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宋氏兄弟及其夫人在美國華盛頓共度聖誕節時留影。左起:宋子安與夫人吳其英、宋子良夫人席曼英、宋子文與夫人張樂怡、宋子良
2006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機會,民國“四大家族”的後人聚首上海。
一個甲子前,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權傾一時;如今,蔣家凋零落寞,而宋家、孔家、陳家的後人,則十分低調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他們來自“四大家族”,卻刻意回避“豪門”背景。對於先人功過的種種爭議,他們也坦然處之。
時過境遷,這些家族的後人,如今對那些曆史人物的回憶常常隻是衣香鬢影;可喜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檔案材料浮出水麵,顯族神秘的曆史正逐漸豐富與充實。
宋家:故紙堆中還原曆史 從宋美齡往下的宋家第三代都在美國出生,中文流利的已是鳳毛麟角。
“我感到非常榮幸今天能夠來到這座城市——上海,這座城市曾是我的家族生活的地方。盡管我的外祖父宋子文先生是海南人,但在上海,在這座他出生的大都市,他成為中國20世紀很有能力的金融家和政治家之一。我很感動,今天能有這麽多全世界知名學者,在上海濟濟一堂,討論宋子文先生。”2006年6月19日,身材高大的宋子文的外孫馮英祥嘙ichael Feng 用英語為“宋子文與戰時中國”學術研討會致開場白。
作為宋家親屬代表,帶著兩個兒子從紐約飛抵上海的馮英祥,與宋子文的弟弟宋子安的兒媳宋曹琍璿(Shirley Soong)的出現無疑成為亮點。馮英祥父子均出生在美國,因為不懂中文,父子三人需要依靠同聲傳譯來理解與會者的表達。
宋子文期盼葉落歸根
宋氏家族長久以來被視為中國20世紀上半葉最有影響力的家族。宋子文(T.V.Soong)的父親宋耀如擔任傳教士且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支持者,母親倪桂珍是明代科學家徐光啟的後代。宋子文大姐宋靄齡為孔祥熙夫人,二姐宋慶齡為孫中山夫人,三妹宋美齡為蔣介石夫人,宋子文的大弟宋子良曾任國民政府外交部秘書和總務司長、廣東省政府委員,長期擔任宋子文發起的中國建設銀公司的總經理,還擔任過中央銀行理事、交通銀行常務理事,是宋子文在金融實業上的主要助手;小弟宋子安曾任過國貨銀行、廣東銀行董事,較少參政。
宋子文與夫人張樂怡有3個女兒,分別為宋瓊頤、宋曼頤和宋瑞頤,49歲的馮英祥是宋子文長女宋瓊頤的兒子。宋子文的9個外孫中隻有馮英祥與兄弟馮英翰住在美國,他們的其他表兄弟住在香港和菲律賓,故而孫輩中,馮英祥與宋子文最為親密,他從小跟外祖父宋子文生活,直至14歲。每逢放暑假,馮英祥有很多時間可以陪伴外祖父。
“我的外祖父宋子文在紐約的生活很簡單,他吃的東西、用的車子都非常一般。外祖父的生活很有規律,喜歡早起,吃完早飯後他就直接去辦公室。他很喜歡散步,通常午餐以後散步一小時,外祖父不多的娛樂方式是與他的朋友一起打撲克牌。”
像普天下所有的外祖父疼愛外孫那樣,宋子文非常疼愛馮英祥。讓馮英祥印象深刻的是,10歲那年,有次他放學回家,感覺到有幾個外國男孩一路尾隨並盯著他的錢包,被嚇壞了的馮英祥奔到公共電話亭打電話,剛好是外祖父宋子文接聽。“外祖父叫我不要動。5分鍾之內,他就帶著秘書開車匆匆趕來,他居然還帶了一把槍,而且已經上了膛,準備來救我!為了保護我,他願意做任何事情。”在講述這段經曆時,西裝革履的馮英祥做了個手槍瞄準的手勢,笑聲爽朗,神態如同調皮小男孩。
在家庭成員宋曹琍璿的描述中,大伯宋子文不太喜歡講話,但很有幽默感,他喜歡跟老朋友聊天,喜歡喝酒,擁有很好的格調,是一個美食家。閱讀了宋檔後,宋曹琍璿逐漸理解了大伯宋子文,“他更像一位deep thinker(深思者),雖已退休、身處美國,我相信他的頭腦中並不會忘記那種使命感,所以他在生活中仍經常思考國家的處境。”一身旗袍的宋曹琍璿看來溫婉大方,頗具風範。
宋曹琍璿是宋子安次子宋仲虎(Leo Soong)的妻子,“蔣夫人也曾說,宋子安是最讓人喜愛的孩子,因為他最小也最聽話,哥哥姐姐們也很珍愛他,宋慶齡在德國時也是帶著我公公跟她一起住。哥哥姐姐之間有紛爭,我的公公也承擔著溝通的橋梁作用。”
1975年,馮英祥就讀於賓州大學時,外祖父宋子文業已辭世,那時的馮英祥開始對外祖父的曆史感興趣。他攻讀了政治學,“選擇政治學也許是受外祖父的影響”。目前,馮英祥在瑞士信貸銀行從事管理,與父親馮彥達一樣,他選擇的事業是與銀行相關的理財投資規劃。
他從未看重自己來自一個像Soong Family(宋家)這樣的家庭。“我繼承的是父親的事業,其實跟母親所在的宋家並沒有什麽關聯。經過五六十年後,在美國的企業界,很少有人注意到我來自Soong Family,更重要的是要靠個人後天的努力。”
關於宋子文富可敵國的猜測曾經讓這個家庭的後代備受壓力。但在馮英祥看來,外祖父宋子文生前很沉默,沒有跟任何人談過關於財產的事情,他的遺產是一些美國股票,讓所有的孩子平分。
馮英祥也強調,與外界傳言不同,外祖父宋子文和宋美齡的感情非常好,兄妹間有很多通信。“即便1949年以後外祖父宋子文在美國,蔣介石和宋美齡在台灣,他們晚年身體不好時,宋子文會積極幫他們找最好的醫生和最好的藥物,並把醫生送到台灣讓他們替蔣介石看病;宋美齡每次到紐約,哥哥宋子文也會替妹妹找當地最好的醫生。”
1943年10月,宋子文、蔣介石在重慶與來訪的英國東南亞戰區統帥蒙巴頓合影
宋家後人看淡背景 宋家六兄妹中,最早辭世的是小弟宋子安,1969年,62歲的宋子安在香港病逝;1971年4月25日,宋子文在美國猝然去世,終年77歲;此後的1973 年10月,宋靄齡病故於紐約;1981年5月,宋慶齡在北京逝世;1983年,宋子良在紐約辭世;20年之後,宋美齡離世。
宋子安去世時,曹琍璿的先生宋仲虎剛剛從哈佛MBA畢業,1982年,宋仲虎和曹琍璿結婚。上世紀70年代,宋仲虎創立了Crystal Geyser Water Company,這家礦泉水公司早年曾在加州西岸有75%的市場占有率,成為美國礦泉水界的元老。如今的宋仲虎正在著手開發一種名為Peanutmilk (花生奶)的功能飲料,同時他還擔任美國最大的汽車保險公司Triple A等9家知名公司的董事。
在宋曹琍璿的印象中,宋美齡生前,每年3月21日的生日是當年最大的聚會,蔣、宋、孔、陳家族相聚,辜振甫太太辜嚴倬雲甚至會率領一個“太太團”從台北趕到紐約為宋美齡祝壽,陳立夫、郝柏村等昔日國民黨元老也齊聚紐約。除此之外,宋美齡很喜歡過聖誕節。“我先生宋仲虎是蔣夫人在她侄兒輩中最喜歡的孩子,他有空時常陪著蔣夫人住幾天,他們倆之間還有‘昵稱’。我們在舊金山的家裏有很多蔣公寫給我先生的信,比如在照片背後蔣公寫著對我先生的思念,‘自從你走了以後,我孤單一人,非常寂寞,希望你早點回來陪我’,很多人看了很驚訝,想不到火爆脾氣的蔣公會寫出這麽柔情的詞句,但諸如此類的幾句話完全是蔣公的真情流露。”宋曹琍璿說。
宋仲虎和宋曹琍璿有一男四女共五個孩子,最小的女兒今年17歲,讀高三。“小女兒的成績超好,在學校和教會都是領導者,是個完美主義者。她的幾個哥哥姐姐都已進到加州的大學,他們幾個都是可以躺在沙灘上玩一天的孩子,比如我跟他們講,把功課做完了你們再出來躺,可是他們大部分人都是躺完了再去做功課。”
對這些在美國出生和成長的孩子必須理解,他們的Self Center(自我)意願非常強烈,宋曹琍璿對此深有感觸。在孩子年幼時,宋曹琍璿將孩子們送到公立小學就讀,為的就是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擁有與左鄰右舍小孩嬉戲的童年,直到孩子們上了初中以後,宋曹琍璿才將他們送入私立中學。“在那時,我們才告訴他們,究竟他們來自一個怎樣的家族。可是他們完全是美國小孩式的想法,當我第一次跟他們講Soong Family的背景時,每個小孩子居然都跟我說,‘So what?It doesn't matter to me!’(那又怎樣?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就在今年6月18日,馮英祥帶著兒子去了宋家故居,這是他第三次來上海。第一次來上海是兩年以前,那次,馮英祥就兩個兒子都帶來,讓他們看宋家故居,“我不能想象宋家居然曾有那麽大的花園,我不能想象我的外祖父以前住那麽大的房子,他後來在紐約住的房子大概是上海房子的五分之一都不到。”馮英祥感歎。
“我常常鼓勵我的兩個兒子,讓他們了解祖先過去所做過的事情,我希望培養他們的榮譽心,也希望對宋家曆史多了解。”馮英祥的兩個兒子看來彬彬有禮,21歲的長子馮永康(Andrew Feng)在孔祥熙的母校Oberlin College(歐柏林大學)就讀,18歲的小兒子馮永健(Elliot S.Feng)在UP(賓州大學)就讀。“Elliot在高中畢業時就曾寫過一篇關於宋子文的中美外交史論文,我們這次開會Elliot特別早來,他在複旦呆了3個禮拜,上吳景平教授的課,幫助籌備會議。”馮英祥很為兒子驕傲。
作為父親的馮英祥在美國的生活跟一般家庭並無二致,“我也遇到與一般家庭同樣的問題和壓力。譬如,我希望我的子女都受到很好的教育。”不僅如此,馮英祥還在積極維持孔、宋家族之間的關係,一年至少要聚會一兩次,他清楚地知道如果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感情不去經營,終將被時間衝淡。
有一次在飛機上,宋曹琍璿隔壁的男士看見她的英文名Shirley Soong,便詢問她是否來自神秘的Soong Family(宋家)。你認為呢?宋曹琍璿反問。你很年輕,Soong Family的人應該很老了,對方回答。如果你這樣想,也是對的,宋曹琍璿相當樂意順水推舟。
也常有人詢問宋仲虎是否來自暢銷書《Soong Dynasty》(《宋家王朝》)中的“Soong Family”,“What do you think?(你怎麽想)”美國出生的宋仲虎聳聳肩,一笑而過。
1960年代初,宋子文與外孫馮英祥在紐約寓所
親人們的相繼去世無疑給孔令儀造成很大打擊。孔家現在就剩下孔令儀和外甥孔德基。
香港商人李龍鑣1956年畢業於台灣陸軍軍官學校預備軍官第四期, 73歲的李龍鑣潛心研究孔祥熙家族十餘年,並與孔祥熙的大女兒91歲的孔令儀交往頗多。
自從宋美齡病逝後,孔令儀成了“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中最為年長的長輩。在李龍鑣的描述中,孔令儀在美國的住宅坐落於紐約曼哈頓區最貴地段第五大道,與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夫人傑奎琳住在同一條街。孔令儀家的窗簾一拉開,即是中央公園繁茂樹木掩映下的寧靜湖泊,再遠,是林立的摩天大樓和人群熙攘的大都會博物館。
“孔令儀目前健康還沒有問題,她在美國的生活節奏還是與以前在上海時差不多。孔令儀與我講過很懷念上海,我也很想讓她回大陸看看。”李龍鑣告訴《新民周刊》。
在美國,華人眼中的孔家頗為低調。嫋嫋茶香中,李龍鑣向記者娓娓講述孔家大小姐孔令儀的近況:
- 我不是孔令儀親戚,也非孔家舊部,但我希望從研究者的角度結識孔令儀,看到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就去過孔祥熙在山西太穀縣的老家,孔令儀出生在那裏,令儀出生當年,父親孔祥熙在山西辦了一所名為“銘賢學堂”的基督教的學校。90年代末期,我給孔令儀和她先生黃雄盛上校寫信,黃雄盛先生後來給我打電話,約我吃飯。我們第一次見麵就在令儀紐約的家中喝下午茶,她家客廳沙發背後的兩幅國畫為蔣夫人宋美齡所繪,台燈旁擺放著孔祥熙先生和宋靄齡女士的相架,我當時心裏早就準備好了三十幾個問題,準備問她。
孔令儀最經常的穿著是高跟鞋配旗袍,旗袍一律為法國絲綢質地。60歲左右時,她會穿帶紅色花紋的旗袍;現在,她會穿白底深藍花紋旗袍,看來素雅。在家請客時,孔令儀往往會在旗袍上別上白金鑽石胸針,抹上口紅,烏黑短發有條不紊——小小細節上自有她的堅持,看來得體。
孔令儀的先生黃雄盛今年88歲,是東北人,老先生喜歡穿西裝、打領帶,待人處事很有分寸,頭發整理得一絲不苟,寫信時每個字都規規矩矩。以前是空軍上校的黃雄盛先生曾在美國受訓、開轟炸機,他曾擔任過蔣介石先生的英文秘書,年輕時當然很英俊健康,看得出來大小姐很喜歡他,他對孔令儀也很體貼,比如在令儀入座前他會很紳士地擺正座椅。
我們最後一次見麵是去年9月在紐約,我到她家先是傭人招待我,黃雄盛先生先出來與我寒暄,然後我看著孔令儀走出來,雖然胖了一點,但看來姿態挺拔,很有大小姐的風範。
從1945 年之後,孔令儀幾乎都在美國生活。孔令儀是基督徒,不熱衷社交,為人低調且遵守中國人固有的禮節。蔣經國夫人蔣方良過世時,孔令儀和黃盛雄夫婦親自飛抵台北送葬,在東京呆一兩天再回紐約。她常常散步,不多的娛樂方式是跟貝祖怡的太太蔣士雲和顧維鈞的太太打麻將,一禮拜一次;她養了條狗,我有次去她家時正在打雷,狗嚇壞了,她就將狗抱在懷裏。
她很喜歡懷舊。有一次,孔令儀跟我講到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鐵獅子胡同過世時的情形,孫中山先生去世的晚上,孔令儀的母親宋靄齡知道宋慶齡特別難過,就叫令儀陪二姨慶齡一起睡。宋慶齡問孔令儀,你現在睡的地方是你姨丈曾睡過的,你怕不怕?孔令儀說不怕。但她跟我說,其實她當時心裏很害怕。她講這番話的時候神態仿佛十幾歲的女孩,很生動。
孔令儀說父親孔祥熙很喜歡吃麵;她也曾提到小姨丈蔣介石。曾經有5年時間,在金陵女子附屬中學讀書的孔令儀跟蔣介石夫婦住在南京官邸,她覺得蔣介石很愛護她,北伐時蔣介石寫了《告全國同胞書》,在孔令儀15歲生日時,蔣介石將《告全國同胞書》的原本送給孔令儀,並題了孔令儀的名字,現在還掛在孔令儀的書房裏。
西安事變時,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後住在孔祥熙家,正在花園裏玩的孔令儀看見了張學良就叫他,“姨丈,你好嗎?”剛剛受審的張學良正好一肚子氣,沒理令儀。
現在孔令儀年齡大了,有些東西也逐漸忘記。我看過當年駐德大使程天放的回憶錄,其中談到孔祥熙以行政院長的身份參加英國國王加冕儀式,並訪問德國,當時在德國的孔令儀眼睛開刀,孔祥熙一到德國就趕緊去看寶貝女兒。我後來把這個故事講給孔令儀聽,她自己都忘記了。
在我看來,孔令儀的性格更像美國人,她的想法很簡單,不太愛管事,也較容易滿足,不是霸道的大小姐作風。
孔令儀待人接物很客氣,我太太跟她說“謝謝”,她也用廣東話回答“不用謝”。她總有辦法把氣氛弄得很好,吃飯時她給你搛菜;有次我帶著兒子去孔令儀家,令儀先是問我有幾個孫子,我的兒子拿了孩子的照片給她看後,她又詢問能否將照片送給她,並希望我們有空帶孩子去看她。
2000年在紐約第五大道孔家,李龍鑣(左一)偕夫人與孔令儀女士(左三)及丈夫黃雄盛(左四)合影 孔令儀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大弟孔令侃,妹妹孔令偉,小弟孔令傑。應該說,孔祥熙最喜歡的孩子是孔令儀和孔令侃,令儀比令侃大1歲,她和令侃的感情也最好。
1967年,孔令儀88歲的父親孔祥熙病逝於紐約;1973年,85歲的母親宋靄齡病逝於紐約;1975年,小姨丈蔣介石去世;弟妹孔令侃、孔令偉、孔令傑也相繼去世;2003年10月24日,孔令儀小姨宋美齡去世……
親人們的相繼去世無疑給孔令儀造成很大打擊。孔家現在就剩下孔令儀和外甥孔德基,孔令儀沒有孩子,孔德基是孔令傑唯一的兒子,現在應該在美國得州。去年,孔令儀一直等孔德基來,想讓他把父親孔祥熙的檔案交給胡佛研究所。孔令儀現在年齡比較大了,不太關心外麵的事情,她最怕煩,對孔祥熙檔案的保存, Shirley Soong(宋曹琍璿,宋子文弟弟宋子安的兒媳)做過不少工作。
宋美齡在世時,孔令儀經常去看她,她們住得不太遠,開車大概15分鍾。以前是孔家二小姐孔令偉照顧宋美齡,1994年,孔令偉因直腸癌過世後,孔令儀承擔了照顧小姨的責任。2002年,跟令儀見麵時,我希望她給我安排一個見宋美齡的機會,令儀後來請我參加2003年宋美齡的生日聚會。我先從香港飛到美國,我記得很清楚,2003年3月21日宋美齡生日那天是百花節,天氣很冷,我10點半出發,穿了最厚的Kissman的大衣,太太穿著旗袍,風從下麵直往上鑽。我先訪問了宋美齡的副官空軍上校宋亨霖,那時其實醫生開了配方給蔣夫人,所有的東西都要攪碎以方便消化。宋美齡很注意體重,平常吃青菜和沙拉,假如體重減輕,才吃一片薄薄牛肉。相比而言,孔令儀飲食就很隨便。
蔣夫人住在紐約曼哈頓東河寓所,她的臥室在10樓,客廳和餐廳在9樓。那天當時大概去了40人,每個人坐的地方都有規定,我坐在客廳,我兒子和媳婦坐在餐廳。我們在等蔣夫人下樓,等到1點10分時,宋亨霖先生跟大家講,今天蔣夫人感冒了,沒有辦法下樓。我當時的感覺真像從樓上摔下一般,很失望。同年11月 25日早晨11點半,我在香港聽電台廣播說蔣夫人過世,馬上發傳真安慰孔令儀。後來我請孔令儀夫婦送給我一幅宋美齡的畫,他們後來用DHL給我快遞了一幅宋美齡的畫到香港,並打電話確認我是否收到。
跟宋美齡一樣,有時太緊張、壓力太大孔令儀就會皮膚過敏。在操辦蔣夫人的喪事時,她也有皮膚過敏。我去過宋美齡安葬地紐約郊外的芬克裏夫墓園,孔令儀經常帶著鮮花在宋美齡墓前悼念。
大家都很關心孔家目前有多少資產,孔令儀請了專門的財務顧問幫她打理財產。她現在住的房子屬於apartment(公寓式),大概有3500到4000平方尺,我估價差不多為800萬到1000萬美元。她家屬於中西合璧的風格,沙發是西式的,也有古董家具,她從山西運了一個3米多高的屏風過來,紅木鑲嵌著紅寶石,很漂亮,蔣夫人與我都喜歡在屏風前照相。細節可以看出主人的身價,她有顆翡翠白菜,跟真白菜差不多大,價值不菲;有一個花瓶,花瓶上有1000個 “壽”字;她還有一塊四方的玉,陳列在黃金架上,宛如一塊小屏風。
我本來計劃請孔令儀外出度假,她不喜歡到加勒比海這些熱帶地方,更喜歡瑞典、丹麥、芬蘭這些涼爽的北歐地區,但因為前一陣子她忙著賣房子,最終度假未能如願。宋美齡生前在美國住的房子原本也屬孔家資產,宋美齡去世後,孔令儀以大約1300萬美元的價格賣掉了這個房子;孔令儀還有個房子在長島蝗蟲穀,孔祥熙和宋美齡都曾居住過,有35畝地,我去看過,裏麵大到足夠跑馬。
1944年12月18日,宋子文成為美國《時代》周刊封麵人物 陳家:豪門隻在傳說中 陳林穎曾說:“現在我們跟孔、蔣、宋家還會偶爾聯係,在不同的地方我們會碰到,那時我們會想——我們原來是有淵源的,我們都是曆史的見證人。”
“蔣、宋、孔、陳,他們也是凡人,都有過錯,如今功過均交由曆史評說。他們的沉默裏涵蓋著無奈,他們的沉寂亦是對曆史的交代。”陳立夫的三兒媳婦陳林穎曾平靜講述昔日家族曆史。
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浙江省吳興縣人,曆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組織部長、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等職,2001年2月8日在台中逝世,享年101歲。而早在1951年,陳立夫的兄長陳果夫就因肺癌過世,終年60歲。
陳林穎曾生在台北,祖籍浙江,是台灣著名國學大師林尹的女兒,也曾是陳立夫的“幹女兒”。初中以後林穎曾赴西班牙留學11年,直至取得馬德裏大學文哲學碩士學位,讓她擁有了外向性格和直爽脾氣。陳林穎曾現任財團法人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這個基金會致力於兩岸的醫藥交流和文化教育交流,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都已展開交流合作,陳立夫、陳澤寵生前都曾擔任基金會董事長。
陳立夫有三子一女,長子陳澤安由台灣大學農學係畢業,由於陳果夫沒有子嗣,陳澤安被過繼給陳果夫,陳澤安後赴美國求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知名植物病理學家,如今80歲;次子陳澤寧由台灣大學電機係畢業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後在一家公司擔任研發工作,如今已79歲;女兒陳澤容16歲時就赴美學習音樂,如今也已72歲。陳林穎曾的先生陳澤寵是陳立夫最小的兒子,是普度大學航空工程係和工業設計係的雙科碩士,畢業後在洛杉磯工作。
1950年,9歲的陳澤寵跟隨父親陳立夫赴美。當時的陳立夫已退出政壇,在美國新澤西經營一家養雞場。“公公的雞場開了好幾年,被燒掉過兩次,還遭遇雞瘟。當時李敖質疑,陳立夫先生怎麽可能打著領帶去喂雞?我先生跟李敖說,你實在不了解我的父親,他相當注重禮儀,又常有人去農場拜訪他,他總不能衣衫不整接待客人,所以他才經常打著領帶做農活。的確,當時孔祥熙、宋子文等很多人都曾去看望他。姐姐澤容訂婚時,爸爸媽媽親手用雞蛋做了3個月蛋糕,招待了150多位客人,還有很多人喜歡我婆婆做的辣椒醬,真材實料、價廉物美。”陳林穎曾用“解甲歸田”來形容公公陳立夫當時的狀態。
在陳林穎曾的印象中,陳立夫在美國的雞場經營得並不好,先生陳澤寵念的是美國公立學校,直到在普度大學求學時都是半工半讀,並依靠哥嫂援助才完成學業;而她與陳澤寵的相識冥冥之中仿佛已有定數。“我們之前並不相識,可能是公公婆婆的有意安排,1976年年初我剛好從西班牙回台北,才見到陳澤寵,大家講西班牙的舞蹈和音樂,我們聊了很多,他興趣很廣,對美國很了解,但完全是傳統中國人的思維。那時我23歲,我覺得大我12歲的他成熟穩重、書卷氣十足,讓我很有安全感。”1977年,陳澤寵與林穎曾結婚;1982年,他們回到台灣定居,陳澤寵開始創業,開辦自己的電器工程代理公司。
在陳林穎曾看來,公公陳立夫是儒家的推崇者,1969年,陳立夫回台。“蔣介石先生發電報請公公回台灣做中華文化複興委員會副會長,蔣介石先生任會長。陳立夫先生有本書叫《從根做起》,他認為雖然經濟發展了,但中國文化的根仍需守護。就像他常講的,政治是短暫的,文化的根是永遠的。”
1988 年1月31日,蔣經國病逝,陳立夫找到蔣緯國、趙耀東等30多名國民黨元老聯署,提出一個“以中國文化統一中國”的方案,在島內引發強烈震撼。在陳林穎曾的印象中,90年代初公公陳立夫對兩岸交流的態度很積極,陳立夫認為政治可以用柔性方式處理,用文化的根來加強接觸,但李登輝卻予以敷衍和阻撓。陳林穎曾說,陳立夫先生最早就發現李登輝是最不愛中國的,公公曾在便條上寫過“最不願意見到中國統一的就是‘李總統’”,“這個便條大約是1992年寫給‘總統府 ’資政陶百川先生的,還在我家裏,陶百川當時對兩岸交流還有希望,期望能組織兩岸交流小組。”
在陳林穎曾看來,公公陳立夫晚年的生活簡單而有規律:早晨5點起床,然後是寫毛筆字、看書;他很保守,如果有10元錢,往往隻做七八元錢的事情;他擔任了台灣中國醫藥學院30年的董事長,為這所學校募款,一直做到過世……“公公組織了一個‘老人會’,原本80歲的老人才能入會,後來老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公公就將‘入會標準’降低到60歲。隻要有走的老人,公公都親自到殯儀館去送行。”
夫人孫祿卿的離去顯然對陳立夫的影響最大。“婆婆畢業於上海美專,喜歡理家,是標準賢妻良母。他們夫妻的感情很好,公公常講,‘愛其所好,敬其所異’。”陳林穎曾說。
陳林穎曾透露,公公陳立夫並未留下多少遺產。“公公更像一位讀書人,很受晚輩尊重,他教導子女們要自食其力,陳家的生活方式跟台灣的普通民眾並無兩樣。公公在台灣天母曾有座房子,是早年蔣經國先生陪他去看的。但買地和造房子的錢由他的4個子女通過每月分期付款支付,婆婆過世後,在1992年,公公將房子賣掉,並把賣房的錢歸還給孩子們。”
“我們一家都沒有再從政。陳立夫先生沒有明說不讓後代從政,但他主張讓孩子的興趣自由發展。我先生回台灣時,蔣經國先生曾找過他,問他是否有興趣為民航局服務,擔任高階職務,我先生表示自己對環境不熟悉——實際上,陳家並非認為為官就是榮耀。”陳林穎曾認為嫁入陳家的她並未沒有看見所謂的豪門的奢侈與浮華,先生陳澤寵從來不事張揚,“總是等他做到某個程度時,人家才發現他原來是陳家的兒子。”
陳家第三代孫輩目前共12人,分別在金融機構、醫療工程機構和高校任職,“他們都很傑出,都是哈佛、MIT、普度、斯坦福等名校畢業。”陳林穎曾說。陳林穎曾的長子陳紹誠(Victor)今年27歲,次子陳紹仁(Stanford)今年25歲,兄弟倆在台灣念完高中後到父親的母校普度大學學習工商管理。
去年7月,陳澤寵帶妻兒到北京旅遊,其間身感疼痛,8月初陳澤寵住院體檢並接受腫瘤切除手術,術後病情惡化,最後不治身亡。先生陳澤寵的突然辭世,讓54歲的陳林穎曾難掩憂傷,麵對記者時甚至幾次淚水盈眶。“我先生在我們家是全能的百科書,他本來想兩年之後退休,現在卻突然離去,事情發生得太突然,恍然一夢。Victor還未畢業,隻好先休學一年,幫助打理父親的企業。”失去主心骨的家庭彌漫著酸楚氣息,小兒子Stanford幾次跟母親說,媽媽,我打電話給爸爸,他沒有回我電話……後來Stanford突然醒悟,原來爸爸已經過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