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欣欣

這個詞---博客,實在太傻。
正文

無題

(2007-04-08 22:35:51) 下一個

宋太祖趙匡胤
又是一個叫“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開創了中國古代曆史上真正實行“仁政”的典範。 為後代定下規矩,真正優待前朝皇室、不以言論殺士大夫,更不要說族誅等酷刑。所以宋是中國曆史上內政最好,最少暴虐,最接近於言論自由和民主的時代。

宋也是民族凝聚力最強的朝代。這方麵可以對比一下好高騖遠的唐朝,很大程度上倚仗胡人去“雖遠必誅”,結果輕易被胡人搞得天下大亂、分崩離析,國家長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正印了“好戰必亡”的道理。
宋朝是一個比較純正的漢人政權,在胡人有馬鐙、漢人無火器的年代,純漢人軍隊打不過胡人,尤其是上升期的胡族政權,這個主要怨時代而非怪朝廷。但是宋軍在與胡人的戰鬥中也表現出了非常的堅韌和頑強,尤其是對蒙古。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沒有發生過大的軍事叛亂,雖然這和宋的軍製有關。但是當皇帝逃亡海上、中央政權不複存在的時候,各地沒有將領趁火打劫的軍隊,隻有勤王反擊外敵的義師。對比一下唐代天下太平的時候莫名其妙造反、明末隻剩半壁江山的時候還“清君側” 相互攻伐不已,就可以看出什麽叫做民族凝聚力--建立在中華文明、道德基礎上,建立在人民的普遍經濟生活水平上,而非建立在“雖遠必誅”的麵子上的凝聚力。

 

我說了我對宋朝的經濟成就比較肯定。

但是,看看北宋詞的那種墮落的生活,再看看南宋那種“南望王師又一年”的肝膽撕裂的心情。

漢人的正確,宋朝還不算最弱的。唐朝以前,南北朝時期中國一直向少數民族自稱“兒臣”的。唐朝從官僚成分上看,從王族血緣成分看都不能說是一個純漢王朝吧。

漢族成長在一個多民族的區域,這就決定了漢族再勤勞也無法成為曆史中的天朝。勤勞不能打仗的民族,不可能長久立於人類曆史。

宋朝建立在生活水平上,但是也注定了她是曇花一現。我們埋怨中央政府給西藏的援助太多,但是沒有西藏的屏障,四川就失去了戰略縱深。今天的中國一樣也會是曇花一現。

建立在雖遠必誅的漢唐,是中國能夠延續至今的根基和希望。清朝其實算不上雖遠必誅的朝代。如果清朝真的能做到雖遠必誅,那清朝早就會發現自己和西方,日本的差距,從而完善自我。正因為清朝沒有雖遠必誅,才有了最後的失敗。今天的美國,不是雖遠比住嗎?美國整天叫嚷民主有什麽稀奇?雖遠必誅的中國那個不是嘴裏念叨著仁德,禮義的?一樣的劇本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演員罷了。

不是我瞧不起宋朝,人類不僅僅隻是經濟。

明朝的清君側和今天的動輒批評蒙古族禍國有什麽區別?還不都是在外麵受了氣,回家打孩子?

好戰真的必亡?日本亡了?德國亡了?美國亡了?俄羅斯亡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