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的嫡係何時確立?
追根朔源,還必須回憶往昔。江西贛南時期、重慶青年軍時期,還是台灣時期呢?我們不妨對各個時期的核心嫡係加以詳盡分析。贛南時期一直追隨蔣經國直至台灣,並且執掌大權的主要有王升、 高理文。王升曾訓練於贛州赤珠嶺三青團幹部第一期訓練班,章亞若是這些學員中的“大哥”。王升來贛州之前,是中央團部的,1939年9月間,蔣經國欲在贛州籌備江西省三青團支團,急需人才。中統頭子陳果夫陳立夫亦想在贛州安插親信,沒等二陳開口,小蔣主動“請纓”,請求中央團部提供德才兼備者。二陳高興至極,送來了包括王升在內的10多名精兵強將。這些人在青幹班接受訓練後,絕大數成了小蔣的死黨。這是二陳未成想到,沒想到機關算盡,反捉弄了自己,小蔣在蘇聯總算學到了克格勃的精華。王升投靠蔣經國之後,特別買力,他在龍南這個小地方幹的很出色。
40年代的贛南,土豪劣紳比比皆是,地皮惡霸遍及村落,甚至在太平堡有人放出這樣的話:天大地大,蔣委員長之後就是他大。蔣經國,他們是不怎麽放在眼裏的,各界官員很難完成政府下達的稅收任務。龍南的地主惡霸經常抗稅,地方官員無可奈何,王升到任(本龍南人),對這些地主老鄉不遜私情,隻要有人抗稅,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地主老兒,全部抓去當壯丁,以後就很少有人敢於違抗政令了,稅收兵役不僅達到政府規定數額,甚至超額完成任務。1944年小蔣赴重慶創辦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校,蔣兼任教育長,王升被推薦為學校的訓導處主任,在這裏王升大肆吹捧小蔣。為了蔣經國的利益,他甚至和自己的“老”上司二陳關係甚僵。中央幹部學校的學員能這麽死心塌地跟著小蔣,與王升的買力是分不開的,在這所學校,除了小蔣,再沒有比王升權利更大的人。
1944年日軍為打通南北交通線,發動規模浩大的豫湘貴戰役,兵鋒直抵貴州獨山,重慶為之震驚,國民政府在全國開展了征兵運動,廣大青年踴躍報名,即使蔣介石、於右仁等國民黨高官也表現的很有“氣量”,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了戰場上(當然也有逢場作戲的更多),青年軍很快組成了,蔣經國被任命為青年軍政工幹部訓練班班主任,這一批政工遍布青年軍軍師團營連班各個部門,加強了思想控製。國民黨敗退時,蔣經國成立秘密組織”中正學社“,王升是核心成員,到達台灣之後,國民黨為“反擊”中國共產黨,建立了劉少康辦公室,最初由蔣經國任主任,接著王升繼任。
劉少康辦公室就是台灣特務組織的神經中樞,王升操縱著所有的特務,在戒嚴時期,隻要被特務叮上的都沒好下場,被王升手下冤死的靈魂不計其數。1952年蔣經國提議創辦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自任團長,大力吸收青年知識分字,為下一代反共骨幹積蓄“力量”。1972年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院長後,王升接任救國團,大肆宣揚反動思想。50年代蔣經國曾擔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台灣政工的培養及領導都隸屬於此組織,這個組織的權力大於劉少康辦公室和救國團,也早於劉少康辦公室。劉自然事件後,蔣經國被迫離開政治部,王升繼續執行著小蔣的命令。70年代以後,小蔣將一切權力控製在了自己手中,他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台灣的建設,這個時期台灣當局需要一大批技術官僚,民眾也要更多的政治發言權,那些作威作福,上會巴結上司,下會欺壓百姓的官員,自然不再適合時代的需要,這時的王升依然執迷不悟,他的權欲不斷的增長,甚至認為台灣除了蔣經國,就是他王升最大了。功高蓋主,又不識相的王升在四麵楚歌聲中偃旗息鼓,最後客死烏拉圭。再說高理文,他一直都默默無聞,也不囂張,最初在溪口老家陪小蔣讀書,贛南幫小蔣寫寫文書,是個筆杆子而已,到台灣後被選為中央民意代表,官位最高僅僅是高雄法院的院長。` 當然,他們兩個隻是伴蔣經國到台灣的部分人員,但可以肯定的是贛南時期舊部屬中隻有王升一人算是有實權的真正的骨幹。
上麵我們說過青年軍的想關問題,接著繼續討論本問題。青年軍是在1944年前後組成的,總共約有8個團,主要隸屬於新一軍,新六軍等軍。新一軍軍長是孫立人 ,他曾獲得過英國皇家胸章,這是當時中國軍官獲得的最高國際獎章,第六軍是鄭介民,黃仁宇這位曆史學家就是他的手下。青年軍還沒有全麵投入緬甸戰場,戰爭就結束了。青年軍在建立不到兩年的工夫就被解散了,蔣經國根本沒有來得及在青年軍中培養骨幹,那些中央幹校的政工才能算的上是他的心腹,如果說在中央幹部學校培養了他的幾個骨幹,那還能說的過去。不過,請注意,中央幹部學校的大多數人是留在大陸上,他們在逃亡時,絕大多數都沒有機會到台灣,僅有少數人到台灣了。譬如宋楚俞,蔣經國在敗退之前組織“中正學社”時,他是其中的核心成員。到台灣之後,他也當過一些小官。
我們不妨再看看50年代以後台灣的政治格局,從這裏也能窺之一二——蔣經國的骨幹是在哪裏培養起來的,這個問題即將水落石出。50年代以後,大批國民黨元老追隨蔣介石逃到到台灣。他們比蔣經國更有資力,無論在黨內還是”政府“內,比小蔣更有分量,小蔣的自身羽毛未豐,還需要積蓄力量。國民黨元老陳果夫重病在身,很快命歸西天,陳立夫,則被迫到美國新澤西州做養雞專業戶,落差實在太大了,現在當官上癮的人不知做何感想?!白崇喜做了寓公,從此與政治絕緣,閻錫山關門寫回憶錄,李宗仁壓根沒來台灣,宋美齡說話沒人放在心上。胡宗南成了光杆司令,僅守著金門防衛司令不放。唯一剩下的也隻有陳誠、孫立人、吳國偵等人了。陳誠老先生身體太差先蔣介石而去,吳國偵也北走美國,孫立人和張學良下場一樣,不過他不如少帥影響大啊,兵變未成,反惹了一身臊。台灣此時還有一些政治單身者。我們隨便說幾個人,看看這些骨幹是不是小蔣在大陸時期培養起來的。先說謝東閔,他於1942年在重慶結識小蔣,但他與小蔣貌合神,離喜歡單幹。嚴家淦曾當過台灣省主席、台灣行政院院長、國民黨主席、國民政府”總統“等職務,他雖然手握實權,但從來都是聽命於蔣經國的,或推脫了事,決非小蔣骨幹,也非小蔣的敵人。小蔣的真正骨幹除了贛南時期的王升外,此時此地,多數是後起之秀。如高玉樹,在台灣十大建設時期,他為南北高速公路、桃圓國際機場、高雄港等的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蔣彥士,曾任教育部長,在他任內,台灣大學、輔仁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東吳大學及各類學校都發展迅速,奠定了台灣教育的基礎,我不能說沒有他台灣教育就會很落後,但是我可以說正是他的銳意進去,使台灣教育提前走上了高速發展的軌道。大家或許要問,為什麽不把李登輝也列入骨幹名單,如過將曆史畫麵定格,倒是可以把他看作蔣經國當時的骨幹。至於馬英九,那時僅僅是小蔣英文秘書,還不能說是骨幹人物。
現在事實很清楚了,蔣經國骨幹力量的培養不在大陸時期,而在台灣,特別是70年代這個曆史階段。贛南下屬僅有少數人算是終身骨幹。小蔣的骨幹力量是立足台灣本土的,畢竟要在台灣生存嘛,不在本土培植新勢力,他怎能高枕無優啊,再者,來台灣的大陸親信實在太少了,不足以完善蔣經國的政治統治,最後,即使有再多的大陸親信來台灣,他們都年齡很大了,將要入土的人能幫上多少忙啊?
蔣經國在贛南,在中央幹校,在青年軍中,他雖然培養了一些幹部,但所有的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為重要的是他在大陸練就了自己的政治“技術”,知道如何控製別人。
本文轉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8580001000a0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