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百度)
德米特裏·德米特裏耶維奇·肖斯塔科維奇 Dmitri Dmitriyevich Shostakovich
肖斯塔科維奇是
蘇聯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當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1906年9月25日,肖斯塔科維寄生於
聖彼得堡,他的父親是化學工程師,母親曾是音樂學院的學生,是一位優秀的
鋼琴家,也是肖斯塔科維奇學習
音樂的啟蒙老師。肖斯塔科維奇九歲開始跟母親學習鋼琴,後很快就進了格拉塞爾的音樂小學。
1917年,11歲的肖斯塔科維奇開始創作。作曲家幼年時期就對一些重大事件如
第一次世界大戰、
二月革命和
十月革命等有所反映,此時他寫了《自由領》《紀念革命烈士的葬禮進行曲》。在十月革命裏,還是少年的肖斯塔科維奇經常喜歡在彼得堡街頭徘徊,他親眼看到沙皇警察打死兒童的悲慘情景,使他深深地刻印在腦海裏,後來並把它反映在標題為《十月獻禮》的《第二交響曲》中。
1919年,肖斯塔科維奇進入
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同時學習兩門主科──鋼琴與
作曲。他在創作上表現出高度的才能,在他畢 業之前就寫了十部作品,其中包括用
普希金的《茨岡》寫的
歌劇、鋼琴曲《三首幻想舞曲》和畢業作品《第一交響曲》(作品第10號)。《第一交響曲》由
布魯諾·瓦爾特(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指揮俄羅斯境外首演,引起了國際樂壇的注意。1923年、1925年,肖 斯塔科維奇先後畢業於列寧格勒音樂學院的鋼琴係和作曲係。1927年,他參加了在
華沙舉行的第一屆
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並獲得了獎狀。
二十年代的蘇聯正處在艱難的發展時期,西方
資產階級音樂的
現代派、
形式主義同正在形成的蘇維埃音樂文化展開了激戰。肖斯塔科維奇的某些作品也受到了影響,表現了某些現代派的特征,曾引起輿論界的爭議。對這位年輕的作曲家來說,他既有令 人喜悅的初步成就,也遭受到最初的挫折。但在這一時期,肖斯塔科維奇極力要求自己廣泛地創作不同題材和體裁的作品,從中不斷探索並確立自己的創作風格。
1937年10月21日,在列寧格勒第一次演奏他的《d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第47號),標誌著肖斯塔科維奇的創作進入了 成熟時期。這一時期,他除了創作交響樂和室內樂作品外,還為 一些電影配樂,如:《馬克辛的歸來》(1936—1937)、《沃洛恰耶夫的日子》(1937—1938)、《革命搖籃維堡區》(1938)、《偉大的公民》(1938—1939)、《帶槍的人》(1938)等等。
蘇聯衛國戰爭爆發時,肖斯塔科維奇正在自己的家鄉列寧格勒,於是他參加了保衛列寧格勒的誌願消防隊,成為一名優秀的消防隊員。《第七交響曲》(《
列寧格勒交響曲》)就是在 這些嚴酷的日子裏寫成的。肖斯塔科維奇在1941年完成了作品編號60的《第七交響曲》。這一年,希特勒的德國以32個步兵師、4個摩托化師、4個坦克師和一個騎兵旅,還有6000門大炮、4500門迫擊炮和1000多架飛機猛烈進攻列寧格勒。
戰爭將要結束時,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八交響曲》於l944年 4月2日在
美國初演,當時曾有一百三十四家美國電台和九十九家
拉丁美洲電台以及
加拿大、
夏威夷群島、
意大利、
阿爾及利亞等國的電台轉播了這場音樂會。美國輿論界對這部新交響曲評價很高,1945年當全美國為
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逝世致哀時又演奏了《第八交響曲》的第一樂章。於是在蘇聯重又引起一番對肖斯塔科維奇 創作的批評和爭議。直至1947年,在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上,這部作品再次獲得了好評才算了結。當時在
捷克斯洛伐克,人們把他的《第八交響曲》與
伏契克的不朽之作《
絞刑架下的報告》稱為姊妹篇。
戰後,肖斯塔科維奇用自己頑強的、創造性的勞動創作了與 自己的人民心心相印的新作──為保衛和乎反對戰爭而作的《第十交響曲》、
清唱劇《森林之歌》和電影音樂《
易北河會師》等,在蘇聯和世界許多國家和人民中間流傳和演出。
五十年代以後,肖斯塔科維奇對
俄國革命曆史中的英雄形象 非常注意,連續寫了一大批大型聲樂套曲和標題性的
交響樂,如以革命詩人的詩而寫作的《十首無伴奏合唱詩》和《第十一(1905年)交響曲》。這些作品的音樂語言充滿著民間音樂的因素,富有歌唱性。
六十至七十年代,肖斯塔科維奇又創作了近四十部作品,其 中交響曲四部、弦樂四重奏九部、大型聲樂套曲八部。電影音樂兩部,重新修改的歌劇一部以及其它器樂協奏曲、
室內樂作品十五部。他一生創作的最後一部作品編號為147號,其中獲獎作品 為三十餘部。他的創作,體裁多樣,題材廣泛,音樂構思和發展規模宏大,大型的、標題性的作品(包括交響曲)占主導地位。他的音樂語言極為複雜和異乎尋常地大膽。電影音樂和歌曲的風 格純樸、明朗、清澈。總之,對各種各樣的主題形象──悲劇性的、喜劇性的──他都有極大興趣,他的音樂既充滿感情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性。
1975年8月9日,肖斯塔科維奇這位二十世紀以來世界上最有成就的音樂家之一在莫斯科病逝。
肖斯塔科維奇音樂作品一覽
交響曲(15部) 交響曲是肖斯塔科維奇作品中最著名者;龐大的結構,黯然的色調,冥想的氣質以及間或爆發出的狂烈的激情等肖氏作品的特點在這裏得到集中而全麵的體現。肖氏的這些作品最適合在寒冷的冬夜裏,點起火爐,一邊喝著伏特加,一邊回想起生活的酸楚。他的作品最好從他的有著貝多芬影子的第五交響曲和第七交響曲(即“列寧格勒”,其有一段《侵略進行曲》很著名);然後,就是他的第六和第九;而第十五是一部值得研究的作品,因為充滿對陰謀動機的音樂引用,第四交響曲被許多音樂行家認為是肖氏作品中最傑出的,它是對斯大林統治下的死板,喪失人性的恐怖的社會的刻畫;第十交響曲是個人(肖斯塔科維奇) 對抗命運(斯大林)的慘痛而又意味深長的故事;第交響曲是對戰爭的描寫,第十四交響曲則是一係列和死亡有關的歌曲,但當你感到困惑或者剛準備喝一口伏特加的時候,最好不要輕易嚐試……
第一交響曲 作品10(1926)
第二交響曲 作品14(1927)
第三交響曲 作品20(1929)
第四交響曲 作品43(1935—1936)
第五交響曲 作品47(1937)
第六交響曲 作品54(1939)
第七交響曲 作品60(1941)
第八交響曲 作品65(1943)
第九交響曲 作品70(1945)
第十交響曲 作品93(1953)
第十一交響曲 作品103(1957)
第十二交響曲 作品112(1961)
第十三交響曲 作品113(1962)
第十四交響曲 作品135(1969)
第十五交響曲 作品141(1971)
弦樂四重奏(15部) 這是值得用心聆聽的作品。這些肖氏在晚年寫成的作品,表達了作曲家的內心最真切的感受。我們可以先從著名的第八弦樂四重奏開始,在這裏,作曲家用音樂講述了他生命的故事。而接著的第九則是一部可愛喜樂參半,但卻常常被低估的作品,第三弦樂四重奏,這部情感豐富的作品和作曲家的戰爭交響曲有著血脈相連的關係;而第十三到第十五弦樂四重奏是充滿對死亡省思的作品,隻有在作曲充分的思想準備後才能體驗其中真味——猶其是第十五號的六個樂章都是慢板。
第一弦樂四重奏 作品49(1938)
第二弦樂四重奏 作品68(1944)
第三弦樂四重奏 作品73(1946)
第四弦樂四重奏 作品83(1949)
第五弦樂四重奏 作品92(1952)
第六弦樂四重奏 作品101(1956)
第七弦樂四重奏 作品108(1960)
第八弦樂四重奏 作品110(1960)
第九弦樂四重奏 作品117(1964)
第十弦樂四重奏 作品118(1964)
第十一弦樂四重奏 作品122(1966)
第十二弦樂四重奏 作品133(1968)
第十三弦樂四重奏 作品138(1969—1976)
第十四弦樂四重奏 作品142(1973)
第十五弦樂四重奏 作品144(1974)
協奏曲(6部)
這是作曲家最精彩的作品之一,絕對不能錯過,對許多人而言,這或許是作曲家最好的作品:慢板樂章優美動人,節奏中充滿對生活的不可抵禦的追問,這裏,我們可以從作曲家的第二鋼琴協奏曲開始。這部作品充滿生氣和夏日的陽光感,慢板樂章猶其動人。接下來,我們又回到令人高興和充滿滑稽的第一鋼琴協奏曲。跟著,我們可以嚐試一下第一大提琴協奏曲,這部作品有著熙嚷,忙碌的節奏,無與倫比的慢板樂章,但與此同時,它似乎也透露出對生命的不祥的預感。而兩部小提琴協奏曲則是需要時間鑽研理解的作品,其中,第一首作品和作曲家的戰爭交響曲一樣有一種夜曲般的寧靜,一種冥想式的氣質。與此同時,這部作品的華彩段還被認為是作曲家同類作品中最好的。
第一鋼琴協奏曲 作品35(1933)又名《為鋼琴,小號及弦樂所作的協奏曲》
第二鋼琴協奏曲 作品102(1957)
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77(1947—1948)
第二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129(1967)
第一大提琴協奏曲 作品107(1959)
第二大提琴協奏曲 作品26(1966)
鋼琴獨奏作品 肖氏的前奏曲與賦格是20世紀鋼琴文獻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它們在內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統一,你會發現,作曲家的情感是如此坦率地展露在他的作品中,但卻不乏深度。這是值得玩味再三的作品,24首前奏曲短小但不乏尖刻,睿智和幽默。
24首前奏曲 作品34(1932—1933)
24首前奏曲與賦格 作品87(1950—1951)
室內樂 大提琴奏鳴曲是一部易於接受的作品,應該可以取悅聽眾,而作曲家的晚期作品同樣是親切的,盡管有時顯得有些怪異,當你對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有了一定認識之後,可以考慮下這些作品。
大提琴奏鳴曲 作品40(1934)
鋼琴五重奏 作品57(1940)
第二號三重奏 作品67(1944)
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134(1968)
中琴琴奏鳴曲 作品147(1975)
歌劇(2部) 《鼻子》(1927—1928)
《姆欽斯克的馬克白夫人》作品29(1930—1932);1956年修訂,改名《卡捷琳娜·伊斯梅洛娃》作品114
肖斯塔科維奇的主要電影音樂及其錄音一覽
新巴比倫 1929/3/18,導演科靜采夫和特拉烏別爾格。
【配樂】全曲,作品18號;組曲由羅日傑斯特文斯基改編。
【錄音】全曲版:賈德(Capriccio);組曲版:羅日傑斯特文斯基(Russian Disc);波良斯基(Chandos)。
孤獨 1931/11/6,導演尤特凱維奇。
【配樂】全曲,作品30號;組曲,作品CW41號。
【錄音】組曲版:羅日傑斯特文斯基(BMG.,Russian Disc);賽雷布裏埃爾(RCA);馬納薩卡諾夫(Citadel)。
迎展計劃 1932/11/7 ,導演尤特凱維奇和埃爾姆勒爾。
【配樂】全曲,作品33號;選曲,作品CW34,41。
【錄音】片斷:馬納薩卡諾夫(Russian Disc);夏伊(Decca)。
神甫和他的長工巴拉達的故事 未完成,影片毀於二戰期間。導演特茨哈諾夫斯基。
【配樂】作品36號。
【錄音】羅日傑斯特文斯基(BMG);科金(Boheme)。
馬克辛三部曲 1935/1/27,1937/1/21/,1938/5/1,導演科靜采夫和特拉烏別爾格。
【配樂】作品41a(馬克辛的青年時代),作品45(馬克辛的歸來),作品50,(革命搖籃維堡區)。
【錄音】片斷:亞諾夫斯基(Capriccio),西奈斯基(Chandos),馬納薩卡諾夫(Citadel,Russian Disc-序曲)。
偉大的公民 1938/2/13,1939/11/27,導演埃爾姆勒爾。
【配樂】上集:作品52號;下集:作品55號。
【錄音】葬禮進行曲:馬納薩卡諾夫(Russian Disc),夏伊(Decca)。
愚蠢的小老鼠的故事 1940/9/13,導演特茨哈諾夫斯基。
【配樂】作品56號。
【錄音】馬納薩卡諾夫(Citadel),蒂勒斯(Boheme),夏伊(Decca)。
科金基娜曆險記 1940/11/11,導演敏茨。
【配樂】全曲,作品59號;組曲版由羅日傑斯特文斯基改編。
【錄音】羅日傑斯特文斯基(Olympia/BMG)
丹娘 1944/9/22,導演阿倫施塔姆。
【配樂】組曲,作品64號,阿托夫米揚改編。
【錄音】組曲版:M·肖斯塔科維奇(BMG),亞諾夫斯基(Capriccio),馬納薩卡諾夫(Russian Disc)。
孤身一人 1956/8/25,導演科靜采夫和特拉烏別爾格。
【配樂】作品71(未出版)。
外科醫生皮羅戈夫 1947/12/16 ,導演科靜采夫。
【配樂】組曲,作品76號,阿托夫米揚改編。
【錄音】組曲版:M·肖斯塔科維奇(BMG),賽雷布裏埃爾(RCA),馬納薩卡諾夫(Citadel)。片斷:夏伊(Decca)。
青年近衛軍 1948/10/11,1948/10/25,導演格拉西莫夫。
【配樂】習作,作品75號;組曲由阿托夫米揚改編。
【錄音】甘堡(Olympia),馬納薩卡諾夫(Russian Disc)。
米丘林 1949/1/1,導演杜甫琴科。
【配樂】組曲,作品78號,阿夫托米揚改編。
【錄音】M·肖斯塔科維奇(Melodiya),賽雷布裏埃爾(RCA)。
易北河會師 1949/3/16,導演圖爾兄弟和西埃寧。
【配樂】組曲,作品80號。
【錄音】歌曲部分:羅伯遜(Melodiya),布什(Melodiya/Aurora)。
攻克柏林 1950/1/21,導演切阿列烏裏。
【配樂】全曲,作品52號;組曲版由阿托夫米揚改編。
【錄音】組曲版:亞諾夫斯基(Capriccio),賽雷布裏埃爾(RCA);全曲:阿德裏安諾(Marco Polo)。
難忘的1919年 1952/3/3,導演切阿列烏裏。
【配樂】組曲,作品89號。
【錄音】片斷:高克(Monitor),馬克西繆克(HMV);組曲:阿德裏安諾(Marco Polo)。
別林斯基 1953/6/4,導演科靜采夫。
【配樂】作品85號。組曲由阿托夫米揚改編。
【錄音】組曲版:馬納薩卡諾夫(Citadel)。
大河之歌 1954/9/17,導演伊文思。
【配樂】作品95號。
【錄音】片斷:傑諾娃和迪米特洛夫二重奏(CPO,雙鋼琴版),奧博林(Delos)。
牛虻 1955/4/12,導演範齊美爾。
【配樂】組曲:作品97號,阿托夫米揚改編。19段配樂,CW42。
【錄音】組曲版:E·哈恰圖良(HMV),庫查爾(Naxos);片斷:夏伊(Decca)。
第一梯隊 1956/4/29,導演卡拉托佐夫。
【配樂】組曲:作品99號。
【錄音】片斷:阿茨舒勒爾(Manchester)。
霍萬斯基之亂 1959/5/23 ,導演斯特羅耶娃。
【配樂】作品106號。
【錄音】阿巴多(DG)。
五天五夜 1961/11/23,導演阿倫施達姆和愛勃林。
【配樂】作品111號,組曲版由阿托夫米揚改編。
【錄音】片斷:E·哈恰圖良(MK),賽雷布裏埃爾(RCA),弗裏曼(Class);組曲版:賈德(Capriccio),庫查爾(Naxos)。
莫斯科,美麗的稠李 1962/12/30,導演拉波波爾特。
【配樂】作品105號(舞台版);CW24-25,電影配樂。
【錄音】舞台版:羅日傑斯特文斯基(Chandos),斯托裏亞洛夫(Melodiya);片斷:科斯特拉內茨(Sony),夏伊(Decca)。
哈姆雷特 1964/4/19,導演科靜采夫。
【配樂】作品116號。組曲由阿托夫米揚改編。
【錄音】組曲:拉賓諾維奇(Melodiya),賽雷布裏埃爾(RCA),格林(Capriccio)。片斷:海爾曼(Decca),弗裏曼(Class),夏伊(Decca);全曲:雅勃隆斯基(Naxos)。
一年如一生 1965/3/18,導演羅沙爾。
【配樂】組曲:作品120號。
【錄音】M·肖斯塔科維奇(Melodiya)。
卡塔林娜·伊茲邁洛娃 1966/9/25,導演夏皮羅。
【配樂】作品114號。
【錄音】托爾查克(Chant du Monte)。
索菲亞·普羅夫斯卡婭 1968/5/6 ,導演阿倫施達姆。
【配樂】作品132號。
【錄音】馬納薩卡諾夫(Russian Disc);圓舞曲:夏伊(Decca)。
李爾王 1971/2/4,導演科靜采夫。
【配樂】作品137號。
【錄音】片斷:賽雷布裏埃爾(RCA),亞諾夫斯基(Capriccio),西奈斯基(Chand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