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劍

吾學,吾思,吾做,吾樂
個人資料
正文

敢問路在何方? - 談談生物醫學博士的北美職場生涯

(2007-12-23 13:08:51) 下一個
記得八年前初到美國時讀過一篇文章, 大意是說生物醫學博士工作難找, 主要原因是好的位置僧多粥少, 求職路上眾人爭搶獨木橋, 於是博士後成了中轉站, 但是出去的人少, 進來的人多, 導致博士後積壓, 成了一個問題。文章的作者似乎是一個很有經驗的同行,事實清楚,論據有力充分,最後建議中國政府應有所作為,吸引這些人回國,憂國憂民之心躍然紙上。當時本人剛剛進入到這個中轉站,覺得文章寫得很有道理,但同時也隱隱為自己的前途擔憂。如今時光荏苒, 許許多多的事情已成了過去,回首往事,不勝感慨,現隨手纈下一些點滴,與大家分享,俗話說“文以載道”,希望本文給後來者啟迪而少一些彎路。但許多事情見仁見智,原是沒有正誤之分,隻是人生觀,價值觀,及個人選擇的不同。另外,我相信有更多見識超群的有識之士,站的更高,看的更遠,歡迎探討。

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萬物的生物學本質是自私的,人類也是如此,這也是現代經濟學及其理論的基礎。聰明的人們在作出選擇的時候,一般會權衡利弊,作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但是這個權衡利弊的智慧,往往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另外,在我們職業生涯的初期階段,我們還生活在偶然及必然王國裏,離自由王國還很遠很遠,大多數時候是生活選擇了我們,而不是我們選擇了生活,很多時候我們在跟隨自己的本能。如果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應該明白許多進退的道理;這也會賦予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人雲亦雲。比如說職業選擇,回國效力等等的問題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自古以來,中國人特別是讀書人有種傳統觀念,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其實仍然是功利思想,因為‘學而優則仕’。 在現代商品經濟社會裏,‘知識就是金錢,知識就是力量’也是人所皆知。那麽為什麽作為生物學的博士,博士後,讀書讀了二十年以上,最後卻為工作發愁呢? 其實有一點我們忘記了,知識並不是金錢, 它隻有應用到賺錢才會變成金錢,知識並不是力量,它隻有應用到恰當的地方才能變成力量。科學研究其實是遠離金錢的,她的內涵是個人興趣,創造性及成就感。在推崇創新的社會裏科學研究確實可以創造巨大財富,但對於真正的科學家來說,財富隻是副產品,生命中有比金錢更多的東西。閑話少說,書歸正傳。一般地說,在美生物學博士的職業選擇有下麵幾種:1)大學教授 ;2)生物製藥公司的科研人員;3)專業人士(醫生,藥師,專利律師等)。下麵就從這幾方麵分別談談選擇及規劃的策略。另一個選擇就是回國發展 (但不在本文探討之列)。現在看來,每個人應該首先明白自己想要什麽,確立人生目標以及想要的生活是第一步。這個目標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所受訓練,職業目標,及家庭等)。

1)大學教授。我個人認為美國最優秀的生物醫學研究人才集中在大學及研究所 ,但是選擇這個作為個人的職業意味著很多。首先,這個職業不應該是謀生的手段,而應該是個人的興趣。其次,中國佛教有“出世”及“入世”之說,執起大學教鞭(研究性大學)即意味著“出世”,也就是說世人認為重要的東西如金錢,悠閑的生活品質等不應該在自己的生活中占主要地位。工作的動力不是為了財富,而是對自然的好奇心以及事業上的成就感,對工作本身樂在其中(但是這並不排斥必要的休息,休假,個人愛好,及家庭生活)。但是在這個工作中個體能最大限度地體會到常人體會不到的科學研究的快樂及成就感。我大致瀏覽過許多美國獲諾貝爾獎或拉什科獎(LASKER AWARD)科學家的獲獎感言,一個強烈的感受是他/她們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加上良好的訓練以及美好的運氣,造就出了推動人類進步的無數偉大的科學發現。我國的袁隆平院士及已故的王選院士也是科學家的傑出的代表。袁隆平院士有一段講話水平很高。大致是有人在一個訪談中問他在一次參選院士落選時的感覺,他說,評不上院士說明我水平不夠,需繼續努力,但是我努力的目的不是為了評上院士,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這段話道出了科學家的人生真諦。王選院士為了漢字激光照排的問世十多年沒有節假日,如果不是因為對科學的執著追求,這是很難想象的。另外,如果有了有商業價值的創新性成果,財富也會滾滾而來,美國許多著名的生物學教授是億萬富翁,但是我相信他們的最大樂趣不是成為億萬富翁,而是科學上的突破。那麽,如果你以此(大學教授)為目標,該如何做?首先你如果不是超人,你就要有超人的付出。應首選去世界上一流的實驗室接受訓練。原因很簡單,科學研究象極了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學習武功,名師出高徒;另外,著名的實驗室往往聚集了該領域的佼佼者,進去的學生往往是最出色的學生,大家在一起討論的往往是正確的和最關鍵的問題,個體在其中往往能接受到技術上或知識上較為完備的訓練;優秀的實驗室其實就是一群優秀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場所;在這些場所容易孕育出優秀的成果,開辟出自己的小天地(直接表現就是在CNS或其他高水平的雜誌上發表論文),再加上自己的積累及勤奮,自然就可以開山立派,自成一家,理所當然地就當成了教授。那麽不去大實驗室能當成教授麽?當然是可以的。所謂兵無定式,水無常規,但顯然會要求更強的個人能力或更好的運氣。另外,大實驗室的經曆也不是充分條件,還需要智慧,勇氣,勤奮及毅力。最後,一流大學教授的聘書與三流大學教授的聘書還是不同的。在這裏我想多說兩句,科學研究特別是生物醫學基礎研究的基礎是個人興趣,如上所講是“出世”;既然是“出世”,就應該好好念經,不要想著怎樣追名逐利,否則違背了自己的初衷,必然做不好研究,也為真正的科學家所輕視。

2)生物製藥公司。如果說執起大學教鞭是“出世”,但是很多人不想“出世”,想“入世”。另外現在NIH的FUNDING很不好拿,教授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因此進入各大生物製藥公司的研發部門也是許多人渴求的。下麵我來談談這樣的職位,因為這是我的本行,應該具有發言權。大家都知道藥物或創新治療手段的研發是智力密集型的高科技活動,美國社會科技製度的一個典型特點是鼓勵創新,估計美國民間生物醫學的研發投入每年達800至1000億美元(遠高於NIH的300億美元)。創新可以帶來滾滾利潤,因為美國藥品不限價(也就是說隻要你的藥品能賣出去,標價多少都可以),加上合理的專利保護,使得每一個優秀的藥品成為巨大的印鈔機器,從而支持了各大製藥公司雇傭了大批的研究人員,福利待遇一般很好。另外,擁有博士學位的科學家往往擁有自己的研究小組以及一流的科研條件,可以在一定限度內做自己喜歡的研究,自己努力再加上運氣好的話也能發表高質量的論文,在科學界仍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製藥公司的位置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這樣的位置往往要求也很高,名額有限,難於獲取。原因是多方麵的,但主要有以下兩點:1)學術界的研究方向與生物製藥公司的方向分離。 生物醫學學術界的研究是多種多樣的,從細菌到酵母到線蟲,對重大疾病的研究也是越新奇越容易拿到基金。但製藥公司關心的是能產生現時利潤的研究,而能作為藥物靶點的研究方向僅占學界的很少一部分,因此美國畢業的Ph.D所學專業很少能與製藥公司的方向相匹配,造成畢業生難於就業. 2) 位置少要求高。製藥公司的研發主要集中在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病,肥胖,糖尿病,關節炎,精神病,及老年性疾病),所招募的生物學家需要相關研究經驗而且位置較少(除非公司有重大擴張措施,但這種情況在今天是少之又少)。但是獲取這樣的工作機會也並不是不可能的,結合我本人及周圍朋友同事的經驗,對於有誌者我有以下幾點建議:1)做博士或博士後期間尋找合適的研究方向及實驗室,所做研究盡量與以上所述疾病有關,打聽所在實驗室學長畢業去向(也有利於建立自己的人際網絡),或所學應公司所需如ADME/PK/PD等,工業界的POSTDOC也是不錯的選擇;2)必須有過硬的個人素質。製藥公司招募的具有博士學位的科學家一般會成為實驗室主管或項目經理,其中一個基本要求是應聘人應在相關領域有所建樹。公司要求他/她們會帶來新知識新成果以及去培訓他人,而不是接受他人的培訓。直接表現便是要求在相關領域的優良的PUBLICATION RECORD,這一點對於中國學者又特別重要,原因不言而喻,就是必須憑此彌補語言能力的不足。如果你沒有CNS文章做後盾,一年(特別是POSTDOC)也應該有1-2篇JBC類的文章,這樣才能拿到麵試機會。因此強烈建議學弟學妹們一定要靜下心來好好修煉武功,記住“明日幸福今日修”的道理,不要太抱怨老板PUSH或TOUGH,因為PAPER(特別是第一作者)才是硬道理,待到苦盡甘來的那一天,你會覺得一切都是必需的值得的。但是必須選擇好的方向及實驗室--古語“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有現實意義。盡量選擇TOP的實驗室做POSTDOC,其次才是學校,地域或環境。3)選擇恰當的渠道投遞簡曆。這一點最簡單也最難。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簡曆投到HR如同泥牛入海,無影無蹤,主要原因在於大製藥公司一個職位往往會收到數百份簡曆,雖然大部分不合格或不相關,但優良的簡曆往往會被淹沒,而且招收主管往往沒有時間或精力去考察所有的簡曆,再加上HR與研發部門的職能分離(導致簡曆不能到達主管的手中),造成“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普遍現象。最後大部分的人選是通過同事朋友推薦來的。因此我的建議是不能隻走HR一條線,應多管齊下,包括:向工業界同行寫信自薦;利用會議結識同行;請求導師及學長推薦等等。這些策略有時會收到奇效。如果你有了文章做後盾,對自己有信心,也嚐試了多種渠道,剩下的就是耐心的等待,機會一定會來的。

另外,我想提及的是,生物製藥公司的工作存在工作穩定性的問題,如果公司營收良好,大家皆大歡喜,但是一旦公司碰到業績下滑或其它不可預見的因素(如新藥沒獲FDA批準,公司兼並等等),公司股票下滑,裁員便不可避免。這時候,不管你平常表現再出色,可能也要走人,但出眾的業績往往可幫你快速地找到下一份工作。值得指出的是,雇員在公司的成果(如專利)歸公司所有,這一點與學校有顯著不同。

3)專業人士(醫生,藥師,專利律師等)。從收入水平,工作穩定性,生活品質及閑暇時光的多少來說,這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對於那些成功者來說,也是道路崎嶇一路走來不容易,因為這類職業在美國要求也很高,要通過許多專業考試和多種培訓。缺點也是不言而喻,就是可能無法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力,有點BORING。本人沒有這方麵的經曆,沒有太多的發言權。但是我認識的一些朋友選擇了這條路,他們皆很高興。歡迎有識之士探討。

絮絮叨叨寫了這麽多廢話,回過頭來我特別欣賞李開複博士的一句話 – 做最好的自己(TO BE YOUR PERSONAL BEST)。建議大家去讀一讀李博士以此為書名的書,裏麵的許多道理非常精辟。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問自己到底要什麽-“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YOU”。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如果我們每天早晨起床都高高興興地去上班,那將是工作的很高境界。我們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沒有人能給出正確的答案。但似乎各類動物生存的生物學本質是愉悅(PLEASURE),人類有社會性,而現在又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所以更複雜。現在越來越覺得“修身,養家,治國,平天下”的古訓在美國也有現實意義。後兩者較難實現,於是“海歸”的念頭經常“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每一個個體的發展都是一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過程,人的一生就是“完善自身,回饋家庭,娛樂自我”的三位一體,其中苦樂參半。本人是無神論者,但相信最偉大的人物應該是佛祖或耶穌,因為他們“普度眾生”,為人們“拔苦”或“予樂”。那些曆史或現實中的科學巨匠或藝術大師也是因此而了不起。這些都是題外話就此打住。最後,“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願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是金子總會閃光,二十八星宿會各歸其位。

寫於2007年聖誕前夕波士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不錯,沒有廢話。
doubleheli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孤舟蓑笠翁50的評論:
This is just a general deion of PhD degrees in many majors in North America, including Biology, Biochemistry, Physiology, Pharmacology/toxicology, Microbiology, etc. anything related to life science. Unfortunately, I am not familiar with the field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but believe it is a good area to receive training. I know MIT has this major and those graduates are well received by big firms such as GE, Baxter, and Boston Scientific etc. Good luck.
孤舟蓑笠翁50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sharing this article.

When you say 生物醫學博士do you mean Biomedical PhD (I have never heard such major) or Biology PhD?

What is your opinion on the job outlook for Biomedical Engineering degrees?
doubleheli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33水水的評論:
我將洗耳恭聽後來之人的好見識!
一針濺血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很欣賞。
33水水 回複 悄悄話 您能不能寫些實在的,何必亂放哪個......?您那點兒見識,還不如一8歲小兒呢. 把自個兒的那點兒聰明先放一放, 看看後來之人的好見識,如何?
東方之珠 回複 悄悄話 字字真言,謝謝分享。

祝新年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