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被國父盛讚為"女中堯舜"的隆裕皇太後(組圖)

(2007-06-27 13:18:57) 下一個

 

清光緒皇帝的孝定景皇後葉赫那拉氏·靜芬係三等承恩公桂祥之女(即慈禧太後的侄女)。生於清同治七年(1868 年)正月初十日。光緒十五年(1889年)被慈禧太後指定為光緒帝之後。光緒三十四年(1908 年),光緒病逝,慈禧懿旨,立醇親王載灃3 歲之子溥儀為嗣皇帝,命載灃攝政,並於臨終前降旨“現予病勢危篤,恐將不起,嗣軍國政事均由攝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有必須請皇太後懿旨者,由攝政王隨時麵請施行”。宣統即位後,尊光緒帝皇後為皇太後,稱“兼祧母後”,上徽號“隆裕皇太後”。



左邊一隆裕皇太後

宣統三年(1911 年),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乘機施展陰謀,迫使攝政王交出權柄,要挾清帝退位。後由隆裕太後在養心殿召集禦前會議,雖然與會王公大臣意見不一,但最終由隆裕太後做主,接受《優待清室條件》,簽發了《退位詔書》,宣布清宣統皇帝退位,並授權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第一次來北京在社會各界歡迎大會的演說中,曾稱讚隆裕太後讚成共和,交出皇權,可以稱之為“女中堯舜”。

據說,隆裕太後體質素弱,身有隱疾。嚐謂“孤兒寡婦,千古傷心,每睹宮宇荒涼,不知魂歸何所”等語。年來,積成肝鬱,嚐患嘔逆。延至民國2 年(1913 年)正月,胸腹更隆然高起,日漸腫脹,經禦醫佟質夫、張午樵二人診治,稍微漸輕。正月初十日,適逢她的“萬壽節”(生日),循例於禦殿受賀,見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專使梁士詒,用著外國使臣覲見的禮節祝賀,不免悲從中來,且宗室王公大臣多半回避,不肯入賀,殿上不過寥寥數人,昔年權柄在握時的盛景全非。因此,愁病交加。再加上“萬壽節”內,天氣晴暖,殿中所用素爐熱氣過高,感受炭氣,致使病情加劇。從此,臥床不起,延至正月十七日(陽曆2 月22 日)淩晨薨逝。僅享年46 歲。

清後即逝,一切治喪事宜,首由清宮太保徐世昌、內務府大臣世續傾心計議,繼由禦前大臣那彥圖、魁斌、溥倫、世續、陸潤庠、陳寶琛、伊克坦、景豐、紹英等人,遵照清朝典製與列後成案辦理。上諡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廟號為“景皇後”。遜清宣統帝降哀“朕以衝齡,欽奉皇祖*孝欽顯皇後懿旨,承繼皇考穆宗毅皇帝為嗣,並兼皇考德宗景皇帝之祧兼祧皇*大行皇太後自去歲冬令以來,漸致違和。屢進湯藥調理,方期日就安痊。不意服藥罔效,遽於正月十七日醜時,仙馭升遐謹遵遺製,穿孝百日,並素服二十七月,稍申哀悃。”

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接到清宮內務府大臣世續的報聞後,立即派蔭昌、段芝貴、孫寶琦、江朝宗、言敦源、榮勳等數人,前往宮內幫助料理治喪事務,並命國務院發出通告二則:

“據清室內務府總管報稱,二月二十二日醜時,隆裕皇太後仙馭升遐等語,當經派員查檢,醫官曹元森、張仲元等所開脈方,俱稱虛陽上升,症勢叢雜,氣壅痰塞,至二十二日醜時,痰壅薨逝。敬維大清隆裕皇太後,外觀大勢,內審輿情,以大公無我之心,成亙古共和之局,方冀寬閑退處,優禮長膺,豈圖調攝無靈,宮車宴駕?追思至德,莫可名言。凡我國民,同深痛悼。除遵照優待條件,另行訂議禮節外,特此通告!”又:
“茲逢大清隆裕皇太後之喪,遵照優待條件,以外國君主最優禮待遇,議定各官署一律下半旗二十七日,左腕圍黑紗。自二月二十二日始,至三月二十日止,以誌哀悼,特此通告!”
參議院除下半旗外,於2 月26 日休會一天。2 月28 日為祭奠之期。袁世凱臂帶黑紗舉哀致祭,並特備賻儀三萬元。
民國各地軍政要員,也紛紛向清室發來唁電。副總統黎元洪唁電稱隆裕太後“德至功高,女中堯舜”。山西都督閻錫山唁電稱:“皇太後賢明淑慎,洞達時機,垂憫蒼生,主持遜位。視天下不私一姓,俾五族克建共和,盛德隆恩,道高千古”。國民哀悼會的發起者吳景濂發表公啟說:“隆裕太後以堯舜禪讓之心,讚周召共和之美,值中國帝運之末,開東亞民主之基。順天應人,超今邁古。僉謂美利堅之獨立,受戰禍者或七八年;法蘭西之革命,演慘劇者將數十載,雖伸民氣,實苦生靈。前清隆裕皇太後,默審潮流,深鑒大勢,見機獨早,宸斷無疑。詔書一下,化幹戈為壇坫,合五族為一家,大道為公,紛爭立解。蓋寧可以敝屣天下,斷不忍塗炭生民,所謂能以私讓國。”並倡言於3 月19 日在太和殿開全國國民哀悼大會。
與此同時,袁世凱召開了國號院特別會議查照《優待清室條件》第五款之規定:“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製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製,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根據這一精神,隆裕太後祔葬崇陵,更兼讚助共和,有助於民國,故所有喪禮,務須從優,費用亦歸民國政府負擔。這一提案馬上得到了參議院的通過。
袁世凱複令各部、院長官親往致祭,特派趙秉均等政府軍政大員與遜清禦前大臣共同在太和殿侍班守靈,步軍統領衙門亦設值班官員輪流護靈。還專派了民國的儀仗隊、軍樂隊及守衛人員前往參加喪禮。
隆裕皇太後的遺體於當日申初(下午三時)被殮入了滿洲式的“大葫蘆材”,謂之“升入梓宮”。按清製,帝、後的梓宮大體上相同,都是內棺外槨。內棺套入外槨,故體積很大,其高度約有一米七、八,平頭齊尾,兩側板直,棺蓋向上傾坡,前端有一個與棺蓋薄厚相等的大葫蘆,而且與棺蓋是一塊整板。按製,還應塗上米色的油漆“七七”四十九道。皇後的梓宮外邊須繪以彩鳳(皇帝的梓宮繪以金龍)。不過,初斂後不可能畢其“工”於一役,而是日後奉移暫安時才完成的。
隆裕太後入梓宮後,由掌禮司首領太監用鵝黃吉祥轎將梓宮從長春宮抬出吉祥門,由景運門進錫慶門、皇極門、寧壽門、至皇極殿停靈。這乃是清宮裏最為尊貴的地方了。隆裕的靈櫬扣上了一卷鑾輿衛送來的黃雲緞底,繡著九隻彩鳳帷子的堂罩。前麵橫放了披著黃寸蟒床單的靈床。床上豎立著隆裕太後全身宮裝的巨幅畫像。兩旁掛著雲頭素慢,外罩三拱門四立框的素彩靈龕。靈桌上,香花燈燭,廣陳供養。殿前擺滿了舊王公大臣們送來的果桌、餑餑桌、祭筵。
從皇極殿通往寧壽宮的丹陛兩旁,有宮廷鹵簿儀仗。寧壽門、皇極門前均紮了高大的素彩牌樓。正對皇極門的九龍壁前,立起了3 丈多高的大幡(丹旐),表示招魂。左邊設了64 人的太平杠一份,表示護靈。還有領魂轎、金鳳輦、曲律(滿語,豎條小旗),門纛等。
民國政府則將祭堂設於太和殿內,殿內布置得極為莊嚴肅穆,正麵紮了一座三門四框式的素彩靈龕,頂端正中掛著一方題有“女中堯舜”的大匾。在靈龕的須彌座上,每一欄杆立柱上,都套著一個素色的空心花圈。靈龕內高懸隆裕太後的大幅宮裝禦影。供案上廣設香花果饌,素燭高燃。供案之前立一大鏡框,內有《退位詔書》,宣布實行共和國體的詔旨。殿內外,布滿了奠禮祭品,其中有王公大臣送來的滿筵餑餑桌子,其供品有摞至六七尺高者。殿內蟠龍金柱、紅柱及殿壁四周皆掛滿了挽幛、挽聯。副總統黎元洪的挽聯是:
“片語息兵戈,民國酬恩應第一。全軍為墨經,深宮弭亂更何人?”
太和殿內還紮了三門四框式的經台,內供西方3 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由13 眾大德高僧晝夜輪流唪經禮懺。根據皇清定製,大內佛事,一律“禪念”(不敲打法器)。
太和門前紮了三門式的大素彩牌樓,上書“哀悼”二字。午門城樓內外,均懸掛了一丈開外的紅、黃、藍、白、黑象征五族共和的國旗(皆半旗式),並以繩索拉起了萬國旗。門樓牆壁上掛滿了各界送來的衝天大幅挽聯。天安門前的城樓下,紮了七門八柱的特大素彩牌樓,正中嵌以“國民哀悼會”字樣。穿著清朝玄色袍褂與民國西式大禮服的官員並肩出入,一時紫禁城內外,冠蓋如雲。據說,前往吊唁、祭奠的各界人土達數萬人。
2 月14 日,在大和門前廣場隆重召開了全國國民哀悼會。由參議院參議長吳景濂主祭,恭讀祭文,盛讚隆裕太後有遜位之德,以堯舜禪讓之心讚同“共和之美”。哀悼大會還決定將要設立皇太後的銅像,以表彰她的功勳。據當牢各大報紙刊載,隆裕太後薨逝後,輿論界頗為惋惜。《中國日報》雲:“己醜年嫁光緒帝為嫡後,秉性柔懦,失西後歡;尤與光緒感情不洽,抑鬱深宮二十餘年。既無可譽,亦無可譏。惟清廷退位,後力居多,將來共和史中亦不失有價值之人物也。”《亞細亞日報》雲:“隆裕太後去歲,不為親貴浮言所動,力主共和,實為有造民國。今一日崩禦,我五族國民,當同情哀悼。”
駐京各國公使對隆裕太後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親去太和殿致祭外,於哀悼會期間,各使館均下半旗致哀。
由於光緒帝的“崇陵”還沒有修完,所以,隆裕太後的梓宮也隻能“恭奉暫安”。4 月3 日,奉移時由民國政府的儀仗隊、軍樂隊前引,傳統的滿族執事:門纛、曲律(滿語譯音,即小纛旗)、影亭、亮轎、曲柄黃傘、鷹、狗、駱駝、劊子手、帳篷等隨後。用的是96 人的“落地滿黃”的“皇杠”(即黃杠、黃罩、黃杠繩、杠夫戴的青荷葉帽插著黃雉翎,舉黃色白光的撥旗,上書“恭奉暫安”字樣),一直抬至前門火車站(西站)用慈禧太後曾經使用的專列,運至河北易州梁各莊行宮內暫安,等候崇陵竣工後,與光緒帝一起入陵。
隆裕太後的喪禮結束後,於民國2 年3 月出版了一個線裝石印的特刊《國民哀悼紀事錄》。書前是一幅隆裕太後的禦影,附有她宣布清帝遜位的諭旨。接著是太和殿內外哀悼大會的攝影12 幅。還有各界拍來的唁電、挽聯、致祭禮節、祭文、哀悼歌伺、皇室答詞、外賓名單、工作人員名單等等。當可為此次紫禁城內空前絕後大喪禮的佐證。

主要參考資料:
李升培等。《國民哀悼會紀事錄》。國民哀悼會石印本,1913《清太後逝世再記》。上海《申報》1913—3—1。秦國經。《遜清皇室軼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5—8。第121—124 頁

孝定景皇後個人小檔案
  姓氏:葉赫那拉氏
  出生:同治七年(1868)正月初十日 
  屬相:龍
  父親:桂祥 
  丈夫:光緒帝載湉
  子女:無 
  入宮: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
  冊立皇後: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七日二十六日 
  最得意:被立為皇後
  最失意:夫妻不和 
  最痛心:大清江山社稷由自己拱手送人
 最大遺憾:未生子女 
  崩年:1913年2月22日
  享年:46歲 
  入葬:1913年12月13日
  陵寢:崇陵 
  徽號:隆裕皇太後
  諡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iger916 回複 悄悄話 第一張照片,右麵高個子是隆裕,左麵胖子是瑾妃。

第二張照片是珍妃。
登錄後才可評論.