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蹉跎歲月的閑聊本來準備在上次結尾後便打住了, 因見有壇友提起1976年唐山大地震就又勾起了我的興趣,於是打算加這麽一個側記,不算又繼續往下寫。
歲數長點兒的人(比如像我,嗬嗬)都還記得上世紀70年代發生在京津唐地區,以唐山為核心的那場大地震。據維基百科上描述,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北京時間淩晨3時42分53.8秒,發生在距離北京隻有150公裏的河北省唐山市的特大地震,震源距地麵6千米,強震產生的能量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整個唐山市頃刻間夷為平地,全市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中斷;造成24.2萬人死亡,重傷16.4萬人。這場地震的強度是裏氏7.8級,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地震持續約10秒。有感範圍廣達14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嚴重波及。
注意上邊這一段描述的幾個關鍵詞:裏氏7.8級,400顆廣島原子彈,頃刻夷為平地, 24.2萬人死亡等等,足見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的威力。
7月28日唐山地震發生的那天我記得北京的天氣極熱。本來7-8月份也正是熱的時候,可那天卻熱得特邪乎,後來想, 那一定是天氣熱再加上地熱釋放了出來,湊在了一塊, 使得人如置身於桑拿屋中一般。反正也睡不著,我躺在床上發著愣,窗外靜得連蟲子的咳嗽聲都能聽見。 突然間耳朵裏聽見遠處傳來猶如拖拉機馬達的突突突之聲,這個聲音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近。緊接著,天也隨著亮了起來,而且亮得是那麽快(後來才知道,那是地光所致)。我習慣地看了一下鬧鍾,還不到4點。接下來,隨著拖拉馬達般的聲音越來越大,床開始晃動起來, 很快床又開始上下跳動,我整個人也跟著在床上被拋得一起一落。北京人一向好詼諧, 這個地震開始時候地殼的一上一下的動作後來被北京人用在了笑話裏,說那天地震開始的時候很多兩口子也沒睡著,正在親熱的時候趕上了這麽一上一下的,真乃天助一臂之力,哈哈哈哈, 笑話就此打住,再接著說那地震。這樣折騰了幾秒鍾後我才猛然意識到,鵝的媽呀,這是地震啊!
當時我猛地有了一個念頭, 趕緊逃, 不能在屋裏等著挨砸。可這會兒的振動方向又改了,從上下變成了水平搖晃,我從下床到走到門口開門竟然費了老勁,人如果不扶著東西,能狠狠地被時而拋向左邊,又時而拋向右邊,撞得我身上生疼。等我到了門口時發現門閂已經拉不開了,這是因為地動的能量太大,使門閂較著勁,因而無法拉開,我於是沒辦法,生生地等了好幾秒鍾,待地震停下來後才拉開門閂衝出門去。後來我想,很多大震中的人不是沒有時間逃生,而是遇到了我同樣的情況,門閂拉不開,人無法出去,才被砸死在屋裏。。。。。。。。。
大樓的院裏已經站滿了人, 文革時,人們一般都穿得非常單調,但那會卻穿什麽的都有,有光著上身的,有隻穿著背心的,還有披著毛巾毯的,不一而足。
沒有人再敢回家去,大夥就這麽一直在院子裏待到了天大亮。突然在7點鍾左右的時候,天又下起了大雨,很都人,包括我,都選擇去上班了,不上班的家屬們,從家裏搶出雨具披在身上,繼續在院裏站著。我到了廠子後,發現廠大門緊閉,門口有通知,說是地震,廠子關門。我於是便漫無目的地在大雨中登上任何可以登上的公共汽車,逛起了北京城。 這一次我才有機會看到,城裏很多房子倒了,有的是大震中震倒的,有大震中沒有倒的,經大雨一澆,再來點餘震,也嘩啦啦地倒了,在我當天的“巡視”中發現,南城宣武區的房子倒得最多,這大概是因為南城老房多, 而且質量不太好,過去北京有句老話,說是,“窮東城,富西城, 撿破爛的住南城”,南城房子不好,看來是有據可查的。。。。。。。。。。
後來的幾天, 餘震不斷, 沒人敢回屋裏睡覺,於是都就要在屋外的露天裏過夜。那時,各單都組織了些抗震材料,無非是些油氈,杉篙之類,發給大家搭抗震棚,但粥少僧多,所以真正發到個人手裏的東西都派不上大用場。比如我隻分到了一根杉篙和半張油氈,我問工會組長,你給我一根杉篙和半塊油氈我怎麽用?是不是讓我做麵旗子招風玩兒啊?組長聽後,哈哈大笑,也是無可奈何。後來我把這點“物資”勻給了別人,晚上睡覺時我就潛回樓裏家中睡覺。我這麽做還是有點把握的,這一是因為大震後不大可能會馬上再發生同樣的大震,二是我們那個樓我曾介紹過,是使用500號標號的水泥建的,非常抗震。後來我給遠在幾千裏以外重慶的爹媽拍電報報平安,我父親說,他也不太擔心我們北京的房子會震倒,因為如果這個樓房都倒了, 北京恐怕能站得住的房子也不多了。
大震一過,在抗震的那些日子的晚上,北京人的悠閑又慢慢流露出來了,晚上華燈一亮,大夥又會集中在燈底下打撲克下棋,喜歡京戲的也湊在一塊拉拉唱唱,那會是文革,戲迷們唱的也都是樣板戲。諸位肯定不知,我也喜歡哼上兩句,我的老生唱得不錯,有馬派的風範,哈哈哈。那會年輕,嗓子還真不賴,現在不行了,歲數一大,嗓子就發劈,再加上以後又鬧過幾回喉炎,現在嗓音基本上跟破鑼差不多。但有時還會好一陣兒。前些天我頭回試著做了個MP3音頻文件,把我剛唱的一段樣板戲《智取威虎山》選段“紅旗舉處烏雲開”錄了進去。這裏我就不像以往那樣搞自動放錄了,因為有人不喜歡京劇和樣板戲,所以我隻把這個音頻的鏈接放在這裏,有興趣的,您就點一下鏈接,聽聽我這段有沒有沈金波或馬連良的味道:):
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1255550006.mp3 那時我一般前半夜假裝在院子裏“抗震”, 後半夜偷著溜回家裏去睡覺。那時街道的老太太們挨門挨戶查,看有沒有人在屋裏, 我真敬佩這些老太太,真的是一戶也不放過。我記得有時回去得早,還有電視看,就躲在被子裏看父親從重慶來北京開會時在百貨大樓花314塊人民幣給我買的9寸電視機,那會兒電視台也抗震,偷懶,有些片子反複放,放得最多的片子就是八一廠1976年剛拍完的《南海風雲》, 裏邊海政文工團的呂文科和卞小珍合唱的“西沙我可愛的家鄉”,那高昂的旋律至今還縈繞在我的腦袋裏。。。。。。
這場大地震已經過去30多年了, 當時的一些情節,猶如發生在昨天一樣。 正是因為經曆過這場大震, 我才對以後國內外發生的多起大地震有著別人可能沒有的感悟。很多自然災害到今天仍然是無法預知和躲避的,但願科學能更快地進步,使人類在不遠的將來真的能夠做到“人定勝天”。。。。。。。。
2009年10月16日雨夜於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