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10年第二次回國見聞雜談(8)

(2010-12-13 00:20:03) 下一個
列位,我這個旅遊團的標準是“包早飯”的。第二天一大早本人就匆匆在酒店底層的飯廳喝了碗照得見人影的薄稀飯,吃了兩個秀氣得跟核桃似的饅頭,然後就被轟著上了大巴拉到江邊,登上了去三峽的飛艇。



稻花香飛艇。這就是我坐的那條。



另一條飛艇,可隱約看到裏麵的座艙。

上文書說到,飛艇這種交通工具我早在1984年從廣州到那時的英殖民地香港時就坐過,當時乘艇的感覺真好,原因是船體開動時略離開水麵飛翔,速度雖快,但噪音和振動都不大,差不多和乘一般飛機相仿。但這回坐的飛艇不同,噪音之大,坐在對麵的人若不喊著說話你就不知道他是罵你呢還是恭維你。發動機的動靜也邪乎,能把坐船的全身震得跟篩糠似的,真正舒筋活血。這還沒完,柴油發動機冒出的黑煙灌入客艙,和熏蚊子有一比。飛艇船票上說,“做飛艇是享受飛機式的服務”,我這兒加一句,這要看坐哪的飛艇。

說說三峽吧。列位都知道,三峽是指長江流經原四川川東一帶,巫山山脈中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穀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奉節縣境內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長二百零四公裏。那裏兩岸高峰夾峙,江麵狹窄曲折,江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湧湍急。

抵達三峽水域前,飛艇先到了重慶三峽移民大縣雲陽。2008年我去新馬泰旅遊時在重慶江北機場結認識交了幾個雲陽縣物價局的團友,旅遊結束時6-7個人都邀 我有機會去雲陽“耍一哈”,我欣然同意。這次好不容易真的來了雲陽,我倒不想給他們打電話。一來是人家當時就那麽一說,咱哪能拿著棒槌就當針呢?二來他們一準兒的正忙著找錢呢,沒工夫搭理我,而且我一個人旅遊其實就是圖個人少,單倍兒自由,是一種享受。

礙於時間,在雲陽時別的地方我沒去,唯獨遊覽了一下著名的張桓侯廟,即“張飛廟”。此祠廟始建於蜀漢末期,後經曆代修葺擴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餘年的曆史。廟之原址位於雲陽縣飛鳳山麓,三峽蓄水後廟的整體西移32公裏,當然也往上挪了幾十米。廟內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字畫碑刻,稀世文物200餘件,被譽為“巴蜀勝景、文藻勝地”,是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上的重要景點之一。此廟由來是三國時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敗走麥城,被吳將擒而殺之,鎮守在四川閬中的張飛心痛欲裂,嚎陶大哭,報仇心切,乃命部將範疆和張達三天之內製好白盔白甲,供他掛孝出征。範、張二人趁張飛醉臥,取其頭顱投奔東吳,行至雲陽時忽聞吳、蜀已議和,乃將張飛首級棄於江中而逃。張飛首級後為漁人撈出,葬於雲陽南岸飛鳳山麓,並建廟紀念。

到訪張飛廟時,訪客們皆沿一條江邊斜坡石路拾階而上。路兩邊多仿古物品店肆,細看竟有文革瓷器,紀念章等上世紀6070年代的物件,我也買了幾件把玩。拋去購古董的樂趣,行至半山時,見張廟傲立於坡上。該廟與雲陽新城隔江相望,相映成輝。廟前書法名家“江上風清”的題字,字體雄勁飄逸。該廟遷來新址時按著整舊如舊的原則翻修過,其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與原址極為相似。新張飛廟將原先館藏文物4500多件及廟內127株名木古樹安全大轉移。共拆除各種建築構件13.1萬件,廟內木刻193件,石(碑)刻178件,遷入新居。廟內主要建築有正殿、旁殿、結義樓、助風閣、杜鵑亭等,構成一組宏偉壯觀、獨具一格的古建築群。走入廟內,一樓入目皆為名人字畫木刻。廟中不但建築獨特,收藏的書、畫、雕、刻亦有“三絕”之譽:文章絕世、書法絕世,雕刻絕世。



張飛廟上的“江上風清”4個大字,字體駿逸瀟灑。



廟前的祈福法會。



張飛廟的山門是個旁側門,因而當地有一句歇後語,張飛廟的進口 - 旁門斜道。

張飛廟內還有現存石碑和摩崖石刻及木刻書畫多達數百幅,書畫作品遠自漢唐近至明清各代,名家薈萃,實為罕見。其中以木刻顏真卿書《爭座位帖》;石刻蘇軾作前、後《赤壁賦》大字長卷;石刻嶽飛書諸葛亮前、後《出師表》;黃庭堅書《唐韓伯庸幽蘭賦》;鄭板橋書寫的詩文和竹石、蘭石繪畫等最為著名。此外還有劉墉、張船山、竹禪、彭聚星龔睛碑、趙熙、郭尚元、張潮庸、劉貞安等人的木刻字畫,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唐書法家顏真卿遺墨。



蘇東坡的楚頌帖。



嶽飛書《出師表》

廟園內有一座如戲樓般的結義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雕塑麵江而立,十分生動感人。三人神態栩栩如生,背後桃花掩映,給人意氣風發之感覺。周圍畫廊多為名家字畫雕刻,各處樓板都有白色標注,蓋取舊址之原樣翻蓋如此。三樓大殿當中為張飛銅像,此前泥塑無法整體遷移,匠心獨具之雕塑家仿照原樣,雕刻成張飛青銅座像。銅像若有所思,仿佛正在為蜀漢江山、百姓安樂遐思。銅像周圍有張飛四個曆史時期泥塑,主題分別為鞭打都郵、義釋嚴顏、長阪橋,及閬中遇難等。大殿銅像上麵,懸掛了“力扶漢鼎”的牌匾。銅像前,遊客多有伏地而拜者,祈求平安。此間百姓將張飛奉為神明,船夫漁民更是虔誠,張飛生日、逢年過節都要焚香供奉。傳說張飛在雲陽幾次顯靈,其中一次便是明末張獻忠率大軍沿長江進軍四川,張飛一腳立江中,一腳立雲陽縣城,不讓張獻忠入川。張飛在長江上便名聲大噪,成了保佑過往船隻一路平安的神靈。後來張獻忠雖未打進雲陽,卻攻到了重慶,在通遠門與守城明軍一番苦戰,重慶始陷落(見我年中的帖子《扯閑篇之七星崗,通遠門及其它》)。。。。。。。




結義樓。



長阪橋上。



廟中千年的木廊。



大殿屋頂。遠處背景為雲陽縣城。



廟後的山巒。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空頭。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憔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明代進士楊慎的《臨江行》被譜寫成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一直由廟中的大喇叭淒婉地播唱著。結束了遊覽,惜別張飛廟下山,驕陽透過雲層投落在長江中,景觀還是那樣的雄渾秀麗。。。。。。。。。


(待續)


部分文字資料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