣。比如很喜歡唱歌、追逐名利欲望、不喜歡孤獨種種,這些貪嗔的習氣,會時常浮出心念;當我們念佛時,這些習氣會浮現上來,一下子想到這,一下子想到那,讓念佛的心無法專一。

要如何來對治習氣上的妄念?有一個方法,就是「生處轉熟,熟處轉生」。「生處」是我們的心對彌陀願力感受,開始是生疏的,不會感到念佛往生淨土是很殊勝的一件事;當我們從經典與淨土祖師留下的語錄中,漸漸的明白佛陀所說的「淨土法門」,是自己當生解脫苦報、脫離輪回的唯一希望,猶如茫茫的黑暗中,看到一線曙光,充滿希望,因而一心執持著彌陀名號,猶如抱著唯一的浮木,才能獲得救度,就在一心持名,深信彌陀願力,發願往生感到很親切,這即是由生處轉熟,把過去貪染欲望的習氣轉化了,轉化成一心皈彌陀。

「熟處」是過去無始以來的攀緣習性,我們非常熟悉,欲望的追逐,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無始以來,凡夫的我們,攀緣著男女欲愛、攀緣著權勢、財富種種,攀緣心深根蒂固;當自心明白佛陀的教法後,了解名利是無常、色身是無常,總有一天,我們的色身會老,會失去貌美,會走向老邁,而後白骨一堆,明白世間無可樂之處,轉而係念著「往生淨土」,才是當生的歸依處,世間已不值得留戀;就這樣把深根蒂固的欲望追逐,慢慢的歇下來,由熟轉生,轉成看破、放下,不再迷執。

蓮池大師開示「念佛時,如何看待妄念」:蓮池大師說「予見新學後生,纔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功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不停者,自己豈能覺乎?」這段開示,讓我們了解凡夫的妄想心念,猶如萬馬奔騰,這是無量劫來帶來的習氣,不可能因為你一時念佛,就馬上能斷了這無始以來的習氣。念佛時會發現妄想紛飛,不是因為你念佛時才有,你未學念佛前,它已存在,隻是平時不念佛時,觀察不到這些妄念;相反的,能觀察到這些紛妄念,也表示你念佛有專心念,才能發現。 發現妄想紛飛,才是念佛工夫得力的開始;因為你若無法發現妄念的頑固,你就沒辦法實質的去轉化習氣;所以發現妄念就要更精進的念,雖然念佛時,常常念到一半就被妄念牽著走,妄念總是戰勝念佛的念,但是不能氣餒,不斷的從零出發,蓮池大師說:「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隻要我們精進不懈,一旦工夫純熟,就能把妄念由熟處轉生,漸漸的達到妄念不起;這工夫是我們每個念佛者必須窮一生不斷的精進,沒有終點,窮一生執持名號,萬牛莫挽。

二,妄念的本質:念佛時,突然想到音樂,我們不能說「音樂」來幹擾我們念佛;心若是不去執取,妄念是不存在的,我們不執愛著音樂,音樂就不會成為妄念,所以妄念是因緣生的,必須由心、境和合才能形成,它沒有固定的性質,若是我們的心不再執著,放下那份放不下的愛染心,心念就能放下情識的分別時,妄念的性質當下就改變了,這種沒有固定性質的妄念,會隨著我們的智慧而改變妄念的性質,我們稱之為「妄念是空性」。我們了解妄念是空性後,妄念出現時,我們不要理它,心不去執取,妄念就會自然的消失;千萬不能生起排斥妄念的心念,因為你生起排斥,就表示你視妄念是實有性的,才會去排斥;也是說,沒有「妄念是空性」的智慧,才會生起排斥的念,這個排斥的念,本身就是大妄念了。

止息妄念是一生的功課,不可能一時用功就永遠止息;在對待妄念過程中,精進與放鬆,要適度運用,要時時精進,也要適時放鬆,自己要懂得調整,猶如彈琴,琴線要不鬆不緊,才能彈出好聲音;適度放鬆不是懈怠,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何況就算妄念一時不能止息,也無礙「信願念佛」來往生彌陀淨土,因為「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妄念的消彌,關係於持名之深淺,涉及往生品位之高低;所以在信願往生之下,我們要持名念佛,精進不懈,能消彌一分無始無明,就當下增一分法性品位。

http://tw.myblog.yahoo.com/yu-er ... =2115&next=211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