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屆的光環因王益們而暗淡[ZT]
心言
前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王益的年齡段,在從政的77和78年考入大學的學子中算得上典型。乘著科學的春風,那時的大學生們是不屑從政的,若要做管理工作也是專業技術優先。若有人做幹部家庭的女婿,依靠女方家庭的背景當官則更是大逆不道,同學們碰頭總要把這種“另類”評論一番。但是,在五四年到五八年出生的年齡段裏,有些人巧於心計,擅長社交,還是很出了一些政壇上的佼佼者的。年齡再大的文革老三屆畢業生考上大學就很知道珍惜了,年齡又不饒人,專心搞好學業就很不容易了。這些老大哥們經曆的世事也多,已經不把功名放在心上。年紀再小的應屆高中生們涉世不深又年高氣盛,學習成績倒可以傲人,但是若要八麵玲瓏討人喜歡就大多勉強,況且又是班上的少數。倒是王益們攻於心機,而且精力旺盛,學習上比不過小弟弟們卻也各有神通,或是拉住成績好的學弟考試時遞卷子,或是對成績好氣又傲的小學弟們挑剔攻擊,背後造謠,特別是到畢業分配和考研的時候,這些人大顯身手,把所有可能的競爭對手們或排擠或詆毀搞得所有人都不安寧了,於是這些人的機會也就來了。
其實,說到77和78屆大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好,除了那時崇尚的刻苦鑽研的精神以外,其它諸如能力出色等等,還是要歸功於王益們長於經營。
王益是幸運的,得到貴人相助,不晉官胄反而倒是天下奇聞了。但是一朝為官或是拋棄結發妻子,或是貪孌成性進而東窗事發,就不僅令人感到不恥,而且更是憤恨了。
今天的中國身價達到千萬億萬者都是何許人等呢?王益們的德行怎能不令人深思,感到切膚之痛?
創造一個寬鬆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環境本身是沒錯的,錯在急功近利,貪利忘義!
假如,在改革開放之始,搞清楚究竟何為立國之本的話;假如,77到78年崇尚的對科學和真理獻身追求的精神沒有被忘卻的話;假如,對前人的功過是非的評論能夠客觀真實的話;假如,首先澄清一個國家民族發展的目標需要一個實實在在過程的話;那麽,今天的社會會不會清廉一些,詳和一些,注重客觀實際一些,和更加腳踏實地一些呢?
一個沒有平等的社會何以講得起和諧?一個崇尚華貴,追求物欲的社會哪裏找得到清廉?無獨有偶,恰恰是王益們把中國社會推向浮躁腐敗的惡俗裏,竊天下之財為己有,然後再身敗名裂著讓人唾棄。可是,我們中華民族勤儉,樸實的美德呢?中國文人不近功名的傳統呢?長久以來仁人誌士們不惜為真理拋灑熱血的氣概呢?就是借以打開改革開放之路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求實精神呢?
現今的“盛世”是賤賣普通中國人尊嚴的權力新貴們的盛世,而那些農民工們,那些普通的工薪階層們,卻要承擔這種盛世的成本;他們今後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們不僅繼續承受這樣的“被盛世”,在把今天的資源“被盛世”賤賣和汙染以後更可能沒有立身之地,而且不再有教育和發言的權力!哪怕是那種因言或罪的機會! 難道這樣的盛世才是我中華民族的命運結局?
王益們的起伏不是偶然的。中國社會的長治久安也決不是冀望於其它國家的發展彎路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假如哪個國家的發展都可以呈一條直線的話,那麽,漢唐以來的中國人應該引領風騷無窮盡,宋清的國破家亡也可以讓中華民族永遠不得抬頭。知史如鑒,我們民族的命運,是萬不能在對聲色犬馬的陶醉夢囈中得以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