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地藏經講義 第二十卷(1)
(2009-06-18 07:49:29)
下一個
地藏經講義 第二十卷(1)
淨空老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卷中第三十三麵,最後一行經文看起: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彩、幢旛、錢寶物等供養。】
我們一直念下去好了。
【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複受。】
這一段是轉女身。這一樁事情,現代的社會跟從前社會不相同,古老的社會在中國、在印度,也可能他方世界都相當類似,女子在社會上地位要比較低,所謂是男女不平等。可是在現代社會,這是不相同,跟從前不一樣。過去佛在經裏麵講,女身比男身障礙多、煩惱多、情執重,所以佛在《玉耶女經》裏麵說,有十樁事情女子常常憂慮的。第一個是出生的時候,父母不歡喜,母親生了兒子非常歡喜,生女兒的時候,歡喜心就減低很多。第二,這是在過去社會裏麵,父母家人對女孩子的管教要嚴格的很多,縱然在成年都不能夠見外賓,外麵的賓客他是內外有分,這是常常怕見人。其次到出嫁的時候父母也增加憂慮,總是要離開父母家親眷屬,這是佛法裏麵講的愛別離苦。嫁出去完全要看丈夫、看家人的臉色,許許多多的障難。少年的時候父母管束,出嫁的時候丈夫管束,到老的時候兒孫管束,苦處很多,所以不願意女身。在現在這個觀念跟從前不一樣了,我們了解這些狀況。但是這裏頭最重要的一樁事情,是告訴我們業力可以轉變,我們要懂這個道理。連身的形都能轉變,何況我們講容貌、講身體的體質,那當然是更容易的多了,要曉得這個道理。這裏頭所說的無非是一個原理,境隨心轉,心能轉境,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行。
轉的方法,這個地方“若有女人,厭女人身”,在後麵這一段裏頭,“是善女人”,由此可知,前麵這個女人是善女人,它省略一個字。這個字是非常非常重要,我們看後文就曉得這個地方,這女人是善女人。善女人一定是奉行《觀經》上講的三褔,這是必須要記住的。這個經是大乘經,三褔十一句裏麵所說的都要能夠做到,做到什麽樣的程度那是另當別論。隻要你能夠做到一分、兩分也稱善女人,不做不行,一定要做到。她有這個基礎,然後再依照這個方法理論來修學,就能夠得果報。“盡心”,在修法裏頭這一個字是關鍵,一定要盡心。盡心就是用最誠敬的心、最真實的心來修供養,供養地藏菩薩的形像。形像,畫的形像也可以、塑的形像也可以,金銀銅鐵鑄的形像都可以。此地說隻要是供養地藏菩薩的形像,下麵經文都是這個意思。供養是“日日不退”,可見得發的是長遠心。
供具舉了幾個例子,以花供養、以香供養,以飲食、衣服、繒彩、幢旛,再就是錢財寶物等等供養,這是講供養具。供養具之多少,供養具的貴賤是隨著自己的能力,絕不勉強。供具裏麵懂得表法的意思,這一點要特別記住。如果不懂得表法,隻是用這種形式供養,得的利益很微薄,轉不了業力,一定要懂得表法的意思。換句話說,佛菩薩的形像,以及所有的供具,都是時時刻刻提高自己的警覺,你自己德行不斷向上提升,你就能得自在。自在像佛菩薩一樣,應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現什麽身;換句話說,把自己的業力轉變成願力,這一段經文最重要的意思在此地。願力受身就自在,業力受身不自在,所以這個方法是叫我們轉業力成為願力。
供‘花’,我們看到花就想到要修因,六度萬行之因花。特別在《華嚴經》裏麵所顯示,經典裏麵告訴我們,《華嚴經》上所說,任何一個人,無論他過的是什麽樣的生活,他是什麽樣的身分,他是從事某一種的行業,都沒有妨礙,都能夠修菩薩行。菩薩行是什麽?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行業裏麵的工作,就是他日常的應酬,如何把這些事情變成菩薩行?變成六度萬行?關鍵在菩提心;菩提心是個覺悟的心,真正覺悟。覺悟什麽?覺悟諸法實相。《般若經》上所說的‘三心不可得’,‘諸法無所有’,這是真正覺悟,你的心行與自性相應,也就是與一切諸法實相相應,那你怎麽會不自在?從真正覺悟之後,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你才真的明了,所以對於虛空法界一切的人事物,自然生起真正的愛心。這個愛心,佛法裏稱之為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盡虛空、遍法界跟自己同體。這個體是什麽?體是真心,真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佛在經典裏麵名相說得很多,都是說一樁事情。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這個真心變現出來的,所以情與無情同一體。諸佛如來看到眾生受苦,真的是自己受苦,看到眾生得樂,確實是自己得樂,眾生跟自己是一體,這才是真正覺悟。
眾生,特別是六道裏麵的眾生很苦,迷失了自性,迷失自性,自性還是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如果不起作用那就不叫真性,它還是起作用。雖起作用,因為迷失自性,他不知不覺被業力操縱,他的生活就苦了。覺悟了的眾生就稱佛菩薩,覺悟了的人。聲聞、緣覺也覺悟,覺悟得不夠徹底、不夠圓滿,但是他已經能夠擺脫業力的控製。佛在經上講,聲聞、緣覺在三德裏麵,他得解脫,是半個解脫,不是圓滿的。為什麽?法身、般若沒有證得,三德密藏裏麵隻證半個解脫,他舍身受身也相當自在。由此可知,整個佛法的教學關鍵就是在覺悟,覺悟之後我們就得自在,就能夠隨意化身,不僅僅是轉女身為男身。供具花的意思給我們這麽大的啟示。
‘香’的表法是信心,香表信香,對於佛菩薩的教誨決定沒有疑惑,生起清淨堅定的信心。香又表戒、定,我們香讚裏頭常唱戒定真香。香也表五分法身香,可見得它都有所表,我們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這是不能不知道的。‘飲食、衣服’供養是表自己的敬意,我們需要飲食,我們以飲食供養佛菩薩,其實佛菩薩並不需要;我們需要衣服,我們以衣服供養佛菩薩。寺院裏麵以衣服供養佛菩薩的也有,我們看到有一些寺院,佛菩薩塑像有人供養的衣像鬥篷一樣,披在身上的時候,那就是供養衣。供養這些供具都有經典做依據的,飲食供養很平常,佛前麵的大供,這是飲食供養。‘繒彩、幢旛’是一些裝飾,就是以絲綢的這些製品供養佛菩薩,莊嚴道場,我們現在講是張燈結彩。新加坡國慶快要到了,每一條街上張燈結彩,就是這個意思。
‘幢旛’這是供養具裏麵最常見的,這個地方注解裏頭,在第三十五頁,注解裏麵第五行,諸位從當中看起,這是青蓮法師提供我們一點參考。‘凡造旛法’,造旛跟造幢是一個意思,說旛,幢就連帶在其中。‘切不可安佛菩薩像,及名號等。旛是供具,供於所供,如何複以像名為之’。希望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現在很多人不知道,供旛旛上寫著佛菩薩的名號,怎麽可以用佛菩薩去供養佛菩薩。我們是供阿彌陀佛,旛上寫著‘南無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去供養阿彌陀佛,你們想想如法不如法?這叫正確的。旛幢上還有什麽?用佛像,上麵繡的佛像再去供養佛菩薩,完全錯了,這是許許多多人沒有注意到。今天佛法衰,佛教雖然好像很興旺,眾生還造這些業,還受這些苦報,我們供養裏麵就錯了。還有犯更大錯誤的,我們見到有的法師,大法師披上紅的祖衣,祖衣上繡佛像,這不可以,一切諸佛都變成你自己的衣服了。連幢旛都有過失,你再把佛菩薩形像穿在身上,這不可以。
再話說回來了,我們今天把佛的名號印在我們衣服上,可不可以?可以。為什麽可以?我們這是為度化眾生的,是希望一切眾生一曆耳根,永為道種,我們用意在此地。假如你把佛菩薩形像繡成衣服,穿到街上去走度眾生,行!可以的。問題就是看你用的是什麽心?你的心用的善、用的誠,無量功德。如果這個心不是為利益眾生,不是為宣傳佛法,那你就造罪業了。可是旛幢是在道場,道場當中供養有佛像,這是不可以的。假如旛幢懸掛在旗杆上,行!為什麽?給外麵大眾看的,許許多多不信佛的人,讓他看到旛幢上有佛的名號,或者有經的經題,這都好。這是什麽?我們的目的無非是令一切眾生有緣接觸三寶,都在用心,所以用心的關係就很大了。
現在我們看法官判案子,首先要問你的動機。如果動機是善良的,事情做錯了也可以原諒,動機是不善的,做了好事你也有罪過,可見得動機的關係非常大。此地講‘盡心’,盡心就是講動機。過去一些老和尚給我們講故事,也許這些事情都是真有其事。說有一個出家人,見到有一尊佛像供在露天,這時候是太陽很大,他看到之後很難過,佛在這個地方曬太陽沒有東西遮蔽,自己也沒有法子,什麽也沒有。想想腳上穿的還有一雙草鞋,想著我就把草鞋供佛,把草鞋放在佛的頂上,讓他不要曬太陽,自己赤腳走路;好心,他得的善報。他離開之後,以後沒有多久,又有一個出家人從此地經過,看到佛頭頂上一雙草鞋,哪個人造這個罪業?趕緊把它取下來,把佛的頭上擦得幹幹淨淨的。兩個人都是好心,兩個人都是恭敬心,都得褔報,為什麽?動機都非常好。所以我們要明了,行善一念真誠的善心,他們所做的都沒有過失,要懂得這個意思。
在佛堂大殿幢旛最好不用佛菩薩的形像、不用佛的名號。用什麽最好?現在我們用這個好—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用這個放在旛上,我們用這個供養,好!現在我們自己所修學的,真是我們的宗旨、我們的方向、我們的目標,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隨緣、念佛,用這個要是寫在旛幢上,好!我們用這個供佛。這個供佛,在佛法裏麵講法供養,法供養第一條依教修行供養。我們供養具裏麵,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依教修行供養,這是正確的,是我們值得提倡的。但是現在一般都是用佛菩薩名號,誰想到這個道理?這是特別提出來,希望大家注意到這個問題。
‘錢財寶物’,這是舍財,舍財是什麽?舍貪,表示舍貪供養,因為錢財寶物是一般人看得非常重的。他這個注解末後是,‘能舍命財,心無吝惜,內息慳貪,獲褔無量’。這些話我們四眾同修在經典裏麵看得很多,也聽得很多,沒人相信。為什麽不相信?沒有見到,沒有證據。雖然讀經、雖然聽經曉得這樁事情,自己也修,修褔,舍財總是舍一點點,我有一萬塊錢,舍一塊就好了,做好事,所以他得的褔很有限,他不能完全舍。這個世間富貴人的施舍比不上貧賤之人,貧賤的人反正有也這麽多、沒有也這麽多,苦日子一天到晚還是挨下去,往往他能夠舍,舍他財裏麵的大部分。佛在經典裏麵跟我們講有公案故事,乞丐這是在外麵乞討的,人家給他一文錢。羅漢、辟支佛看到了,沒褔!受貧窮苦報,過去生生世世不修褔,給他種褔。怎麽種褔?向他求乞,人家布施你的那一文錢是你的,你拿來供養我,你就得褔。乞丐聽了什麽?是苦,供養阿羅漢、供養辟支佛褔報很大,他就真的把這一文錢供養他。一文錢是他全部的財產,他隻有這麽多,全部供養了,得的果報不可思議,幾十劫不受貧窮的苦報。這是說明布施是盡心布施、盡力布施,褔報是究竟圓滿的。
貧窮、下賤、乞丐,佛度他們例子很多,這些人不久命終之後生天,我們世間人沒有看到他生天,沒有看到他在天上享褔。布施之後沒有多久他死了,世間人看到是這個現象,所以信心生不起來。我們雖然沒有見到,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肯定生命決定不是這一世的,我們有過去世,我們還有未來世。真正能夠相信有來世,你對於佛經上講的這一些理事就信得過了,有來世。這一世苦一點沒有關係,這是過去世沒有修善因,這一生要好好的修,來世得最殊勝的果報,盡心布施這個果報不可思議。
我們供養一尊佛、供養一尊菩薩,難!找不到,隻能供養佛菩薩形像。可是世間有真佛、有真菩薩,那個供養的褔就大了。真佛、真菩薩在哪裏?真修行的人。可是問題又來了,真修行的人生活都非常清苦,你供養他,他不接受,他不要。由此可知,褔田就不好找了,你想種褔,褔田在哪裏?的確相當不容易。真正的褔田是真正修行的道場,我們到這個道場種褔田。這個道場裏麵欠缺的是什麽,我們供養它;如果住的人眾太多了,需要擴充設備,我們供養它;你在旁邊認真去觀察,再多的供養他們修行沒有退轉一分,這才是真正的褔田。這個供養褔就無量無邊,供養一天的褔報都不可思議,何況日日不退,這個褔有多大?
今天新加坡居士林的道場,居士建立的道場,這一些居士通宗通教,護持正法。不但護持,主持正法,建立念佛堂,提供給全世界的念佛同修,到這個地方來精進念佛,每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真正念佛人,發心到這個地方來念一天一夜,都是你將來成佛的善因,是你將來成佛重要的條件。你能夠發心天天在這個地方念佛,這個功德還得了!所以這個道場不是一個普通道場,大家到這個地方來是來作佛的,對這個道場的供養,褔德除佛之外沒有人能說,真實功德。這個理、事我們都要懂得,要透徹的了解,希望像這樣的道場,在其他國家地區也能夠建立。這個道場的建立,必然感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護持,現前的功德利益就不可思議;供養的人得大報褔,修行的人得大善利。所以供養要如法,布施供養都要如法。
底下這一段,這是講他的果報,轉報果。轉報果我們在此地可以把它看作有求必應,業報沒有不能轉變的。注解裏麵前麵兩句話非常重要,‘轉報事難,惟在精誠’,這八個字要緊。如果你真正做到精誠,轉報就不難。這一位“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複受”,沒有女人的世界,注解裏麵也說,‘即指西方極樂’,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身相是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所以我們現在供西方三聖,我們統統供阿彌陀佛像供三尊,當中阿彌陀佛,這觀世音菩薩、這大勢至菩薩,為什麽都一樣的?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是一樣的,我們的道場這個供法,跟經上講的完全相符合、完全一樣。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的相也一樣,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的念佛堂所有供的像全是一樣的,那是什麽?蓮池海會。那些像裏麵隻有一尊是阿彌陀佛,其餘都是我們大家的像,我們的像都跟阿彌陀佛一樣,讓我們在念佛堂有這種深深的感觸。這就是轉自己業報之身,成如來最殊勝的身相。再看底下的經文:
【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
這是願意用女身度脫眾生,也能夠隨意滿願。注解裏麵注得好,摩耶夫人,釋迦牟尼佛的母親,也是諸佛再來的,不是普通人;應以女人身得度,他就現女人身。他的願跟別人的願不一樣,摩耶夫人的願‘永為千佛之母’,他發這個願,發願做佛的母親。底下注得好,‘此以順愛法門,度眾生也’,眾生情愛很深,順著你的情愛來度你。這是‘四攝法’裏麵的同事攝,佛與法身大士他有這個能力,真正做到恒順眾生,隨喜功德。下麵又舉個例子,《華嚴經》婆須密多女,在《四十華嚴》叫伐蘇密多女,這是譯音不相同。婆須密多示現的是什麽身分?我們現在社會上講妓女的身分,他示現的是妓女身分,廣度眾生,凡是跟她接觸的都被她度脫了。所以你說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種身分不是菩薩?菩薩哪個行業都化身,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菩薩在其中、都有佛在其中,我們凡夫不認識。
末後他結論說,‘並以慈愛三昧’,在現相、在作用裏麵是慈愛。內裏麵清淨無染,就像宗門裏麵所說的‘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他心地清淨平等覺;外麵示現的是慈愛,這叫慈愛三昧,他以這個願力示現女身。底下說‘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他裏頭是不是有貪愛?沒有,他是度這一些情執深重的眾生,幫助他們成佛,幫助他們離貪嗔癡,幫助他們覺悟;他有定功,他有智慧,他有善巧方便。如果定功、智慧、方便不到這個程度要去學他,那好了,那準到地獄,這是功夫不到決定不可以學習的。所以菩薩的四攝法,我常常勸同修們,前麵三種可以學,後麵這一種要看看自己的能力。後麵是同事,前麵是布施、愛語、利行,這沒有問題,不會有什麽副作用;最後這一條一定要看自己的智慧、定力才行,不可以隨便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