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蛇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正文

讀書做人

(2007-09-03 12:17:41) 下一個
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人讀書多了,會不會成為一位真正的具有好品性的人呢?

古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這大概也就是說,讀書隻是做人, 做個好人的一個要素。行萬裏路,也可理解成要經曆生活事物,從中體悟到書中沒有的現實道理。是不是把兩者結合起來,我們才能不斷的磨練自己?

從小,家中就有許多書,哥哥是位愛買書的人。不懂事的自己,捧著厚厚的書,什麽都看《悲慘世界》,《紅樓夢》,《老人與海》《傲慢與偏見》,《泰戈爾集》。。。甚至看些歐洲文藝複興時的東西。 看來看去,大概那時年紀小,沒有真正讀懂這些巨作的含義。給我感受最深的倒是巴金的《家春秋》,一口氣三天讀完,就連在汽車站等車時,也愛不釋手。現在知道為什麽那時那麽喜歡這本書了,大概其中的故事情節符合自己家族的經曆吧。或許一本好書,好就在於和現實生活貼切。 那才能抓住讀者的心。

自認為是位實際的浪漫主義者。做女孩時,不喜歡看瓊瑤的言情小說,總覺的那太假,隻是純情少女不切實際的夢幻。也不喜歡武俠小說,厚厚的,看一大段才能看到一些道理。到後來,發現喜歡看一些短而精的哲理書,散文,隨筆。從一個小小的故事或事件,就能一目了然的得到一些道理。這讓我更佩服我們古人的古文學的精悍了。

一個人讀書多了,是不是就什麽都懂呢?這個問題,有時真讓我感到困惑。看看周圍的人,每個人讀書的目的是不同的。有的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讀了,不消化,這樣書中的東西永遠不會成為自己的。有的人讀完了,覺得可以和別人吹牛,就覺得自己的大腦比別人聰明美麗。有的人是為了逃避現實,在書中追求自己的幻想。有時遇到讀書多的人,應該是敬佩他們,可是他們的言行卻讓人不可理喻呢?有幾個真正能把書中的精華用來塑造自己的好品性呢,就連自己有時都不能做到。

自己讀的書並不多,再加上記憶不好,以前讀的書,也漸漸忘卻,但自己經曆的,看到的事也不算少。不管是大事小事,總喜歡從中總結出什麽,學到些什麽,其實出於生活的東西,更能讓自己容易吸收和消化。生活才是一本真正的好書大全,我們自己就是這本書的人物角色。正是因為這樣,或許人們就會忽略用心去讀它。

如今再拿起以前看的書,感受真是不同。年輕時,那真是為讀書而讀書。當時過境遷,在被生活所洗滌後,人們自然而然會帶著自己的感悟去讀同樣一本書,得到的結論要不是否定作者,就是和作者產生共鳴。而不是像年輕時那樣盲目的崇拜了。

讀完書後,再好好的讀生活,再去讀書, 再去讀生活,這樣的不斷循環,這才教會自己怎樣做人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Wuyiwuyian 回複 悄悄話 共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