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波士頓地區生物醫藥工業的現狀,發展曆史, 以及給我們的啟示
(2011-09-04 11:02:59)
下一個
美國大波士頓地區位於東北部大西洋沿岸,該地區包括波士頓市以及周邊的劍橋(Cambridge), 牛頓 (newton), 列克興頓 (Lexington) 等大約十幾個城鎮, 是美國曆史最為悠久, 也是最有文化價值的地區。今天,波士頓地區不但是美國的重要經濟區之一,而且是高等教育,科研創新,醫療保健,及文化體育的中心。特別是該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飛速發展,迅速取代了航運業與傳統的製造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引擎,同時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極大地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現在的波士頓地區特別是與波士頓市一河(Charles river) 之隔的劍橋市有美國基因之鄉 (genetown) 的美譽。在位於該市的世界著名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周圍不到一平方公裏的土地上,聚集著數百家以創新藥物研發為目標的生物醫藥公司。其中以Biogen-Idec, Genzyme, Millennium, Vertex, Genetic Institute 等為典型代表。 這幾家公司的拳頭產品基本上都是生物製品或者說是大分子藥物 ..年銷售額現在或曾經都達到了數十億美元,無一例外,這些公司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默默無名到聲明顯赫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除此之外 ,世界上銷售額排名前十位,甚至前二十位的製藥公司基本上都在該地區設立了研發基地。瑞士製藥業巨頭,處方藥銷售額全球排名第三的諾華製藥(novartis)於2002年開始將研發總部設立在了劍橋市,長期租用隸屬於MIT的地盤,先後投入數十億美元,建立了諾華生物醫學研究院(novartis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or NIBR)。世界最大的製藥公司輝瑞(pfizer)自從2008年合並了惠氏(wyeth)後,也於今年將其東岸的研發中心搬到了劍橋市。排名第二的Sanofi-Aventis於去年將其抗腫瘤藥的研發部門全部搬到了劍橋,與novartis比鄰而居。排名4至6位的格蘭素維康(GSK), 阿思特拉(AstraZeneca), 默克(Merck)等分別也在波士頓周邊地區建立了新藥研發基地, 另外,施貴寶(BMS),雅培(Abbott),安進(Amgen)等公司也通過購買或自建的方式擁有了自己的基地。隨著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醫藥公司的成立或入住,波士頓,劍橋及周邊地區出現了典型的生物醫藥產業蓬勃發展的景象,現在聚集了數萬名從事生物醫藥研究的高科技人才,成為了美國生物醫學研究及產業化的重鎮。那麽,為什麽波士頓地區能夠成為生物醫藥發展的溫床,秘密在何處呢?
首先應該是人才聚集的馬太效應。波士頓地區擁有兩所世界上超一流的高等學府 - 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與麻省理工學院 (MIT)。這兩所大學聚集了世界上超一流的學術大師,僅僅現在供職於Harvard與MIT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與化學獎(這兩者與生物醫藥直接相關)得主就有二十多人,最近三十年從波士頓地區走出的獲獎者更多。除了這兩所超一流大學之外,波士頓地區還擁有波士頓大學 (Boston university), Tufts University, Boston College, Brandies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assachssettes,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等四十餘所研究性大學。另外,波士頓還擁有全美著名的麻省總醫院,波士頓兒童醫院,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等附屬於哈佛醫學院的臨床教學基地。附屬於這些大學與醫院的在生命科學與化學科學的研究上領先世界的實驗室不計其數。而研究人員最為看重的是研究條件與環境,其次才是待遇,正是因為波士頓地區的大學或其他研究單位能夠提供的優良的研究環境,很多大師級學者才樂於加盟。而反過來他們又吸引並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人才。這些人在學有所成後很多選擇了留下來生活,就業,或創業。這樣就形成了人才聚集與科技創新的馬太效應與良性循環。著名的大學,傑出的學術大師,以及優秀的人才是波士頓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基石。
其次,與波士頓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相伴隨的是近三十年來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以及美國生物醫藥產業的迅猛發展。1953年Jim Watson 與 Frabcis Crick 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這標誌著人們對生命本質認識的重大突破。在此基礎上,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美國加州的科學家Stanley Cohen及Herbert Boyer發明了DNA重組技術,開啟了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在預防治療人類疾病中應用的新篇張。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推廣應用 也極大促進了基礎醫學研究的突破,如人們對於癌症的發病機理的認識,單克隆抗體技術的發展,對於病毒性 ,心血管 ,代謝性,神經性疾病的認識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另外,本世紀初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完成,一度使人們對於開發新一代的治療藥物充滿了希望。而波士頓地區的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一直是研究 ,發展,應用這些分子克隆技術,以及研究人類各類疾病的中心,其中一些著名的學者與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合作,在本地創造了許多優秀的生物技術公司。例如,哈佛大學的Tom Maniatis教授是分子克隆技術的先驅者之一 (他與當時在冷泉港實驗室的Joe sambrook 教授聯合編寫的分子克隆一書是世界上分子生物學研究者的聖經). 他與同是哈佛教授的分子生物學家Mark Ptashne一起創建了Genetic Institute,專門生產以DNA重組技術為基礎的生物大分子藥物如治療腎病及貧血的紅細胞生成素(Epo), 治療血友病的八因子等。(後來Genetic Institute 以13億美元被Wyeth的前身American Home Product 收購)。上文提及的現在在波士頓地區最大的生物製藥企業之一 Biogen, 其創建人是哈佛大學的教授Walter Gilbert 及麻省理工的教授Phil Sharp (兩人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 ,Biogen早期生產的乙肝疫苗等生物製品對保護美國人民生命健康功不可沒。另外,論及波士頓地區的生物技術公司,也不能不提千喜年製藥公司(Millennium)。該公司的主要科學顧問是麻省理工的遺傳學家Eric Lander。千熹年公司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從各大製藥公司吸引了大量的投資,其市值一度達到上千億美元。正是因為波士頓地區人才及生物技術公司的聚集,才使得各大傳統製藥公司爭先恐後地在當地建立研發機構,投入重金進行藥物開發。因此,這是典型的知識經濟的馬太效應。
第三點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是美國對知識創新的刺激政策以及對專利的保護,再加上資本市場對於利潤的本能追逐。我們知道,美國對於專利的保護期是大概二十年,對於每一個新藥來說,在專利保護期內有獨家生產權,廠家可以自己定價銷售。同時,專利保護的概念深入人心,再加上對於專利侵權的有效打擊 (這得益於美國完善的司法製度與民主製度),使得每一個優秀的藥品成為了巨大的印鈔機,為各大製藥公司帶來了滾滾利潤。生物製藥工業是美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其產值於2010年達到了約五千億美元,在維護人們生命健康的同時,在世界範圍內創造著財富。而製藥公司對於研發投入也是不惜重金,其研發資金往往會占到其銷售額的10%-20%。製藥公司往往會把金錢投入到最有可能帶來新藥的地方,而波士頓地區是絕佳地區之一。
最後 ,波士頓地區是海洋性氣候 ,四季分明,春夏秋三季都非常舒適 ,人們有很多戶外活動可以享受。冬季雖然有點長,但是也有其樂趣,如人們可以去參加有趣的滑雪運動等。該城市文化體育運動也很發達,其美式足球,籃球,棒球,冰球隊都拿過全美冠軍,也是吸引人們樂於工作生活在該地的原因之一。
這些現象又帶給我們什麽啟示呢?
中國的產業需要從勞動密集型向智力與知識密集型轉化,從高能耗,高汙染,低附加值到綠色產業,高附加值產業轉化。其關鍵在於對於人才的競爭以及對於創新的尊敬與保護。同時應該看到,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波士頓地區的醫藥產業的發展應該講是一種曆史自覺,是長期知識積累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因此對於決策者來說,首先應該持續加強對於基礎科研的重視,吸引真正的學術大師及青年才俊。其次是對專利等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這可能涉及到我國的基本法律製度。毋庸置疑,市場經濟中的原始驅動力是人們對利潤的追逐。我們應該充分認識並利用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