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地藏經講義 第四十三卷(1)

(2009-07-17 05:14:46) 下一個
地藏經講義 第四十三卷(1)

  淨空老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注》卷下第四十八麵,這一段是注解,簡單扼要介紹世尊放光的作用,我們先將這些名相簡單介紹一下,然後再做一個綜合的說明。第一個是:
  【白毫相光。】
  白毫是三十二相之一,注解裏麵說出這個相好的業因,言語雖然隻有一、兩句,非常重要。‘在因行布施時,適可前人意’,這兩句話就重要。我們知道佛教化一切眾生,教什麽?教布施,布施就是舍,就是放下。能夠一切都舍盡,這個人就成佛;雖然在舍,還舍得沒幹淨,這個人是菩薩;完全不懂得施舍是凡夫。‘舍’這個字的範圍非常非常之廣,可以說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就說了一個布施,諸位細細去體會這個意思。內要把煩惱舍盡,貪、嗔、癡、慢、疑、惡見,這是裏麵,你能把這些東西舍掉,你就超越輪回。由此可知,輪回怎麽來?輪回是貪、嗔、癡、慢、疑、惡見造成的,不是別人造的,是自己造的。外麵這是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統統舍盡。
  佛叫我們舍,依據什麽道理?道理佛講得很明白、很清楚,一代時教四十九年無時無處不說,特別是《般若經》,佛告訴我們‘萬法無所有,三心不可得’,這是把事實真相全部說出來,外麵所有的現象五欲六塵無所有,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怎麽可以要得到它?你希求想得到它,錯了!這一念起來六道就現前,你就搞六道輪回,不知道一切法幻有,它不是真有,假的。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能得的心沒有,所得到的一切法也沒有,佛教你怎樣過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就是萬緣放下,身心世界都不可得,這是佛的境界,這是一個正常人的生活,正常人的境界。你內有一個得的念頭,外麵有一切所有,你是全迷了。‘因行布施時,適可前人意’,這個意思就深了,怎麽樣才適可前人意?行布施令別人覺悟,這才是適可人意。不是他想財,他財就得到,那就滿意了,那是滿貪嗔癡的意,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
  由此可知,所有現象怎麽來的?緣生的。緣也不是真的,緣的現象是什麽?刹那生滅,所以生生不住,這是緣的現象。我們今天得的身也是緣,在這一生當中所遇到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也是個緣,一定要曉得所有一切緣都是生生不住,刹那生滅。了解事實真相那就自自然然跟佛菩薩一樣,在這個世間跟人結善緣,絕不結惡緣,所有一切惡緣要化解掉,冤家宜解不宜結。怎麽個化解法?遇到冤家對頭來折磨我,我歡喜接受,沒有一絲毫怨恨心,而且還生歡喜心,為什麽?這筆帳了了,還了。他折磨我,他找我的麻煩,為什麽不找別人麻煩?所以自己立刻就警覺到是緣;我過去難為他,這一生當中遇到他難為我,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隻有明白人、覺悟人歡喜接受,報完了,下一次緣再遇到,那就歡喜了。
  縱然殺害,像佛在經上舉歌利王割截身體這段故事,這段故事是出在《涅槃經》裏麵,佛說得很詳細。這是菩薩在山裏麵修行,這誰也礙不著,歌利王出來打獵遇到,菩薩在修行、在打坐;這個國王打獵的時候帶了很多人,這裏麵也有不少宮女,見到菩薩,看到菩薩莊嚴、清淨、慈悲,向菩薩請教,這就圍了很多人。這國王一看到很不高興,所以就發脾氣,將菩薩淩遲處死,淩遲是用刀一片一片的割。菩薩沒有一點怨恨心,忍辱波羅蜜圓滿,而且菩薩還發願,將來我成佛第一個度你。佛說當時那個菩薩,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菩薩,釋迦牟尼佛的前身,歌利王是誰?憍陳如尊者。這一次遇到,兩個關係就處得很好,怨解掉了。世間人遇到小小不如意的事情懷恨在心,麻煩!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非常可憐,為什麽要去做這些傻事情?忍辱仙人對歌利王布施什麽?布施慈悲、布施忍辱、布施禪定、布施智慧,這才叫‘適可前人意’;得相好,得白毫相。第二句:
  【大白毫相光。】
  “大”就比前麵意思更殊勝,這三十二句十六對,每一對後麵都加一個‘大’字,意思都相同,更為超勝,這是大的意思。第三:
  【瑞毫相光。】
  “瑞”是祥瑞,古時候是以玉做為祥瑞的一個標誌,古人都佩玉,無論是男子、女人,玉是寶石裏麵的一種。也以玉器做信物,信物就好像現在我們所講的憑信一樣,這是證據、是憑據。在這個地方表六道乘地藏菩薩威神之力,也就是地藏菩薩給六道眾生的憑信,依照地藏菩薩理論方法來修行,你就能超越三途、超越六道,這是一個祥瑞的憑信,稱之為‘瑞毫相光’。
  【大瑞毫相光。】
  就不必說了,這是瑞毫相光裏麵最殊勝,稱之為大。第五:
  【玉毫相光。】
  代表六道眾生。“玉”,古代人非常重視它,因為玉的性質溫潤,所謂溫潤之德;琢磨可以做出許許多多的用具。凡夫,六道凡夫,性情躁急,所以古時候君子佩玉,玉是珍貴的寶器,你帶在身上時時刻刻要保護它,你就不能夠輕舉妄動,佩玉的用意在此地。你手上帶著手鐲,如果你要發脾氣,一拍桌子,手鐲就斷,碎掉了,它用意在此地;叫你學到像玉一樣的溫柔,戒急躁,取這個意思。‘玉毫相光’就表六道裏麵的凡夫,舍火宅裏麵的急躁,火宅就是六道,六道裏麵的習氣,不好的習氣;增長性德。自性裏麵的德能不叫習氣,為什麽?本來具足,它不是薰習而成。凡夫叫習氣,習氣是薰習成的,不是本性,叫習性。孔老夫子所說的‘性相近,習相遠’,性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大家都一樣,佛法講得更透徹;但是習性個人不相同。不但是跟你自己的本性遠離,你跟一切大眾的習性也都有相當的距離,即使你們義氣相投,時間不會長。
  諺語裏麵常講‘花無百日好’,這是從比喻,再好的花沒有辦法支持三個月,以這個淺近的比喻說明人與人之間相處,好時節就像花開的樣子。‘人無千日好’,千日是三年,處久了習氣都出來,初見麵的時候不知道你習氣,對你很恭敬,不錯!處久了,毛病習氣全出來,恭敬心就衰退,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怎樣才能是長處之道?見性,性德流露那就能長處,它不是習氣,是習性。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們的見解、他們的說法真有學問,所以教導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持什麽態度?淡,‘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則長遠,才能保持長久。過分親近,將來必定疏離,這真天經地義的道理,一定要懂得。所以‘玉毫相光’裏麵所表的,教我們淘汰習氣,培養天性,天性就是性德,遠離六道,契入聖賢的境界。第七句:
  【紫毫相光。】
  “紫”色在此地表雜類眾生獲益。雜類的範圍非常之廣,剛才說過一切眾生習氣不同、染汙不同、造業不同、果報不同,隻要見到佛光都能得利益;得利益的大小,得利益的厚薄,也因眾生而不相同。這裏麵的因緣經典裏麵說得太多,我們要細細去體會。第九句:
  【青毫相光。】
  這代表地獄,“青”色。為什麽用青色來表地獄?小注裏頭也有說,它表地獄黑業。地獄所造極重的罪業,什麽罪業極重?斷一切眾生法身慧命的業最重。你殺他的身,在佛法裏麵講,他如果罪業要不重的話,四十九天他又投胎來了,六道裏麵舍身受身,很平常的現象,所以殺人生命罪不重。斷人家慧命這個罪重,說得粗淺一點,障礙人求道,障礙人學佛,把大眾學佛的機緣破壞,這就是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這個罪重;重在什麽地方,諸位一定要清楚。生命舍了之後很快就得到,可能舍掉之後再得一個身,比這個身還好、還要莊嚴,害人的人他造的惡業,被人害了沒造業,沒造惡業;殺人的人有罪,被人殺那有什麽罪?所以往往被殺被害,一轉世比這一世福報還要大,這種例子太多了。可是殺人的人,他要死了以後多半是墮惡道,他的果報不會比這一生好。所以人身,六道的身,生命很容易得到,學佛的機會就難了,不容易得到,開經偈裏麵所謂‘百千萬劫難遭遇’,那是真的。
  這麽難得的一個機會,他遇到了,你把他破壞,你把他障礙住,你說你這個罪多重?如果這個人聞法,真的清楚明白了,認真修學可能這一生當中,往生不退他作佛去了,你讓這個人在這一生當中永脫輪回,成佛作祖的機會把它打斷,你這個罪多重?假如我們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什麽樣壞事都可以做,決定不要障礙人家修道,特別是念佛。因為你修學其他法門,你這一生當中很難超越輪回,但是人天福報很容易得到,唯獨念佛求生淨土,你這一生當中非常可能永脫輪回,圓成佛道。這個機會遇到太難太難,你要把人家這個機會失掉,你造的罪業可就重了。
  這是墮地獄,地獄眾生,地獄眾生見到佛的光,給諸位說青色的,像顏色不同的時候每一類眾生見的光不相同,每一類眾生見的像也不相同。一九八二年,香港聖一法師到普陀山去朝山,他們一共有幾個人,人數不多大概三、四個人,到‘梵音洞’洞口那裏拜,希望能見到觀音菩薩。他們去了三個人,不錯,聖一法師告訴我,大概拜了半個多小時觀音菩薩出現,三個人都見到,都非常歡喜。離開之後三個人就談談,見到觀音菩薩什麽樣子?聖一法師見到是金色身,觀音菩薩戴毗盧帽,像就像地藏菩薩像一樣,地藏菩藏戴的是毗盧帽,身體是金色,金色金光。另外一位,三個都是出家人,見到是我們一般看到的白衣大士;還有一出家人見到是比丘相,就是出家人比丘像。三個人同時拜,同時看到,三個人看的不一樣。從這個例子,你就看佛的放光,哪有放這麽多顏色?佛是一個光放出來,各類眾生見的不一樣、不相同;佛現的像也是一個像,各類眾生見的也不一樣;佛說話也是一音,各類眾生聽的也不一樣。這個道理佛在經上也講得很清楚,‘境隨心轉’,佛示現這一個境界,眾生各個心念不相同,各個轉變成自己受用的境界。但是無論見到是什麽樣的色相,無論見到是什麽顏色的光,沒有不得利益,都能夠得利益。第十一句:
  【碧毫相光。】
  “碧”是深青色,青色的淺,碧色的深,我們講碧綠。小注裏麵說‘表地獄中利根,如調達在獄,樂如三禪’,調達是提婆達多,提婆達多造作的惡業很多很重,墮地獄。可是我們曉得提婆達多是菩薩示現,他不是凡夫,也是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好像唱戲他扮演反派的角色,他演這個角色。演這個角色也演得很像,造作惡業也感受果報,墮地獄。地獄他是真墮,在地獄裏有沒有受罪?沒有,‘樂如三禪’,四禪天裏麵最樂的是第三禪,快樂。這是從反麵教化眾生,示現給世間人看,惡不能造,造惡必定要受惡報。‘闍王入獄’,阿闍世王也是菩薩示現,他在臨終懺悔得快,地獄相現前他沒進去。
  在中國唐朝張善和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家都知道,那個人也是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此地講‘暫入即出’,暫入不是真的入,地獄相現前他看到,看到之後立即懺悔。張善和的增上緣好,正在這個時候,遇到一位法師從他門口過,聽到他在那邊喊救命;這個法師進來看看,問他什麽原因?他看到許許多多牛頭人問他要命,他殺牛的。這個法師趕緊點了一把香遞到他手裏麵,叫他大聲念阿彌陀佛,幾聲阿彌陀佛念了之後,他告訴大家牛頭人不見,阿彌陀佛來了,他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這就是講地獄當中,造作地獄罪業根性利的,知道懺悔、知道回頭,回頭得快。第十三句:
  【紅毫相光。】
  表畜生道。我們知道畜生裏麵修行的很多,古人有寫成一本書,專門記載畜生修行而得善果,從前印光大師弘法社也印得不少,《物猶如此》,也許同修看過這本書,裏麵所記載都是畜生念佛。倓虛老法師往年在香港佛七當中講開示,講過一個故事,是溫州頭陀寺一個公雞往生,他講過這個故事,這都是真的。這是廟裏麵有人放生,拿了一個公雞來放生,這個公雞很有靈性,每一天跟著大家做早晚課,課誦完了它也就出去。往生這一天,課誦完了它沒出去,大家都走完,它還在大殿裏麵繞佛,香燈師就告訴它,請它出去。這個公雞也沒理他,站在大殿當中抬著頭看著佛像,叫了三聲就死了,站著往生;那時候諦閑老法師是頭陀寺的方丈,畜生往生。畜生道見到佛光是紅色的。底下一句:
  【綠毫相光。】
  “綠”色。這裏麵給我們注解是‘總表獄鬼同入法流’,綠色是表三惡道。三惡道的眾生見到佛光是綠色,都能夠脫離惡道。這些畜生,我們心裏都清楚,都是過去修行人,臨終時一念錯了變成畜生道,畜生是愚癡,臨終的時候正念提不起來,誤入惡道。墮到惡道裏麵去,畢竟善根還相當深厚,他自己不是不知道,知道現在是畜生身,可是修行念佛還沒忘記,所以他還有這個緣分,還能夠接近道場,還能夠見佛像,聽到佛的音聲。他們見到佛光是綠色的。下麵第十七句:
  【金毫相光。】
  我們許多人見到佛光金色的,遇到金色的根不但是利,一定很深厚,佛經裏麵講善根福德因緣成熟。注解是講表餓鬼,餓鬼諸位要記住,不一定都說是餓鬼道,可以把它做為餓鬼的業因來說,餓鬼的業因是貪。‘雖久埋惡趣,而佛性不失’,我們可以肯定一切眾生地獄、餓鬼、畜生,皆有佛性,這佛在經上常講。一切眾生無量劫來都學過佛,都曾經聞法,都曾經親近諸佛如來,隻是不聽教誨,隨順自己的習氣,依舊搞六道輪回,不幸而墮三途。在無量劫來薰習的種子多,善根還相當深厚,縱墮三途,遇到佛緣,善根會現前。尤其是念佛法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鬼畜往生也會見到金色光明,也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不過這些道,三惡道業障重,很難覺悟,果然覺悟,不輸給人道。阿彌陀佛度眾生是度九法界眾生,我們在經上都看得很清楚,所以說是三惡道裏頭,如果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注照,也是金色。下麵第十九:
  【慶雲毫相光。】
  “慶雲”,我們中國也叫它做‘景雲’。注解裏麵說‘此表離五住煩惱,顯五分法身之祥征’。慶雲也是彩雲,像我們早晨跟晚上看到彩霞一樣,這是屬於慶雲。它有很多顏色,表五住煩惱,離五住煩惱。什麽叫做五住煩惱?這是佛學的名相,也是普通的常識。實際上就是我們平常講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通常我們把煩惱分成三類。說五住還是這三類開出來,見思煩惱,見煩惱叫一住,見惑,佛法裏麵叫‘見一切處住地’,它是從分別生的,它不是俱生;見為一住。思惑裏麵就有三住,有欲界、色界、無色界,這是思惑,三界統稱為‘愛住地’,這個煩惱是俱生的,無始劫來的習氣。思惑是什麽?貪、嗔、癡、慢、疑、惡見,生生世世累積的習氣,俱生煩惱。合起來這是四住,見叫一住,思裏麵有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四住了,合起來是煩惱障,通常我們也稱為見思煩惱。下麵再一類就是塵沙、無明,塵沙跟無明合起來叫一住,‘無明住地’,這樣就變成五住。無明住地是根本,是屬於所知障,前麵四住是煩惱障,後麵塵沙、無明合起來叫所知障,也叫做五住無明,亦稱為五住煩惱。由此可知,五住要破盡,就是如來果地。阿羅漢隻破了四地,欲界、色界、無色界,超越了,塵沙、無明沒破,無明住地沒破,所以他不能夠出三界。塵沙破了,塵沙是比喻多,無明這是根本;根本無明破一品,超越十法界,所知障開始破了。在此地用慶雲毫相光來表法,離五住煩惱,顯五分法身,這個境界《華嚴經》裏麵講圓教初住菩薩,就入這個境界。第二十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