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西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現了麻製的紙,但很粗糙。東漢蔡倫采用多種原料和改進製紙方法,使紙的質量和產量都大為提高。由於紙的廣泛使用,晉安帝才下令廢除了自古沿用下來的竹木簡,把曆史推進到全麵用紙的時代。唐代的造紙業非常發達,宣州出宣紙,江西臨川出薄滑紙,揚州出六合箋,廣州出竹箋等,都是上等品。宣紙產自宣州府(今安徽涇縣),自唐以來,曆代相沿。起初用青檀樹皮製紙,後逐漸擴大到用堵、桑、竹、麻等十幾種原料。宣紙的特點是:質地綿韌,紋理美觀,潔白細密,經久不壞,並善於表現筆墨的濃淡潤濕,變化無窮。古代詩人謄為:“滑如春冰密如繭”,並被稱作“紙中之王”和”紙壽千年”。宣紙的品種多達五六十種,分為生宣和熟宣。生宣書畫皆宜,生宣上礬後即為熟宣,因著水不洇,經得多次皴染,適宜於畫工筆重彩。因宣紙價格較貴,學習書法可不用宣紙。用價錢便宜的毛邊紙和連史紙即可。
宣紙---原產地為中國安徽省涇縣境內的丘陵山區(涇縣古時屬於宣州府,現屬於宣州市管轄,因此稱為“宣紙”)。這裏山清水秀,溪水潺潺。為手工製造宣紙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檀皮、草料、調料、溪水等等。這裏的人們世代相傳製造宣紙,以為生計。從古至今已有近千年曆史,曆代王朝都把涇縣宣紙列為“貢品”,安徽涇縣宣紙在國際博覽會上多次獲得金獎,暢銷國內各省市及日本、東南亞、歐美各國。
宣紙--品質純白細密,柔軟均勻,棉韌而堅,光而不滑,透而彌光,色澤不變,而且久藏不腐,百折不損,耐老化,防蟲防蛀,故有“千年壽紙“的美稱。曆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珍愛喜用。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骨氣兼蓄,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神采飛揚,飛目生輝。產生出特殊豐滿的藝術效果。
用宣紙製成的冊頁、信箋、印譜、對聯等工藝文化用品,是企業、團體、個人的上等書寫佳品,可以久不變色、不蟲蛀。具有很高的曆史性、藝術性、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