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地藏經講義 第十卷(2)

(2009-05-25 08:07:42) 下一個
地藏經講義 第十卷(2)

【以是等輩,吾當憂念。】
  世尊所憂念就是這一樁事情。世尊心裏頭沒有憂念別的,憂念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罪苦的眾生,他不對某一個人。前麵我們看到,前麵看到摩耶夫人,她還好像表示有一點情執,特別留戀閻浮提眾生,而地藏菩薩給她說法的時候,那個心量就廣大了,都是做樣子給我們看。摩耶夫人做得對不對?對。做得怎麽對?我們幫助眾生從近處幫助起,不能說近處的不顧,去顧遠處的,沒這個道理,不合理、不合法。幫助人一定要從近處,由近即遠。哪些是近處?你的家人最近處,要度眾生先度自己家裏的人。家裏人為什麽度不了?是自己沒做好,自己做得不如法,你家裏人不相信。你自己做得如法,你家裏人對你生恭敬心,佩服你,願意跟你學,聽你的話。所以你自己要做得如法,自己要做出一個好樣子來給家人看。然後做出給你的親戚朋友,你所認識的人看,逐漸逐漸把這個麵擴大。摩耶夫人是教我們度眾生的技巧,佛菩薩是從整個麵來給我們講,全都是善知識,都是為了教導我們而做種種示現,他們表演給我們看。實在講如何能把佛法發揚光大,令一切眾生歡喜接受?《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最好的劇本,可以把它搬上舞台,把它做成電視連續劇,把它拍成電影,沒有一個不喜歡,沒有一個不愛好,善巧方便利益一切眾生。
  可是要做這樁事情,實在講是應當要向這個方向去發展,編劇的人、導演的人、演員先要到講堂來上課,我們把這個經從頭到尾統統講清楚、講明白,大家都發心作地藏菩薩,大家都發心來建立地藏的事業,然後這個片子一定成功,才能拍得成功。現在也有一些佛教的這些電影、連續劇,我看看都不甚理想。什麽原因?導演、演員不懂佛法,所以這個效果當然就差很多了。一定要演員、導演真正懂得教義,深解義趣,他們寫的劇本,演練的技巧,才能展現出高度的智慧,才能真正做到善巧方便。我們有這個心,也有這個願,緣不具足。今天沒有一批這些電影、電視的演員、導演來跟到我們一起來學佛,現在還做不到這個。如果有這麽一批人,因緣成熟了,眾生有大福報,全世界的眾生都有大福報,整部的《華嚴經》都可以搬上舞台。《華嚴經》我們雖然沒有講多少,才講一點點,你們聽起來都很有味道,樣樣都可以搬上舞台,在日常生活當中,樣樣都是我們在生活當中做出榜樣。所以學佛菩薩就是學表演,我們沒有走上這些演員的舞台,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舞台當中。要懂得自己怎麽好,怎樣把這出戲演好,讓這一些未解脫的眾生,看到這出戲他能有感悟,他會感動,他會覺悟,就達到弘法利生的目的了。
  我們看看佛憂念的是什麽?我們今天憂念的是什麽?我們憂念的,錯了,假的。我們憂念的是自己一身,身家性命,假的,不是真的。身是無常的,身外之物更是不可得,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明了事實真相。諸佛菩薩一切真實,我們要深信不已,認真的學習,依教奉行。再看後麵這一句:
  【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複何慮。】
  世尊聽到地藏菩薩的報告,也非常歡喜,說你既然“畢是往願”,地藏菩薩發度眾生的願不是在今天,無量劫前他就發了這個願,生生世世實踐他的願望,而且多次重發。像我們每天念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是天天念四弘誓願,不是發,如果真發了,那還得了?這個願如果真發了,你就不是凡夫。不是凡夫,是什麽?你是發心住的菩薩。我們看看《華嚴經》上所講發心住的菩薩是什麽地位?圓教初住;你已經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四弘誓願真發了,就超越。不但不在六道裏麵,你也不在十法界裏麵,一發就超越了。天天念,不行,念不能超越,要真發。我們仔細觀察,四弘誓願是不是地藏本願?是,一點都不錯。今天在忉利天宮地藏菩藏又發願,接受世尊的付托,幫助這些苦難的眾生。世尊在此地,說這個話也是讚歎他。“累劫重誓”,這個字念‘zhòng’ 行,念‘chóng’也行,都講得通。‘zhòng’是他發的誓願很重,‘chóng’ 是他多次發這個誓願,兩種讀音,兩種意思都講得通。佛看到他們直下承當,也就很安慰了,沒有再顧慮、沒有再牽掛了。
  其實全是表演給我們看的,諸位要曉得,釋迦牟尼佛也化身作地藏菩薩。為什麽不用佛身來出現在這世間,繼續給我們說法?不行,這些眾生性識無定。如果要看佛久住世間,諸位要曉得,眾生懈怠、懶散;不要緊,今天不聽經,明天他還講,今年不學,過兩年再學不遲,他老在講。如果說是佛馬上要滅度,這下慌張,趕快學,不學,機會沒有了,他就緊張了。所以佛示現滅度、示現住世,都是善巧方便,我們懂這個意思。求學亦複如是。我過去在台中求學,時間短,我得的利益比一般同學多。什麽原因?我們是外地去的,到台中作客,時間很短,趕快學,認真的學,不定那一天機會沒有了。住在台中市的人,他沒有這個觀念,李老師常住在台中市,今年不成,還有明年,明年不成,還有後年。那個心永遠是懶散的,一直到李老師往生了,也沒學成。李老師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這心情不一樣。我們作客,這個心情是很緊張的,是要把這個機會好好的抓住,知道機會一失掉就不容易再得到。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以佛的身分出現也是這個意思,不能常住;常住,眾生往後就懈怠,佛的教學就不靈了,所以不能示現常住。
  請看底下這一段經文,這一段經文世尊跟地藏菩薩一問一答,旁邊又插了一位菩薩進來。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
  這些菩薩都是等覺菩薩,都不是普通菩薩。
  【名定自在王。】
  從他這名號,我們就曉得,他在禪定裏麵得大自在。佛法裏麵常講‘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世尊在大會裏麵讚歎地藏菩薩,定自在王菩薩哪有不清楚的道理,明知故問。因為他知道,這一會集結的經藏一定會傳之久遠,沒有參加這一會的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對菩薩的態度、對菩薩的讚歎,總不免疑惑。菩薩究竟有哪些願、哪些德行?值得世尊這樣的讚歎。可是不參加法會的人到哪裏去問?以後縱然得知這些訊息,沒地方問。定自在王菩薩慈悲,他知道,他代我們發問,讓世尊來給我們說明,斷除我們的疑惑。所以這種發問在佛經裏麵叫利樂有情問,也是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有的時候自己沒有疑惑,但是想到別人有疑惑也要發問。尤其是現代,我們利用科技的方法,講經、講演都錄像、錄音流通,所以觀聽不一定是在現場,可能現場以外觀聽的人更多,無法統計。他們有疑問到哪裏去問?所以利樂有情的發問,我們應當要學習。請看經文。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菩薩發問,世尊一定解答,而且世尊知道,這個解答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無量無邊,沒在現場的大眾。在未開示之前,這幾句話誡勸菩薩,實在講就是誡勸我們現前大眾,要“諦聽諦聽,善思念之”,這八個字重要。我們能不能聽懂佛的意思,關鍵就在這八個字。開經偈裏麵所說,‘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果沒有這八個字,你就很難解如來真實義。諦是什麽?‘諦’是真誠,用真誠心來聽。什麽叫真誠?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叫諦聽;換句話說,聽法的時候心裏頭不許可有一個妄念,這叫諦聽。‘善思念之’,善思就是悟處,聽了之後有悟處,我們佛家講開悟,聞法開悟。諦聽才能開悟,悟了之後要念之,念是行,念茲在茲,八個字裏麵信、願、行都包括,都在其中了。這是聞法必須要具備的心態,沒有這個心,沒有這種態度,那真所謂是聞所未聞,聞而無聞。這個聞法等於沒有聽到,那就空過了。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
  這是先說地藏菩薩往昔之事,為我們介紹這尊菩薩,讓我們認識地藏菩薩、了解地藏菩薩,然後我們才相信他,我們才願意跟他學習。這是要說明地藏菩薩過去修學的因緣,無量劫中地藏菩薩的事跡永遠說不盡,隻能在這一切事跡裏麵略舉幾個例子。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地藏菩薩最初發心的一個例子,這個時間太久太久了,我們今天習慣上講天文數字。
  【爾時有佛。】
  在那個時代,這久遠劫之前,那個時代有一尊佛。
  【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十個稱號,在佛家說是諸佛的通號,這十個稱號顯示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成了佛這是證果,智慧德能無量無邊,也是稱讚宣說不盡。佛將果地上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歸納十大類,用這十個稱號來表示。這十個稱號,我們略略的說一說。“一切智成就”是佛的別號,一切智慧成就了。從“如來”往下這十個是通號,每一尊佛都有這十個名號,這是諸位同修要記住、要曉得,不要產生誤會。因為有很多人說是佛,哪個佛最大?如來佛最大。這都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小說看多了,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每一尊佛都稱如來,所以如來是通號。
  ‘如來’怎麽講法?最簡單一個說法,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所以叫如來。佛佛道同,成了佛樣樣都平等,完全相同。菩薩跟菩薩不見得相同,不會完全相同,佛跟佛是完全相同,所以說是今佛就如古佛再來。那個意思要說深一點,《金剛經》上有一個解釋,‘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個解釋好。諸法如義,這個如是什麽?如就是真如本性。所有一切諸法跟真如本性統統相應,這叫如來,這個意思說得非常非常的圓滿,從理上講。說如古佛之再來是從事上講;其餘意思還很多,我們就省略了。
  “應供”,供是供養。佛是一切人中,真實究竟圓滿的善人,究竟圓滿大智慧、大德能之人,是我們的好榜樣、好老師,應當接受我們供養;我們供養他,這有福報。所以應供,應當接受人天的供養。
  第三個通號,“正遍知”。知是無所不知,遍是普遍,沒有一樣他不知道。不但遍知,而且正確的遍知,他所知道的沒有絲毫錯誤。佛所講的一切經法,哪裏會有錯誤?如果要有錯誤,大概都是被後人依自己的意思改動,那就產生錯誤了。所以經典流傳到今天,幾千年來通過翻譯,古時候手抄本難免沒有抄錯的字,難免沒有漏脫的句子,我們現在從事這個工作都知道,很困難的事情。縱然發現到經典裏麵這個字可能不太對,有錯誤,這個地方有問題,決定不能改動。如果你發現了,可以注在旁邊,用小注注在旁邊,原文不能更動。什麽道理?我覺得這裏不對我改一下,你覺得那裏不對也改一下,那好了,再過個幾十年,這個經典麵目全非,簡直就不能讀了。所以縱然有錯誤,不可以改,注明。古來大德這個樣子就做得很好,他們發現有錯字,這個字可能是什麽樣的字,或者應當做什麽樣的字,他注在旁邊,不改動本文,使原來的麵目永遠保持下去,利益後學。這是對曆史、對眾生負責任的作法,我們應當要學習。這是正遍知。
  世間人一般宗教徒讚美上帝全知全能,正遍知就是全知全能。實在講,上帝並不是全知全能,佛才是全知全能。佛是誰?佛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是真正的全知全能。因為盡虛空、遍法界都是心性變現出來的,它哪有不知、哪有不能?所以這是很合理的說法。如果我們自己心性完全透露出來了,完全顯示出來了,對於整個的宇宙過去、未來,確確實實是正遍知,這不是假的。
  “明行足”,足是圓滿,明是代表智慧,行是代表修學;兩樣都圓滿,這是用佛法名詞來講,性修圓滿。明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性德;行是修德。沒有圓滿的時候稱菩薩,圓滿就稱佛。也可以看作解行的圓滿,明是解,行是修行,解行的圓滿。
  “善逝”,這一句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無住涅槃’。無住涅槃確實是善逝,為什麽?他這個善,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才叫善。凡夫住生死,不善;死了再投胎,不善。二乘住涅槃,也不善,墮無為坑,不起作用。佛與大菩薩,善,生死、涅槃兩邊不住,這才真正叫善逝。不住涅槃,所以他隨類化身,應以什麽身得度,他現什麽身。不住生死,雖度眾生,雖然化現種種身度一切眾生,一塵不染,心裏麵幹幹淨淨,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也就是講不但是於事相上不執著,心理上都不落痕跡,這就是不住生死。諸位要知道,不住生死就是住涅槃,不住涅槃就是住生死。他兩邊都不住,兩邊圓融,真正叫大涅槃,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大涅槃;大涅槃是生死、涅槃兩邊都不住。
  “世間解”,世間,規模小的是六道,再擴展一點的是十法界,再放大一點的,世出世間,就盡虛空、遍法界,佛都知道,沒有一樣他不了解,所以稱之為世間解。“無上士”,士,現在人講知識分子,古時候講讀書人,讀書明理。讀書人裏麵最高、最上,沒有比他更高、更上,今天講知識分子裏,他是達到登峰造極,沒有比他更高了。
  “調禦丈夫”,這名號是從他教化眾生善巧方便上建立。佛有智慧、有能力、有善巧,能調伏眾生的心,能幫助眾生斷惡修善,這就好像駕禦。‘丈夫’,所謂是大丈夫,大丈夫的意思跟英雄兩個字的意思,完全相同。別人做不到,他能做到,這稱大丈夫。他是調禦丈夫,能夠調和九法界眾生,幫助他們覺悟,幫助他們斷煩惱,幫助他們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佛有這種能力。這屬於德能上建立的。“天人師”,師是師範。一切諸天,說一個天、說一個人,把六道、十法界都包括了。他是六道一切眾生,十法界一切有情的表率、模範。
  “佛”這個字大家都清楚、都明了,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它的意思是覺悟,裏麵包含自覺,覺他;自己覺悟,幫助別人覺悟,覺行圓滿。隻求自覺,不幫助別人,這是小乘,阿羅漢。自己覺悟,也幫助別人覺悟,這是菩薩。如果自覺、覺他都圓滿了,這就叫佛,就是佛的意思。圓滿,怎麽算圓滿?菩薩說是自覺可以圓滿了,這是覺他,還有許多眾生都沒有得度,他怎麽圓滿?這個圓滿,諸位要懂得,菩薩覺他還是幫助自己覺悟。我們常講老師教學生,教學相長。什麽時候圓滿?在教學當中,我們自己修學時間雖然不長,十幾年,幾十年當中,一定有體會。我們得到一些學生,得到一些來問難的人,對我們的幫助很多很多。有一些重大的問題,別人不問,根本沒想到;他一問,我們才想到。看看自己有沒有智慧?有智慧能解答,沒有智慧還要趕緊去找資料,去向別人請教,幫助自己,所以教學確實相長。
  菩薩他要斷見思煩惱,要斷塵沙煩惱,要破根本無明,不借重一切眾生的幫助,他也沒辦法。所以他在教學當中,一切大眾幫助他們開智慧,幫助他斷煩惱,他才能證得無上菩提,這就叫圓滿。他自己圓滿了,才能夠圓滿度一切眾生。眾生得度要靠緣分,所以佛不度無緣之人。圓滿在度眾生來講,他有能力度等覺眾生,這叫圓滿,他成佛了。菩薩不能叫圓滿,為什麽?等覺菩薩,你可以度十地以下,不能度等覺,度眾生不圓滿,化他不圓滿。成佛了,是一切眾生他都有能力教導,這叫圓滿,覺行圓滿是這個意思。有能力度等覺眾生,那就無所不度,度眾生圓滿是這個講法。
  “世尊”,具足前麵這十個號,十種德號,這就稱之為世尊。世出世間人都尊重他、都尊敬他,他有這樣的智慧德能,所以稱之為世尊。就像我們現在客氣尊稱別人,尊敬的。尊就是尊敬,加個世尊,就是一切世間所尊敬,這個意思就很廣很深了。
  【其佛壽命六萬劫。】
  這在那個時代,佛的壽長,那個時代的人民壽也長,佛所示現的壽命,一定跟大眾是一樣的。像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他老人家示現是七十九歲圓寂,我們習慣上講佛住世八十年,實際上七十九歲。說八十年,我們中國人講虛歲,八十歲;住世八十年,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是釋迦牟尼佛示現,跟我們這個世間人壽命差不多。由此可知,一切智成就如來,他那個時候眾生福報大,壽命長。從這裏看得出,他那個地方,那個時代,眾生的福報很大。
  【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
  這樣敘說一切智成就如來,這一尊佛在沒出家的時候,這個時間太久太久了。他已經成佛了,成佛一般講修行,從凡夫修成佛很長很長的時間。這要講他久遠劫因地的事情。他是一個小國王,與鄰國王為友,這兩個國王,鄰國都非常難得,都是很好的國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他們用什麽方法治國?用十善業道來治國,這非常難得。‘饒益’,益是利益。國王念念都是希望人民的生活能過得好,人民真正能得利益,過得很幸福、很美滿。饒是豐饒,不但利益而且能得到很豐富,無論在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上,都能夠達到滿足,這才叫饒益。可見得國王的心非常之善。
  【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
  鄰國是與他交界的其他的國家,裏麵的人民造作惡業了。他們這兩個國好,這兩個地區好,國王教得好。所以古時候國王,儒家的標準是三條:作之君,君是君王,你是國家的領導人;作之親,領導人是人民的父母,要以父母愛護兒女這一種心,對待全國的人民,愛民如子,你要保護他、你要養育他;還要作之師,你是人民的老師、人民的表率、人民的楷模。這才是一個最好的領導人,讓全國人民真正享到福報。享誰的福?領導人的福,他教得好,都是講師範。從前帝王居住的處所叫京師;京是大的意思,師是師範,模範的城市。全國城市以它作榜樣、以它作模範,叫師。名稱多好,用意多善,所以我們不要小看了從前帝王專製,你小看是錯誤。今天我們到北京皇宮裏麵去看看,皇宮裏麵的辦事的處所,辦事叫大殿;大殿就是帝王開會、集會辦公場所,場所叫什麽?太和殿。太和殿後麵,中和殿,再後麵,這三個最主要的建築物,保和殿;太和、中和、保和。他用的是什麽心?他用什麽樣的心態麵對全國人民?用‘和’,上下和睦,全國一團和氣,這個國家哪有不興旺的道理?我們佛家講六和,他講三和。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是教我們以和為貴,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所以這是真正的聖主賢王。如果他接班的人、後裔,都能夠遵守這個原則,這個朝代會永遠傳下去,哪裏會滅亡的道理?後代的人不遵守,為非作歹,這個國家就亡國,政權就會喪失了,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兩個國王好,所以他們的國家治理得非常好。但看看外麵其他的國家那就不一樣,人民造惡造罪,造罪當然要受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