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人間佛教的慈悲觀

(2010-01-12 06:37:25) 下一個
人間佛教的慈悲觀
轉帖

據大智度論卷四十、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五等載,慈悲有三種:(一)生緣慈悲,又作有情緣慈、眾生緣慈。即觀一切眾生猶如赤子,而與樂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聲聞、緣覺、菩薩)最初的慈悲亦屬此種,故亦稱小悲。(二)法緣慈悲,指開悟諸法乃無我之真理所起的慈悲。是無學(阿羅漢)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薩的慈悲,又稱中悲。(三)無緣慈悲,為遠離差別之見解,無分別心而起的平等絕對之慈悲,此乃佛獨具的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稱為大慈大悲、大慈悲。

  慈悲觀又作慈心觀、慈湣觀,是多嗔眾生觀想由予樂拔苦而得到的真正快樂,以對治嗔恚的觀法,有三種方法能止息。

  一、以生緣慈來止息違理嗔:

  有些人常常無端發怒,惱害眾生,這種嗔相稱為“違理嗔恚”或“邪嗔”。

  對治之道:

  應先取至親的人得到快樂的樣子作為觀想對象,然後再慢慢擴及怨憎的人,乃至一切眾生。可由四個階段來思惟修行:

  1.第一階段:先從對我們有恩的人,如現世的母親或過去世母親,乃至生生世世的母親。

  2.第二階段:再從我們所敬愛的人,如師長等。

  3.第三階段:然後中間人,即非親非故,較無緣之人。

  4.第四階段:最後到自己的仇人或怨敵。

  如是循序漸進,擴展到十方法界一切眾生,都成為我們所緣的對象。

  二、以法緣慈來止息順理嗔:

  在我們被他人惱害的時候,或因自己行善持戒,而對於作惡犯戒的人,往往生起嗔心,這種嗔相稱為順理嗔恚。

  對治之道:

  可由三個階段來思惟修行:

  1. 第一階段:應該觀想眾生都是五蘊和合而成的假有法,因此無一眾生可得。

  2. 第二階段:思惟,既然眾生不可得,又那裏有持戒毀犯、善惡是非等事呢?

  3. 第三階段:理應本著慈心愛念,將自己的修行法喜,與眾生一齊分享,這樣一來,一切是非善惡之心不起,嗔心自然就能消除。

  三、以無緣慈來止息諍論嗔:

  《觀無量壽經》說:“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有些人以為自己所得的法才是對的,別人所說所行都是錯的,因此與人諍論時,見他人有違己意,就產生嗔心,是名諍論嗔。

  對治之道:

  可由三個階段來思惟修行:

  1.第一階段:應修無緣慈,泯除分別妄想,於一切法,不憶不念。

  2.第二階段:因此,打從心裏就沒有計執諍論,又哪裏來的嗔恚呢?

  3.第三階段:所以,就能等視一切眾生,以無緣大慈覆護一切眾生。

  結語:

  修行慈悲觀者,可於行住坐臥中,發大慈悲心,運心作觀,憶念眾生的恩惠和輪回痛苦,而感發報恩、拔苦的願心。將今生及過去所修行的所有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並誠心為其祝願:“當願眾生,親近三寶,聽聞佛法,遠離顛倒,離諸妄想,發菩提心,修六度行,同證菩提”。信願力量不強,觀想不出來時,可以不斷憶念眾生的恩德、痛苦,如此,內在慈悲喜舍能量,便自然由心源流露而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