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見己不是 萬善之門

(2010-01-18 11:10:10) 下一個
見己不是 萬善之門
作者:歸西居士

有一句名言說得非常好:“見己不是,萬善之門;見人不是,諸惡之根。”可以常常反省自己的不是之處,是很大的善舉;常常去看別人的不是,是很大的惡念。佛法亦雲“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反觀自心,常常省察善惡,當推及內心對諸事諸境的思考與判斷。

人的思想行為不可避免存在著是是非非,保持一個正確的觀念,就來源於每日“三省吾身”,生活中有道德律法的規矩,修學中有佛法教義的尺度,不必去一一對照,其實每個正常人的是非觀念都很清楚。有些過激的言詞與行為,都是在喪失理智的狀態下造成的,並不是沒有是非觀念。修學佛法者亦複如是,每日的言談舉止是否符合戒律要求?每每觀照自己的心念是否符合“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的教義?每個人其實都心知肚明。有人把持的好,有人把持的不好,就是看人反省的功夫是否純熟?反省功夫深的人,凡起惡念,當痛心疾首,汗顏淋漓;反省功夫淺的人,凡生一惡念,全然無所謂,不痛不癢,時間久了,自然理直氣壯。常常觀察自己的不是之處,就可以打開為善的大門,因為觀察到了,就覺醒了,不是之處漸少了,善念就占據了心靈,為非為惡的思想行為就沒有了。反省就怕“找借口”,例如,某天我產生了一個嗔恨心,因為是對方太欺負我善良了,誰都說根本不怨我。再如,忙了一整天,實在是累了,功課就不去做了,明天一定補上,等等諸如此類的借口,最抵消反省的作用。真的起了嗔恨心,不論什麽樣的因為,“不是”在於自己;隻要懈怠了,不論什麽樣的因為,“不是”在於自己。麵對侮辱我們的人,可以不生嗔恨,反而以德報怨,我們才是真正的善良;困乏勞累之餘,不忘功課的加持,我們就是勇猛精進。

塵世間常常發生的不是反省自己,更多的是指責別人,特別有了電腦,在網絡上看到某個事件,同情、理解、客觀、全麵評論者,少之又少;批評、謾罵、挖苦、諷刺評論者,多之又多。就算麵對一個“不可饒恕”的事件,有時不知道其所以然,就不便妄加指責,最好的態度是對照事件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指責是無益的,常常去指責他人的人,就會漸漸背離人群,背離社會。修學佛法當中,指責與指正是兩碼事,指責:指出問題,再進行責備;指正:指出問題,再進行正確引導。善意的指正是有理有據的探討共勉,惡意的指責是無理取鬧、嘩眾取寵。一件物品,我們不容易觀察到它的全貌,更是容易觀察它的內部結構,由於角度、層次的不同,產生的認識是很局限的,所以,常見他人的不是,是很局限的。例如,我認為念佛好,別人不念佛,就不能說人不好,好與不好(得力與不得力),要看各自身心修正了多少、心態改善了多少,一味指責念佛人,就由是非心,轉為惡念頭了。

我亦凡夫,末學是學禪宗的,但從不妄談禪宗,禪不是談出來的,是悟出來的,“直指人心”,要看是什麽樣的人去指,也要看被指的人是什麽樣的根器,以禪心閱世心,就很麻煩了。什麽是狂禪?以禪心偽裝的凡夫心,去看世人,滿眼盡是世人的不如法。自己還諸相纏身,倒指責世人百般著相。

以禪心看世人,是決定沒有是非善惡的。

末學和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