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動的日本商人
商人有商人之道,成功的商人有與一般商人相比不同的氣魄和
把握機會的膽識。最近,在日本政界嶄露頭角的首位日籍華裔蓮舫
的家族身世逐漸浮出水麵,讓人看到她不僅有一個和藹的父親,更有
一個經風雨、見世麵,在政商兩界活躍非凡的強人祖母。於是有許多媒
體出來揭露其祖母原來是台灣人跑到上海的漢奸等等。不管如何,她祖母
陳杏村那種經商從政能力確實能讓日本人折服,要不然做香蕉生意可以
壟斷台灣青果出口日本市場而風光一世?
在日本許多商人都按照統一規矩出牌,而一部分商人則不按照規矩
出牌,反而逆潮流而動,多數商人是埋頭苦幹,積少成多,集土成山。
也有部分商人卻是希望少勞多獲或不勞而獲。希望象“Dobon”遊戲
一樣有朝一日徹底翻身周圍的財富都變成自己的。
當年中國需要技術,需要外資,需要對外開放的文化時,許多企業一看,二等,
三怕,死不情願,失去許多機會。
1,看世界其它國家的動靜,2,等市場初具規模,等條件成熟,
3,怕投資收不回來,怕Know-how的泄密,怕貨款收不回來。
於是一說起投資就謹慎起來,與其直接投資,不如通過香港人,台灣人來
共同投資,以減少文化衝擊;與其獨資不如合資以減少風險;即便合資在
合資公司中占的股份與其控股不如當小股東。
這些都是沒有遠見的經營者的無奈選擇。當初中國的市場還剛剛出頭,
人們即想得到打開自己產品銷路的機會,有不看好中國的政治局勢,
尤其是天安門事件後,當初人們總覺得投入中國市場的錢是白白扔掉,
投資賺錢有限。確實當年國營企業困難重重,賣給企業的產品表麵看來
利潤不低,實際上資金收不回來最後打官司以現物抵款的事例層出不窮。
所以許多人看到的隻是這些極端的消極事例。
它們極不情願又不安心,不願意落後於人,又不想賠錢。當然商人都是
一樣的,誰也不想做賠本的買賣。然而這時一幫人就猶如過江之鯽中的一條
鯽魚一樣,盡量附庸風雅地“進出”中國。一句話就是用點“零用錢”陪你玩兒。
有一部分人,我們不妨稱之為抬頭的“逆流而動之輩”,就是腦筋頑固,經營者
要在中國投資,管理者在下麵叫囂風險,拚命抵製大量投資。他們成天看到的是
中國人的欺瞞,不誠實,以公肥私,甚至貪汙挪用(橫領),行賄受賄……。好在日本
企業派出駐在中國的都是一些他們看來不起眼的,有的甚至是甩包袱一樣被拋
在中國的技術或經營人員。
誰知道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日本人死守的日本國內市場是江河日下,不堪回首。
在經濟泡沫被戳穿後就如泄了氣的皮球,沒有“加氣槍”給加氣,隻有靠人的嘴巴
一口一口的輸氣。結果有時輸入的少漏出的氣多。日本經濟的皮球愈益幹癟。
而海外市場是他們從沒有看好的,但建起來的合資公司突破了當年國營企業
徘徊衰落的期間,就猶如那些強勁股一樣不斷瘋漲。有的企業當初海外的
利益還不到國內事業的十分之一,經過十多年的時間,並沒有投入更多的資源
(資金,人,物,甚至技術,信息),自然增長到與國內事業的相同利益
的地步,有的企業海外利潤遠遠超出了國內企業利潤的綜合。
在合並結算的會計製度改革後更凸顯了海外企業的優勢。
最近幾年日本人才嚐到了在中國做生意的甜頭。
然而中國政府已經不象改革開放之初,出台各種優惠政策招商引資。
什麽“兩免三減”的中央稅收政策,“退二返三”的地方稅收政策,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關貿組織,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的平等關係建立,
中國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越來越接近了。
與此同時日本國內的那部分“逆潮流而動之輩”,十多年後地位越來越高,
他們現在卻大舉進攻中國市場,希望挽回敗局。因為競爭對手也是“無心插柳
柳成蔭”了。日本企業之間的競爭極端激烈,當年他們嘲笑別人不懂“商人買賣規則”
收不回貨款,“黑字倒產(帳麵盈利而因無流動資金而倒閉)”,而經過中國加入
“世貿”以後,中國的市場逐漸規範化,信用問題逐漸得到理順。
沒有收不回來的債權後作壁上觀的這部分逆流而動者就坐不住了。
當今天中國市場已經飽滿,再沒有當年的“香餑餑”的優惠政策了過後,
反倒要猴急地加大投資。結果對中國市場來說沒有“雪中送炭”的業績,
而有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逆流而動者永遠也搞不清潮流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