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第三章 修心與證果 (2)

(2009-07-22 09:16:30) 下一個
第三章 修心與證果 (2)


3、無攀緣顯真心

人之性體,包羅萬象;一法不立,包羅萬法;一法不有,而無所不有。純印老人稱自己伴弟弟讀私塾時,沒閱讀過書,心中無書的內容,無文章之定法——無法,但老人家卻可明四書、五經、詩詞之義,可見無法涵玄機之奧,道在心得,不在法得。般若智無不是從自性中出生,決非外法可得。真如性依自體而啟用,從一真如的立場、角度上,可觀照得一切法皆真。因心真故。正如強牛居士講:“我與純印老人生活了六十多年,在我的直覺中,她是個普普通通、說話顛三倒四(與世間人的見解相悖謬)、大手大腳不會精打細算過日子、金銀手飾送給別人自己家人卻挨餓這樣一位糊塗的農村老太太。”“度我入佛門明佛理後,才如夢方醒,她老人家的言語、行為、心地無不是菩薩道、菩薩行。”可見眾生對人、事、物的觀察,取決於所觀察者的知見及心量。凡夫看聖人也是凡夫。
佛門有一趣聞:大學士蘇東坡一日過江到鎮江金山寺拜見佛印禪師,兩人交往甚密,不分賓主之禮。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倆人談經論道後,打坐至黃昏,東坡睜開雙目,看看天上的浮雲,目光收回,見自己對麵蒲團上端坐的佛印禪師,正自安祥入於禪悅的法喜中。他心中陡然生起文人喜嘲弄他人的異想,便輕輕呼喚佛印禪師。待禪師睜開眼後,便問:“禪師,您看我坐在此地像什麽?”“活像一尊莊嚴的古佛。”禪師心平氣和地答道。蘇東坡聽了心中甭提有多高興了,心中暗道:“你這個禿驢總算有上鉤的一天了。”
禪師見蘇東坡得意忘形的樣子,已知學士心中的鬼胎,反問道:“居士,你看老僧坐在這裏像什麽呢?”
“你嘛……”東坡故意將話止住,然後裝模作樣地歪著臉看來看去,最後才吐出了心裏話:“我看你像一堆牛糞!”說完了哈哈大笑,禪師也跟著大笑。
東坡高高興興回到家中,他的才女小妹見哥如此高興便問原因。東坡就把他與佛印之間發生的事講了一遍。蘇小妹聽了不禁哈哈大笑,指著他哥哥的鼻子講道:“你連臉都輸盡了,卻還高興呢?人家佛印禪師心中有佛,已經達到了佛的境界,所以看任何人都像佛一樣莊嚴。而你的心中裝的都是牛糞一樣肮髒的東西,所以看什麽都變成了牛糞。”聖凡差別,立竿見影。
蘇小妹的一番解釋,如一瓢冷水將東坡澆醒。世間的聰明智慧,哪裏比得了修行覺悟者的靈明覺性。強牛居士看純印老人不過是極普通的農村老太太,蓋因其本人是凡夫故。
世間人所說的法,無不指經典,其實讀誦經典,在明了經旨,心行體會。經乃指月之指,迷人認指為月,豈不荒唐。誦經明理後則可悟入佛知見。若口誦心不悟,則經典反成機境,若落入機境,則失去了誦經的本意。若著在文字相上,甚至望文生義,則被“白紙黑字”欺瞞了。若不能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則被“和尚”的舌頭迷惑了。迷悟在人,損益由已,與經論無礙。
純印老人能夠覺悟自心,在萬事萬物中破除攀緣心,自悟自證本具的妙明真心,這是大乘菩薩自覺遵循的根本原理。純印老人通達常住真心之妙理,心無攀緣,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順其自然,無喜無憂,無驚無怖。老人講:“佛在心中,心外無佛,求佛不能心外求。”“拜佛求佛要向自己的心性中求,泥像無心,死心不會生活(佛)法。”“遇到什麽事情都不要走心。”老人明白心,見自性,是諸佛菩薩之境界。
學佛與修心,迷則謂二,悟則為一。眾生與佛本同一心性,因何眾生迷而不覺?心有攀緣覆自性故,妙明真心不能現。佛之覺而不迷,心無攀緣,妙明真心現。可見心有攀緣即眾生,無見聞覺知、無攀緣就是佛。攀緣即無明,攀緣即造業,攀緣即自縛,攀緣即住相,攀緣則有生死,攀緣即虛幻,攀緣即障真,攀緣即是魔,攀緣即心病……
佛為對治眾生諸多心病而說法,法法不離眾生妄心、攀緣心,所以佛法就是心法,佛學就是心學,佛法就是醫心之藥。學佛就是用佛法醫心病——修心。這就是學佛之正道,離開修心學佛,著外境界之相即外道。學佛不修心,是不覺悟,沒入佛正道。
修心,就是要學習佛法,以佛之知見,破迷開悟,轉識成智破攀緣。學佛不修心,就是鍍金。老人示現,不離自心,在對待人事物時,不用緣心用真心,隨緣不攀緣,心不隨境轉。要破攀緣心,就要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夫,回光返照,對治自己的凡心,破除我執法執。萬法唯心,一切由心造。心是決定一切的。心淨則土淨,心土不二。心有所染,土即穢,土之淨穢,本源在心。學佛的根本點,就是自淨其心。它是學佛的起腳點亦是落腳點,它必須貫穿學佛、修行的全程。否則,修到何時都不是真修,怎能出苦輪?學佛定要省悟,要在自己的心地用功夫,用佛法醫心病,回光返照對治自己的凡心。
純印老人在往生後的第五天夜裏,度強牛歸入佛門時留下四句非常重要的法偈: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遠離名利,一心念佛。”
這四句話言簡意賅,統攝事理,不但闡明修心的方法,也道出了世人影響修持的流弊,指出了方便證果的法門。隻要依照老人四句法偈修學,沒有不成就的。這就叫佛力加持,甘露灌頂。修的如何,在自己而不在佛菩薩。老人家留下的四句偈就是未法時期學佛人的綱領和指南,是證菩提的總方針、總原則。
不斷攀緣心,枉持大經咒,
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
念佛求感應,愈求愈難受。
學佛能修心,當生可成就。

有形有相本歸空,無形無相乃本宗。
一旦心開解其義,一竅通來竅竅通。

4、“無為”與“清淨”

佛門以無念為宗,無住為本,無相為用,空寂為體,清淨為修行。學佛人必須與事無求,與人無爭,心合於道,行順其自然,無論為國家、為社會、為眾生、為佛法投入多少精神、財、物、力,有多大的貢獻、功德,必須以無功無德而著。若思想貪求,所得則失淨心之本矣。本者,本來清淨無為,無為無不為,則不求而得,此即佛門常說的“求不得”、“舍得”。舍可區分有限量和無限量,無限量的舍,是完整的舍。以布施來說,若分別親疏、遠近、敵友、內外關係而行布施,雖然是一種舍,但它是有限量的非完整的,反之無分別的舍卻財物、精神、肉體,隻要能幫助他人得到幸福、快樂,當生即可了生脫死,此即為大舍。此所說的大,非財物,乃心也。物寡心大,大舍;物大(多)心小,小舍。所以舍要平等一如,平等就不起分別,它沒有絲毫的自我意識,最為重要的是舍了就了了,真的從心裏忘了,此時心是非常清淨的。純印老人往生後,衣物舍得幹幹淨淨,除了三件舊衣服外,一無所有。她一生從未向家人學說過施舍的對象,此即菩薩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精神。
“無為”,心無掛礙但事則無不為,事來則應,事過則淨。如念佛,無念佛之想、無念佛之心,此為真念。空掉了念與不念與清淨自性相應(性者空也),才會與佛感應道交。
真正修行,應離文字相、言說相、心緣相,不在白紙黑字上下功夫,應在自心性上作文章。因黑字落在白紙上則文字相也。世人無不對經典著相,誤將方便當究竟,悖謬之極也!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下功夫。
若在紙上尋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
純印老人講:“千法萬法,心是真法,千心萬心,原本一心。”由此可見法即心,心即法,離心無法,離法無心,心生法生,心滅法滅。法是方法、是生活、是修持中的法則,即便穿衣、吃飯、睡覺等亦都有一定的不能違背的法則,法,必須要契理契機,否則必與願反。老人曾講燒飯的法則,她說:“煮飯,無米、無水、無火難成炊,時間不到熄火過早飯則夾生,世間人做每樣事情,必須循規蹈矩、心急不得。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口吃不下熱饅頭。”“鐵,百煉方成鋼,什麽事兒,性急不得。急,肯定不得!”老人以生活喻修行,契理契機告知世人修行是慢功夫,欲速則不達。
契理:不離心性,契機:不可勉強,順其自然。此即心合乎於理,行順其自然。“無為”,空、真、純,心本無為。“清淨”,六根接觸六塵不起心不動念,“舍識用根”,以達清淨、空靈之境地。
古人言:大道之功能,“窮造化之源,盡性情之妙,備事物之理”。
欲求真法,不必遠求,回觀返照當體即是,不求而得,無為而成。見其無影之形,窺其微塵之妙,得其空寂之理,守其至柔之用(老人以和麵喻),不要以空寂落頑空,不要以佛更得佛、以道更得道。求道無心,道方成。因無心是佛,若再進一步,本來無一物,佛又在何方?真空妙體,心又怎麽會存一個佛呢?心中若有一個佛,心非空,則有所立,皆假名相,若借此假名相而求真,則遠真空,純淨之本體愈遠不可勝算矣!因凡有所立,皆有知見,有知有見道皆假、法皆假、理皆假、佛皆假。所有言語、文字形象、可見物都是假。能知假才能明了如何修真,“去假修真證法身”。人成則佛成,佛成則入真空、先天之理界也!
如何修,單持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或“阿彌陀佛”,以此聖號伏住妄念,不住思想、不住言語、不住知見、不住思維,心無眾生名,亦無佛號,還我父母未生前的本元。為何無眾生,無佛名?此即度眾生無度眾生念,念佛無佛念,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順其自然,有聲、無聲、心聲的行住坐臥不離佛號地念下去,“淨念相繼”功夫成片矣!不住眾生,不住佛,無求無得,本來無一物,清淨本元,從此體悟,道不得而得也!
具體方法:擇善友而交,擇契理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為,擇易學殊勝之法而修,為初學佛者切要的功夫。
要守住身、口、意之關:勿吐無益身心之語,勿為無益身心之事,勿近無益身心之人,勿入無益身心之地,勿展無益身心之書,勿聽無益身心之音,勿取無益身心之樂,勿染無益身心之嗜。為人處事骨宜剛、氣宜柔、誌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宜惜、慮宜遠。應謙謙為懷,免樹大招風、名高謗來之危。
強牛居士對修淨土之人有一偈,較適用圓滿:
口不論是非,行不介入社會,身不沾惡緣,心不離彌陀。聞而未聞無煩惱,見而不見少是非,事事變化心無住,一心隻求真智慧。

難信之法吾虔信,世人學智吾學愚。
凡聖善惡唯心造,淨心本來無實虛。

見怪不為怪,作怪在自心。
本心無邪念,焉能見邪人。

(三)無私則明德 無邊即中道

一九六三年老人三子(強牛)被提拔為幹部,當時幹部必須德才兼備,大公無私。五六百人的單位,僅有四、五人為脫產幹部,遠非十羊九牧可比。
老人對三子開導說:“今後你可要記住:走的正,行的端,三條大道走中間。私心一點不能存,對國家、對別人有利的事,就是小事也要做。工作幹好了,受了表揚,也別喜歡,心一喜歡,行為必顯傲慢。受了批評,也別煩惱,一煩惱則氣餒。受了委屈,不在乎,別總放在心上,總有水清之時。”老人還吟一句古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心無私則德明,有私則蒙昧。”
老人對其子的開示言簡意賅,說出了作人的準則與方法。

1、明德即自性

明德,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人人本具,涵宇宙,化萬物,可照天徹地。與佛無二無別。為何我等凡夫,此性不明呢?被五欲六塵、無明煩惱所蓋覆、障礙住了,不能顯現。欲恢複此性,隻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聖號,達功夫成熟時,明德被覆物、障礙物、蒙蔽物就會一點點消失,日常待人、處事、接物不執著五欲六塵,煩惱減,智慧增,明德自然顯露。尤其是物欲、情欲為障礙明德顯露之最,佛法常說“放下萬緣”即指此而言,它蒙昧了我們本有的覺性,使清淨光明的覺性透不出來。“五欲”無不是“我”、“私”作怪。正如老人說的:“心無私則德明,有私則蒙昧。”
“天無私而覆,地無私而載,水無私而平靜,山無私而藏寶,海無私而納百川,雨露無私而滋潤,日無私而普照,月無私而光潔,草木無私而崢嶸,人若無私即成佛”。正如老人常講的“無私是君子,有私是小人”。所以一個真修行人,必須要對“五欲”看破、放下。能“看破”是真學問、真智慧,能“放下”是真功夫、真修行。最難放下的,就是“名利”。所以佛說:名利可破道人之皮,可壞道人之肉,可蝕道人之骨,可吸道人之髓——皮者戒也,肉者定也,骨者慧也,髓者無上菩提也。所以大德告誡修行人要常常提起“覺照”的功夫,要能有覺照,一切貪欲即消,一切妄念即除,物、情的塵緣即斷,凡違清淨心的世俗,立刻煙消雲散。“如此則庶乎處暗室無虧,履平地若恐,對青天而懼,聞雷霆不驚”。
“眾生之苦,莫過有身”。有身若不能提起“覺照”的功夫,必然被五欲六塵所左右,自心無主宰。因為自己找不到真“我”,不知明德本體是不動的、清淨的、無為的、空寂的、湛然的、靈虛的。以有相的我為真我,為此我而造惡。世人講“人生一世,吃喝玩樂四個字。否則對不起爹娘給的這張皮了!”可見世人無不被假我所迷惑,完全不知道真我在哪裏,把假我當真我。因迷惑而造業,因造業而輪回,在輪回中而受苦報。

2、離兩邊,走中道

老人講:“走的正,行的端,三條大道走中間。”即喻佛門的中道。中道就是六度萬行,六度圓滿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即菩薩修的大乘法,此六度修圓滿就是佛。從初地至十地方入聖人階。初地以下:十住、十行、十回向為賢人位。
六度是中道,所謂佛法無邊即不落兩邊之意,世間人無不著邊執、邊見:喜生而懼死,好美而厭醜,喜順而悖逆,樂好而怨壞,欣善而棄惡……此即攀緣心作怪。是心有所屬,情有所鍾,是有我、我所之心,是分別心。心有所住,此心無不是取著於相。攀緣心一起,必然遠離中道,而執邊見,生愛見煩惱。見煩惱是見解上的迷惑;愛煩惱是思惑。有見思惑二障,不能出輪回,不能了生死。佛說攀緣心是生死根本。攀緣心就是無明妄想。如何分辨攀緣心呢?可從怨親的分別上看,對親緣眷屬愛著心過重放不下,對怨家時刻掛在心上放不下。若能走中道,將對立的兩邊,不用對待法,心無分別,必斷無明妄想,即證入實相,會入法身。
老人說的“三條大道走中間”,即中道之意,是不二法門,大乘佛法也。

3、左右都是“坑”,唯走中道路

一九六五年九、十月間,當時黨內天天搞階級鬥爭,政治運動一個接一個。收音機裏每天不是批判“左”傾,就是批判“右”傾。老人家說:“電匣子說的多好呀!人世間若不時時事事警覺,自已腳步稍邁差一丁點兒,左邊也是火坑,右邊還是火坑,不知不覺墮地獄裏作鬼去了。”逗得大夥哈哈大笑。她的大孫女糾正說:“奶奶,人家說的是傾,不是坑。哪有鬼啦、神啦、地獄啦,淨說迷信的話。”老人愛撫地拍拍孫女兒的頭說:“看不見的不能說沒有,犯人住的牢獄你見過嗎?”孫女兒天真地搖搖頭。“犯人卻在裏受苦!傾就是坑,坑就是傾,人不走中間路總是危險。孔夫子講中庸中道,總理(周恩來)走的就是中庸路,將來錯不了。除了他以外,遲早都要掉坑裏……”果然在六六年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除總理外,老革命家無不被批鬥、拉下馬,被“火燒”、“炮轟”……老人倡導的“中庸”,實際是菩薩修的“六度”法門,六度就是中道,此即不二法門。
另外,老人有意在坑的前邊加一火字,預見到“文革烈火”馬上要燃起,每個人都要卷進烈焰之中,有些人將在烈火裏喪生,這場災難誰也躲不過了,左的、右的必然都要掉到火坑裏,掉進的人焉有命在。
海藏多羅一葉舟,不居兩岸不中流。
一篙撐出虛空外,惹得春風笑點頭。

“太陽說法,迷人不知”。
老人家非常隨和人,早在四十年代,百姓居住條件相當差,草房,兩家住對麵屋,吃過早飯,大人孩子都願到老人屋裏坐坐,聽她講古人的故事(多半講二十四孝)。一天她指著剛剛升起的太陽說:“太陽老爺天天給人講故事,你們誰聽見了?”大夥兒驚詫地望著火紅的太陽沉默老半天,突然哄笑起來,“老人家又逗我們呢!”老人板起麵孔一本正經地說:“我說的是真話!”“那你老說說看,太陽說啥話啦?”“它說的叫生、死法,日出東方是生,日落西方是死,生生死死沒完沒了。但不管怎麽生死,太陽還是太陽……”她指著在地上站著的鄰居新媳婦說:“珍媳婦前世是泥瓦匠,心善手巧,但長得醜,滿臉大胡子,為奉養老母親一生沒結婚,今世變了俊模樣自己也不認識自己了。”新媳婦滿臉通紅,引得大夥哈哈大笑,人們以為老人家借太陽說笑話呢!老人卻很正經很嚴肅地說:“我講的是真話,人的一生就是一場戲,人人都扮演不同角色,有貧有富,有喜有憂。整天為了吃穿忙忙碌碌,演的都很認真,可千萬別把假戲當真啊!貧富有定份,壽命有定數,若能多行孝道,多存善心,心一轉就能改變厄運。善人到啥時候也差不了。”老人的話大家聽起來好像明白了,實際並沒有一人明白,屋內嘻笑聲沒了,人們都陷在沉思之中……
日月兩盞燈,人間一台戲。
從朝演到暮,誰解其中意!

4、不二妙法,有無一樣

一九六零年災荒年剛過,人們尚未來得及喘一口氣伸展一下疲憊的腰肢,六六年又爆發了“文化大革命”,“造反有理”、“保皇有罪”、“寧要社會主義草不要資本主義苗”、“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工人、農民、學生,全都造反有功、造反有理去了,本來就很苦的生活,又填了新霜。純印老稱災荒、“文革”是人們心地不善招感來的兩次劫難,過去作威作福的人,要受應得的果報……
鄰居一家媳婦,常到純印家串門,見全家九口人正在吃大豆腐燉土豆、玉米麵餅子,桌上還有一盤蘿卜絲鹹菜。她羨慕地說:“你家生活多好,總吃豆腐,有燉菜還有鹹菜,多順口,我們家除了逢年過節吃上一兩頓豆腐,平日連見都見不著,每頓飯就是一碗鹹菜,生活太苦了。”
純印老人說:“人是三窮三富活到老,隻見眼前利怎麽行?其實有和無、富和貧都一樣,一點差別沒有。人生一世就是受苦報來的,隻是人們想不明白看不開,圖福有啥用?”
“咋沒用呢?吃起來味道就是不一樣嘛!”
“味道,味道,味短道長,三寸舌下,嗓子一過,啥味都變了,好壞進到肚子裏就沒有分別了。”說得鄰居家媳婦哈哈大笑說:“怎麽說味道也是不一樣。”老人說:“味不一樣,區別不大,但道一樣就行唄!人們是把假戲當真了,迷迷糊糊不知我。白天時間短,夜裏時間太長,把人都睡糊塗了……”
老人大孫女反駁說:“夏季白天就長,冬季白天才短呢?”
老人哈哈一笑說:“我說的不是眼睛的感覺,是事實的真相。”
人們都大眼瞪小眼,不知所以然。
老人借吃飯,講輪回法,白天指三善道,黑夜指三惡道。眾生在善道裏的時間極少、極少,而在惡道裏的時間卻極長、極長。老人將口內暫短的瞬間比作人、天福,而將舌下、腸腑的停留、緩慢的消化比作地獄、惡鬼、畜生道的苦不堪言。
南來北往走西東,賺得萬貫總是空。
財也空來名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來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日也空來月也空,諸法空相幾人明。
天也空來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唯有因果隨身帶,今生不報轉來生。
真心念佛能成就,心空色空法也空。

5、因因果果不出於心

純印老人講:“私心一點不能存,凡對國家、社會、他人有利的事,就是小事也要做。”還講了順逆境不走心,總有水清之時。老人的話實際講的因果與心性的道理。因果法是佛法中最最重要的法則,佛法講,因果通三世,“過去所造之業為因,現在所受為果。現在所造之業為因,未來所受為果”。苦樂因果無不是由自心所感,十法界、一真法界亦自心所造,事相雖無量,但無一不是因果。無量因果,無一不出於心性。但心性無形無相,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亦無生無滅,世人善惡果報可借因果以見之。
心性是體,因果是相、用。心性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的本體;因與果,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相與用。其關係就是體相用的關係。由此可知心性與因果是分不開的一體兩麵。
一個學佛人,若僅偏重在狹義的心性上,整日隻顧淨慮自家身心,“閉門修淨心,外善不介入”,對事相不談不做,不理會因果,無度人之心,則對心性之理,亦不能透徹體悟。因理與事是分不開的。對心性若想在理性通達,絕不可舍棄善行的事相。此即老人說的,有利他人的小事也不放過,也要去做。“總有水清時”乃因果不虛之理,善行善報,惡行惡報,絲毫不爽。隻要心善、行善,對別人的誤解、偏見、誹謗且自由他,總有水清明月現之時。
頓悟心性的道理非一般人所能洞徹,明此理甚難、甚難。但是若從事相上入手,則人人可為,人人可修。極樂淨土,帶業往生的事相即因果的感應。隻要具足信願行,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心能保持臨終無掛礙,念佛可往生——萬人修萬人去。
阿彌陀佛在因地發的願是“因”,極樂世界是“果”。我們淨土法門,念佛是成佛的因,此因三世諸佛無不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可見諸佛菩薩度眾生,無不以念佛為因,成佛為果。即此生發願求生淨土為“因”,將來業報身盡了時,阿彌陀佛依照願力來接引我們往生彼國是“果”。除此殊勝法門外,末法時期眾生依自力決少成就者。
老人總是將惜福、積福、不享福、不用福掛在嘴上,也是講因果。因為人一旦享福就容易迷惑顛倒,福報再大能享幾年?錢再多,又有何用?輪回六道太可怕了。所以一個真明理的學佛人,“心不為善,亦不為惡,老實念佛,求生極樂”,才是真的智慧。因天大的善事,亦非淨業,它與心性不相應。心空寂、清淨、無為。何為淨業?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中,以至誠心、清淨心老實念佛,願生淨土。當念佛達一心不亂時,就是清淨心,清淨心就是淨業。淨業是無漏的善法。隻有這樣的業因,才會與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報相應。
十方三世、宇宙萬物的一切事相皆是果報。有果必有因,這個因就在我們心地一念生滅之中。心性理體上決不會有妄相,六凡法界、四聖法界、乃至一真法界,沒有一樁不是因果的感應所變現的。由此可知,所造之因皆可得所生如是法界之果。純印老人所講的,即改造命運之理,亦為我們指出了修行之方法。“隻問耕耘,莫問收獲”。要常省自己非,勿視他人過,以看住自心、自身、自口為要。“一聲佛號一聲心,聲聲不離自性覺”。
守身如玉莫妄動,守口如瓶莫妄言,
守意如城莫妄念,二六時中佛不斷,
——往生之時佛必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