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地藏經講義 第五十卷(1)

(2009-07-17 05:33:27) 下一個
地藏經講義 第五十卷(1)
淨空老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注》卷下第八十九麵,請看經文第二行,‘囑累人天品第十三’。這是本經最後的一品,也是世尊最後的遺囑,言詞非常懇切,我們讀誦要細心去體會。請看經文:
  【爾時世尊,舉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薩摩訶薩頂。】
  “爾時”,就是說完見聞利益這樁事情的時候,世尊最後要把度化眾生的使命,付托給地藏菩薩,所以這個地方是‘舉臂摩頂’。一方麵表安慰,二方麵代表重大的使命要交代給他。下麵佛就說,這在第九十麵經文:
  【而作是言,地藏,地藏。】
  世尊連續叫他的名字叫了兩次,這是表愛之深、托之重,在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到,世尊慈悲心切、語重心長。
  【汝之神力,不可思議。】
  這一句是讚歎地藏菩薩的身,他能夠化無量無邊身,廣度虛空法界一切苦難眾生,這是神力變現,不可思議。又說:
  【汝之慈悲,不可思議。】
  這是讚他的毅力,他的慈悲心永遠不退轉,這是非常非常的難得。我們看看六道裏麵凡夫之人雖有慈悲,如果遇到逆緣,也有在順境當中他退轉,比不上地藏菩薩與樂拔苦心願永不衰退,而且對於一切眾生平等的加持,這不可思議。
  【汝之智慧,不可思議。】
  “智慧”深廣,辯才無礙,菩薩現身也跟觀音菩薩沒有兩樣,隨類現身,隨機說法。我們知道觀音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我們在古人畫冊裏麵看到,‘觀世音菩薩變相圖’,有五百多種不同的身相,說明三十二應那是三十二大類,每一類裏麵現無量無邊的身相,地藏菩薩亦複如是,也是為我們做種種示現,我們凡夫遇到不認識。這是智慧深廣、辯才無礙的不可思議,下麵有辯才:
  【汝之辯才,不可思議。】
  “辯才”是講口業,身、語、意與智慧都是不可思議。這是世尊親口在大會當中,對地藏菩薩的讚揚。不僅如此,後麵又說:
  【正使十方諸佛,讚歎宣說汝之不思議事,千萬劫中,不能得盡。】
  這個讚歎是讚歎到了極處,不但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讚歎你不可思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同聲讚歎他的智慧德能,身語意慈悲的教化。“千萬劫中”,這是講時間之長,“十方諸佛”是講人數之多;時間這麽長,對你稱讚都讚歎不盡。這段經文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而實際所表是我們自性的性德,性德之中一分孝敬,這個德行不可思議,諸佛如來讚歎不能得盡。菩薩性德開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菩薩同樣的德能,很可惜這個德能沒有開顯出來,怎樣開顯?依照這一部經典裏麵所說的方法修學,就能開發性德。所以菩薩的名號,經典的題目,都隻有‘地藏’兩個字,地表心地,藏喻寶藏,我們心地、真心理地,智慧、神力、慈悲、辯才都不可思議,無量的德能此地隻舉出四樁,實際上樣樣都是不可思議。正是現代一些宗教家,讚美上帝、讚美神,讚頌當中所謂的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實在講就是我們自性的性德。我們今天明白,知道自己有這個德能,就應當覺悟、應當發憤,把自己的智慧德能恢複過來,不但度自己,也能夠度一切眾生。由此可知,世尊在此地付托地藏菩薩,我們想想與我們有沒有關係?你要是明白,體會到這個意思,與我們是大有關係。我們借重地藏菩薩的緣,地藏菩薩在哪裏?這部經中所說的就是,我們能信、能解、能行,就是地藏菩薩的分身,不但認真努力提升我們自己的境界,就是地藏無盡分身之一,這才叫真正修學這個法門。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地藏,地藏。】
  我們看到經文上的記載,顯示出世尊苦口婆心,慈悲到了極處。
  【記吾今日忉利諸天中,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
  這段話,“記吾”是世尊自稱,你要記住我今天在“忉利諸天中”,忉利天為什麽加上‘諸天中’?這個意思很廣。這一會大家要明了,跟華嚴法會無二無別,華嚴法會是在菩提場,這一處就跟虛空法界融通,所以參加這個法會,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之類,一個都沒有遺漏掉,華嚴海會。地藏這一會也不例外,講經的場所雖然是在忉利天,帝釋的天宮,與會的大眾也是盡虛空、遍法界,上至諸佛如來,下至天人,還包括有鬼神在內,這個法會多殊勝、多麽大,所以稱諸天;欲界天、色界天的天神,都參加了這個法會。所以這四個字,‘忉利’是講法會開會的地點,‘諸天’是講參與法會的天眾。“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我們在法會一開端就看到,這是無比的殊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參加這個法會,我們在一切大乘經裏麵,從來沒有看到這樣殊勝的境界。哪有一次講經的時候,所有一切諸佛都來參加,沒聽說過。
  《華嚴經》上見到這個境界,《無量壽經》、《彌陀經》會上我們也見到這個境界,但是不是一開端就來參加,淨土經裏麵到流通分的時候十方諸佛讚歎,大家在《彌陀經》念到六方佛,可是玄奘大師的譯本是十方佛,這就說明羅什大師的譯本省略,文字省略意思還是圓滿。一切諸佛讚歎,沒有這個經上講得明顯,法會一開始諸佛如來就參加,一直到法會終了,這是法會末了,這些諸佛參加這一會有始有終,隨同諸佛來的這些菩薩眾,天龍八部護法眾;《華嚴經》對於這些大眾說得多、說得詳細,說十類大眾;這個經雖然沒有細說,可是意思是圓滿,也像《華嚴經》所說一樣,在這個大會當中。
  【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
  (載,跟我們現在用‘再’,意思完全相同,古時候常常用這個寫法。)“再”就是再一次,前麵已經囑付,現在再一次的付囑,唯恐他把這個事情忘掉。“人天諸眾生”,這是指六道眾生;“未出三界”,專門指六道一切眾生;“在火宅中”,火宅是比喻,佛在《法華經》上所說‘三界火宅’,火是比喻煩惱,隻要煩惱不斷,必定造作惡業,因果循環,苦海無邊。你造惡因感惡果,受惡報的時候再造惡因,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這一類的眾生非常可憐,佛在經上常講‘可憐憫者’,特別指六道眾生,要把度盡六道眾生這個責任交給地藏菩薩。佛為什麽交給地藏,而不交給別的菩薩?這個原因在前麵已經跟諸位說過。地藏代表的是根本法,根本法是孝親尊師,如果不能孝親尊師,其他任何法門都用不上力,所以佛的付托,那是非付托地藏不可,道理在此地。
  【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
  這是世尊的悲心,決定不願意看到造惡業的眾生,墮在三惡道之中,多久?“一日一夜”,佛都不願意看到。眾生墮落三途,真叫自作自受,佛雖然有悲心,看到他也無可奈何。為什麽會有這種現象?不聽教誨,不肯聽勸導,那有什麽法子?佛勸眾生,魔騙眾生,正是所謂一切眾生聽騙不聽勸,跟著魔走就往三惡道,跟著佛走才有出離三界的機會。‘一日一夜’,佛都不願意看到。
  【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動經千萬億劫,無有出期。】
  這是佛在此地講,佛決定沒有妄語,墮落在無間地獄時間多長?“千萬億劫”。三善道裏麵沒有這麽長的時間,大家都知道,非想非非想天壽命也隻有八萬大劫。這麽一看我們才真正明白,六道眾生如果不能出離三界,決定在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暫。墮落無間阿鼻地獄很容易,造罪業,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不孝順父母,不敬師長,毀謗三寶,破和合僧,這都是無間阿鼻的業因,我們冷靜觀察這個社會,現在造這種罪業的人有多少?五逆十惡,十惡業:‘身’造殺、盜、淫;‘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貪、嗔、癡。誰不造這些業?我們雖然學佛,天天拜佛、天天念經,如果我們的身語意三業依舊不善,還是要墮落,決定不是說拜佛念佛的人就不墮三惡道,大家看看灌頂法師在《念佛圓通章疏鈔》裏麵,末後所說念佛一百種果報,這一百不同的果報第一條就是地獄,念佛人怎麽會落到地獄去?我們得好好的想想。這就是古人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心裏麵是五逆十惡,口念彌陀有什麽用?還是要墮無間阿鼻,這是我們要曉得、要警惕。
  一個人真正想修學,從心地上下功夫,對一切眾生決定沒有惡意,什麽叫惡意?十惡的念頭任何一條都是惡意,決定沒有。五逆十惡的念頭沒有,我們才能夠保住人身,念佛求生淨土才有指望。這樁事情雖然說難,但是人人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儒家也教人‘克念作聖’,念是妄念,就是五逆十惡這些念頭,你能把這念頭克服了,你就是聖人,在佛法裏麵克念就作佛。我們曉得這些東西是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因為習氣時間太久,力量很強,時時刻刻會起現行,我們很想克服它克服不住,佛教給我們法子很多,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這麽多方法、這麽多門徑,無非都是克服妄想習氣的辦法。這麽多方法裏麵對我們來講,最方便、最殊勝、最簡單、最容易無過於念佛,念頭才生就立刻轉成阿彌陀佛,這個樣子就叫做功夫得力,決定不讓惡念生起;第一念生,第二念就轉過來,這叫念佛人,這個人叫會念佛。久而久之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這些掛念不起現行,業習種子並沒有斷,是你功夫得力妄念不起現行,這樣的功夫在念佛法門裏麵就稱之為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意思,這句佛號確確實實能夠降伏煩惱,能夠把習氣控製住,佛經上講有這樣的功夫,你就決定得生淨土,這叫帶業往生。
  淨土經裏麵雖然說有四土三輩九品,我們明白不要在意,對於這些事情明了是智慧,不起分別執著那是你的功夫,如果你斤斤執著這些,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就低,你的煩惱習氣還是很重。我們知道有這麽回事情,絕不把它放在心上,對它不起分別、不起執著,你的心多清淨,心淨則佛土淨,你往生的品位就高,道理在此地。何況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特殊修學環境,跟十方一切諸佛刹土不一樣,一切諸佛刹土在事相上確實是不平等,可是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凡聖同居土的菩薩,跟實報莊嚴土的菩薩在一起聽經,這確實我們在經上沒有見過,他方世界沒這種情況,這是顯示西方極樂世界的平等。雖有四土,四土合在一起,裏麵沒有隔礙,沒有間隔也沒有障礙,四土在一起,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諸佛所謂難信之法。
  我們講到這些地方,常常用一個淺近的比喻讓大家去體會,就好比我們在學校上課一樣,一般的學校不同年級一定分開來上課,一年級在一個教室,二年級在另外一個教室,三年級又在另外一個教室,不相同。極樂世界情形很特殊,幼稚園、小學跟博士班在一個講堂上課,就像這種情形一樣,很特別沒聽說過,各個不同程度都在一起上課,這叫平等法界;我們一般學校,大學跟中學絕不在一起,中學跟小學也不在一起,不平等,它是平等的。雖是平等,個人程度確實不一樣,譬如說都在一起上課,一個教室,實報土的菩薩看阿彌陀佛報身,凡聖同居土看阿彌陀佛應身,不一樣,看佛的相好光明也不相同,但是在一起;佛並沒說現兩個相,佛是一個相,個人看法感受不相同,但是決定在一起,這是不可思議境界。所以諸佛勸我們念阿彌陀佛,這很有道理,勸我們念阿彌陀佛愛護到極處,這才是真正的究竟法,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才是真正的圓滿。請看下麵經文:
  【地藏。】
  這是又叫著地藏菩薩。凡是叫名字決定有很重要的開示,叫名字特別提醒他。
  【是南閻浮提眾生。】
  “南閻浮提”就是指我們地球,佛在這個地區出現,對這個地區的眾生特別的關切。
  【誌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
  這六句話,佛把我們世界這些眾生的病根診斷出來,這是我們的病根,我們要知道。“誌性無定”,這一句尤其是重要,‘誌’可以說他的願望,‘性’可以稱作為性格,‘無定’是變化太大,實在說念念都不同,佛菩薩遇到這個眾生也難度;誌性無定就是心思散亂,我們一般人說這個人沒有主意、沒有主宰。而且“習惡者多”,‘習’是習性,習性惡多善少,我們在儒書裏麵看到,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這兩個人都是賢人。人的性到底是善、是惡?佛法裏麵講惡多善少。聖人講法比他們的確是高明一點,孔老夫子講法跟他們不一樣,夫子說:‘性相近,習相遠。’孔子說講的性是講真性,真性一切眾生是一樣,沒有差別,真心本性,性相近;習相遠,習性。所以孟子跟荀子講的性不是真如本性,是講習性,習性我們今天講習慣,習慣成自然。習性不是這一生養成,生生世世,所以煩惱佛家講有‘俱生煩惱’,你生下來就帶來的煩惱,不是你這一生學的,是你過去生中的習氣,這就叫習性。
  習性決定是惡多善少,諸位讀過《百法明門論》,百法裏麵跟我們講煩惱,煩惱心所有二十六個,給我們講善心所隻有十一個,你看誰多?十一個善心所,二十六個惡心所,惡多善少,何況惡的力量強大,善的力量薄弱,所以一般人遇到善法,“縱發善心,須臾即退”,很難保住;遇到惡法,他“念念增長”,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遇到善法,善心所太少,力量薄弱,不容易保住;為什麽惡法他會增長?惡心所太多,力量強大。由此可知,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有機會接觸到佛法,好!也來聽經、也來念佛,可是不多久又聽說他去學外道,學其他法門,什麽原因?道理就在此地。雖然有機會接觸到善法,他的善根薄弱,不能夠維係長久,一定會退轉。我們看到這個現象,知道這個現象是正常,如果接觸善法他不退轉,那是很不尋常,真正是千萬人當中難得有那麽一、兩個,他能不退轉。遇到惡緣他不會增長,遇到善緣他會增長,我們就曉得這種人善根深厚,這種人在一生當中,我們能夠想像得到他決定成就。
  所以這六句話,世尊對閻浮提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做一個總的診斷。我們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覺性,真正要學法藏菩薩,我們要‘住真實慧’,‘住真實慧’誌性就定,如果不住真實慧,誌性怎麽能夠定?所以一般人見異思遷,無足怪也!他誌性不定。唯有住真實慧,真正懂得如教修行,決定遠離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我們才能保住這一生決定成就。世法能影響人、能誘惑人,我們要清楚、要明了,要看清楚真妄虛實、善惡是非利害,樣樣都能辨別清楚,自己就明了我們應當走哪一條走。
  最近李木源居士,這是真正的菩薩,不是普通人,發心要辦佛學院,好事情。如果這個佛學院要受世間這些法律框架的限製,我們要符合法律條文去做,諸位想想你能不能超越三界?能不能在經典上悟入?很難!世法的教學跟佛法教學完全不一樣,世法教學的目的是教你獲得技能,佛法教學的目的是教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相同。世間法是叫你學,廣學多聞,佛法的教學是叫你定,它是道,連老子也懂得這個原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所以它不是同一樁事情,佛法是道,世法是學。學這是愈多愈好,增長你的常識,所謂學識,你要廣學多聞;佛法修道,道要一門深入,你才能得定,才能開慧。佛法自古以來,沒有聽說辦佛學院,甚至於辦個佛學班都沒有。佛學院、佛學班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清朝末年才有,歐陽竟無辦內學院,廈門辦閩南佛學院,太虛大師辦武漢佛學院,清末民初才有,以前沒有聽說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