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地藏經講義 第四十四卷(1)

(2009-07-17 05:17:41) 下一個
zt地藏經講義 第四十四卷(1)
 淨空老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注》卷下第五十一麵,請看經文:
  【於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諸大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聽我今日,於忉利天宮,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於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議事,超聖因事,證十地事,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
  前麵我們看到是世尊放光,第一句總結前麵放光的瑞相,接著佛就告訴大家,以微妙之音,“微妙音”裏麵含義是無限的深廣,一音裏麵含一切音,一一音中含一切事,所以稱之為微妙之音。告訴在會的這些大眾,包括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這都是地藏菩薩教化的一些大眾。“聽我今日,於忉利天宮,稱揚讚歎地藏菩薩”,這一句話是總結法會開始一直到現在所說的全部經文,都是稱揚讚歎地藏菩薩。下麵幾句是總結,“於人天中利益等事”,底下就說得很具體,總結全經。這句是結名,也就是講教,我們用教、理、行、果這四項來說,這是教。這一次我們在澳洲做了二十天的參學,觀察澳洲現在多元文化的推廣,逐漸有了成效。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佛家的教學,實在是世間從事於多元文化追求向往的一個理想教材,就是大乘經典。
  ‘於人天中利益等事’,人天是講天上、人間,也就是指六道之中;六道之中當然是一種多元文化的共同生活體。地藏菩薩、釋迦世尊,如何能對一切不同的眾生,不同的種類,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生活方式,乃至於不同的思想見解,不同的信仰,能夠把他們種種不同,幫助他們消除,幫助他們融合成一個共同體;共同體就是一真法界,多元不同體就是十法界;十法界的眾生最後都歸到一真法界,這是真實利益,這是世尊高度智慧、善巧方便的教導。所以佛法的教學,佛教給我們什麽?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第一佛教給我們人與人怎樣相處,‘六和敬’就是佛的教導。如果我們跟人都不能相處,還談什麽成就?人與人之間非常複雜,說實在話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都是多元文化的一個形體;因為一個人、一個眾生過去世中,生生世世在六道裏輪回,阿賴耶識含藏許許多多不同的種子習氣,豈不是多元文化的一個結構?何況跟大眾相處在一起,要怎樣去相處,大學問;能夠消除歧見、消除誤會、消除隔閡,互相尊敬、互相關懷、互相合作,這佛陀對我們期望。特別是修學大乘,經裏麵常常教導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依舊在一切眾生境界當中還劃小圈圈,那就錯了,違背佛陀的教誨,違背菩薩的教導。所以學佛第一個要拓開心量,要包容一切,你才能入佛門,你才能懂得佛所講的話,這給我們真實的利益;利益自己、利益社會、利益一切眾生,經上講的是這些事。
  第二句說“不思議事”,這是從體上做總結,理是一個,為什麽種種不同他能夠融合成一體?因為理是一個。相有種種、事有種種、用有種種,理體是一個,所以能夠歸一,《華嚴經》裏麵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他能歸於一,因為體是一個。像一個大海,海是體,海裏麵起的水泡,起了千千萬萬的水泡,每個水泡不一樣,每個水泡一個小圈圈,但水泡從哪裏起來?都依大海起來。眾生迷,迷失了,不知道體是一,所以才起種種誤會,如果知道體是一,平等、清淨、慈悲心自然就生起來,縱然是冤家對頭,也知道我們體還是一,離開了理體哪來的現相?體是什麽?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不可思議,‘不思議事’是結體。
  “超聖因事,證十地事”,這是講行,也是結宗,宗就是我們修學的方法、修學的綱領,這是行。‘超聖因’是菩薩所修的因行,‘證十地’是果,修因證果。十地即使是別教菩薩,也是入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這是契入一真法界。如果講三賢菩薩,那得圓教三賢菩薩,才超越十法界,如果是別教三賢菩薩,還在十法界裏麵;說十地決定超越十法界,這是入一,入一真法界。末後一句是結用,“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這個總結不僅僅是世尊為我們,總結地藏法會裏麵所說,實在講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也可以用這幾句話來做個總結;佛給我們講的就講這幾樁事情,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為一切眾生所說也不超過這個總結。
  明白這裏麵幾句話的意思,我們就曉得佛教給我們,教給我們做人懂得人與人的關係,知道如何與人相處。第二懂得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現在我們講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生態,我們如何跟大自然相處,跟這些動物、植物、山河大地相處。大自然愛護我們,我們也要愛護大自然,大自然對於我們有貢獻,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要仰賴於自然生物,我們如何報答大自然,有誰能想到?佛想到、菩薩想到。再第三人與鬼神如何相處?佛家的教導就是教這些事情。這三方麵有一方麵有過失就有麻煩帶來,那就是佛法裏麵講造業,三方麵處得很融洽,那就是功德,修積功德;有一麵有了缺陷的時候就造業。這三方麵要能夠處得融洽,先對於環境、事實真相,必須要了解、必須要明白,佛為我們講經說法,就是說明這些事實真相,教導我們如何與人、與物、與事、與天地鬼神融洽相處,也正是現代人追求多元文化的目標;這個目標都在大乘佛法裏麵,希望大家對於大乘經典要細心體會。
  我們為什麽體會不到?沒有切實去做,所以你體會不到。日常生活當中還是隨順自己的煩惱,隨順自己的習氣,這就不行了,別說經文你看不懂,注解你也看不懂,我講的這些你還是不懂;你能夠體會到是表麵,真正講是皮毛,一分都沒有滲透進去。佛家的經典,我跟諸位說過,字字句句都深廣無涯,怎樣深入?全靠修持功夫。你有一分功夫,你就有一分見地,就有一分契入,沒有真實功夫不行。真實功夫從哪裏做起?從斷惡修善做起。‘超聖因事,證十地事’是要我們去做到,‘不思議事’是需要我們去體會,‘人天利益等事’是我們要學習,你才得到究竟圓滿的大用,那就畢竟不退無上菩提。青蓮法師的注解,諸位自己去看,他注得也非常之好。請看下麵經文: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憐湣罪苦眾生,於千萬億世界,化千萬億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議威神之力。】
  我們就看到此地。這是觀世音菩薩,在大會當中,觀音菩薩也參加這個法會,也是這個法會聽眾之一。他聽到世尊極力讚揚地藏菩薩,聽了之後他也起來,代表菩薩眾對地藏菩薩的讚揚。這個法會我們要留意學習,法會開端是怎樣開端,法會將要圓滿,圓滿是怎樣來結束,這個我們要學習。世間法裏麵一個法會,先一定有開幕詞,會結束之後也有一個致謝詞。我們這一次在西澳淨宗學會,西澳淨宗學會我不知道狀況,剛剛成立,而實際上我們去看的時候,它的緣沒有成熟,成立得太早了;至少他們要學三年,三年之後再成立淨宗學會,那就很如法。我們的法會開端跟法會結束都是突然的,前麵沒有介紹,後麵也沒有結束,變成是不倫不類,這是我一生當中參加很多法會第一次遇到。他們自己沒有經驗,也沒有參加過任何法會的活動,所以對於儀規完全不知道,真正是無所適從。他們對我們招待熱情,我們很感謝,他們的會長送我到機場來問我,他說:招待不周;我說:招待很周到,我們非常感謝,法會不周,要好好的學習。他想找個時間到新加坡來學一天,我說:不行!一天你就學會,你是天才;真正要學會,至少要在新加坡住三個月,哪有一天就學會?如果說領導一個團體,幫助一個地區學佛,那是菩薩發心,不是感情用事,真正要虛心學習。
  從這裏看這個法會將結束,觀世音菩薩代表菩薩眾出來致詞。觀音菩薩在中國大家都非常熟悉,知名度排在第一,很多人不知道地藏菩薩,沒有不知道觀音菩薩,觀音菩薩讚歎意思就很深。菩薩“白佛言”,稱“世尊。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這個話從觀世音菩薩口中說出,那誰不相信?我們都知道觀音菩薩大慈大悲,觀音菩薩讚歎地藏菩薩大慈悲,而且地藏菩薩大慈悲的落實不亞於觀音菩薩,並不在觀音菩薩之下。“於千萬億世界”,‘千萬億’不是數字,是形容詞,形容這無量無邊的世界,哪個地方有眾生就有地藏菩薩在,化千萬億身。
  “所有功德,及不思議威神之力”,這兩句話就是世尊在這部經上所說的。功德跟福德我們必須要有能力辨別,斷惡修善、依教奉行,你們想想是福德還是功德?假如你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所修的是福德,出不了三界;如果你是離四相修行,是功德。佛在金剛會上教我們,要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諸善事’,那是功德。我們想想我們今天所修的是什麽?真正修行都落在福德這邊,不是功德。起心動念還有我執,念念都是為我,我總是擺在第一,諸位要曉得,我執是輪回的根本業因,你隻要有我,你就出不了六道輪回,修再大的善業也是六道裏麵享福,福享盡了還要墮落,要懂這個道理,這在前麵都跟諸位講得很清楚。六道、十法界怎麽來的?六道來由有三個基本的因素,妄想、分別、執著,你全都有了,這就是把一真法界變成六道。如果你把執著破掉,你還有妄想、分別,你六道沒有了,有十法界;十法界裏頭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你在這裏麵生活。再能夠把分別也舍掉,你就超越十法界,則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裏麵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還有四十一個階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個階級從哪裏來的?怎麽形成?妄想,妄想就是無明,破一品無明你的境界會提升一層,四十一品無明破盡,妄想完全沒有,你是證得了大圓滿,那是圓教如來的果地。
  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要知道,知道之後然後才曉得世尊教我們離四相的用意,四相不能不離,不可不離,不離就不能離六道輪回。我們今天起心動念,對這個喜歡、對那個討厭,都是幹六道輪回,天天念阿彌陀佛,還是搞六道輪回,你以為你能往生?不能往生。能往生的人,四相真離,心地真正清淨,‘心淨則佛土淨’。很多帶業往生的人,臨終一念、十念往生的人,他那一念、十念與四相相應,最後臨終的一念還是有我、人、眾生、壽者,就不能往生。以前李炳老常講,一萬個念佛人,能夠往生的是兩、三個而已,什麽原因?我、人、眾生、壽者沒斷。我們想這一生當中真正往生,什麽時候練習?現在就要練習,不要等,‘我現在還沒有到臨終,臨終時候再離’;臨終時候你有把握,你能離得了嗎?平常就要真幹。
  對於世間之感情,我們一般講情結要淡,愈淡薄愈好。念念為眾生、為社會,不要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就是造業、就是造罪,別人都為自己,那是他的事情,他要搞六道輪回,佛都管不了,我怎麽能管得了?修行證果的事情,要靠個人自己努力,誰都幫不上忙,佛菩薩大慈大悲也幫不上忙,這是你自己的事情。十法界就是十條道路擺在我們麵前,你自己願意走哪一條,佛給我們說明,讓你自己選擇;自己要隨順煩惱、隨順習氣,大多數是走三惡道;真正覺悟,舍離一切煩惱,隨順佛菩薩的教誨,成就功德。功德跟福德我們必須要辨別,要很清楚。‘及不思議威神之力’,這是講地藏菩薩,特別在六道當中,勤苦的教學,以圓滿的智慧、善巧方便,幫助特別是惡道眾生。再看底下經文:
  【我聞世尊,與十方無量諸佛,異口同音,讚歎地藏菩薩雲。正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猶不能盡。】
  這一個事實真相,我們從觀世音菩薩口中得到,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讚歎地藏菩薩,十方無量諸佛異口同音,沒有一個不讚歎地藏菩薩。而地藏菩薩的功德,一切諸佛如來共同讚歎都讚歎不盡,底下講“正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說地藏菩薩功德都說不盡。地藏表什麽?諸位要曉得,孝親尊師;地藏菩薩的功德就是孝親尊師的功德。前麵跟諸位同修報告過,為什麽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把教化眾生這樁事情,不付托給其他的菩薩,要特別付托給地藏菩薩?為什麽不付托給觀音菩薩?前麵都跟諸位說過,付托給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做不到,付托給文殊、普賢,文殊、普賢也做不到。付托給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人家孝敬,孝敬是根;觀音菩薩是孝敬的發揚光大,你沒有根,他從哪裏發揚光大?所以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
  然後你就曉得,我們學佛從哪裏學起?從孝親尊師學起。今天社會動亂,動亂的根源在哪裏?迷失了地藏,不懂得孝親尊師。所以一個社會的安危,一個社會的治亂,一個社會的禍福,根在家庭;而家庭的根在夫婦,世出世間教學都懂這個道理,都在這個根本上用了許許多多心血在教導,希望大家覺悟。夫妻兩個結合,不是你兩個人的事情,對於整個社會你有責任,你夫婦不合,你家庭就破碎,家庭一破碎,社會就動亂,全世界的人遭殃受罪,誰懂得這個道理?佛陀教育多麽重視家庭,儒家的教育講求‘敦倫盡分’,現在社會動亂,大家疏忽了家庭教育,所以整個動亂,整個災變的來源,不曉得從哪裏來,你怎麽能夠防範?你怎麽能夠救拔?一家人相聚固然是有因素,佛在經上講人與人之相聚四種原因: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恩恩怨怨沒完沒了,這是事實真相。
  人為什麽受教育?為什麽接受聖賢人的教誨?聖賢人了解事實真相,你明白之後你就能化解。縱然是一家人是報怨而來,在中國第一個模範是舜王,舜王家庭那就是報怨而來的,那不是報恩。一家不合,舜他有智慧,他懂得盡孝,能夠把一家冤家相聚,把它怨結化解,能夠做到一家人互相尊重,互相親愛,互相合作,在佛法講這菩薩。菩薩不是看到冤家債主躲避,不是的,如何化解它,躲避不能解決問題,來生來世還會碰到,一定要懂得化解,所以才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小而一家人,要有智慧、要有耐心去化解,解冤釋結,培養恩義,你一家自然和睦,和睦你這個家就興旺,這裏頭有大道理。地藏菩薩教化眾生這個基本的概念,基礎的課程,功德利益即使三世諸佛如來都讚歎不盡。下麵觀音菩薩又說:
  【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眾,欲稱揚地藏利益等事。】
  注解裏頭說得很好,“向者”,這裏頭有遠、有近,近就是本品的文字,遠是讚歎品初的文字,這在卷中第二十五頁。
  【唯願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
  觀音菩薩不但為我們做證明,更為我們啟請,他啟請的話,“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現在’是當時參與法會,‘未來’就包括我們在內,我們今天讀到這個經典,來研究這段經文,包括在這一句經文之中。請世尊為我們再介紹地藏菩薩不可思議的這些事,目的是讓天龍八部這些護法鬼神,瞻禮得福。“瞻禮”是什麽?生起孝敬之心,這個心一生就得福;鬼神生心,鬼神得福,我們生心,我們自己就得福。下麵這是世尊接受觀音菩薩的啟請,為眾說法。
  【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
  世尊乘便在這裏先對觀音菩薩一番稱讚,觀音菩薩跟我們這個世界緣分很深,‘佛不度無緣之人’,所以我們學佛就要懂得跟一切眾生結法緣。這個意思我們要清楚,結法緣,不可以結情緣,‘情’一生,麻煩可就大了,生生世世糾纏不清,那要造無量無邊的罪業,要受長劫的苦報,決定不能夠幹,結法緣。法緣是把佛法介紹給他,幫助他認識佛法,幫助他理解佛法,幫助他修學佛法,這叫結法緣。永遠保持自己清淨平等覺,這裏麵決定不生愛憎,這就是法緣;如果在這裏麵有歡喜、有討厭,這就變成情緣,非常非常可怕。所以多多少少自古以來,在家、出家的大德跟一切眾生結緣,把法緣轉變成情緣,都墮落了,太多太多。所以大乘菩薩沒有相當的定慧,反而不如小乘,小乘是他不講經、不說法,他跟社會大眾遠離,獨善其身,他不容易墮惡道。大乘菩薩跟大眾在一起,所謂‘和光同塵’,如果自己沒有定慧,自己不能住在念佛三昧之中,依舊隨順煩惱習氣,沒有不墮落;講經說法,修一切善事,都變成有漏的福報。
  縱然我們發心修善,實在講也不是容易事情,那個善是不是真的善,諸位如果念過《了凡四訓》,了凡先生講得很好,善有真善、有假善,有大善、有小善,有偏善、有圓善,他講得很多,你懂得哪是真善?現在我們看到世間有不少人,真心想做一點好事,由於沒有慧眼,不認識真正的福田,反而拿著他的財力、物力去造一切罪過,縱然不是有心,他的心裏是想修善,結果變成了惡;他雖然沒有罪,他有過,要看他造作最後的影響,如果影響很重大,還是有罪。這個我們不能不謹慎,如何能夠辨別?唯一方法讀誦大乘,我們對一切事物才能看得清楚。現在有許許多多人,都以為建道場是好事情,地藏菩薩在這個經裏麵也教我們建道場,修繕舊有的道場,功德都很大。可是你要想到‘道場’,它有沒有道?不是說建一個寺廟那就叫道場,這總要有沒有道?如果沒有道,你在那裏建立,讓許多人去爭,去爭奪,讓他們那些人去造罪業,你有沒有過失?這個不能不謹慎。
  所以我一生對這個事情小心謹慎,不敢做這個事情,你做了之後,這個道場人多,每一個人都在裏頭爭權奪利,這變成造作罪業的一個處所,不如不做。所以我常常勸人印經布施,這個沒有過失,我們印的經人家拿去賣,賣也好,有人買它就有人讀,這個沒有罪過;隻有好處,沒有罪過,我們必須要清楚、要明了的。實在講這些事實,我們稍稍留意都能看得很清楚,自己要常常反省,我們造作的是功德還是罪過,在佛法裏麵講就是如法、不如法,這是我們要重視的,決定不能夠感情用事。今天我們在新加坡居士林這個道場,我勸幾位同修發心護持,這是我學佛四十多年來頭一次,因為我在這個地方看到,這個場裏頭有道有學,有道有學你護持是功德,是好事情。如果這裏頭沒有道,沒有人如法的修學,那護持這個地方就有問題,所以我們要很冷靜的觀察,他們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跟佛在經上講的相應不相應。經典是標準,拿這個標準我們去衡量自然就明白,用不著去問人,我們在這一生短短的數十年當中,遇到這個機緣做一點好事情,這很有意義、很有價值。佛在此地這是順便稱讚觀音菩薩,觀音菩薩與娑婆世界也有大因緣,跟地藏菩薩一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