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骨柔情

浪跡天涯,追月尋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非常喜歡的音樂家-Lara St John

(2009-12-22 21:14:37) 下一個

前些日子網上聽到了加拿大美麗的提琴演奏家Lara St John的作品The Sicilian喜歡的不得了,她的演奏流暢深情,曲目再配上人聲道對白和背景唱聲,曲子旋律悠揚,真是非常美的享受!這首The Scilian是出自她的專輯Re: Bach新唱片的一首。喜歡之餘我還是上網購買了她的正版音樂:))

拉娜的音樂Lili的博客裏有她一個專集,非常好的貼子和音樂...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12&postID=2413

從維基百科上查了一下拉娜的背景:

 

MySpace博客圖片-講述我的故事

 

1971年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London市,父親是位語言學家,母親是位音樂教師,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是她的音樂天賦得以勃發,拉娜10歲時已在歐洲參加巡回演出,往返於法國,西班牙和匈牙利之間。14歲時她進入美國費城的Curtis音樂學院。有關拉娜的故事我從網上找來一段給朋友們:

MySpace博客圖片-講述我的故事

Lara 在24歲的時候出的第一張專輯,是巴赫的一些小提琴作品。在封麵中,她上身全裸,僅以一把小提琴遮住胸部。推出之時,評論界眼鏡跌碎、鼻血橫流。慨歎“世風日下”者有之,狂讚“美女!美女!”者有之,對音樂質量的評論反而寥寥無幾。這張專輯的銷量超過三萬張——對於一張古典音樂專輯,這已經是相當高的一個數字了。很難估計這張革命性的封麵對促進銷售起了多大的作用,不過從此之後,Lara擁有了一群數量相當可觀的粉絲。報紙的標題稱她為古典音樂界的“洛麗塔”和“麥當娜”。


Lara 再接再厲,於次年推出了第二張專輯《吉普賽》。在封麵上,她再次以性感形象示人,全身上下隻披一件皮大衣,如瀑的金發充滿野性地垂在胸前。這張專輯的銷量,不用說,又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Lara性感女神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2002年第三張專輯推出的時候,人們看到她僅僅是讓低胸吊帶衫的一個吊帶滑脫,竟不免有些失望了。


毫無疑問,Lara在古典音樂界是一個異數,而且給人以“一脫成名”的印象。Lara自己對此的解釋是“希望把年輕人吸引過來”。她不僅打算以自己的美貌吸引人們購買CD,還想通過自己的琴聲引讓更多的人接觸到並喜歡上古典音樂。Lara的特立獨行之處還在於,她已出的四張CD三張是巴赫,而一個後輩在出道之初即主打貌似簡單實則內涵無比深邃的巴赫,需要多大的勇氣,可想而知。至少在我看來,這和出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類容易討巧的流行曲目相比,是高出一個層次的。我聽了她的音樂之後,覺得她以美貌做招牌,憑自己的實力推廣古典音樂的目的是能夠達到的。有道是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Lara的小提琴造詣,足可以和當今世界的一流演奏家比肩,同時她又“別開天地,另創一家”(語出單田芳《童林傳》)。她演奏的巴赫在中規中矩的外衣下,隱隱透出一種野性。在她的手中,提琴呈現出清澈明亮的音色,那些音符不再圍繞著巴洛克式的繁複精美的石柱,而是隨著後現代的 Koenisegg跑車放肆地飛舞。這種令人耳目一新的詮釋風格在《吉普賽》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吉普賽》中全部是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之類優秀版本無數的炫技曲目,可Lara的版本卻有兩大特點:一是配器簡單至極——隻有一架鋼琴;二是琴技出眾。這類炫技曲酷則酷矣,其實很容易讓人審美疲勞;但是聽Lara拉出來的激越旋律,卻好像有無限劑量的搖頭丸可供服用,有一種想把音量開到最大以便被那些奔放的音符絞碎、吞噬的衝動。Lara的這種音樂風格,是和她的經曆分不開的。


和《古墓麗影》女主角同名的Lara於1971年4月15日出生在倫敦——不是英國首都,而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同名城市,為蘇格蘭裔。其父在一所中學教法語和西班牙語,兼籃球教練。其母為音樂教師。Lara上有一兄,現任多倫多大學音樂教授,為弦樂係主任,擅長小提琴和中提琴。在這種奇人輩出的家庭裏成長起來的Lara,10歲即在裏斯本進行海外首演,其後的三年裏在西班牙、法國、葡萄牙和匈牙利巡回演出,呈橫掃歐洲之勢,一時風頭無兩。由於安大略省法律允許,Lara幹脆不上除了音樂以外的其他課程,實際上和輟學無異。14歲的Lara進入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三年後畢業,來到莫斯科,本來是打算進入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深造的,不料1988年的蘇聯時局動蕩,Lara的導師竟同許多其他教師一起投奔西方自由世界,而死板的蘇聯學院又不允許學生換導師,Lara就成了沒人管的野孩子,整天同一群吉普賽人廝混,跟他們逛遍了蘇聯和東歐。後來Lara覺得自己似乎不能一輩子就這麽玩下去,於是又到英國、美國找了幾個學校隨便念了念,出道了事。


於是,正統音樂學院教育和街頭賣藝“拉野琴”這兩種迥異的風格在Lara身上奇妙而又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她的演奏既有過硬的技術,又有音樂學院中難以學到的狷狂。而Lara本人的個性,卻受吉普賽人的影響更多一點。拍性感封麵不說,找唱片公司也是品味獨到:前兩張專輯都是Well Tempered Productions出品,此公司專長錄音技術,做出來的唱片效果驚人,官方網站卻至今沒有建好;第三張專輯為著名獨立廠牌Magnatune出品;隨後,Lara終於被Sony的金錢收買,卻給第四張專輯起了一個電子郵件題目——Re: Bach,收錄一些用爵士、世界和流行風格改編的巴赫作品。


Lara St. John的橫空出世,是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的特色。一切廣告宣傳,都以“吸引眼球”為第一要務。沒有出位大膽的包裝的產品,很容易就會在無數同質品的汪洋大海中湮沒不聞。可惜的是,像1.83米的Lara這樣不僅擁有天使般的麵孔和魔鬼般的身材,手底下的活也令人挑不出毛病的藝人,實在是鳳毛麟角。在名利的誘惑下,想出名的人不再走閉關鑽研、修煉內功、靠實力取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卻靠爆料、花邊新聞、故意出洋相來嘩眾取寵,實在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如今的Lara已經三十有五,脾性依然不改,前些日子跑到拉斯維加斯附近的沙漠裏攀岩去了。


最後說三條花絮:一、Lara St. John的台灣譯名為“拉拉聖薔”,真是匪夷所思;二、Lara曾於2003年10月在台灣擔任王力宏“不可思議”演唱會嘉賓,與王力宏合奏《Julia》;三是Lara在錄製效果驚人的《Gypsy》時,使用的是一把不知道從哪裏撿來的、僅僅出廠一年的小提琴,就像一雙竹筷子到大俠手中也成了威力無窮的兵刃。而她自己直到1997年在加拿大政府組織的一個比賽中獲獎,才獲得了一把斯特拉底瓦裏的兩年使用權。現在使用的1779年瓜奈裏,是後來一個公司和一名匿名人士共同贈予她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