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地藏經講義 第三十九卷(1)

(2009-07-06 08:24:43) 下一個
地藏經講義 第三十九卷(1)
 淨空老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注》卷下,第二十三麵,我們將經文念一段:
  【複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經典,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讚歎,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毀壞者,修補營理。或獨發心,或勸多人,同共發心。】
  這一段經文裏麵前半段介紹過了,後麵這一半是講遇到舊的。舊的塔寺規模比較大,不是一般人獨立能夠經營的,能夠修複的,所以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如果你有力量一個人發心好,功德非常殊勝,如果自己沒有力量,應當勸導大家共同發心,都是無量功德。至於經典修補之後,一定要有妥善的地方保存;古時候有一些家庭裏麵藏寶,代代相傳,大家庭製度可以傳之於久遠。現在的家庭,小家庭製度,而且常常遷移;不像中國過去選擇一個處所建立房舍,這一住真的住上幾百年,老家;現在人常常搬動,在外國插個牌子隨便就賣房子,家就賣掉了,所以保存這一些古跡就非常困難。遇到這樣的情形,我們應當要有智慧,最好給學校保管,或者給政府圖書館去保管。在中國大的寺院叢林,我們知道它能夠傳之永久,這個可以保管,像中國四大名山,這些道場不管怎麽樣的變化,這個道場都會傳下去的,它這個地方有藏經樓,可以藏在那個地方,這是藏故,故舊的;修補好了以後,藏寶收藏的這些地方。更重要的這些舊的,我們可以把它翻印;翻印,複印本可以廣為流通,原本讓它妥善的收藏,複印本要廣為流通。甚至於可以把它輸入電腦,輸入電腦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原版輸入,現在用照相技術,可以在電腦上看到原來的版麵,原來的字體,這是很有藝術價值;另外一種重新做版,重新做版放在網路上流通,這個方法都好。
  總而言之,佛法著重在流通,不著重在收藏,你收藏起來利益誰?所以一定要流通,流通的功德無比殊勝。今天我們看到許多地方印經,市麵上世俗人印經,後麵‘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還情有可原。如果是佛家四眾弟子,或者是道場,如果版權頁上印上這幾個字,麻煩就大了,你一生修行再好,功德做得再多,你還不免墮落。什麽原因?你障礙佛法的流通,這個罪比什麽罪都重,你做再多的好事抵不過這個罪過,你讓多少人法身慧命被你這幾個字斷掉,所以這個利害得失,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白。凡是能夠利益社會、利益大眾,流通是布施,前麵跟諸位說過,布施財得財富,布施法得智慧,你不肯布施,障礙布施,不但你受貧窮的果報,還要受愚癡的果報;愚癡就太可怕了,造作一些極重罪業的人,根本的原因都是愚癡。三惡道受報,時間經上講無數劫,要遭這麽大的難,都是不明這個道理,一念轉過來了,發心布施、發心供養,得無量福。
  請看底下這段經文。小注裏頭有一段話,我們把它念一念,在第二十四麵第一行,從第二句看起。‘若遇毀損破壞者,即當修治補完,經營料理’,這一句專門是講大乘經,大乘經論,‘昔賢雲’,古人說,古大德說,‘或開閉箱篋,蟲蠹朽爛,或挽脫漏訛,紙墨破裂,自不修理,不肯流傳,未免得罪法寶,有違佛製’,這是古大德的教訓。書籍放久了會生蛀蟲,所以藏書責任很大,一定要常常去翻書,不看也要常常翻動它,以免蛀蟲。中國這些書籍因為紙張跟外國人不一樣,每一年曬書,除去它的潮濕,現在科技發達可以不必曬,曬很麻煩,可以用除濕機、用幹燥劑來代替,所以說不必曬書。在外國圖書館裏麵,我們看人家空氣的調節,溫度的控製,非常嚴格,所以書籍能夠長遠保持得完好,這些地方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特別是在中國國內這些藏經樓,負責管理經藏典籍,應該在國內外大學圖書館去參觀、去學習;現代化的這些設施,我們一定需要,這是用來希望典籍能夠保持完美,能夠保持長久,道場這筆費用決定不能夠節省。前麵說過,經藏就是我們的真善知識,佛陀不在世,我們修行證果所依靠的就是經藏。
  下麵幾句話很重要,往往我們都疏忽,‘若不能修治,不可燒化’,有很多人不懂,佛經破了,破了燒掉,這個有罪過。你不能夠補,你要找有人肯發心修補的,這一樁事情一定要注意到。下麵他引用的是‘如五百問雲,戒律不用,流落可燒不’,可不可以燒掉?這是講戒經,沒有人看,沒有用處,破舊了,可不可以燒掉?‘答:不得。不知有罪,燒,舍墮’,這是不知罪,燒,這是舍墮。‘若知燒有罪,故燒,犯決斷。與方便破僧,同’,破僧是破和合僧,這個罪過重了;‘亦如燒父母’,造的罪業多重。今天我們想想看四眾同修當中,造這樣的罪有多少人?隨意的毀棄經藏,造極重的罪業。當然有許許多多人不知道,不知道會有這麽重的罪,他造了;這裏講得很清楚,不知道造這個罪輕,知道造作那個罪極重;燒父母、破和合僧,這是五逆罪,墮阿鼻地獄。不知而犯的,雖然沒有這麽重的罪,果報還是在三途。如果犯這種罪一定要真正懺悔,懺除罪業,發心修善,發心修補塔寺,修補流通大乘經教,這才叫真正的懺悔。下麵經文這是講果報:
  【如是等輩,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
  這是講發心修補故舊的塔寺、經書,這些人他們果報得“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小國王在現代就是縣市長,我們看看古印度那個時候,跟中國三代、春秋戰國的時代,《史記》裏麵記載,大國百裏,小國有二、三十裏,它的疆域就這麽大,二、三十裏是現在的鄉鎮長,方圓百裏大概就是一個都市。在古時候這些小國一個國家,周朝時候八百諸侯,就八百個小國。這八百個小國分布在哪些地方?黃河流域跟長江流域這一帶,現在講中原地區,這一個地區占現在整個中國麵積不太大,很小的一個地區,裏麵有八百個國家。諸侯就是小國王,相當於現在的縣市長、鄉鎮長,這都是佛經裏麵講的小國王。可見得現在這個社會能夠作鄉鎮長、作縣市長,無論是中央任命,或者是地方選舉,都是過去生中修福,不修福他當不上。不過有一點不相同,從前在帝王時代這些小諸侯是世襲;換句話說,他的任期是終身製,老一代死了,兒子再繼續做,那真有福報,福報真大。現在人修的福報比不上古人,福報小,為什麽?任期兩、三年,可能一任就完了,頂多連任一次、兩次,那就很難得,說明現在人的福比古人要薄,都是前生所修的的因。
  【檀越之人,常為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
  “檀越”是領頭做的。由此可知,如果是獨立經營,他就作大國王,跟大家一起來經營就作小國王。這個地方修因果報,我們要細細去思惟,你才能夠了解,了解之後就曉得我們應當怎樣修福。佛法非常重視修福,不是學佛的人不修福,那你就完全錯誤;佛教給我們不要享福,要修福,這是佛的意思,我們要懂。有福報給一切眾生去享,不要自己享,為什麽?因為我們自己煩惱習氣沒斷,往往享福就會迷惑顛倒,就會墮落,為了防止這個副作用,所以佛教給我們不要享福。佛常常讚歎苦行,苦行人道心堅固,不會退轉,苦行僧修福,不是不修福,所修的福報讓大眾去享受,這就是更大的布施。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毗盧遮那如來,在淨土經裏麵看到阿彌陀佛,我們看到那個世界的依正莊嚴,福報無比,佛是不是自己享受?沒有,佛將他的福報提供給十方,一切往生到他那個國土裏麵的人給他們享受,阿彌陀佛也如是,給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淨土的人給他們享受,不是自己在享受。
  那我們要問:阿彌陀佛自己到底有沒有享受?這個問題你們自己好好去想。阿彌陀佛發願接引往生的眾生,你要知道十方世界念佛的人有多少,往生的人有多少,阿彌陀佛統統要去接引,在我們想一想阿彌陀佛忙得不得了,哪有空閑?可以說每一分、每一秒鍾,他都要去接人,從來沒有間斷過,這個事情我們世間人沒有辦法,做不到!阿彌陀佛有能力,他能化身去,我們沒有辦法化身,他能夠化無量無邊身,同時接引無量無邊往生的人,他有這個能力。我們在《無量壽經》,看看阿彌陀佛所發的大願,願願都兌現,沒有一條是虛願,這是學佛最上乘法。《地藏經》上所說的多半是業障極重的眾生,所以經上常常講到果報人天,偶爾提提將來決定作佛。我們看底下一段:
  【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
  這是總結前麵所說。“未來世中”就是指我們現代,“善男子、善女人”是修福之人,“布施供養”,“修補塔寺”,“裝理經典”,是他所修的善業,他做的善事。這些善事,現代有許許多多人不認識,疏忽了。譬如講到印經、造佛像,這個世間很多有財富、有地位、有勢力的人,聽到之後他譏笑這是迷信,這些事情他們一毛不拔,而且還勸阻別人來做這個事情,這是迷信,你幹這個幹什麽,這種對人有什麽好處?他們提倡的是什麽?社會救濟,社會慈善事業他們讚歎,他們很認真、很努力的在做,救濟社會苦難的眾生,救濟病苦的眾生,現在所說的慈善福利善業。因為社會提倡,政府重視,知識分子讚歎,於是佛門弟子也走這條路,把這個事情當作正經事情來辦理,而對佛法看輕,以為我們學佛,學佛就是要做社會福利事業,舉世讚揚。這個事情到底對不對?不能說不對,也不能說完全對,這個話怎麽講法?社會福利事業是要做,佛法的福利沒有人知道,大家統統做慈善事業,能不能挽救社會?不能,社會還是趨向動亂。佛法的利益是教人斷惡修善,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目標是這個社會長治久安,幫助眾生覺悟,拋棄煩惱、拋棄欲望,開發自性智慧德能。
  慈善救人的病苦,如果有方法叫人不病不苦,豈不比你去救苦要高明得多?有沒有方法?有,大乘佛法就是這個方法,能教一切眾生不病不苦。佛法的教學,通常是以兩句話顯示它的宗旨,‘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慈善事業是救苦,還得不到樂,隻是把苦的程度減緩一點而已,沒法子得樂。樂是要覺悟之後他才得樂,心開意解,法喜充滿,這要靠佛法。佛在經上講,在三寶裏麵布施供養,修補塔寺,印送經典,這是世間第一等的福報,你們講慈善救濟,這是世出世間最究竟、最圓滿的慈善救濟,救人的法身慧命,救人永脫輪回;不僅僅是三惡道,幫助人在一生當中超越十法界,作佛、作菩薩,世間什麽樣的慈濟事業能夠跟這個相比?曆史上古今中外不乏大慈善家,他們對社會展開極大的財物來做救濟的工作,他的福報有限,當時有人讚歎,過後之後世間人就把他忘掉,甚至在曆史上查也查不到,煙消雲散。從事教學的工作,釋迦牟尼佛、中國的孔老夫子,他們兩位在世的時候沒有財力,沒有做過財布施,他們所做的是法布施、無畏布施。如果要說財布施?他的體力、勞力,佛法講內財布施,傳到今天兩千五百年之後,這個世間人聽說他們的名字歡喜讚歎,殊勝的業因果報,展現在我們麵前。
  我們要曉得,財布施人家能得到的利益是身得利益,法布施別人得到的利益是心得到利益,心得利益,身決定得利益,可是身得利益,心未必得利益;心裏麵離不開煩惱、離不開憂慮、離不開妄想分別執著,這決不是財布施能辦得到的。法布施能破妄想、分別、執著,能幫助人永遠擺脫煩惱,即使這個身再貧賤他也快樂,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就是一個例子;他非常貧窮,生活得非常快樂。今天有一些同修聞到佛法心開意解,得到佛法的利益,這些人你送財物給他,他不要,他對這個沒興趣,他的財能舍,他需要的是佛法,你送他一本經書、送他一卷磁帶,他看作珍寶,他把它當無價之寶,這種人覺悟了,在佛法裏麵講開悟了。這種人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有成就,現前離苦得樂,離苦得樂不在財富,將來決定能夠往生不退作佛,諸位想想還有哪一種布施供養能夠跟這個相比?
  很可惜世間許許多多人不知道,他們不知道我們不能怪他,我們反過頭來要責備自己,他為什麽不知道?沒有人跟他講,他怎麽會知道?所以今天社會廣大群眾對佛教產生誤會,過失是誰?過失是我們出家人沒有盡到責任,我們對不起釋迦牟尼佛,對不起曆代傳法的祖師,我們沒有盡到責任。出家是幹什麽的?弘法利生,大家都知道,你也會說。弘法利生的事情你做了沒有?你是怎麽個作法的?疏忽了,所以過失在我們自己。不但對不起佛祖,我們也對不起廣大的眾生,讓他們產生誤會,讓他們當麵錯過修福的機緣。事實真相明白之後,自己要修懺悔,要認真努力修學,盡心盡力把佛法介紹給群眾,介紹給一切眾生,這才是真正懺悔,才能消自己過去的罪業。請看底下一段經文: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
  這是講回向跟不回向。如果你不肯回向,你的果報像前麵所講,‘三十生中,常為小國王’,縣市長、鄉鎮長,你得這個福報。如果你能回向法界,“回向法界”是什麽意思?我所修的福我自己不要享受,我願意將我所修的福供養一切大眾,給大家去享受,這個功德大。《華嚴經》上告訴我們,‘法界即是一心’,以一心來修福、來修善,善福就等同虛空法界,它就大了。“上妙樂”是如來果地上菩提涅槃的大樂,這個樂我們說不出來,說出來也沒人懂,為什麽?沒有經驗過,哪裏會懂得?人間天上果報不能為比,這是回向。所以明白人、覺悟的人,念念為眾生、念念為佛法,這是菩提心菩薩心。再看底下的一段經文:
  【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
  假如你所修的這些善,前麵所講的布施供養,修補塔寺,經理這些典籍,你做的這些善業,如果是隻為自己做,或者是你為一家,果報小了,果報就三生受樂,不是三十生作小國王,這是講你是為自己、為你一家,“舍一得萬報”;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你得來生福報。注解裏麵引用《五苦章句經》的幾句話,提醒你自家眷屬真相是什麽。這一段文在第二十八麵倒數第三行,從當中看,它這裏有‘自家眷屬者’,這是給你解釋什麽叫自家眷屬。‘《五苦章句經》雲’,這佛說的話,‘父子、夫婦、兄弟、家室、知識、奴婢’,這是講家,自家眷屬。佛說有五個因緣,如果不是這五種緣,決定不會成為一家人,不會成為一家眷屬;眷屬裏麵有朋友,知識就是朋友,你的好朋友。
  五種因緣第一個是‘怨家’,小注說‘父子互相殺害’,怨家;第二是‘債主’,‘父母財子散用’,生了一個敗家子,父母辛辛苦苦慘淡經營置的這些產業,到他手上幾天就敗光,債主!父母欠他的債,他來是討債的。第三種‘償債’,還債,那就是父母是債主,兒女是來還債,所以兒女他在外麵賺錢,賺了供養父母,這還債的;對父母並沒有什麽孝敬的心,對父母沒有恭敬,但是在物質的受用不會給他缺乏,他會供養得很周到。這裏麵也看欠債多少,如果兒女前生欠得多,對父母的奉養就很厚,如果欠得少對父母供養就很薄,在現在社會我們都能看到。第四個是‘本願’,乘願再來,乘願再來這裏麵就有恩德,我們講報恩,這一類的兒女對父母有孝順心,有孝敬之心,這是本願。第五種是‘真友’,過去生中是同參道友,誌同道合,這一生又遇到了,這是真正善知識;前麵裏麵講知識,就是這種因緣,真的同參道友。這是說明自家眷屬包括的範圍,如果我們一切修學的功德是希望自己得利益,希望我一家人得利益,這個心量很小,果報也就有限,隻能夠三生受樂,這就叫舍一得萬報。
  所以我們修學修善、修福,心量一定要大,用心一定要真實。有很多人,譬如中國大陸這些水災,有很多人聽這個消息,還是不肯發心,我問他為什麽?他說我們救濟的錢,是不是真的會他們得到?是不是會當中人剝削去?他常常有這個憂慮,把行善中斷掉,這個機會錯過。一定要曉得各人有各人的因果,人人都怕被當中人剝削,這些苦難人沒人救濟,即使被剝削也不在乎,我們也要做;你自己不能親手去布施,必須要通過第三者,不能不做。布施供養當中佛法更是重要,為什麽?懂得佛法的人,相信因果的人,我們托付他,他就一定會做得圓圓滿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