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生從何來?--法智法師口述於2003年

(2009-07-24 07:24:13) 下一個
我們人從無始劫以來,把本有的自性光明都丟了,處處顛倒做事,背道而行,隨著身口意造無量無邊惡業,執著此身此心,迷識本來麵目,不知道生從何處而來。有人要問:我們不是從母親肚中生出來的嗎?答曰:我人從母親肚中生出,這隻是一種業緣,生命是永遠存在的。人的生命是永遠也不會滅亡的。隻是隨著我們生前所做的善惡因緣而受報。因為人隻是沒有覺悟到這一點。自古以來,曆史上記載,死後再轉生的人,能夠知道前一生,做過什麽事情,所住的地方。這些事例不知有多少。又有人問:常聽人說,人是從猴子變化而來的。如果說猴子能變化為人,那麽現在的猴子為什麽不會變化為人呢?所以人不可能是猴子變化而來的。人最初的時候,是從色界的光音天來的。光音天的天人,飛行到我們地球上來,見到地上有一種地肥,非常美味可口,便叫天人都來嚐嚐。可是地肥吃久了,天人就不能再飛行了,後來把地肥吃完了,就吃地中生長的百穀;食後人的欲望從此而生,就不肯回頭,常在苦海,迷昧不能出離,看不破,又放不下,不明真理,流轉無息,妄用識心分別為已有。故有三細之相而現境。什麽是三細之相:一、 業相:即是我人從真起妄,最初動搖錯認之相,然而本覺真如心源,離妄念而寂靜。因無明初動故,本來覺性靈明,如今成為不覺,漸漸遂成業相。二、 見相:見相就是見初動微細之相,依初動不覺的業識,轉成能見之相。三、 境界相:就是轉相分別初動的境界,由前轉相,則境界妄現分別,此即是一念無相生三細。三種最微細惑,我人不容易覺察。有三細之相,漸漸又生出境界緣長六粗之相:一、 智相:就是依三細中第三境界相,不能明了自心所現,妄起分別染淨之相,於淨境界則愛,於染境界則不愛。二、 相續相:依前麵的智相分別,於愛境界則生歡樂,於不愛境界則生苦惱。覺心起妄念,相應不斷。三、 執取相:依前麵的相續相,分別緣念苦樂等境界相,心起執著。四、 計名字相:依前虛妄執著,分別種種假名言說之相。五、 起業相:就是依前計名字相,執取生著,造種種業緣,是為起業相。六、 業係苦相:苦就是生死之苦,因謂業係縛纏不能解脫,則有生死逼近之苦,不得自在,是名業係苦相。由是引起塵勞煩惱,八萬四千塵勞由是而起,從迷入迷,妄上加妄,八萬四千煩惱由是而生,於是生出種種之相,此即是我人根本無明之惑。經雲:“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從最初一念心,而生出無明,愛河生死連續不斷,生又不知道從何處而來,脫白骨如大山丘。塵勞煩惱,生生不息,故《楞嚴經》雲:“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性心失真,認物為已,輪回是中,自取流轉。”由是生出山河大地,虛空世界,萬事萬物,皆是因心成體。故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愛欲由此而生,因緣和合,父母交媾為助緣,又吸引過去同業感而入胎受生。以想愛淫欲心為親因,生於五濁惡世,從生到死,不知本有真性。不生不滅,湛然常住。在輪回六道,無有出離,所以我人從無量劫來,把“我”字看成第一主人翁,處處都以我為主,執著我相不能放下,則根本煩惱無明不可能斷,仍是昏昏迷迷,在生死苦海之中貪財貪色。我人總是認為,隻要有錢什麽都有了。豈不知錢生不能帶來,死不能帶去,很多人怕錢少不夠用,可是錢愈多,愈容易惹出禍來。不但自己有禍,反而兒孫禍更多。古雲:“財也大,產也大,後世子孫膽也大,天下事來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財也小,產也小,後世子孫膽也小,些些事來自完了,子孫產小禍也少。”所以這個世界的人,不知道生從何來,皆是被金錢所迷惑。古人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濟陰有一個商人在渡河時翻了船,他在水中沉浮,幸而得一根枯木漂在水麵,他命抓住了。有漁夫劃船前去相救,相距很遠他就急忙喊道:“我是濟陰的大富戶,你快來救我,我給你一百兩銀子。”漁夫奮力把他救上船,送他上岸,他隻給漁夫十兩銀子。漁夫說:“剛才許諾給一百兩銀子,現在隻給十兩,不行吧!”商人大怒,變了臉色罵道:“你怎麽這麽貪財啊?一個漁夫一天能收入幾個錢?一下子得了十兩銀子,你還不滿足嗎?”漁夫被他罵得生氣地走了。過了一些日子,這位商人從呂梁順黃河而下,船撞到石頭上又翻了,上回救他的漁夫正好也在河上,有人說:“怎麽不去救他呢?”漁夫說:“這是一個許諾酬金而不兌現的守財奴。”他有意將船靠岸,遠遠地看著商人在河裏掙紮,終於淹死了。這就說明了人在這個世界上活著,為了財而生,又為了財而去死。有恩不報,言麵無信貪財比自己的性命都重要。這樣愛財勝命的人決無好下場。他不會相信真理是永遠存在的,更不會相信靈魂是永恒不滅的,他不會珍惜時間,利用人生有限的時間,來找回我們失去的本來麵目,創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