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蛇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正文

蘇州淑女學堂 打造國際化優雅女性圖 (圖)

(2007-11-17 12:44:48) 下一個

2007-07-04 09:18:52 來源:國際在線綜合 編輯:王高山 
資料圖:2006年4月15日,蘇州一家“淑女學堂”的學生們在課外練習作畫。蘇州一家私塾開設“淑女學堂”。據悉,該學堂主要教授彈琴、吟詩、作畫、茶道等,旨在弘揚國學,培養具有獨特文化氣質和典雅行為風範的淑女。 中新社發 王建康 攝

  蘇州開"淑女學堂" 打造國際化優雅女性人才(圖)

  正當高考狀元、中考狀元成為媒體采訪的主角時,蘇州外國語學校卻在為培養“國際公民”而忙得不亦樂乎。該校更明確宣布,今年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辦一個女子藝術班,目的是像培養出總統夫人、部長夫人的新加坡某女子學校一樣,培養優雅的淑女型人才,招生計劃一出,應者如潮。

  這不僅讓人想起,蘇州複興私塾曾於去年開辦了一個淑女班,目的是培養古典淑女型女子,該淑女班開辦的科目也比較傳統,包括禮儀、插花、茶道、女紅。顯然,蘇州外國語學校的淑女班,則不是“複古”的跟班,而是有點西化的創新。

  蘇州淑女教育方興未艾,讚成的人居多。他們認為,雖然兩個“淑女學堂”的教育模式和教授科目有所不同,但是都折射出一種文化熏陶的理念:不管是優雅的總統夫人,還是古典的大家閨秀,在她們身上,都能發現中西傳統文化中所推崇的有教養的女性的影子,是江南吳文化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包容海納的結果和升華。但也有觀察人士對此持質疑態度。

  蘇州再開“淑女學堂”

  蘇州外國語學校開辦淑女班的消息很讓蘇州人注目。

  據記者了解到的情況顯示,蘇州外國語學校的這個稱之為“女子藝術班”在招生時有一套標準,其中包括外在形象、快速反應能力等,另外,由於報名者遠遠超出一個班的容量,所以許多小朋友未能如願入學。

  一位家長李先生說,女兒今年幼兒園畢業,長得很討人喜歡,口齒伶俐,反應很快,這些都符合蘇州外國語學校女子藝術班的要求。當時為給孩子擇校也費了很大周折,包括爺爺、奶奶在內意見也不一致。“我看,現在小一點的小孩還比較活潑可愛,到了五、六年級,再到初中、高中,孩子就被考試壓得不可愛了。怎麽培養她?確實很頭痛。現在推出這個班,我覺得孩子未必就很輕鬆,但既然往高目標培養,既懂禮貌又有知識,我認為可以試一下。”當記者問到學費時,李先生笑了:學費很高,一年就得幾萬塊!不過,大家還爭著排隊呢!

  關於該淑女班的辦學初衷,蘇州外國語學校校長曹倫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培養目標國際化和多元化的一個實踐。曹倫華校長表示,他對新加坡的南洋女子中學印象很深,該校在介紹學生時強調,這所學校出了許多總統夫人和部長夫人。而該校的科目,在藝術、音樂、外語、形體、禮儀方麵都有所側重。曹倫華說,蘇州也曾有過很好的女子中學,即原來的振華女中、現在的第十中學,辦女子班的傳統可以繼承。得到這兩個方麵的激發,蘇州外國語學校的女子藝術班也就應時而生了。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培養淑女型的學生。
國際化的“淑女教育”

  曹倫華認為,不僅僅是淑女的教育,我們整個的教育模式都應該向著國際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前進。今年的這個淑女班就是培養目標多元化的一次實踐。教育的國際融合應該成為當代教育的常態。

  記者從相關方麵了解到,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蘇州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國際融合速度在加快。出國訪問、互訪交流、締結友好學校、師生互相修學遊、課程引進,這一係列動作使蘇州教育的國際交流融合速度明顯加快。蘇州教育界一位資深人士表示,教育的國際融合是與經濟的全球化相伴而生的。從16世紀地理大發現、引發歐洲的商業革命、奏響經濟全球化的序曲,到19世紀工業革命逐漸將世界各國經濟連成一體,現出經濟全球化雛形,再到20世紀跨國公司的蓬勃發展、網絡經濟的推波助瀾,最終使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經濟的全球化給教育帶來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如何培養可以適應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國際化人才。

  他認為,蘇州外國語學校辦淑女班以及其他特色比較明顯的什麽班,這都是教育走向國際融合的產物,不足為怪。這個學校辦了許多特色班,如果真能實現目標,可以肯定是有益的,對蘇州教育界來說是一件好事。蘇州目前除了經濟增長很快,而且城市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外國企業、外籍人士、國際交流都在增加,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在急劇增長,教育必須應對這種變化。

  “古典淑女學堂”之辯

  蘇州的學校裏出現淑女班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06年開年,蘇州就出現了一家“淑女學堂”,這家淑女學堂,就設置在曾在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的複興私塾中。

  2006年1月7日上午9點整,位於雙塔公園一側的複興私塾裏來了5個淑女。她們的學曆都不低,有普通本科生,有MBA的研究生。她們的職業,除兩人為在校大學生外,其餘都是在蘇州工作的白領。

  淑女學堂一位授課人說,蘇州是中國“最後的閨秀”張允和的家鄉,淑女文化有很好的基礎。“最後的閨秀”張允和大名鼎鼎,她是作家沈從文妻子張兆和的姐姐,當年沈從文向張兆和求婚時,必須要過她這一關,當張允和寫了一個“允”字交給沈從文後,張兆和與沈從文的姻緣才被鎖定。張氏三姐妹跟宋氏三姐妹一樣在中國民主革命史上留下光輝一頁,同時也成為新中國之前的淑女的典範。另外,江南女子的形象在中國女性形象中存有美好印記,因此在蘇州推廣淑女文化,可以說是適得其所。

  蘇州淑女學堂的一位學員袁小姐說,她是朋友介紹過來聽課的。袁小姐是MBA研究生學曆,已經在一家外企工作了五年時間,並且結了婚。她認為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對自身形象的要求應該高一些。“談吐、禮儀對一個人來說十分重要,從功利性來說,在學曆形似的情況下,人的談吐和外在形象將確定差異和優勢。”這在競爭中是很實用的。袁小姐說,以前一直因學業緊張而缺乏這方麵的教育,現在有機會彌補一下,當然是求之不得。在外國企業工作,中國禮儀尤其不可缺失。淑女學堂提出了新古典淑女的概念,強調了古典兩個字,實際上是要求學習古典淑女,對這一概念她們表示接受。
男性心目中的淑女形象

  蘇州外國語學校宣揚的淑女教育理念,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同,而對於蘇州淑女學堂,則有更多的許多男士表示了讚賞。親自把妻子送到淑女學堂的李先生說,夫人在一家外資企業工作,經常接觸各類人士,交際頻繁,但總感覺少了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進入淑女學堂學習,可以對中國傳統的東西多一些了解。李先生的夫人說,她的先生其實更希望她在家庭生活中多表現一些傳統才藝,尤其是實用性很強的茶道等。“這是男人的小小自私,但家庭生活、家庭對外交際等,的確需要。”

  另一位已經結婚生子的男青年劉先生表示,所謂淑女是一種不可量化的、虛擬的標準,作為男人,當然希望自己的夫人賢淑、有才藝、具有穩定的心理和情緒,但淑女隻是一種虛擬的形象,可以想象,但不可量化。當記者問他對蘇州淑女學堂的看法時他表示,他支持該學堂的觀點和辦學嚐試,其實它和社會上其他種類的培訓班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要使女性在身心和知識方麵有所提高。“善意的願望總是好的”,而且以講授禮儀、茶道等知識技能為主,具有實用性,比起其他的理論灌輸要放心。他認為,女性學習技能,思維就不容易太複雜,心理方麵不至於出偏。

  “淑女”說到底是種文化

  關於淑女,曹倫華認為,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評價標準,但在科目設置上和學校的評價體係中,具有一定的標準。這也與上述眾男士的想法不謀而和。

  而在蘇州緣緣健康形象谘詢工作室的符瑛老師看來,籠統地講,所謂淑女就是指有教養的女性,而這裏所說的教養主要是指家庭教養,最主要的是禮儀、家政、插花、茶道、女紅等。另外還有社會教養和文化修養等。

  據了解,現在上海興起女子教育,如在高等學府設立女子學院等,提倡女子學習禮儀、家政之類的知識,實際上同蘇州的淑女教育大同小異。改變和塑造自我形象,培養穩定健康的心理,是當代女性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在商業時代,擁有理想、鼓勵身邊的人擁有理想是女性和母親的一種美德。因此淑女教育的話題不但是一個女性話題和教育話題,同時也是一個時代話題。

  一位學者認為,文化本來就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即是說以文化之,才是文化。一個人通過學習和提高教養、豐富內涵,於外在表現中體現出來,給人的印象就是有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不是名詞,而是動詞。淑女文化也是同樣的道理,通過禮儀、茶道、文學等知識和才藝的學習,達到一種狀態,變成所謂的淑女。新古典淑女是古典淑女的繼承,當然對傳統文化要有所了解。

  據悉,蘇州淑女學堂已經開辦了幾期,但人氣並不是很旺。對此,一位在雙塔遊覽的學者朱先生表示,現在的很多事都是如此,不足為怪。淑女的概念很好,但要有實質性內容,不要新瓶裝舊酒。打著淑女教育的招牌爭生源,搞出名,就不值得提倡。社會各界熱評淑女教育

  說起“淑女學堂”,複興私塾的負責人、“堂長”傅奇笑稱這是“無心插柳”。

  “‘淑女學堂’是外界冠之的。”傅奇向記者介紹,複興私塾從2005年11月中旬開班授課,當時主要是針對13歲以下的兒童開辦。然而令傅奇沒有想到的是,一些年輕女性在網上看到了他們的帖子後,主動跟帖要求前來聽課,學習一些傳統文化課程和技藝。於是,傅奇嚐試開了一個專門針對年輕女性的班,除了教授中國傳統文化,還開設了古琴、古箏、書畫等培訓班。第一節試聽,就吸引了5個女孩子,她們中有企業白領,有在校大學生,也有研究生。就這樣,“淑女學堂”的名號不脛而走。一些前來谘詢的女性表示,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彈琴作畫是她們的一個夢,而複興私塾給了她們圓夢的機會。

  傅奇這樣來定義淑女:行為優雅、心地善良、多才多藝。“我就是要通過我們的開班授課,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淑女。前些年不是在流行‘野蠻女友’嗎?我想現在應該是淑女潮流回歸的時候了。”“外界對我們的教學有一些誤解。”傅奇說,“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女性的個人修養能夠提高,氣質有所改變,也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

  退休前在蘇州某大學擔任中文係主任的張金生老師,應傅奇之邀擔任了複興私塾的顧問以及傳統文化主講教師。他表示,支持“淑女學堂”的本意是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的道德觀的繼承。他認為,良好的道德品質也是一個民族支撐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廣泛存在於傳統文化之中,並且有繼承關係,淑女最終還會成為一個母親,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她們還會將這些良好的品德傳播給下一代。

  “這不一定是淑女潮流的回歸,而是整個社會文明素質的提高的一種表現。”江蘇省婦女研究所副所長沈美華表示,“對行為禮儀、女性技藝的學習有利於提升女性形象、氣質,抑或是培養生活情趣。隻要這種學習是建立在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基礎上,應當無可厚非。”

  “這隻是一些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江蘇省社會心理學學會谘詢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儲兆瑞教授表示,當今社會太過浮躁,缺乏傳統女性美,私塾教育本就是有教無類的,這樣的課程,隻要不是傳授一些封建倒退的思想,對於女性修養、氣質的培養應該會有所幫助。若再延伸下去,對家庭關係的和諧、下一代的培養也都是不無益處的。(來源:江南時報;中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