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骨柔情

浪跡天涯,追月尋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戲說中西畫理(轉)

(2009-09-19 22:11:31) 下一個

中國畫是哲學;西洋畫是科學。

在中國人眼裏,一張白紙就是宇宙萬物;在洋人眼裏,一個畫框就像一扇打開的窗戶。

我們以小見大;他們以大見小。

我們在意象中遨遊;他們在物象中轉圈。

閑言少敘,以例為證:

不用解釋,它太著名了。拋開它神秘的麵紗,你看它像不像一幅照片。在照相機還沒有發明出來的時候,畫家的角色就是攝影師。

這是倫勃朗(荷蘭畫家)的自畫像,看出一點變化沒有。嗯!他隻是把光線集中在了自己的麵部。就是這麽一點點變化,美術史上也要大書特書,認為他開創了一種新風格。這已經到了17世紀了。

喂小孩的農婦(米勒)

19世紀藝術開始走向生活。我喜歡米勒,不光是畫。

背麵坐姿(修拉)

他們不會滿足,不滿足於隻是把形象記錄下來,於是,開始變花樣了。修拉(印象派畫家)的花樣玩的徹底,他把筆當成了筷子,用無數的小點兒畫畫,形成了“點彩派”。

梵高自畫像

瘋子來了。梵高徹底顛覆了西方傳統的審美觀,他留給了世界太多的謎團,我也說不清。這已經到了19世紀末。

不難看出,以上的變化,無論怎麽變還都是直麵物象。到了20世紀初,開始轉換角度了。

哭泣的女人(畢卡索)

畢卡索這個魔幻大師登場。在一幅平麵的畫中,他可以同時表現出形象的正麵、側麵,甚至背麵。開創了“立體主義”。

舞者、安樂椅、黑色背景(馬蒂斯)

與此同時,馬蒂斯(法國畫家)也不甘寂寞,把形象拉回到了平麵,用極具平麵化的視覺語言來表現其張揚的個性。從此開創了“野獸派”。轉了一圈之後回到了平麵,開始有點接近我們了。

 

中國畫的曆史很悠久,別扯遠了,就從與達芬奇相同的年代談起。

                             

           江南春圖(文徵明)                西洲話舊(唐寅)

文徵明和唐寅(一提唐伯虎中國人都知道)是“明四家”中比較有影響的兩位。中國畫不講透視(科學),隻講章法(感覺)。也就是說在平麵中追求均衡、協調與韻律,隻要看著舒服就行。

荷塘翠鳥圖(朱耷)

魚(朱耷)

八大山人(朱耷)是清代畫家,也是我喜歡的畫家。他的畫可以簡到極致,是不是很有點禪意。荷塘在哪呢?這是條什麽魚?無所謂!

            

             蝦圖(齊白石)                          魚蟹圖(齊白石)

秋趣圖(李可染)

齊白石、李可染不用介紹,大家都知道。和八大一樣畫麵中都采用了空白。這空白可以是水、可以是天、也可以是地。神吧!我們看沒問題,可在洋人眼裏,那就是幾隻蝦和幾條魚,哪裏有水、天和地。

 

中國畫講究章法,西洋畫講究透視和構圖。造成的結果是:一個是平麵的;一個是立體的。一個是虛實並用;一個是有實無虛。

空白在西洋畫中幾乎是沒有的,而在中國畫中比比皆是。實者虛為用;虛者實為用。這在我們的傳統哲學思想中早就有了。

洋人圍著世界繞圈;世界在我們胸中打轉。

我們是靜的;他們是動的。

我們在靜中尋找精神世界;他們在動中尋找世界精神。

看看這些畫就知道了,他們是跳動的,變化的;我們是延續的,一脈相承的。

(作者:祖乃甡教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